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程冲击治疗对成人初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初诊ITP患者41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mg/d,共4d,不进行维持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者均完成4d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完全缓解20例(48.8%),缓解14例(34.1%),未缓解7例(17.1%),初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缓解)为82.9%,长期有效率为51.2%(21/41),中位持续有效时间为19(3~42)个月。伴有抗核抗体阳性的患者,其长期有效率明显低于抗核抗体阴性者(P0.05)。常见不良反应有高血糖,高血压,低血钾等,在治疗结束后均恢复。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程冲击治疗,并且不进行维持治疗,对成人初发ITP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该科收治的ITP合并糖尿病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照组采用泼尼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显著优于对照组63.6%(P0.05);观察组FPG显著低于对照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TP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显著,对血糖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Cui ZG  Wei Y  Hou M  Zhao HG  Wang HY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5):401-403
目的 观察连续2个周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成人新诊断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9例新诊断的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治疗组30例,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7 d后再重复1个周期,以后不进行维持治疗;泼尼松治疗组29例,1.0~1.5 mg·kg-1·d-1口服,连用4周后逐渐减量.观察二组间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近期疗效:治疗后第1、2周地塞米松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50.0%比24.1%,73.3%比55.2%,P值分别<0.01和0.05),治疗后第3周有效率仍高于泼尼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比68.9%,P>0.05).远期疗效:随访3个月,除第1个月地塞米松组复发率与泼尼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比20.0%,P>0.05),第2、3个月地塞米松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泼尼松组(24.0%比40.0%,32.0%比65.0%,P值分别<0.05和0.01).地塞米松组不良反应轻微,无1例并发感染及出现库欣综合征.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常规制量泼尼松且安全性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schedule of 2 cycles' high-dose dexamethasone (HD-DXM) as an initial therapy in adults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and compare with conventional dose prednisone therapy. Method A total of 59 newly diagnosed ITP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randomly. In 30 patients ( Dexamethasone group), oral HD-DXM was administered at 40 mg/d for 4 consecutive days, repeated one week later, and then failed to maintain. In the remaining 29and then gradually tapered. Results For short-term efficacy, after 1 and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response rate in Dexamethaso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rednisone group (50. 0% vs 24. 1%, P <0. 01; 73.3% vs 55.2%, P <0. 05 ), while 3 weeks later,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83.3% vs 68.9%, P > 0. 05 ), though the response rate in Dexamethasone group remained higher. For long-term effect, at the end of the 2nd and 3rd months of follow-up, the relapse rate in Dexamethason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rednisone group(24. 0% vs 40. 0%, P < 0. 05;32.0% vs 65. 0%, P < 0. 01 ), while at the end of the 1st month of follow-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16. 0% vs 20. 0%, P >0.05 ). In addition, it's well tolerated and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severe infection or Cushing syndrome were complained in Dexamethasone group. Conclusion HD-DXM possesses an advantage over conventional dose prednisone therapy in efficacy and safety.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霉酚酸酯(MMF)为主的方案治疗激素无效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服用MMF(1.0~2.0g/d)治疗的激素无效成人ITP患者,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MMF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73.9%(17/23),其中6例(35.3%)完全缓解,11例(64.7%)部分缓解。MMF治疗中位起效时间为27(20~35)d,血小板计数升至峰值的中位时间为69(49~95)d。MMF治疗后,14例(82.4%)患者持续有效,随访时间为15.0(8.5~30.5)个月。MMF治疗有效患者的ITP病程明显短于MMF治疗无效患者的病程(P0.05);MMF联合激素、环孢素或达那唑治疗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MMF单药治疗的起效时间(P0.05)。23例患者服用MMF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MMF对于激素无效的成人ITP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6.
