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得明确病理结果(腺癌),5例倾向于癌诊断,1例上皮内瘤变,3例乳头状增生伴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病理结果为炎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细胆道镜可以应用于胆管肿瘤经皮经肝途径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随机抽签原则分为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组和常规手术组,每组140例。比较2组患者的近远期效果与安全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结果 (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和结石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取净结石。与常规手术组比较,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切口长度更小(P0.05)。(3)术后14 d时,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4例(2.9%),常规手术组共发生并发症16例(11.4%),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χ2=2.881,P0.05)。(4)术后6个月时,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组达到优良患者137例(97.9%),常规手术组达到优良患者119例(85.0%),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χ~2=4.784,P0.05)。(5)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组术后6个月时的血清ALT与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在远期有利于促进患者肝胆生理功能的恢复,提高随访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介入技术在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先期行介入治疗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并发术区积液,行经皮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有6例证实为胆管瘘的病人尝试留置胆道内涵管。26例并发肝内和(或)肝外胆管扩张(包括2例术区积液病人),24例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3例择期行胆道球囊扩张治疗,另2例行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经皮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100%,影像学检查显示积液逐渐减少直至消失。4例留置胆道内涵管的病人胆管瘘即时封堵成功,2例长期留置胆道内涵管的病人胆管瘘自行愈合。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治疗的技术成功率100%,24例病人术后1周平均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t=15.61,P<0.01)。3例胆道梗阻病人行胆道球囊扩张治疗均成功,术后即刻胆道均开通,1例病人在24h内出现胆道再狭窄。2例胆道梗阻病人行经内镜留置胆道支架均成功,但半年后均发生了支架再狭窄。结论 经皮介入技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首要对症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23例,其中吻合口狭窄7例,肝门区狭窄6例,多发性狭窄10例.确诊后均行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术前均给予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同时对狭窄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 .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采用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息肉)术的胆囊结石(息肉)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中56例胆囊结石和24例胆囊息肉应用腹腔镜、硬质胆囊镜成功取净结石和息肉;34例胆囊结石联合应用三镜取净结石;8例患者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出结石的病例中,单发结石25例,多发结石65例,结石数1~52颗,直径0.2 ~3.2 cm.2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单发7例,直径1.0~1.2cm;多发17例,直径0.4~1.0cm.手术时间40~125 min,平均78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均无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胆囊内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3.1%.结论 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保胆取石(息肉)术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提高结石取净率,增加保胆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正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oscope,PTCS)[1]是采用纤维胆道镜经皮经肝瘘道进行肝内、外胆道疾病诊治的技术,目前大多应用于肝内外胆管、胆囊结石,狭窄或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并体现出良好应用前景。自1985年PTCS引入国内以来,目前已经有基于传统技术的新型扩张器械的研发及改良。由于缺乏成型扩张器械和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易导致出血及胆汁瘘等,常需反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一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术与分期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5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性85例,年龄(56.5±14.1)岁,年龄范围21~91岁。依据瘘道建立的...  相似文献   

8.
经皮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随访35~376天,观察近中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于置入术后1周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开通时间平均为101天,半年开通率为50%。并发症发生率28.1%,主要为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安全疗效可靠,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14例,记录手术成功率、引流管拔除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随访胆肠吻合口长期开通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实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手术成功率100%(14/14),行胆道球囊扩张术1~6次,平均(3.0±1.8)次,胆道球囊直径8~10mm,单次球囊扩张时间1~3min。引流管拔除率85.71%(12/14),可夹闭引流管、但需间断开放引流管者占14.29%(2/14)。14例患者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肽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因术中疼痛需静脉麻醉处理。随访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5个月,吻合口开放良好。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处理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临床效果好,患者耐受性良好,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息肉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172例因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行内镜保胆手术的患者(术后3年以上),其中胆囊结石119例,胆囊息肉3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14例,观察患者术后结石与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119例胆囊结石患者中,术后结石复发22例,无新发息肉;39例胆囊息肉患者中,术后息肉复发3例,新发结石1例;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中,术后息肉复发2例,其中1例并结石复发;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息肉可能是发病机制各异的相互独立的疾病,但胆囊息肉可能通过影响胆囊内胆汁流体的状态而影响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导致较高的术后复发率,故对合并胆囊息肉的胆囊结石患者不推荐保胆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及评价超声引导Ⅰ期经皮肝胆道造瘘联合硬质肾镜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总结操作经验。方法对8例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超声引导Ⅰ期经皮肝胆道造瘘联合硬质肾镜治疗,评价结石清除效果和操作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Ⅰ期经皮肝胆道造瘘成功,Ⅰ期取尽结石2例,Ⅱ期取尽结石4例,Ⅲ期取尽结石1例,1例因基础疾病放弃治疗,总结石取尽率为87.5%。术中发现胆道狭窄2例,经扩张或留置引流管支撑持续扩张。无死亡病例,无胆道出血或胆瘘并发症。1例胆道活检明确共存有胆管细胞癌。单次经皮肝胆管造瘘取石或经瘘管取石时间37~200 min,平均119.7 min。