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了解2007年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颁布后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达标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2~7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并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以上的男性患者144例,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危险分层方案,分为高危组(65例)和极高危组(79例),并按指南规定的不同危险分层血脂控制目标值,判断调脂治疗是否达标,分析可能影响达标率的因素。结果高危组与极高危组患者多数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平均治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4周后,2组间TC、LDL-C、TG及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总达标率为41.7%,LDL-C总达标率为54.9%,TC+LDL-C总达标率为41.7%。高危组TC、LDL-C及TC+LDL-C达标率分别为67.7%、70.8%和66.2%;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20.3%、41.8%和21.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高危组达标率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控制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目前,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达标率仍较低,与指南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和血糖达标率情况,评价其3个危险因素达标率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916例,根据指南规定的达标标准,分析入院时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出院时的血压水平。结果 291 6例冠心病患者血压以<130/80 mm Hg(1 mm Hg=0.13 kPa)为达标,入院时达标率28.4%,出院时87.5%;以<140/90 mm Hg为达标,入院时达标率65.8%,出院时90.0%。HDL-C和TG入院时达标率分别为23.0%和58.0%;978例高危患者LDL-C和TC入院时达标率分别为54.3%和49.5%,1 938例极高危患者LDL-C和TC入院时达标率分别为17.4%和5.8%。糖尿病患者538例,占冠心病的18.5%,入院时达标率仅为1.9%;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者共1138例,占冠心病的39.0%。结论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压、血脂和血糖的达标率相对较低,尤其以空腹血糖理想达标率及极高危患者LDL-C和TC达标率低为特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达标率,对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脂的达标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年龄≥60岁ASCVD的住院患者1019例进行血脂现状调查。男性571例、女性448例;心内科459例、神经内科194例、老年科99例、姑息科115例、精神心理科152例。根据2011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极高危841例,高危114例,中危64例。判断血脂达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血脂达标率26.9%,其中极高危血脂达标率20.3%,高危46.5%,中危78.1%(P0.05)。极高危患者中,老年科血脂达标率最高(30.5%),各专科高危血脂达标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女性、危险因素≥3个、共病3种和极高危患者为血脂达标率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ASCVD患者血脂达标率低,各专科都要加强血脂管理,提高血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类型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根据服药情况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69例)、辛伐他汀组(110例)、普伐他汀组(137例)和氟伐他汀组(40例);又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患者分为中危(41例)、高危(232例)和极高危(183例)。观察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普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4组治疗前后血清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TC、LDL-C变化率与普伐他汀组、氟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高危患者服用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达标率均在80%以上,极高危患者达标率为44.1%~55.7%。结论多数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小剂量和(或)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血脂即可达标。且治疗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情况及影响血脂LDL-C达标率的可能因素。方法应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607例患者调脂治疗情况,按年龄分老年组(≥60岁,403例)和非老年组(60岁,204例)。对患者进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以LDL-C为判断标准,计算血脂控制达标率。结果与非老年组LDL-C达标率(36.8%)比较,老年组LDL-C达标率为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中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LDL-C达标率分别为100%、77.4%、45.7%和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医疗付费方式、有无合并疾病与血脂控制达标率显著相关。结论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与2007年新指南标准仍有差距,危险分层越高,达标率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6.
单中心老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方法选择我院老年内科住院治疗的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56例,测定血糖、血脂水平,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相关指南推荐的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值判断达标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组208例与非冠心病组48例,比较2组上述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 256例患者中,209例(81.6%)合并高血压,24h、昼间及夜间平均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5.1%、82.8%和59.3%;99例(38.7%)合并糖尿病,血糖达标率70.7%;154例(60.2%)合并血脂异常,LDL-C达标率41.4%。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血压、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LDL-C达标率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vs 54.2%,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血压、血糖达标率高,LDL-C达标率较低,尤其心血管病极高危的冠心病患者LDL-C达标率更低,应重视老年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并进一步加强对血脂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危险分层患者SLCO1B1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1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ASCVD患者306例,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标准进行ASCVD总体危险(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和血脂达标情况评估,采用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ASCVD危险分层间基因型分布、血清脂质谱和血脂达标等差异。