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eICAD)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4例eICAD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或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出院后随访6个月,1例在药物治疗2周后出现新发脑缺血事件,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无再发脑缺血事件;其余3例随访期内未出现新发脑缺血事件。1例血管闭塞的患者,经双抗治疗后,血管再通;2例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经双抗治疗后,血管狭窄明显减轻;1例药物治疗无效后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血管恢复通畅,无残余狭窄。发生脑卒中的3例患者,改良Rankin评分均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对eICAD的治疗,可以选择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对有新发脑缺血事件的病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颈内动脉(ICA)缺如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由Tode于1787年首次报道,其发病率不足0.01%[1,2]。多数情况下这种颈内动脉缺如以单侧为主,双侧同时缺如的病例极为少见,目前已报道的患者不足30例。本文报道1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就诊的61岁女患,三维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3D-CTA)示双侧ICA缺如及2个位于异常Willis环的动脉瘤。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1岁,因剧烈头痛入院。入院途中呕吐两次,短暂性意识丧失数分钟。入院后患者神清合作。既往体  相似文献   

3.
<正>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指由于颈内动脉内壁的撕裂,导致血液经过破损的内膜进入血管壁引起血管壁分层,从而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假性动脉瘤的一类疾病。颈内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约2.6/10万[1],虽然颈动脉夹层所致卒中只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却是青年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在青年卒中患者中,颈动脉夹层所致比例高达20%[1-2]。双侧ICAD  相似文献   

4.
颈内动脉夹层是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临床发病率相对低,加上目前国内对该病认识不充分,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道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闭塞后再通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以为这类疾病的正确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2岁.主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颈部肿胀23d"于2013年6月23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发病前因与他人发生口角后推搡碰及左颈部,当时自觉左颈部略有疼痛,未特别留意.当晚出现左颈部肿胀,休息未见好转,第2天出现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伴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1例儿童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梭形动脉瘤的诊治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儿女性,13岁,以“左颈部搏动性包块1年,突然增大2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无颈部外伤、感染病史。入院查体:左颈部近下颌角处可见一3.5cm×6cm包块,随脉搏搏动,听诊无血管杂音。DSA、CTA检查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至近颅底处呈囊袋状扩张,边缘完整。术中见颈内动脉动脉瘤呈梭形,长约6cm,最大径约3cm,将动脉瘤切除后用人工血管(内径6mm)与颈内动脉两断端行端端吻合架桥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结果病理检查见动脉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并粘液变性、玻璃样变性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钙化。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CTA及彩超检查左颈内动脉形态、走行正常、管腔内血流通畅。结论儿童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十分少见,其常见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及继发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等,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搏动性包块,可引起脑缺血或动脉瘤破裂致颈部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方法有切除后用自体或人工血管重建或血管内放置支架等。  相似文献   

7.
<正>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较少,现报告1例如下。1例1男,60岁。因突发晕厥3 h于2012年4月30日入院。患者于3 h前由蹲位站起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摔倒在地,无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约5 min后缓解,意识清醒,但感到头晕。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已服药,血压控制尚可。查体: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未见明  相似文献   

8.
双侧颈内动脉闭塞较少见,现将我所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因头昏痛,间歇性情神异常,抽搐,意识障碍一月余。于85年5月19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意识清楚,反应迟钝。眼底正常。左鼻唇沟浅。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Hoffmann 征( )左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四肢腱反射(?),左 Babinski 征( )。腰穿颅压1.96KPa,CSF 蛋白0.45g/L。头颅平片未见异常。85年5月20日行右颈动脉穿刺造影示右床突上段大脑前、中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显影好。造影后予  相似文献   

9.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发现口腔右咽后壁搏动性肿块4年入院.4年前睡觉时感觉右侧咽喉部有搏动感,头偏向右侧时明显,伴有右侧偏头痛,外院CT检查提示:右颈内动脉瘤,Willis环完整,颅内外血管轻度动脉硬化表现.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瘤(ECA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动脉局部扩张病变,其治疗方式包括预动脉结扎术、颈动脉包裹术、动脉瘤切除血管重建术及腔内修复动脉瘤术等。2019年8月和10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外科收治2例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动脉瘤切除术和手术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颈内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临床上容易忽视和漏诊。单侧颈内动脉夹层临床多见。而双侧颈内动脉夹层临床罕见。现将我院1例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导致脑梗死的诊治和随访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1.1病史患者,男,38岁,砌墙工人。因突发失语乏力3小时于2016年5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16  相似文献   

12.
报道 双侧基底节区同时出血较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60岁。5天前晨起后突感右侧肢体无力,行走拖步,右手持物困难,伴言语含糊欠流利。当时测血压为24/13.3kPa(即 180/100mmHg),无意识丧失,无头痛头昏,无恶心呕吐。自服降压药物后血压降至 16/10.7 kPa(即 120/80mmHg),症状无缓解。发病第5天行头颅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左侧约 13mL,右侧约7mL。遂以“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无血液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入院时体…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9岁.因突发头痛伴恶心10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糖尿病病史10年,一直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满意.查体:Hunt-Hess分级Ⅲ级,Kernig征阳性,项强3横指,余无其他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经验.方法 2008-06~2010-03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23例病人,男16例,女7例,所有病人均经颈动脉造影和(或)CTA检查确诊,狭窄程度≥80%,术前口服氯吡格雷75 mg/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辛伐他丁40 mg/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迂曲病人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11例颅内动脉瘤伴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严重迂曲病人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1例术后即刻DSA示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无血管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术中动脉瘤破裂或脑梗死等并发症。11例出院后随访3~12个月,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5例术后6个月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伴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迂曲的颅内动脉瘤,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在相关血管内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栓塞治疗仍是一种相对可行、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急性颈内动脉夹层是导致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抗血小板疗法和外科手术.随着血L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使急诊支架置入术修复这类损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动脉瘤破裂致严重鼻出血罕见,现报告1例。 患者 男性,26岁,农民,因头伤7个月,反复发生严重鼻出血6个月入院。7月前被1木料击中头部,当即昏迷,口鼻及双耳流血近1000毫升,2小时后神智逐渐清醒,出血亦慢慢停止。伤后第6天晨起时发现左眼视力丧失,眼球突出伴活动受限,同时感眼球搏动,其节律与血管搏动一致。在当地医院治疗,2个月后眼球突出逐渐减轻,搏动消失,眼球活动亦稍有恢复。伤后1个月打喷嚏时,从双鼻孔内喷出鲜血,随后发生大量鼻出血,填塞鼻腔,血即从口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33岁.因1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视力下降,无小便增多,尤性功能改变.于2006年12月在本院就诊.查体: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0.6,无其他神经阳体体征.行头部CT检查示:鞍内偏右见一不规则钙化灶,大小约10.7mm×8mm,蝶窦顶壁变薄,考虑肿瘤钙化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自从CT问世后,脑出血的研究日趋深入,并能在生前查出用过去检查方法不易发现的脑出血类型,如尾状头部高血数型,如尾状核头部高血压脑出血、双侧同时发生高血压脑出血等。据作者所知双侧同时发生高血压脑出血栓为罕见,现将作者最近所见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男性,45岁,主因看电视时突然意识丧失伴二便失禁半小时而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处于浅昏迷,左侧中枢性面瘫,双眼向右凝视,两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