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结肠癌侵袭性转移关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以往以直肠癌多见,而近年来众多文献报告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有超过直肠癌的趋势。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肿瘤侵袭性转移是结肠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肿瘤侵袭性转移是肿瘤细胞从原发瘤部位脱离后向周围和(或)远处组织扩散的过程,侵袭性转移发生时,肿瘤细胞分散并侵入胞外基质(ECM),肿瘤细胞与基底膜紧密接触4~8h后,肿瘤细胞及其基质分泌蛋白酶降解ECM,使基底膜产生局部缺损,肿瘤细胞以此方式穿透血管的基底膜从而进入血管,形成血行全身转移。由此可见,在肿瘤侵袭转移的复杂过程中,基质金属…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胃癌的死亡率占各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我国,特别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15%左右,其中超过50%死于复发和转移。胃癌转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发瘤增殖;癌细胞侵袭毛细血管基底膜,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癌细胞在循环系统存活、增殖;穿出血管或淋巴管,在靶器官形成转移灶;肿瘤问质内新血管生成,转移瘤快速生长。在分子水平,肿瘤转移可分为黏附、降解、运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铁明慧  张颖  王科 《中医杂志》2018,(4):325-328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肿瘤新生血管结构及功能、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Hepa1-6小鼠肝癌皮下转移瘤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鳖甲煎丸组、贝伐单抗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鳖甲煎丸组按6 g/(kg·d)予鳖甲煎丸混悬液灌胃,贝伐单抗组腹腔注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5 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连续干预14天。14天后剥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周细胞覆盖率和血管基底膜面积,Evans blue法检测血管通透性,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的乏氧区域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贝伐单抗组和鳖甲丸组微血管密度计数、Evans blue染料含量及乏氧区域面积均降低,周细胞覆盖及基底膜面积均升高(P<0.05或P<0.01)。鳖甲煎丸组Evans blue染料含量及乏氧区域面积较贝伐单抗组高(P<0.01)。贝伐单抗组和鳖甲丸组微血管密度计数、周细胞覆盖及基底膜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鳖甲煎丸对Hepa1-6小鼠肝癌皮下转移瘤具有促使血管结构和功能正常化作用,能够改善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  相似文献   

4.
中药抗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娟  王珺 《陕西中医》2010,31(6):762-764
肿瘤转移过程从西医的观点来说包括,瘤细胞从瘤体脱离;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瘤细胞侵人血管及淋巴管并在循环系统存活;瘤细胞在新的血管淋巴管内附壁停留、着床;瘤细胞穿出管壁形成微小转移灶,转移瘤血管生长及转移灶扩大。中医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特色疗法,以其独有的辨证论治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取14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肿瘤、瘤旁1 cm和瘤旁8~10 cm肠壁组织(正常肠壁组织)中CD3+、CD4+、CD8+、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细胞)和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s)水平,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评估这些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组织中CD3+、CD4+、CD8+、NK细胞、DC细胞和Foxp3+Tregs表达量显著高于瘤旁1 cm组织及正常肠壁组织(P均0.05);肿瘤组织中CD8+、NK细胞和DC细胞高表达组T3、T4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例数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均0.05);肿瘤组织中Foxp3+Tregs高表达组高TNM分期、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例数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均0.05);肿瘤组织内Foxp3+Tregs高表达与TNM高分期和差的预后有显著关系(P均0.05),并且是术后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组织中Foxp3+Tregs表达量与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肿瘤组织中Foxp3+Tregs高表达是大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活性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与其鼻咽病灶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活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经病理确诊的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检测其鼻咽病灶活检标本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nm23-H1和VEGF165活性水平,分析nm23-H1、VEGF165基因表达活性与初诊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气阴两虚型组鼻咽原发病灶活检标本nm23-H1表达明显低于另2组,而VEGF165表达则明显高于另2组。鼻咽癌颅内侵犯型的原发灶瘤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呈低表达。结论气阴两虚型鼻咽癌初诊患者的鼻咽原发灶瘤组织中nm23-H1表达下调,VEGF165表达上调,与该证型增大的颅内侵犯趋势和预后不良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宁Ⅱ号对TA2小鼠乳腺癌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肺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A-891小鼠乳腺癌细胞接种于TA2小鼠右腋部皮下,造成小鼠移植瘤肺转移模型,同时予乳宁Ⅱ号治疗.结果乳宁Ⅱ号可抑制移植瘤生长,减少肺转移的发生(P<0.05),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及VEGF mRNA表达(P<0.05).结论乳宁Ⅱ号可通过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及VEGF mRNA表达,发挥抑瘤和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8.
