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吉列替尼(Gilteritinib,ASP2215)是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口服FLT3/AXL抑制剂[1]。相较于第一代FLT3抑制剂,具有较少的脱靶效应和较低的患者毒性。其每日1次单药疗法(≥80mg/d)在FLT3mut+复发性/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白血病效应,2018年11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FLT3基因突变引发的复发性或难治性AML,也是第一个FDA批准的第二代FLT3抑制剂[2-4]。2019年也被NCCN指南列为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第三种FLT3靶向药物。本文主要就吉列替尼治疗FLT3mut+AML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结果: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突变15例(37.5%),FLT3-ITD突变8例(20%),4例(10%)同时存在NPM1和FLT3-ITD基因2种突变。单纯NPM1或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高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5)。结论:NPM1和FLT3-ITD突变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初诊时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9.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结果: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突变15例(37.5%),FLT3-ITD突变8例(20%),4例(10%)同时存在NPM1和FLT3-ITD基因2种突变。单纯NPM1或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高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5)。结论:NPM1和FLT3-ITD突变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初诊时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10.
FLT3又称FLK-2、STK-1,为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成员之一,与其配体在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发育中起重要调节作用.FLT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有过度表达,其突变是AML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最近研究表明,FLT3过度表达与其突变均可作为预后不良因素,FLT3及其突变可能作为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标志.本文就FLT3及其突变在各型白血病中对预后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途径改变是AML的发病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对AM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与AML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异常,为AML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依据,某些还成为潜在的新治疗靶点。FLT3(FMS—like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又称胎肝激酶2(fetal liver kinase2,FLK2)或干细胞酪氨酸激酶1(stem cell tyrosine kinase-1,STK-1),与FMS、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R)等同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RTK)。该基因及其配体在干细胞的分化、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FLT3基因突变在AML中发生率较高,对预后影响较大,目前对该基因的研究正逐步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带有明显生物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治疗手段进步,但目前而言,60岁以下的AML患者只有35%~40%能够被治愈,而在60岁以上的人群只有5%~15%.即使根据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进行危险分层治疗,但仍有10%~30%的患者无法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86例成人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毛细管电泳方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随访判断其预后。结果 86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基因突变29例(33.7%),FLT3-ITD突变15例(17,4%)。两种突变在50例染色体正常核型AML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6.0%和24.0%,明显高于异常核型AML患者。7例中6例NPM1^+/FLT3-ITD^+双阳性AML患者表现为正常核型,外周血白细胞均〉50×10^9几。单纯NPM1^+或FLT3-ITD^+AML患者初诊时也表现为高白细胞(P〈0.05),NPM1^+AML患者CD34表达率较低(P〈0.001)、临床完全缓解(CR)率略高(66.7%、53.3%,P〉0.05)、总生存率(OS)高(P〉0.05);而FLT3-ITD^+AML患者CR率略低(50.0%、58.8%,P〉0.05)、OS低(P〉0.05)。NPM1^+/FLT3-ITD^-、NPM^-/FLT3-ITD^-、NPM^+/FLT3-ITD^+、NPM1-/FLT3-ITD^+四组患者的CR率分别为66.7%、62.5%、50.0%、42.9%(P〉0.05),各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M1和FLT3-ITD突变是AML(尤其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包括M1 4例,M2 15例,M3 13例,M4 15例,M5 13例)uPAR(CD87)及uPA表达情况,将治疗前患者定义为治疗前组,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定义为治疗后组,并分析两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中uPA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uPA表达水平及uPAR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治疗前r1=0.874,治疗后r2=0.943;P <0.05).结论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前uPAR(CD87)及uPA表达高于治疗后,并且二者具有协同表达关系,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情监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线粒体DNA的D-loop区存在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的D-loop区突变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盐析法对8例初治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及其生母和正常无关对照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线粒体基因D-loop区PCR扩增、序列测定,对比分析白血病患者的线粒体基因D-loop区序列与其生母和健康无关对照者的线粒体基因D-loop区序列与标准剑桥线粒体基因D-loop区序列的差异。结果8例白血病患者中6例存在突变(突变率75%),共查出突变位点11个,突变类型均为D-loop区的T-C、A-C、G-A碱基替代突变。结论线粒体DNA的D-loop区在白血病患者中的突变率较高,D-loop区的突变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