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共126例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和全脑血管造影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颈动脉狭窄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47±6.53)μmol/L对(10.53±3.39)μmol/L;t=8.828,P=0.00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61例(48.41%)对6例(6%);χ~2=48.084,P=0.000]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33±0.15)mm对(0.82±0.11)mm;t=28.462,P=0.000]均高于对照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进一步分为颈动脉中度狭窄亚组(10例)和重度狭窄亚组(1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亚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重度狭窄亚组[(13.44±2.83)μmol/L对(16.73±6.69)μmol/L;t=-3.022,P=0.007],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2/10)对59例(50.86%);校正χ~2=2.384,P=0.12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610,P=0.032)。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11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ornocysteine,HCY)水平,应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超声特点,同时通过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常规法测定血脂指标。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2级以上斑块发生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血浆HCY水平增高对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入选144例中青年A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有无斑块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Hcy、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P<0.05)。有CAS斑块的患者血清Hcy、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与增厚患者(均为P<0.05)。CAS程度:0级组、1级组分别与3级组,0级组、1级组、2级组分别与4级组的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Hcy、hs-CRP水平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CAS程度愈重,其相关性愈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TIA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TIA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TIA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IA组中不稳定粥样斑块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粥样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有显著临床意义,早期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0):3-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类型,同时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清hs-CRP与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hs-CRP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它是炎性反应的一个生物学标记物.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在机体急性炎症或创伤时,体内炎症反应系统被激活,CRP水平明显升高.前瞻陛[1,2]研究显示,CRP水平升高的个体,其未来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传统测定CRP的方法敏感性低,而高敏CRP(hs-CRP)的检测方法,可检测到0.1~0.2mg/L的浓度水平,对于判定低水平炎症状态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危险及预后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hs-CRP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CI)患者血清中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定量分析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检测110例CI组、37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和105名正常对照组的tHcy和hs-CRP。结果:CI组tHcy水平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CI组hs-CRP水平高于其他对照组(P<0.05)。所有CI患者依据NIHSS评分再分为≤5分、5~15分以及≥15分3个亚组。所观察CI患者tHcy平均值(22.24±16.59)μmol·L~(-1),3组t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平均值(3.29±2.51)mg·L~(-1),3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Hcy水平与hs-CRP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tHcy与高hs-CRP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tHcy并不是CI的特异性指标,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可升高;hs-CRP水平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两者的升高可能存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并评价Hcy在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5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越高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越大,两者呈直线相关关系,正相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HH)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HH在中青年中发病率较高.血浆Hcy浓度越高的急性期脑梗死者梗死灶体积越大.血浆Hcy浓度能反应梗死灶的大小及病情的程度,对有脑血管病倾向的中青年血浆Hcy可作为常规检查或作为病情监测和预后估计指标,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homocysteine (Hcy) level and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and to evaluate its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concern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mong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Methods The plasma Hey level of 52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enzyme linked immunosobent assay (ELKSA). Results The plasma Hcy level in ischemic strok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higher the plasma Hcy level, the bigger the infarcted focu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group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The plasma Hcy level and the infarcted focus were positively linearly correlated. Conclusions HH is a risk factor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HH is common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its occurrence i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is higher. The higher the Hcy level, the larger the infarcted focus. Therefore the Hcy can reflect the size of the infarcted focus and the degree of disease. The Hcy level can serve as a kind of regular examination or as an index of disease monitoring and prognosis evaluating so that some intervention can be taken, all of which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revent ischemic stroke and reduce its morbility.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探讨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中青年脑梗死患者86例为测试组,中青年体检健康者7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通过生化分析仪及相关试剂检测血清中HCY、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同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组成百分比。结果测试组血清HCY、qCHO、LDL-C、TG水平、IMT厚度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斑块构成类型分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HCY水平、血脂水平可能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有相关。 相似文献
11.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观察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时含量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血清hsCR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越高,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6个月后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共10d。2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RP和UA水平,并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CRP、UA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及UA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9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IMT最高,对比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r=0.6183,r=0.5862,P<0.01)。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容易促使梗死进展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狭窄(CAS)的相关性。方法 132例ACI合并CAS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47例)、中度狭窄组(n=44例)和重度狭窄组(n=41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n=40例)、中型(n=45例)和重型(n=47例);根据脑梗死病灶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n=42例)、小面积梗死组(n=46例)和大面积梗死组(n=44例);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分为软斑组(n=43例)、硬斑组(n=43例)和其他类型组(n=46例)。比较各组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结果各狭窄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病情程度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病灶面积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灶面积增大,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斑块性质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斑块性质逐渐加重,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Hcy、hs-CRP表达水平随CAS程度、病情程度、病灶面积及斑块性质加重而升高,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Dade-Behring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hsCRP血清水平,观察ACI不同病程含量变化。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时期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卒中后第7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 =0.53,P <0.01),重型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以6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其血清IL-6和IL-18水平,分别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并分为IMT<1.0mm和IMT≥1.0mm两个亚组.结果 ACI组中IMT≥1.0mm者IL-6、IL-18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T<1.0mm者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中IMT≥1.0mm者IMT与IL-18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49,P=0.001),与IL-6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CI患者IMT增厚者血清IL-6、IL-18水平也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7):603-60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57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6例)和斑块组(111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67例)和稳定斑块组(43例)。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斑块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无斑块组;易损斑块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171,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更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Hcy血清浓度的增高可能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CI)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测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清hs-CRP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⑴CI组:系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08年3月入院的CI患者103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探讨其对缺血性脑卒中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与30倒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高效色谱分析法进行Hcy水平测定,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空腹血浆Hcy升高分别有29例和4例,占34.2%和13.3%,血浆Hcy浓度分别为 (19.28±4.33)μmol/L和(11.32±3.8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有颈AS 3例,平均血浆Hcy浓度 (18.55±3.66)μmol/L;无颈AS 27例,平均血浆Hcy浓度(10.13±3.5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正常Hcy 脑梗死患者发生颈AS28例,轻度15例,中度8例,重度5例,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18例,中度5例,重度5例;41例高Hcy脑梗死患者发生颈AS 25例,轻度6例,中度12例,重度7例,颈动脉狭窄程度轻度4例,中度10例,重度11例。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硬化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1):66-70
研究背景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病因尚不明确。通过对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186例诊断明确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舒张末期颈总动脉远端、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近端内中膜厚度;以1.00mm≤IMT<1.20mm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存在突入血管腔回声结构或突入血管腔血流异常缺损或局部IMT≥1.20mm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分析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内中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内中膜厚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923,P=0.000;r=0.955,P=0.008)。结论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参与了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在不伴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腔隙性脑梗死首次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