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尚无静脉血栓形成(venousthrombosis,VTB)流行病学资料,但资料表明,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48/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而且随着对肺栓塞在我国临床意义的深入认识,多数致命性肺栓塞多起源于VTB,临床已认为VTB是肺栓塞的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抗凝血酶抵抗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严重遗传性易栓症,其分子基础在于凝血酶原基因发生功能增强型突变。此类突变在日本(p.Arg596Leu)和塞尔维亚(p.Arg596Gln)的3个静脉血栓栓塞症家族中报道,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中国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常见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p.Arg596Leu、p.Arg596Gln以及抗凝血酶抵抗在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人群是否存在。方法:选择60例未知原因易栓症患者对凝血酶原基因功能区测序;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paⅡ对p.Arg596Leu和p.Arg596Gln突变在1 304例和1 334例病例-对照人群中进行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p.Arg596Leu和p.Arg596Gln以及其他凝血酶原基因变异分析同源性以及可能的危害。结果:在60例易栓症患者中检测到3种基因变异c.494CT,c.316+36GA和c.423-7GC,微小等位基因频率均大于0.1,且预测均无功能改变;相反p.Arg596Leu和p.Arg596Gln预测为在各物种高度保守,但所有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均未检测到这2种突变。结论:我国p.Arg596Leu和p.Arg596Gln突变可能极罕见,遗传性抗凝血酶抵抗不是我国华中地区易栓症的常见因素。  相似文献   

3.
17α-羟化酶缺乏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一例17α-羟化酶(CYP17)缺乏症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 从全血中抽提患者及其父母亲和正常人基因组DNA并用预先设计的5对引物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CYP17基因的8个外显子,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患者CYP17基因8个外显子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以确定其突变位点;测定患者父,母亲的相应序列,确定突变的遗传来源。结果 患者CYP17基因存在复合的杂合突变;一个突变位点来自母亲,即外显子1中Arg^96(CGG)→Gln(CAG);另一个突变位点来自父亲,系外显子8的第487-489位密码子GACTCTTTC共9个碱基缺失,导致编码该处的Asp^487-Ser^488-Phe^489共3个氨基酸残基缺失。结论 该患者17α-羟化酶活性缺陷的原因极可能是由于CYP17基因中存在上述复合的杂合突变,导致P450c17酶氨基酸序列改变而影响酶活性,P450c17酶蛋白一级结构中第96位精氨酸对维持P450c17酶活性至关重要。外显子8中Asp^487-Ser^488-Phe^489缺失突变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种族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道的13例G6PD缺乏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例1行G6PD基因检测,采用酶活性直接比值法检测G6PD酶活性。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特点及糖代谢评价指标。结果例1 G6PD基因检测结果为c.95AG(p.His32Arg),G6PD酶活性为0.8,较正常下限下降30%;14例患者根据HbA_1c计算的平均血糖值(AG)为(7.95±0.76)mmol/L,低于根据糖化白蛋白(GA)计算的AG值(9.90±0.59)mmol/L(P0.01);磺脲类药物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溶血。结论 G6PD缺乏症患者HbA_1c与实际血糖值不符,临床上需慎用HbA_1c来评价其糖代谢状态;G6PD缺乏症患者不宜使用磺脲类降糖药。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是同一疾病 ,即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thromboembolism ,VTE)。研究发现 ,多种遗传缺陷可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度 ,这些遗传缺陷包括凝血因子V (factorV ,FV )基因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10A突变、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III ,ATIII)基因突变、蛋白C(proteinC ,PC)和蛋白S(proteinS ,PS)基因突变 ,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纤溶系统遗传缺陷等。因此PE和DVT属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本文主要就引起VTE的遗传性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普遍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同一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研究发现,多种遗传缺陷可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度,这些遗传缺陷包括凝血因子V(faetor V,FV)基因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基因突变、蛋白C(protein C,PC)和蛋白S(protein S,PS)基因突变,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纤溶系统遗传缺陷等。因此PE和DVT属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本文主要就引起VTE的遗传性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11β-羟化酶缺乏症是引起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由编码该酶的CYP11β1基因突变引起。经典型11β-羟化酶缺乏症中CYP11β1基因的突变引起酶活性的减低或缺失,但11β-羟化酶缺乏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9.
作者对110例经脑血管造影、头颅CT、MRI确诊为大脑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分析,8例临床死亡。对102例出院后的病情通过邮信、电话及定期门诊进行随访。77例有完全的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患者年龄18~77岁,男30人,女47人(比率0.64:1),追踪14~204(平均77.8)个月。起病方式,48h内21例(27.3%),48h~30天38例(49.3%),超过30天18例(23.4%)。临床表现:肢体瘫痪47例  相似文献   

