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影响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供方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以来,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下降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卫生部门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普遍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即有效需求不足,而对医院中存在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研究的不多。医疗服务供方现存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作为影响因素之一,障碍了医院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供给不能根据需求变化做出积极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疗资源供给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协调发展状况。方法: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医疗资源供给与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耦合机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ArcGis 10.5软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医疗资源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没有严重失调的省份,大部分省份处于勉强协调或者中度协调,3个省份处于良好协调;Moran’s I 指数为0.261。结论:医疗资源供给与医疗服务利用不匹配现象明显,耦合协调存在地区差异,而且医疗资源利用能力趋向于人口和经济发达省份倾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卫生总费用下的医疗机构资源利用效率。方法:利用1998-2009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法测算结果,结合山东卫生财务年报资料,采用定量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目前医疗机构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卫生政策的反馈信息。结果:山东省医疗机构财政补助力度偏低;患者就医流向不合理;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结论: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对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实施不同的补助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构间诊疗制度,合理引导患者就医流向;优化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疗产业集聚对区域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方法:利用2004—2017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基准面板回归模型,运用固定效应估计和GMM估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医疗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并且具有区域差异。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医疗产业集聚能显著提升区域卫生资源利用效率,而西部地区医疗产业集聚对区域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抑制作用。结论:加快医疗体制改革,通过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提升落后地区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重庆市各类医疗资源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利用平均最近邻、空间相关性、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重庆市医疗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重庆市四类医疗资源呈空间集聚特征;多功能、强复合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都市区,并逐渐向西扩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占比、女性人口占比与医疗资源的空间格局呈正相关关系,海拔、到中心城区距离与医疗资源的空间格局呈负相关关系;政府支持对医疗资源的空间格局无显著影响。结论: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与共享,最大化挖掘医疗服务广度与深度,发挥市场与政府在医疗资源空间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差异与收敛性特征,为优化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9~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其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分析,并通过变异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特征。结果:我国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均值为0.719,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超变密度差异(48.708%)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三大区域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空间收敛速度有不同的调节效应。结论:我国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倾斜力度,稳步缩小东中西部区域差异,增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地区间的空间联动性,以提升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优化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与空间布局,为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供需平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 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医疗资源供给能力指标和需求压力指标为研究对象,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我国医疗资源供需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借助空间计量学探讨我国医疗资源供需耦合协调的空间差异。结果:我国医疗资源供需耦合度均在0.83 以上,中度协调地区、勉强协调地区和失调地区占比分别为22.60%、54.80%和22.60%。供需类型表现为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地区占比仅为9.70%,医疗资源失衡地区占比高达90.30%。结论:我国医疗资源供给和需求处于高耦合阶段,但总体上医疗资源供需耦合协调水平不高且供需失衡明显;各地区医疗资源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呈现从东部往中、西部地区逐级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专业公共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过程,为优化我国专业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2012—2020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各省历年专业公共卫生资源供给水平指数,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中国专业公共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结果 Dagum基尼系数结果显示,2012—2020年中国专业公共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Dagum基尼系数由0.236 2缓慢上升至0.278 6,后波动减小至0.240 9。Kernel密度估计曲线显示,我国专业公共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在2012—2014年呈大幅增长态势,但2014年后资源追加投入不足。结论 为优化我国专业公共卫生资源供给,一方面要加大资源总量投入,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晰省域卫生资源与医疗压力时空特征与变动趋势,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基于2010—2020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省域卫生资源与医疗压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与探索性空间分析揭示两者时空分异与关联格局,并引入Tapio脱钩指数阐释其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观测期内,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卫生资源和医疗压力稳中略升,二者具备空间正相关与聚集性特征,并同经济发展与人口需求关系密切;全国主流脱钩状态由负脱钩向正脱钩转变,递进脱钩态势明显,区域卫生发展持续向好。结论与建议:各省份需结合本省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注重要素与结构的时空耦合,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与增强卫生体系韧性为抓手发挥区域卫生体系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武汉市口腔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可达性.方法 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计算公平性,通过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可达性,采用空间自相关研究可达性的高低聚类.结果 基于人口水平的武汉市口腔医疗资源基尼系数在0.3左右,基于地理面积则>0.6,泰尔指数计算结果相似.总体可达性来看,可达性差的区域为2428 km2,达到了2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妇女的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62名18岁及以上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7.8%的农村妇女患有慢性病,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的妇女占6.7%;13.6%的农村妇女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不好;47.0%的妇女患病后选择找医生看病治疗;村卫生室是农村妇女首选就医点.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年龄和到达医疗点最短时间等因素对其卫生服务利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距离、收费、技术和设备条件等则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妇女就医地点的选择.结论 应根据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重视健康教育,提高就医便利性,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多元供给系统,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农村贫困地区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原因结构模型,对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对全国8省10个国家级贫困县31个乡93个行政村10790人1996年和1997年的医疗服务利用进行了调查。以年千人就诊次数作为反映医疗服务利用的结果指标。针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对可能的1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多重共线性诊断。利用岭回归分析层层挑选建模变量,应用通径图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通径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3.
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及配置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院2006年CT、MRI、DSA、SPECT、LA五种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与配置合理性的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区域卫生资源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微观上为大型医用设备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避免医院同类设备重复购置,为实现管理的高效率、科学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算我国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时空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2014—2021年我国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借助可视化工具揭示时序变化和空间差异特征,利用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2014—2021年我国中医药卫生资源效率总体稳定但呈下降趋势,尚未实现有效配置。从空间分布来看,不同省份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普遍高于东部地区,资源配置不均衡。结合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制约了效率提高;从全要素的空间演化来看,我国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省份已转向效率地正增长,东西部地区整体高于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波动幅度较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和病床使用率对效率具有正向作用。结论:我国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技术水平和管理体系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12—2019年我国31个省份中医药服务利用情况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我国中医药服务利用的状况、空间相关性和影响因素。方法运用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从每万人中医类诊疗量入手,利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省际中医药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我国2012—2019年每万人中医类诊疗量增幅为50.7%,且历年东部都是中部的2倍左右,西部居中;历年全局Moran’s I>0且P<0.05;SLM结果显示,2019年每万人中医类诊疗量的影响因素为人均GDP(t=4.584,P=0)和每万人中医药人员数(t=7.318,P=0)。结论我国中医药服务利用在稳步提升但存在地域差异,各省份中医药服务利用都表现为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中医药服务利用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医药人员数量配置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婴幼儿就诊现状以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与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有3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户,共计14 112户,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患感冒儿童中86.6%的儿童去医疗单位就诊,患腹泻儿童中有76.9%的儿童去医疗单位就诊;就诊单位以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为主,其中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比例接近50%;就诊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和家庭经济状况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未就诊的原因,超过80%的母亲报告是因为自感病情轻,而报告因费用问题未就诊的比例不足3%.结论 3岁以下儿童患病后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水平较高,其就诊行为受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就诊与否更多地取决于看护人对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西藏3地区当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状况,为进一步合理配置西藏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数据包络法对西藏样本地区40家乡镇卫生院、13家县级和8家地区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西藏当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低下,基层乡镇一级配置效率最低。结论:应加大对基层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并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31个省的卫生资源利用率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和参考.方法 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分解对我国2007—2012年卫生资源面板数据(3项投入指标,4项产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我国卫生资源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4%,再一步分解发现效率变化年平均增长率小于1%,而技术变化年平均增长率为2.8%;纯技术效率年平均增长0.5%,规模效率年平均减退9.9%.结论 我国卫生资源生产率增长较缓慢,并且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存在技术衰退的现象,应合理调配卫生资源的管理和配置,激发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