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45例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患者,比较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视力优于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无改变,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置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患眼34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手术治疗1周之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在0.1以上,术后3个月其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0.5的患者30例(88.24%),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为0.1~0.5的患者4例(11.7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因此非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2例(共45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50例(88眼),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术后视力上升超过0.4共28眼(31.8%)、视力上升0.1~0.4共49眼(55.7%)、视力上升0.1共11眼(12.5%)。术后屈光度偏差值±0.50 D 65眼(74.0%)、±1.0 D 23眼(26.0%)。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56例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我地区对56人(6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分析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检查视力,0.5者18眼,占28.1%,0.3~0.5者32眼,占50%,0.05~0.25者10眼,占15.6%,0.05者2眼,占3.1%。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3眼,占4.7%,其中1眼撕囊时囊口裂向周边部,娩核后发现后囊破裂,1例核块坠入玻璃体腔;虹膜脱出1眼,占1.6%,经适当补充粘弹剂和缩瞳后完成手术。瞳孔进行性缩小1眼,占1.6%,术中前房补充注射肾上腺素后完成手术。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合经济落后的地区,手术安全可行、效果满意、成本低廉,为我国援非医疗能赢得良好声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61只眼),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判定手术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85.2%患者裸眼视力和BCVA≥0.1,36.1%患者裸眼视力和BCVA≥0.5,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BCVA比较,术后BCVA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术后屈光度明显降低,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析一例陈旧性眼外伤晶体后囊膜缺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我院眼科近日就诊一例右眼陈旧性眼外伤并伴有晶状体缺损,经详细诊断后对患者实行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获得了比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更好的视觉质量。结论对于此种危险系数极高的手术,应该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并制定若干预备方案,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防止意外发生,确保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84例(84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7.86%)。结论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按照术前的视力情况进行分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各组术后的眼构成比、视力变化情况并定期跟踪患者术后的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视力高于0.2而不超过0.4的眼在术后与术前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术后眼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及眼压普遍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技术被引入青光眼的治疗应用中,已经初见成效,值得临床医生探索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36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资料,3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裸眼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35眼在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眼压完全控制;1眼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33眼术后裸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6例患者前房深度明显加深。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发病时间长短选择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0例白内障患者(141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经护理干预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0例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5眼,虹膜炎1眼,暂时性眼高压1眼,经积极治疗后全部治愈。所有患者1周视力均恢复到0.3以上。结论:加强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人工晶体植入术不同术式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白内障的7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玻璃体溢出,1例出现囊膜破裂,1例出现角膜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与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研究2013年11月~2014年7月在青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13例(12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与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的关系、人工晶状体度数与术前平均角膜曲率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1.0者在人工晶状体度数+19.00D组中占11.4%,在人工晶状体度数+19.00~+21.00D组中占49.1%,+21.00D组中占21.9%。人工晶状体度数+19.00~+21.00D组与人工晶状体度数+19.00D组中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1.0者分别占49.1%、11.4%。结论白内障术中人工晶状体度数不同术后视力恢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20眼),对照组(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均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116眼)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44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改良组采用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68.6±10.5)min明显短于传统组的(85.6±11.5)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6%(6/44)明显低于传统组的31.8%(1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的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有所提高,而改良组的术后矫正视力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既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三焦点和双焦点人工晶体对白内障术后视觉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住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排序编号,单号作为对照组(n=30),双号则划分为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周视力、眼压、散光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减压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92.7%(38/4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4周视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散光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散光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统计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06);在手术后的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33±0.07);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52±0.09)。分析数据可知,患者术后的前房深度及视力均高于手术前,并与时间呈相关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展开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促进其前房深度的恢复及视力的提高,且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1例43眼难治性青光眼行改良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病例。分析对比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水平及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眼压为:(42.62±5.23)mmHg,与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眼压(12.21±4.37)mmHg、(10.32±5.12)mmHg、(11.40±6.21)mmHg、(14.16±6.54)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3眼、无改善18眼、2眼视力下降;术后32眼需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平均用药数目(1.32±0.54)种,与术前(3.32±0.41)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手术成功率为82%,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术后1周内低眼压、浅前房;术后脉络膜脱离;引流管进入前房过长导致局部角膜水肿;术后盘周水囊、包裹形成。结论改良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但需注意手术细节掌控,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及强调患儿术后视觉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45例63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63眼中,术后矫正视力4.0共2眼(3.2%),4.0~4.6共24眼(38.1%),4.6共37眼(58.7%);术后出现角膜内皮水肿10眼(15.9%),后囊膜混浊3眼(4.8%),后弹力层皱褶8眼(12.7%),经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疗效确切,可为患儿提供更大的视觉恢复空间,但术后复诊和视觉重建是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不容忽视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