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IPC)模型及心肌梗死模型,探讨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鼠(4月龄)建立IPC模型及IPC后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6、12和24 h亚组)、IPC组(0、6、12和24 h亚组)、单纯心肌梗死(MI)组及IPC+MI组.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乳头肌平面梗死心肌与左心室心肌面积的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联素在心肌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利用大鼠血浆标本做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循环中脂联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IPC+MI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MI组[(20±2)%比(31±3)%,P<0.05=.IPC组6和12 h亚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脂联素mRNA的表达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亚组的2.2倍和2.1倍(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可见空白对照组及IPC组非缺血区心肌组织中脂联素未染色,而缺血的心肌组织局部脂联素染色加深,即脂联素在缺血区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缺血区(P<0.05=.IPC组0、6和12 h亚组大鼠血浆中脂联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亚组(0 h:10.90±1.74比7.40±0.47;6 h:10.98±1.74比8.18±1.41;12 h:9.31±0.96比6.97±1.02,P均<0.05=.结论 IPC可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IPC后心肌组织和血浆中脂联素表达水平均升高,提示脂联素参与了IPC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及两药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7例)、I/R组(14例)、阿托伐他汀组(14例)、罗格列酮组(14例)、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组(14例)。灌胃1周后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再灌注后,测定血清心肌酶及一氧化氮(NO);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Evansblue、TTC双重染色后,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梗死面积。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罗格列酮组、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组与I/R组比,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降低,NO升高;TSOD升高、MDA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组较阿托伐他汀组、罗格列酮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LDH、CK降低,NO升高;TSOD升高、MDA降低(P0.01);较假手术组NO、TSOD降低,MDA升高(P0.01),LDH、CK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罗格列酮组各指标水平接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及两药联合应用能明显减轻心肌I/R损伤;其作用机制与增加NO含量、提高心肌组织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人参皂苷Rg1组(Rg1组)、人参皂苷Rg1+罗格列酮组(Rg1+ROS组),后三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I/R模型;SO组和I/R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Rg1组给予40 mg/kg人参皂苷Rg1干预、Rg1+ROS组给予40 mg/kg人参皂苷及6 mg/kg罗格列酮干预。再灌注6 h的过程中进行心电图监测,再灌注6 h后检测心肌I/R面积、心肌酶、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及核因子κB (NF-κB)、NF-κB抑制因子(I-κB)、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的心律失常明显加剧,心肌I/R面积、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及NF-κB、PPAR-γ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I-κB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Rg1组的心律失常明显改善,心肌I/R面积、CK、CK-MB、LDH、TNF-α、IL-1β、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及NF-κB、PPAR-γ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少,I-κB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Rg1组比较,Rg1+ROS组的心律失常明显加剧,心肌I/R面积、CK、CK-MB、LDH、TNF-α、IL-1β、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及NF-κB、PPAR-γ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I-κB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人参皂苷Rg1通过抑制PPAR-γ介导的炎症反应来改善大鼠心肌I/R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氮嗪(DZ)对经缺血预适应(IPC)后的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老年和青年Wistar大鼠,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分7组(每组8只):青年对照组、青年I/R组、青年IPC组、老年对照组、老年I/R组、老年IPC组、老年DZ组.对照组全心灌流90 min.I/R组心脏灌流30 min后,缺血30 min,再复灌30 min.IPC组灌流10 min,经2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后,缺血30 min,再复灌30 min.DZ组灌流10 min,给予含DZ(100 μmol/L)的K-H液灌注20 min,余同IPC组.比较各组复灌30 min后心排血量(CO)、左室发展压 (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dp/dtmax) 的恢复率;检测缺血前及复灌30min后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 (CK) 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和心肌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含量.结果 青年大鼠中,IPC组与I/R组比较,CK生成明显减少,NO含量明显增加,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增加,CO、LVDP、+dp/dtmax、-dp/dtmax恢复率明显增加(P<0.01).而在老年大鼠中,IPC组与I/R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Z组与I/R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或P<0.01).结论 IPC对老年大鼠I/R心肌保护作用减弱,其机制可能与NO信号通路表达受抑制有关,DZ可恢复IPC对老年大鼠I/R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脏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在体家兔心脏I/R模型,测定心肌腺苷含量,CK、LDH漏出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并观察心肌的组织切片和超微结构,以观察缺血预适应对I/R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结果缺血预适应组心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CK、LDH漏出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伴有心肌组织腺苷含量增高(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对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腺苷可能介导这种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七氟烷(SEVO)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非循环等容灌流装置制备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I/R+SEVO组(缺血前给予20 ml/L SEVO预处理10 min), I/R+SEVO+NAC组,I/R+SEVO+TEMPO组(NAC和TEMPO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浓度分别为10 μg/ml和10 μmol/L,缺血前处理30 min)。缺血前及再灌后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缺血后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I、Beclin1、AMPK的表达和AMPK的磷酸化水平。全程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SEVO预处理增加缺血前心肌ROS的水平(P<0.01),抑制再灌注期ROS水平(P<0.01);改善I/R心肌功能(P<0.01)。机制研究发现,SEVO增加AMPK的磷酸化和Bclin1的表达(P<0.01),上调LC3-II/LC3-I的比值(P<0.01)。该现象可被ROS清除剂NAC或TEMPO抑制(P<0.01)。结论 SEVO预处理改善I/R心肌功能,其机制与ROS介导的自噬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脂联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所引起的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探讨脂联素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与减轻氧化应激有关。方法将8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低浓度脂联素组(60 ng/g)、中浓度脂联素组(120 ng/g)和高浓度脂联素组(180 ng/g),每组16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旷置225 m in;缺血再灌注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45 m in后,再灌注180 m in;各脂联素组于缺血前30m in经股静脉给予不同浓度脂联素,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各组进一步随机分为两个亚组。亚组1(8只)在缺血45m in再灌注180 m in后,用Evans b lue-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亚组2(8只)在大鼠再灌注180 m in后对左心室内压及单位时间左心室内压变化值(±dp/dt)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实验结束后,在心尖处取血并取心肌组织,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心肌组织总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心肌组织中总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含量明显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增大;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各浓度脂联素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肌舒缩功能有所改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心肌组织总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增加,并随脂联素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脂联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总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含量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8.
