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干梗死患者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脑干梗死以发病急、症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病死率高、预后差为特点,是脑梗死的少见类型.随着临床MRI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相关报道逐渐增多,笔对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1998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脑干梗死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焕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73-74
目的 探讨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对中青年男性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中青年男性脑干梗死患者,其中合并重度SAS组30例,不合并SAS组2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modified rankin sale,MRS)评定2组患者发病24 h内及发病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残障程度.结果 重度SAS组和不伴SAS组患者在年龄、血糖、血脂、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在发病24 h内NIHSS及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后重度SAS组NIHSS及MRS评分与同组24 h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非SAS组NIHSS及MRS评分与同组24 h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SAS组和不伴SAS组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NIHSS及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中青年脑干梗死患者的预后,导致神经功能恢复差,残障程度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通过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登记数据,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6月连续收治的
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1年患者mRS>2分、卒中复发
或死亡为不良结局事件,将患者分为无不良结局事件组和不良结局事件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
特征,分析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281例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中位年龄63(56~72)岁,男性179例(63.7%);不良
结局事件组84例(29.9%),无不良结局事件组197例(70.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不良结
局事件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2分比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均高于无不良结局
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影像学特征比较结果显示,不良结局事件组Fazekas量表≥3分、脑
干多组穿支动脉受累患者比例高于无不良结局事件组,梗死灶体积大于无不良结局事件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梗死灶部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良结局事件组梗死灶累计两个部位
(脑桥合并中脑)患者比例高于无不良结局事件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mRS>2分
(OR 3.80,95%CI 1.75~8.23,P =0.001)、Fazekas量表≥3分(OR 2.66,95%CI 1.37~5.18,P =0.004)及
脑干多组穿支动脉受累(OR 1.99,95%CI 1.06~3.74,P =0.032)是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
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脑干多组穿支动脉受累、出院时患者mRS>2分及Fazekas量表≥3分是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
1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需注意筛查和控制以上危险因素,以降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干梗死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预后.结果 本组平均年龄58岁,均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肢体瘫痪62例(81.6%),感觉障碍35例(46.1%),眩晕34例(44.7%),构音障碍23例(30.3%),吞咽困难20例(26.3%),复视10例(13.2%),意识障碍3例(3.9%),动眼神经麻痹3例(3.9%),外展神经麻痹6例(7.9%),面瘫16例(21.1%),舌瘫28例(36.8%),共济失调21例(27.6%),真性球麻痹13例(17.1%),Horner征8例(10.5%),临床表现符合脑干常见综合征25例(32.9%);所有患者MRI检查均发现脑干急性梗死灶,中脑梗死7例(9.2%),桥脑梗死40例(52.6%),延髓梗死20例(26.3%),桥脑延髓交界部梗死9例(11.8%);本组治疗后显著进步36例(47.4%),进步27例(35.5%),无变化4例(5.3%),恶化5例(6.6%),死亡4例(5.3%).结论 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多样,仅部分患者出现脑干交叉症状和体征,确诊依赖MRI检查,患者预后与梗死灶面积、部位及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把入组的急性脑干出血患者分为生存和死亡2组,按统一标准分别整理2组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年龄、饮酒、出血量、出血部位、呼吸抑制或衰竭、意识程度、GCS评分、高血压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均与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出血量、GCS评分、高血压史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 影响脑干出血病人预后的因子很多,出血量、GCS评分、高血压史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1,(10)
研究背景脑白质高信号为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标志物,常与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并存。本研究旨在筛查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32例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头部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包括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和脑深部白质高信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分层分析评估该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稳定性。结果 432例患者根据Fazekas评分分为轻度脑白质高信号组(评分0~3,277例)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组(评分4~6,15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060,95%CI:1.028~1.093;P=0.000)、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OR=1.005,95%CI:1.002~1.008;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OR=1.109,95%CI:1.047~1.175;P=0.000)、梗死灶直径较大(OR=1.077,95%CI:1.028~1.129;P=0.002)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OR=2.229,95%CI:1.082~4.591;P=0.030)是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女性(OR=2.460,95%CI:1.120~5.360;P=0.024)、年龄 50岁(OR=1.890,95%CI:1.120~3.180;P=0.017)和高血压(OR=3.150,95%CI:1.230~8.100;P=0.017)患者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评分4~6)作为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是稳定的。结论重度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评分为4~6)是近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在女性、年龄 50岁和高血压人群中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20)
目的观察黏液溶解剂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12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按是否使用黏液溶解剂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92%和2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2±1.3)d和(16.3±1.8)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黏液溶解剂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有明显的肺保护作用,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加快患者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干梗死患者的面神经F波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脑干梗死急性期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脑干梗死患者53例,分别于发病3d、7d、14d、1m、3m给予电生理检查,包括面神经F波出现率、潜伏期,并与健侧做对比.发病3 m时根据mRS神经功能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2)
