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早期肺癌在普通X线、MSCT以及MRI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从而找出肺癌早期诊断的最佳办法,以提高肺癌患者成活率及生活质量,以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同时探讨肺癌的设备使用,以免造成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低剂量、常规剂量CT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7年1月-2020年1月为时间节点,选取早期肺癌患者240例,分别开展低剂量CT(A组)与常规剂量CT(B组)扫描,就两种方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肺癌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肺癌检出率、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诊断早期肺癌时,无论采用低剂量CT还是常规剂量CT,均有较好价值,二者图像质量基本相当,但低剂量CT辐射剂量少,安全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中医药治疗肺癌处方系统。通过构建智能处方系统并利用2955例次中医肺癌门诊资料完成模型训练,使其能完成较高准确率的处方输出,并最终应用于临床治疗参考。方 法: 使用基于高斯核的岭回归的算法,然后通过实际的病例108例次结合专家评估来验证处方的准确率。结 果:出现频率次数高于300的药物,准确率达到62.9%,召回率80.2%,F1值为70.5;分类考虑不同药物出现频率 后,出现频率大于300次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8%,召回率74.4%,F1值为70.3,专家对处方的评估(10分制),方 法一评分为8分,方法二评分为8.3分。结论:现阶段肺癌人工智能处方系统的准确率比较令人满意,单病种的 中医药人工智能处方系统可能可以作为人工智能运用到中医诊疗的一个突破口,该系统可以有望用于提高中 医药传承效率,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发展,后期将进一步提高病例数,改进病历提取模式,提升系统效能。  相似文献   

4.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患者就诊时多数已是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肺癌诊断及早期肺癌筛查的方法,对传统影像方法、细胞学检测、基因层面的诊断、肺癌标志物的相关研究以及最近提出的肺癌诊断新方法进行了归类总结。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作出展望并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深,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我国肺癌病例术后5年生存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未能及时确诊,尤其是临床症状不典型者。我院自1999年5月-2004年12月接诊了6例症状不典型肺癌病例,现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临床学科,随着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如何提升中医骨伤科学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是中医骨伤临床实习带教的重中之重[1]。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综合骨伤人才,笔者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制定《阅片日志》临床带教模式,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邵立 《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101-101
肺癌系常见恶性肿瘤,尤以中央型肺癌为多,因其靠近肺门及纵隔,易发生转移,影响愈后。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对中央型肺癌的愈后十分重要。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自2001—2004年经我院普通平片检查和扫描诊断为早期中央型肺癌并得到病理证实的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灶部位、大小总结其X线表现。结果 2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1.2~4.3 cm,平均1.56 cm;X线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呈颗粒征或火花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密度中等偏低。结论 X线诊断是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组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的228例气管一支气管肺癌患者中,X线胸片阴性肺癌54例(占23.68%),笔者认为纤支镜检查可确诊X线胸片阴性肺癌,对胸部的异常X线影像可作出定性诊断。本文以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目的,对纤支镜检查的指征与有关提高经纤支镜肺活检成功率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老年肺癌早期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并发神经损害已十分引人重视。本文报告我院近年确诊的以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10例老年肺癌,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探究单孔及三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价值。 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76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患者行三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观察组行单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 的临床各项指标、免疫功能、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d,观察组患者外周血 CD3+ 、CD4+ 、CD4+ /CD8+ 均高于对照组,CD8+ 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较于三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 单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的应用,对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优势更为明显,能够减轻患者受到的免疫损 伤,并且还可改善其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检查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60 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 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观察组患者进行 DCE–MRI 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方法与 病理检查的结果。 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照组常规 MRI 检查出现 1 例误诊宫颈癌患者,观察组 DCE–MRI 检 查对 Ⅰa 期、Ⅲa 期和 Ⅲb 期的宫颈癌患者诊断检查正确率高达 100.0 %,且对照组患者 Ⅱb 期诊断准确率低于观察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 DCE–MRI 检查,相较于常规 MRI,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并对各病理分期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评定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手术的治疗干预意义。 方法:选取石门县妇幼保健计划 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予以手术治疗干预的7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依据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观察组采取保乳手术,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手术,评估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长、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 手术后局部复发统计总数,分析手术前和手术后生存质量评判分数值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 术总时长、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 均较手术前提升,且观察组手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复发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 禹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98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49 例予以吉非替尼治疗, 观察组 49 例予以吉非替尼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生存情况、生存质量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 变化。结果:疗程完成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 85.71 %,比对照组的 63.27 %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比对照组长,且观察组治疗后卡氏行为状态评分(KPS)、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 表肺癌分表(FACT–L)评分均比对照组高,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比 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相较于单独应用吉非替尼,采用吉 非替尼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提升疗效,并且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升其生存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样本抽样法选取河南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 80 例,以先后入院时间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放疗,观察组给予放疗+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 –2 (IL–2)水平、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 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的 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 组患者的 IL–2、NK、LAK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 2.50 %, 低于对照组的 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放疗治疗晚期肺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在过去数十年间,临床医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认识不断提高,这与影像检查的不断改进息息相关, 其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 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最令人关注的诊断工具。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是临床肿瘤 学中应用最广泛的 PET 放射性药物,同时也是应用于甲状腺肿瘤的最常见的 PET 显像剂。除了 18F–FDG,其他示踪剂也可 用于甲状腺肿瘤的 PET 成像,如氟 18– 四氟硼酸盐(18F–TFB)、镓 68–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和放射性核素 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本研究将从临床应用方面总结 PET/CT 在 DTC 患者诊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 GP 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7 月期间河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 68 例 NSCLC 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对照组以 GP 化疗治疗,观察组以 GP 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 CD4+、CD3+、CD4+ /CD8+ 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70.59 %,高于对照组的 44.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CD4+、CD3+、CD4+ /CD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 CD4+、CD3+、CD4+ /CD8+ 水 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 CD4+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 CD4+、CD3+、CD4+ /CD8+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P 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 NSCLC 效果显著,能减轻免疫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联合 N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联勤保障 部队第 983 医院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收治的 80 例晚期 NSCLC 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4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对照组采用 NP 方案化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 率、治疗前后卡氏行为状态(KPS)评分、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199(CA)、糖类抗原 125(CA125)、癌胚抗 原(CEA)〕水平、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 97.50 %, 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 周后、3 周后,观察组患者 KPS 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 周、3 周后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 VEGF 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治疗 3 周后,观察组患者 CEA、CA199、CA125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NSCLC 患者采用安罗替尼联合 NP 方案疗效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抑制肿瘤标志物、胸腔积液 VEGF 水平,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胃功能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113 例胃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胃良性病变组 (41 例)、胃癌前病变组(37 例)、早期胃癌组(35 例)。比较三组患者胃功能指标〔胃泌素 –17(G–17)、胃蛋白 酶原 Ⅰ(PGⅠ)、胃蛋白酶原 Ⅱ(PGⅡ)、蛋白酶原比值(PGR)〕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的结果。 结果:胃癌前病变组 和早期胃癌组患者的血清 PGⅠ、PGR 水平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组;早期胃癌组血清 PGⅡ、G–17 水平显著高于胃良性 病变组;早期胃癌组的血清 G–17 水平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幽门螺杆菌、 PGR、PGⅠ、联合检测阳性率在早期胃癌组、胃癌前病变组、胃良性病变组中逐步降低,其中早期胃癌组的幽门螺杆菌、 PGR、PGⅠ 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和胃癌前病变组,并且联合检测的检出率高于单个检测方式的检出率,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功能检测均可反映早期胃癌病变情况,二者联合检测对 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作为判断早期胃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