10.
<正>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属于卒中的一种相对少见的特殊类型,约占卒中的0.5%~1.0%[1]。女性较男性显著高发,可占至3/5~3/4。尽管CVT的发病率较低,但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显著高于脑动脉性梗死。CVT与脑动脉性梗死的差异不仅在于血管部位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病理学表现既有缺血性脑梗死改变,又常有脑出血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 MVT)起病隐匿 ,早期无特异症状体征 ,临床比较少见 ,国外报道其发病率占住院人数的 0 .0 0 2 %~ 0 .0 0 7% ,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 ,导致广泛的肠梗死 ,病死率很高。 1 995年 7月至2 0 0 1年 7月 ,我院收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5例。现将临床诊治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2 7~ 67岁 ,平均 39.6岁 ;病程 5天至 3周 ,平均 1 1天。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例分别于腹痛 7天、1 3天后出现呕血、便血 ,均出现腹膜炎表…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类型的卒中或痴呆患者中,老年性脑白质改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在无症状的健康老年人中也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但是,人们对这种白质改变的意义和发生机制的认识很不充分.其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遗传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胃癌癌前病变分子遗传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的结果,常经历持续多年的癌前病变。研究表明,癌基因、抑癌基因等肿瘤相关基因的改变、微卫星不稳、凋亡异常、端粒酶激活,与癌前病变关系密切,促进癌前病变向胃癌的发展。不同类型组织中,其分子遗传学改变是不同的。若能及早识别这些改变,不失为防治胃癌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对胃癌癌前病变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类型的卒中或痴呆患者中,老年性脑白质改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在无症状的健康老年人中也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但是,人们对这种白质改变的意义和发生机制的认识很不充分。其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遗传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之一。2008年5月完成的全国糖尿病和代谢疾病研究(The 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显示,中国已经跃居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在发达国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病人45例,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CVST组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对症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治疗。治疗前,对所有病人进行影像学[头CT、磁共振成像(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正常对照组入院时、CVST组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VST组病人发病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CT的阳性结果表现为静脉窦区异常高密度或低密度影,阳性表现率为31.1%;MRI的阳性结果表现为静脉窦区短T1、长T2信号,阳性表现率为40.6%;DSA的阳性结果表现为静脉窦显影减弱或不显影,阳性表现率为7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VST组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ST发病与血浆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反应蛋白与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呈正相关关系,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85例上海和美国旧金山中国人中6个基因(或基因区)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关联情况研究见到:(1)胰岛素受体(INSR)、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3个基因与中国人NIDDM发病有一定关联;(2)RFLP频率有明显的种族间差异,而且同一种民族在不同地区人群中亦有差异;(3)RFLP摹因型对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型有影响,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的肥胖在病因学上并不相同,尚见到NIDDM伴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上,虽然所用的参数不一致,但还是基于血吸虫虫卵形态,其中间宿主和地理分布以确定血吸虫的系统发生关系,并由此将重要的人体血吸虫分成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三类以及研究较少的分布在斯里兰卡、印度和东南亚的血吸虫列为第四类,这种分类法尚有不少疑点。目前,由  相似文献   

19.
王国亮  张国昌  赵瑾  李锋 《山东医药》2005,45(34):71-72
现在,普遍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的突变有关.本文拟就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相关癌基因及MAPK通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为我们阐明了人类自己的基因序列 ,同时也掀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热潮 ,探讨这些基因序列的生理功能、病理生理意义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 ,则成为医学研究的主流。目前 ,已有近千种经典性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 )的致病基因被精确定位 ,基因功能正被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单基因遗传病基因克隆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同时 ,众多复杂多基因疾病的基因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展开 ;对这一类疾病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研究领域。因此 ,如何利用我国肾脏病丰富的遗传资源优势 ,开展肾脏疾病的分子遗传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