结果不同ASCVD危险分层患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TC、TG、apoB、HDL-C、LDL-C水平和服用他汀类药物及LDL-C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极高危和高危患者LDL-C达标率低,分别为28.2%和20.0%。SLCO1B1基因型中*1b/*1b和*1a/*1b组合最为多见,占63.5%~71.1%。apoE以E3/E3基因型最多见,占68.3%,不同ASCVD危险分层患者各基因型组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极高危患者E4/E4基因型较高(1.6%),ε4携带者LDL-C达标率低于ε2和ε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对ASCVD危险分层无显著影响,但apoE基因的E4/E4纯合突变在极高危人群中有增多趋势,且影响LDL-C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心房颤动(房颤)登记研究(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 CAFR)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极高危和高危的房颤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方法从CAFR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入选的9 119例房颤患者中筛选出ASCVD极高危和高危患者, 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疾病病史、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将极高危患者LDL-C<1.8 mmol/L定义为血脂控制达标, 高危患者LDL-C<2.6 mmol/L定义为血脂控制达标。分析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和LDL-C达标率。结果共筛选出3 833例ASCVD极高危和高危患者, 其中ASCVD极高危的房颤患者1 912例(21.0%), ASCVD高危的房颤患者1 921例(21.1%)。ASCVD极高危和高危房颤患者服用他汀比例分别为60.2%(1 151/1 912)和38.6%(741/1 921), LDL-C达标率分别为26.7%(511/1 912)和36.4%(700/1 912)...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本社区T_2DM患者120例,对患者血清中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各组指标达标情况。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达标率分别为35%、64.17%、66.67%、40%,其中TC的达标率最低,男性TC达标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社区T_2DM患者中TC、LDL-C达标率偏低,应提高社区人群对糖尿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入选干休所老年冠心病患者249例。采集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及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用药情况。采用电子血压计检测患者血压水平,采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患者血压、血脂达标及用药情况。结果 24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84.4±3.33)岁。89.2%的患者合并高血压,97.7%的患者血压达标,其中94.6%的患者服用了降压药物。93.4%的患者TC达标,边缘升高5.6%;94.0%的患者LDL-C达标,边缘升高4.8%,高LDL-C血症患者1.2%;76.7%的患者TG达标,边缘升高13.7%,高TG血症患者9.6%;38.5%的患者HDL-C正常,低HDL-C血症患者23.7%,高HDL-C血症患者37.8%。4.0%的患者表现为单项血脂指标异常;24.3%的患者表现为两项血脂指标异常;89.6%的患者服用了调脂药物。85.5%的患者服用了抗血小板药物,其中73.2%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9.2%的患者服用波利维。结论部队干休所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患者药物依从性好,血压达标率高;血脂指标控制较好,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体重达标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中国21个省市150家医院门诊及住院老年(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样调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为达标;三酰甘油(TG)1.7 mmol/L为达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 mmol/L,女性1.40 mmol/L为达标。体重指数(BMI)≥20 kg/m~2且25 kg/m~2为达标。描述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及体重达标率。结果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 652例。LDL-C达标率为19.3%,TG达标率为61.7%;HDL-C达标率为34.7%,3项血脂均达标为4.5%,BMI达标率为45.1%。结论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血脂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但鉴于老年人群的异质性,治疗方案及治疗目标还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辛伐他汀对80岁以上冠心病高危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岁以上确诊冠心病高危患者50例,予辛伐他汀40 mg每晚8时服用。治疗前检测血脂、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等。治疗4及24 w后重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率、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辛伐他汀40mg/d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24 w TC、LDL、TG分别下降18.71%、24.22%、16.13%。高危患者LDL2.6mmol/L为达标,25例患者17例达标,达标率68%,极高危患者LDL1.81mmol/L为达标,25例患者8例达标,达标率32%。治疗中有1例出现肝酶升高,2例出现乏力伴肌酶升高而中止治疗。结论对于80岁以上冠心病高危患者,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TC、TG、LDL水平,提高达标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血脂异常患者降脂治疗后血脂状况和特征。方法应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的标准对DYSIS-China数据库进行再分析。DYSIS-China数据库共纳入25317例接受至少1种降脂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的中国血脂异常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达标率,以及血脂水平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国血脂异常患者中96.6%为高危和极高危,总体LDL-C达标率仅为37.3%。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的LDL-C达标率分别为26.9%、44.1%、78.5%和99.7%。东北地区LDL-C达标率和非-HDL-C达标率低于其他地区。就诊三级医院和心血管内科的患者的LDL-C和非-HDL-C达标率高于其他级别的医院和科室。LDL-C水平距离目标值的平均差距在极高危和高危患者中分别是39.7 mg/dl和33.9 mg/dl。87.7%的患者使用他汀单药治疗,最常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以中等强度的辛伐他汀20~40 mg/d或等价他汀为主。结论中国血脂异常患者经降脂治疗后LDL-C达标率仍然很低,尤其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LDL-C与目标值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在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较血脂康单药治疗的优势。方法:3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接受血脂康单药1.2g治疗组(n=16)或血脂康1.2g联合依折麦布10mg治疗组(n=16),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脂谱以及肝肾功能,血糖,肌酸激酶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共入选32例患者,血脂康单药治疗组(n=16)以及血脂康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组(n=16)。