【】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药物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其减少心肌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缺血/再灌注组(I/R组)、辛伐他汀后适应组(SIM组)。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SH组、I/R组:再灌注前经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SIM组:再灌注前经颈静脉给予辛伐他汀(1mg.100g-1)注射。再灌注2小时后抽静脉血测定CK-mb、MPO、MDA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①各组大鼠血脂测定均在正常值范围内;②与SH组比较,I/R组、SIM组CK-mb、MPO、MDA均有增高(P<0.05);与I/R组比较,SIM组CK-mb、MPO、MDA下降(P<0.05);③与SH组比较,I/R组、SIM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P<0.05);SIM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I/R组 (P<0.05)。结论:辛伐他汀后适应治疗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炎症反应及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肌并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间歇性低氧预适应(intermittent hypoxia adaptation,IHA)能否通过增强细胞膜修复能力,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方法 利用小动物低压舱模拟高空缺氧环境建立低氧预适应模型,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预适应(Sham+IHA)组、缺血/再灌注手术(I/R)组和缺血/再灌注手术+预适应(I/R+IHA)组。预适应7 d后Sham组仅进行开胸手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挂线不结扎,I/R组结扎LAD 30 min后再灌注12 h。造模成功后对各组大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actate dehydrogenase isoenzyme-1, 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炎症-血栓机制角度初步探讨缺血后适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n=10)、缺血后适应组(n=10)、SB203580组(n=10)、Anisomycin+缺血后适应(Ani+缺血后适应)组(n=10)和Ani组(n=10)。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 I)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表达水平,使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利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测定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缺血后适应组和SB203580组的CK-MB和Tn I水平、梗死面积和再灌注60 min和3 h时PL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缺血后适应组相比,SB203580组、Ani+缺血后适应组和Ani组的上述指标明显升高(P0.05),Ani组和I/R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与I/R组相比,缺血后适应组、SB203580组和Ani+缺血后适应组明显抑制了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P0.05),Ani组的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后适应组相比,Ani+缺血后适应组和Ani组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B203580组具有与缺血后适应组类似的心脏保护作用。在Tn I、CK-MB、梗死面积和PLA水平方面,Ani+缺血后适应的保护作用减弱。结论:缺血后适应通过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而减少再灌注过程中PLA的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生物学特性、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星状细胞培养后分成空白对照组;罗格列酮组;GW9662阻断组;罗格列酮+GW9662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检测脂联素、PPARγm 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较其他组明显减弱(P<0.01),脂联素、PPARγm 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且脂联素、PPARγ表达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 PPARγ能上调脂联素的表达,抑制HSC增殖,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心肌缺血预处理(IPC)及二氮嗪预处理(DPC)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糖尿病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40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各分为5组(每组8只):①对照组(Con组):仅行全心灌流120min,不做其他处理;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脏平衡灌流30min,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③IPC组:缺血30min前,心脏平衡灌流10min,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后,余同I/R组;④DPC组:心脏依次平衡灌流10 min,重复2次灌注含二氮嗪(浓度为100μmol/L)的K-H液5min,间隔灌注K-H液5min,余同I/R组;⑤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用DMSO取代二氮嗪,过程与DPC组处理相同。比较各组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环磷酸鸟苷(cGMP)、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的变化。电镜对心肌线粒体行Flameng评分。结果:①灌流液CK含量:缺血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CK含量比较(与I/R比较):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明显降低(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无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MDA含量: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含量明显比I/R组降低(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SOD含量: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和D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肌cGMP、NO、NOS含量的变化:非糖尿病大鼠的IPC组及DPC组与I/R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糖尿病大鼠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心肌线粒体Flameng评分:糖尿病大鼠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及DPC对非糖尿病大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正调NO、cGMP及NOS的表达。而糖尿病可抑制IPC及DPC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大鼠心肌NO信号通路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大株红景天抗MIRI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红景天苷预防组(红景天苷+缺血再灌注,S+I/R)、红景天苷治疗组(缺血再灌注+红景天苷,I/R+S)、红景天苷预防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S+I/R+LY组)、红景天苷治疗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I/R+S+LY组)。