随访5~11个月,平均9.8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超声引导Ⅰ期经皮肝胆道造瘘联合硬质肾镜治疗具有肝内胆管扩张的胆管结石,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满意,远期效果仍需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双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6例,平均(43.0±10.6)岁,均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同时行瘘道扩张,并将鞘管置入瘘道内,再联合应用硬质胆道镜、纤维胆道镜经鞘管进行胆道内碎石、取石、胆道扩张,置内支架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结果:手术均获成功,20例结石完全取净,一次手术结石取净率为80%(20/25),5例经二次手术取净结石。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00.0±12.5)min;术中出血量5~100 ml,平均(15.0±20.5)ml;住院7~15 d,平均(8.0±3.1)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结石复发2例。结论:对于肝内胆管扩张的肝内胆管结石,尤其多次手术后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双镜联合行经皮肝胆道镜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扩张法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在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时的适应证、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行一期扩张法PTCS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3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利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一期扩张建立经皮经肝胆管窦道,并经窦道取石。分析病人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病人胆管结石复发等情况。结果 35例病人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一期扩张法PTCS。18例肝胆管结石和5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完全取净结石,结石完全取净率为65.7%(23/35),8例(22.9%)肝胆管结石病人近全取净结石,结石基本取净率(包含结石完全取净和近全取净)为88.6%(31/35)。发生穿刺窦道出血1例,后期经皮经肝窦道断裂1例,无腹腔内出血、胆漏、开腹手术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为1~28个月。23例完全取净结石病人中6例出现结石复发,复发率26.1%,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于无法或不宜手术,以及不宜行十二指肠镜的老年病人,一期扩张法PTCS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微通道途径同期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0月36例单侧单发肾盂旁囊肿合并UPJO资料。囊肿直径3~6.5 cm,平均4.5 cm,狭窄段长0.5~1.8 cm,平均1.2 cm。伴同侧肾结石28例,结石直径0.5~1.2 cm,平均0.8cm。重度肾盂积水15例,中度积水18例,轻度积水3例。硬膜外麻醉,俯卧位,伴有肾结石者先行经皮微通道钬激光碎石术,经皮微通道行肾盂旁囊肿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直视下用200μm钬激光将向集合系统凸起明显部囊壁开窗引流,使囊腔与集合系统相通。UPJO行顺行球囊扩张术。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3~6个月。结果 36例手术顺利完成。囊肿开窗引流时间15~30 min,平均20 min,狭窄球囊扩张时间4~10 min,平均6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9~27个月,平均24个月。输尿管镜复查,34例扩张后输尿管镜体顺利通过,2例输尿管纤维炎性狭窄镜体不能通过。结论经皮微通道途径可同期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UPJO,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68例应用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术,其中56例一次性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为82.4%(56/68),12例经2次、3次手术取净结石。手术时间50~210 min,平均100.0±12.5 min;取石次数为1~3次,平均1.2±0.9次;术中出血量2~180 mL,平均20.0±5.5 mL;住院3~21 d,平均8.0±3.1 d。术后并发右侧胸腔积液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术后未发生胆漏、严重出血等并发症。随访2年,3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4.4%。结论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术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是微创、安全和有效的,但并发症、解释残余率高是其实施的主要限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经肝穿刺同期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22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在同一次麻醉下,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成功后,同期行胆道镜碎石取石的手术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穿刺后。取石成功,仅1例穿刺失败后中转开腹;1次取尽结石成功17例(81.0%),2次取尽结石者3例,3次取尽结石者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至今无发现结石复发。结论对于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严格把握适应证,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同期治疗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改良的经皮经肝胆道镜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附1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术(PTCS)的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改良传统的PTCS方法,选择剑突旁入路。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一周后,进行瘘道扩张并将隔离鞘套置入瘘道内,然后应用各种腔镜经鞘套进行胆道内碎石、取石、胆道扩张,置内支架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就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完全取净率为86.7%(13/15),术后无胆瘘与出血并发症。结论:对部分肝内胆管结石,尤其是残留或复发结石及其伴随的胆道狭窄和阻塞性黄疸,改良的PTCS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辅助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佑民  朱能 《腹部外科》2010,23(6):355-356
目的探讨利用腹腔镜辅助纤维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利用腹腔镜辅助纤维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样病变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B型超声检查证实96例均取净结石,成功率为100%,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年复发3例,复发率为3.1%。结论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技术难度小,便于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改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0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后2~3 h疼痛症状缓解,24~48 h体温恢复正常,疼痛、寒战症状消失。带管时间为40 d至2个月,平均时间为50 d。置管6~8周后,10例患者成功行经窦道胆道镜取石及狭窄胆管扩张,结石取净率100%。1例患者在穿刺置管10 min后,引流管持续引流出暗红色血性胆汁,向腔内注入立止血夹闭引流管后出血停止。10例患者均未出现漏胆、损伤周围脏器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改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综合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2年3月366例连续术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2例,女性72例,年龄18 ~69岁,平均年龄44.5岁.记录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发胆漏患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行球囊成形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 ~ 129个月,平均58.5个月,36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42例(11.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第2次热缺血时间(门静脉血流复通到肝动脉血流复通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胆道吻合口直径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相关(Wald=9.474~ 17.208,P<0.05).12例胆漏患者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2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道造影球囊成形术治愈,其中6例放置了胆道支架;8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6例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1例接受二次肝移植后痊愈,1例恢复不良.结论 第2次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吻合口大小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