血脂康单药组基线血脂谱TG1.74±1.39 mmol/L, TC4.72±1.00 mmol/L,HDL-C1.25±0.51mmol/L,LDL-C2.92±0.89mmol/L,服药3个月后血脂谱,TG1.14±0.67 mmol/L, TC3.87±0.66 mmol/L,HDL-C1.36±0.47mmol/L,LDL-C2.20±0.59 mmol/L,其中TC降幅18%,LDL-C降幅24.7%,血脂康与依折麦布联合用药组基线血脂谱TG1.64±0.91mmol/L,TC5.24±1.11 mmol/L,HDL-C1.38±0.63 mmol/L,LDL-C3.34±0.68 mmol/L,服药3个月后血脂谱TG1.51±1.33mmol/L, TC3.99±1.14mmol/L,HDL-C1.31±0.48mmol/L,LDL-C2.08±0.75mmol/L。TC降幅24%,LDL-C降幅37.7%。安全性指标:ALT,AST, Cr, BUN, Glu, CK服药前后两组均无明显变化。HsCRP两组服药后均下降,且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组降幅更大。结论: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降TC、LDL-C、HsCRP的疗效明显优于血脂康单药方案,安全性与血脂康单药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血脂水平及达标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方法从信息系统获取2013年门诊首次就诊且年龄≥65岁老年患者的血脂水平和主要临床信息。将22 847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5~69岁组、70~74岁组、75~79岁组、80~84岁组、85~89岁组、90~94岁组和≥95岁组,观察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其血脂水平和达标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男性、女性(除90~94岁组、≥95岁组外)各组TC、LDL-C、HDL-C、TG水平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与男性同年龄组比较,女性65~69岁组、70~74岁组、75~79岁组、80~84岁组、85~89岁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65~69岁组比较,极高危、高危且未服用调脂药物的各组(除≥95岁组外),LDL-C达标率和非HDL-C达标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OR=1.34~3.00,1.31~2.93,P=0.000),而服用调脂药物的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中,随年龄增长血脂水平呈下降趋势,未服用调脂药物的患者血脂达标率呈上升趋势,应对老年人群的血脂异常防治实施个体化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辛伐他汀对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5例高脂血症患者每日服用40mg,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第6周、3个月、6个月抽血查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肌酶,并同时观察有无肌痛、肌无力、肌炎、肌溶解、头晕、恶心等症状。结果辛伐他汀40mg组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升高。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脂达标率为85%。用药前后ALT、AST、CK和Cr没有明显改变,无一例出现肌肉疼痛或无力。结论高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40mg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TIA患者14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42例,中危组45例,高危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cy、hs-CRP和血脂水平,各因素与TIA后短期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各组血清Hcy、hs-CRP、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高危组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Hcy、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I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cy、hs-CRP、TC、TG及LDL-C水平呈正相关(r=0.404,r=0.919,r=0.182,r=0.325,r=0.183,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结论 Hcy、hs-CRP及血脂水平与TIA患者风险程度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1例(瑞舒伐他汀片20mg,1次/d)和联合组41例(瑞舒伐他汀片10mg/d的基础上口服荷丹片,每次1.46g,3次/d),治疗6个月后,监测血脂、LDL-C达标数,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3、6个月时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P<0.05)。单药组3、6个月LDL-C达标数分别为14例和34例,联合组为22例和35例。单药组治疗有效率78.05%,显效率43.9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82.93%,显效率63.41%。结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神经功能恢复、颈动脉狭窄逆转程度、LDL-C达标率和不良反应与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相当,但前一种方法调脂起效快,LDL-C达标提前,神经功能恢复显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漳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的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EH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预防降脂达标效果。方法选择到漳州市医院就诊的EH患者333例,检测血脂[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分析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70,立普妥10 mg,睡前顿服一次)及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63,立普妥20 mg,睡前顿服一次),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后血脂浓度,同时对两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漳州地区高血压患者治疗前TG为(1.67±0.95)mmol/L,TC为(5.58±0.67)mmol/L,LDL-C为(3.42±0.51)mmol/L,HDL-C为(1.23±0.32)mmol/L。治疗3个月后,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及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G、TC、LDL-C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降低血清LDL-C浓度的幅度上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达标率为78%,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达标率为82%,两组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漳州地区EH患者的血脂处于较低水平;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血清LDL-C浓度,且副作用少,值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海市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危险分层及血脂达标情况,和ASCVD高危患者LDL-C水平未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13735例60岁以上无ASCVD病史的体检者被分为非高血压组(7125例)与高血压组(661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依据ASCVD危险分层评估,3925例LDL-C水平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被分为ASCVD低危组(554例)、中危组(42例)与高危组(3329例),比较各组间血脂水平。依据LDL-C水平是否达标,分析高血压ASCVD高危患者LDL-C水平未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女性、吸烟、慢性肾脏病(CKD)比例,年龄、腰围、BMI、SBP、DBP、FBG、TC、TG水平均显著升高,农村人员、合并DM比例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ASCVD低危组比较,ASCVD中危组、高危组TC、LDL-C、H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与ASCVD中危组比较,ASCVD高危组上述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农村人员、吸烟是ASCVD高危患者L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