红景天苷预防组和预防组+LY组造模前连续给药3 d;红景天苷治疗组和治疗组+LY组再灌注即刻加予红景天苷;Sham组和I/R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预防+LY组和治疗+LY组于冠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前30 min腹腔注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后,迅速摘取大鼠心脏留取心室,运用Evans’blue及TTC法双重染色,确定心肌梗死区和缺血区面积;运用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I/R组比较,红景天苷预防组和治疗组均能显著缩小MIRI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P0.05),TUNEL法检测阳性细胞核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防组和治疗组比较,预防+LY组及治疗+LY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扩大,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能有效减少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C)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IPC组、缺血/再灌注(I/R)组、单纯灌流(SP)组,利用大鼠心脏建立离体灌注模型,采用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得到大鼠单心室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分别记录三组心室肌细胞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在-120mV和-30mV刺激电压水平,IK1电流密度:IPC组低于I/R组,I/R组高于SP组(P均<0.05),IPC组同SP组无差异(P>0.05)。与SP组和IPC组比较,I/R组静息电位明显升高(P<0.05);而动作电位幅度、20%动作电位时程、50%动作电位时程、90%动作电位时程均明显下降(P<0.05)。而IPC组各值与SP组无差异(P>0.05)。结论IPC可以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IK1,延长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AP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去卵巢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脂肪中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于防治绝经后2型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罗格列酮组;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测量内脏脂肪重量,计算体脂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脏脂肪中脂联素、脂联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大鼠内脏脂肪含量和血压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内脏脂肪中脂联素、脂联素受体表达显著降低;罗格列酮逆转了上述变化.结论 去卵巢大鼠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脂肪脂联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下调有关;罗格列酮能够上调脂肪脂联素及其受体的表达而改善去卵巢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腺苷预适应对心脏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腺苷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家兔心脏I/R模型,观察腺苷预适应对I/R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以左心室功能恢复率、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腺苷预适应组心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CK、LDH漏出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单纯I/R组(P均<0.01),这些心脏保护效应均被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阻断.结论腺苷通过其A1受体的激活介导了缺血预适应对I/R损伤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7.
余福林  高延  王利  王海强 《心脏杂志》2022,34(4):373-377+388
目的 探讨虎杖甙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虎杖甙组(I/R+PD)、缺血/再灌注+虎杖甙+LY294002组(I/R+PD+LY294002)和缺血/再灌注+LY294002组(I/R+LY294002)。小鼠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评估胶原容积分数(CVF);TTC染色测定小鼠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浆CK和LDH水平;Tunel法测定小鼠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kt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心肌CVF值显著增加(P<0.05),心肌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R组相比,I/R+PD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钠尿肽嵌合体CNAAC在抗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CNAAC组(I/R+CNAAC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并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心肌细胞凋亡、体液因子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肿胀、炎性浸润,心肌线粒体分裂增加,细胞色素C的表达、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0.01),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CK-MB和c TnT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心肌PI3K、磷酸化Akt(Ser473)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I/R组相比,I/R+CNAAC组大鼠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减少、心肌排列整齐,心肌线粒体分裂被抑制,细胞色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剂量当归水煎液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灌流大鼠心脏,复制大鼠心肌IR与缺血预适应(IPC)模型,并以不同大剂量当归水煎液灌胃6 w后,取大鼠心脏进行离体灌注,复制当归IPC模型,以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大剂量当归水煎液预适应能有效降低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并增加心肌组织Bcl-2的表达而抑制Bax的表达,且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P0.05,P0.01)。结论大剂量当归水煎液预适应可增加心肌组织Bcl-2的表达而抑制Bax的表达,从而减少IR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对IR大鼠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降糖对KATP通道介导心肌缺血预适应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C组)、优降糖组(GLI组)、优降糖 IPC组(G-P组)和对照组(C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由3次10min缺血/10min再灌注组成。所有大鼠均接受30min缺血/60min再灌注。梗死范围由饱和曲利本蓝和红四氮唑蓝染色判定,并以坏死区占缺血区的百分率表示。Ⅱ导联记录心脏室性心律失常。结果IPC能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梗死范围,且这种作用能被KATP通道阻滞剂优降糖完全取消。IPC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这种保护作用不能被优降糖所阻断。结论优降糖对KATP介导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