目的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预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以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12分并经头部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幕上大面积梗死或大容积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于发病后第1~3和4~7天行GCS评分、SLSEP和BAEP检查;并于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估预后,分析发病后不同时间窗预测指标(GCS评分、SLSEP和BAEP)与预后评估指标(m RS评分)之间的关联性和预测准确性。结果(1)关联性分析:发病第1~3天,GCS评分、SLSEP和BAEP与m RS评分之间无关联性(均P0.05);发病第4~7天,SLSEP和BAEP与m RS之间存在关联性(均P0.01,C0.400)。(2)预后预测准确性分析:发病第4~7天,SLSEP和BAEPⅤ波预测灵敏度为85.71%~97.62%、BAEP特异度为80.00%~90.00%,各项预测指标阳性预测值达89.13%~96.88%、SLSEP阴性预测值为83.33%~85.71%,其中SLSEP和BAEP预测准确度均达临床预期,尤以SLSEP最佳(88.46%~90.38%)。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病第4~7天SLSEP和BAEP预测不良预后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2)
目的对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MCHI)患者发病急性期不同时间段脑电图变化的分析,确定脑电图预测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共72例MCHI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3和4~7天行脑电图监测,比较不同时间段脑电图模式和Synek分级,预测预后之准确性,发病后3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结果 72例患者发病后3个月良好预后占62.50%(45/72)、不良预后37.50%(27/72)。发病第1~3天(RR=0.357,95%CI:0.153~0.834,Mantel-Haenszelχ2=6.147,P=0.013)和第4~7天(RR=0.240,95%CI:0.102~0.564,Mantel-Haenszelχ~2=13.601,P=0.000)良性型脑电图模式为MCHI患者预后之保护因素,其预测良好预后率为82.14%(23/28)~85.71%(30/35),准确度为62.50%~72.22%;发病第4~7天恶性型脑电图模式为MCHI患者预后之危险因素(RR=2.909,95%CI:1.611~5.253,Mantel-Haenszelχ~2=11.110,P=0.001),其预测不良预后率为66.67%(16/24),准确度为73.63%。脑电图Synek分级与GOS评分在发病后第1~3(rs=-0.354,P=0.002)和4~7天(rs=-0.417,P=0.000)均呈负相关,提示Synek分级越高、预后越差。发病第4~7天脑电图Synek分级的预测准确度更高(83.33%对70.78%;χ~2=4.000,P=0.039),与实际预后一致性更佳(Kappa检验:κ=0.639,95%CI:0.522~0.746对κ=0.406,95%CI:0.353~0.459;P=0.001)、辨别力更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6±0.05,95%CI:0.761~0.958对0.69±0.07,95%CI:0.554~0.822;P=0.002)。结论 MCHI患者发病第1~3天脑电图模式和Synek分级可以作为脑损伤严重程度评估和指导治疗选择的参考指标,发病第4~7天脑电图Synek分级预测预后的准确度可以作为长期预后预测和医疗决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脑干梗死因病因及病变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组合形成特定的脑干梗死综合征。典型脑干综合征可通过病理解剖证实。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少见脑干综合征的检出率逐年提高,为加深对脑干梗死综合征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文中就脑干梗死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典型脑干综合征及少见脑干综合征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张冬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65-65
对2004-01~2006-12入院的46例脑干梗死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4-01~2006-12共收治脑干梗死病人46例,平均(62±5)岁,其中吞咽障碍13例,中枢性偏瘫26例,步态不稳7例。临床表现为中枢性偏瘫、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吞咽障碍、偏身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头颅MRI检查测定73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梗死灶最大直径、动脉供血分布及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采用头颅MRA或CTA评价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应用颈动脉彩超评价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根据出院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和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糖尿病发生率、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早期进展率、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增高,男性比率显著降低(P 0. 05~0. 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脑桥多发供血区梗死、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狭窄比率及梗死灶最大径显著升高(均P 0. 01)。穿支动脉粥样硬化及基底动脉狭窄是脑桥梗死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OR=22. 137,95%CI:2. 563~191. 228,P=0. 005; OR=28. 552,95%CI:2. 347~347. 313,P=0. 009)。结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及基底动脉狭窄是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4岁,右利手。主因"左侧肢体无力4周",以"脑干梗死"于2006年2月13日收入我科。患者于2006年1月17日夜间起床小便时感轻度眩晕,左侧肢体乏力,能行走,未重视。凌晨起床时眩晕加剧,伴恶心及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加剧,但左上肢可抬起,尚可独立行走。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中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86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BAEP检查且与其MRI、CT结果比较。结果 86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BA-EP42例异常,异常率48.8%。MRI、CT无1例异常(P<0.01)。结论 BAEP能够间接评估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供血情况,给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崔自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9)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采用尤瑞克林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药理作用。方法选取2015-11—2016-03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进行辅助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和神经性精神缺损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干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干反射分级标准对脑创伤后期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109例脑创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BSR表现,将BSR分为4级:Ⅰ级为未出现Ⅱ、Ⅲ、Ⅳ级情况;Ⅱ级为单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单侧睫状脊髓反射消失、单侧垂直性眼前庭反射消失;Ⅲ级为双侧睫状脊髓反射消失、双侧垂直性眼前庭反射消失;Ⅳ级为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眼心反射消失。脑创伤后1年后GOS评分5分、4分归为预后良好,评分3分、2分、1分评为预后不良。结果Ⅰ级预后良好20例,预后不良12例,预后不良率为37.50%;Ⅱ级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不良率为48.14%;Ⅲ级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28例,预后不良率93.33%;Ⅳ级预后良好0例,预后不良20例,预后不良率为100%。分级与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级越高的患者清醒越困难(Spearman相关分析:r=-0.591,P0.001)。结论 BSR分级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脑干功能状态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