为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及推广疾病诊治新理论、新疗法、新技术,进一步增强杂志和广大读者的紧密联系,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不断强化专家笔谈这一栏目。本栏目将在每一期设立1~2个重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特别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中青年学者,就相关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争议问题及困难问题进行讲述、介绍和争鸣,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期我们特邀侯明、杨仁池、张广森、郭涛4位中青年专家,就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治疗中的一些问题,作了精辟的介绍。编者读后,深感获益匪浅。我们深信,这一栏目将会受到全国临床血液病工作者的欢迎,将有更多同道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慢性ITP患者51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26例采用大剂量Dex治疗,B组25例采用泼尼松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反应率84.6%,B组7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病例22例,长期反应率59.1%;B组随访病例23例,长期反应率3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一例并发感染;B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并发感染。结论大剂量Dex治疗方案疗效高,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可以成为慢性ITP治疗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8.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或)血小板生成受损导致血小板计数低;发生率为(2~5)/10万人,可以是孤立的原发疾病,也可以由其他疾病继发产生.ITP按疾病持续时间可分为:新诊断(0~3个 月),持续(3~12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ITP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地塞米松联合rh TPO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地塞米松治疗,1个疗程(28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28/30)〕显著优于对照组〔73.33%(22/30)〕(χ2=7.283,P=0.007)。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7 d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32,0.588;P=0.682,0.312);治疗后7~14 d、14~28 d观察组血小板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3.981,12.925;均P=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3.33%(7/30),对照组为16.67%(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7,P=0.091)。结论 rh TP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传统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在本院就诊的初治和既往激素敏感的复发ITP患者(n=49)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0.5 mg/(kg·d),治疗3~4周,随后激素缓慢减量。同期接受醋酸泼尼松传统剂量[1 mg/(kg·d)]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6)。随访资料收集截止期2014年8月31日。动态观察血小板计数,并监测生化指标、出血症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低剂量组和传统剂量组治疗总体有效率(ORR)分别为81.6%和82.6%,其中初治的有效率分别为73.0%和80.0%,复发的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6.7%,2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达到≥50×109/L和≥100×109/L中位时间均为2周,无统计学差异。血小板计数≥50×109/L维持时间大于6个月和12个月者,低剂量组分别为51.0%和30.6%,传统剂量组分别为45.7%和34.8%,没有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治疗后出血表现均显著改善(均P<0.001)。结论: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ITP疗效与传统剂量者相当,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25例常规治疗无效并有持续出血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T)患者,进行了静脉内输注大剂量IgG的研究。所有患者均曾用过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无效。按病期持续16周以内或以外分为两组。①早期组:10例,其中8例为特发性AT,2例AT伴淋巴性白血病和何杰金氏病。4例曾行脾切除术无效,5例在输注IgG后进行脾切除,1例未行脾切除予以高剂量化疗。②晚期组:15例,其中10例为特发性AT,2例AT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伴SLE,1例伴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5例因多种原因未行脾切除术。免疫球蛋白SRC(Sandozlobulin)0.4g/kg/d,静注,共5天,原治疗不变。结果所有患者在输注IgG期间血小板计数均见增高。两组于输注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其均值无显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原发性ITP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目前尚无法根治,也不能改变其自然病程,其死亡率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患者多死于感染而非出血。因此,ITP的治疗目的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PLT)提高到安全水平,降低出血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则上,对于原发性ITP,如果其PLT高于30×109/L,无出血,血小板功能及凝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地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与ITP临床相关性,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08-2019-08在我院住院的ITP患者93例,对其中64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64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我地区ITP患者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高于同期住院患者(46.2%vs 18.7%,P=0.004);对于疗效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乙肝感染状态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地区ITP患者存在乙肝隐匿性感染可能,对于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ITP患者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可尽早应用血小板生成素二线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地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与ITP临床相关性,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08-2019-08在我院住院的ITP患者93例,对其中64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64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我地区ITP患者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高于同期住院患者(46.2%vs 18.7%,P=0.004);对于疗效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乙肝感染状态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地区ITP患者存在乙肝隐匿性感染可能,对于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ITP患者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可尽早应用血小板生成素二线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是一种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ITP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甚至内脏或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冲击量与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以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冲击量(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疗程4~6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周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 6%,对照组患儿为76. 9%,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的皮肤黏膜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2. 3%)显著高于对照组(1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改善其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冲击量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连续4 d.利妥昔单抗剂量为100 mg/w,连续4周.结果:显效3例,良效3例,进步1例,无效1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脾切除术治疗的ITP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疗效,包括显效、良效、进步、无效,并对性别、年龄、脾脏大小、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术前病程时长、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5例采用腹腔镜术式,6例采用开腹手术;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显效21例(67.7%),良效5例(16.1%),进步3例(9.7%),无效2例(6.5%),无一例死亡。年龄≤30岁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P=0.046),术前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术前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P=0.018)。结论:脾切除术是一种治疗ITP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年龄小于30岁和术前血小板计数高于20×10~9/L是对ITP脾切除术疗效有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应用艾曲泊帕治疗的75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5例患者中男25例、女50例,中位年龄44(19~66)岁,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中位值13(1~66)×10~9/L,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3个月及第6个月PLT中位值分别为29(1~286)×10~9/L、57(3~616)×10~9/L、67(3~300)×10~9/L、92(10~397)×10~9/L,明显高于治疗前PLT水平(均P=0.00);治疗总有效率81.33%(61/75例);PLT≥3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3~42)d。(2)不同艾曲泊帕剂量组间的体重或BMI水平比较发现均不影响药物的起效剂量,P0.05。36例患者既往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11例为rhTPO治疗有效),结果显示rhTPO治疗是否有效不影响艾曲泊帕的疗效,P0.05;另外,艾曲泊帕的疗效在不论血小板抗体阳性与否以及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vs 75.00%、87.88%vs 76.19%,均P0.05。(3)肝脏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为最常见的艾曲泊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或回至基线水平;期间发生血小板升高相关脑梗死1例。结论:艾曲泊帕对于ITP患者有效率高,为快速提升PLT水平、降低出血风险,推荐成人患者可选50mg剂量起始,同时联合预防性保肝治疗。但艾曲泊帕停药后维持作用时间短暂、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