癌转移的中医药预防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志学 《国医论坛》2000,15(2):22-22
癌转移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控制转移是决定癌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现代医学认为,癌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多步骤的连续过程,包括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侵袭邻近组织,在继发部经生长形成转移瘤。其中,运动因子及其受体、基质降解酶、转移的信息传导、癌基因缺陷、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等都涉及转移过程,而针对转移不同环节制订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抗迁移机制、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抗粘附、阻断信息传递、抑制血管生成等已取得一些成效,亦为中医药抗转移的研究及药物的寻求、开发提供了某些思路和线索,现就中医药预防癌转移从三个方面浅探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宁Ⅱ号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株裸小鼠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接种于裸小鼠右腋部皮下,造成小鼠移植瘤肺转移模型,同时予乳宁Ⅱ号治疗.结果:乳宁Ⅱ号可抑制移植瘤生长,减少肺转移的发生,降低肿瘤组织中EVGF蛋白(P<0.01)及VEGF mRNA表达(P<0.05).结论:乳宁Ⅱ号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及VEGF mRNA表达,发挥抑瘤和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益胃饮治疗胃癌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益胃饮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动物试验:通过建立小鼠肺转移瘤模型,研究益胃饮灌胃给药对615小鼠肺转移瘤形成与生长的影响;②免疫组化试验:通过对小鼠肿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研究益胃饮对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通过对小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益胃饮灌胃给药对荷瘤小鼠血清VEGF、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益胃饮可抑制小鼠肺转移瘤的形成与转移,并抑制肿瘤组织表达VEGF、MMP-9和BCL-2,下调荷瘤小鼠血清VEGF、MMP-9表达水平。结论:益胃饮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复发及肺转移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益胃饮抑制了MMP-9、BCL-2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宋晓昕 《河北中医》2013,(12):1917-1918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原因绝大多数是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肿瘤转移是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复杂的、多步骤的连续过程^[1]。其中瘤细胞脱离原发灶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关键步骤和先决条件,各种细胞黏附分子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心^[2]。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al cadherin,E-cad)是黏附索分子家族成员,属跨膜蛋白,与β-连接素(β-catenin,13-cat)连结合具有影响细胞的黏附性、运动性的作用。2003-01-2008-12,笔者通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120例E-cad及β-cat在不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两者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的肿瘤,在全部恶性骨肿瘤中居于首位,其血行肺转移发生率高且早,进展迅速,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危及青少年,社会影响很大。目前,骨肉瘤治疗的靶标很多,但是被肿瘤特异性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益气除痰方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及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9、MMP14等促肿瘤转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A549细胞,20%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干预,划痕实验分析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RT-PCR检测其对A549肺癌细胞MMPl、MMP2、MMP9、MMP14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治疗组每日予益气除痰方3.0 g·kg-1,处理,灌胃21d后,处死,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并用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肿瘤组织MMP2、MMP14的表达.结果:20%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可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并能降低MMP2、MMP14转录水平基因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1、MMP9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除痰方3.0 g·kg-1组LEWIS肺癌小鼠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明显降低,肿瘤组织MMP2,MMP14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除痰方能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降低MMP2,MMP14 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能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肺转移,降低其肿瘤组织MMP2,MMP14的表达,抗转移可能是益气除痰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自发性肺转移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自发性肺转移模型,分组对比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自发性肺转移的影响及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 桃红四物汤组及顺铂对照组的自发性肺转移平均数小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桃红四物汤组及顺铂对照组VEGF和MVD均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具有较好的抑制肺转移的作用,且能明显下调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这可能是其抑制肺癌转移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抗肿瘤转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牛红梅  刘嘉湘 《中医杂志》2002,43(2):150-153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之一,是导致大多数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近年来肿瘤转移研究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是否能控制肿瘤转移尚缺乏有力证据,而传统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带瘤患者生存时间以及减少远处转移灶发生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下就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抗肿瘤转移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1):109-114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体内外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TT实验确定葛根素给药浓度为20、40、80μmol/L,取TE-13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葛根素20、40、80μmol/L给药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磷酸化水平;构建TE-1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设置模型对照组、葛根素25mg/kg、50 mg/kg、100 mg/kg灌胃给药组,检测给药期间小鼠瘤体积变化,给药结束后取肿瘤组织称重、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取肺组织拍照,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staining)检测肺组织肿瘤转移情况。结果: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葛根素20、40、80μmol/L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克隆形成数目显著减少、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显著阻滞、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 <0. 05);相较于模型对照组,葛根素25、50、100μmol/L灌胃给药组小鼠瘤体积生长缓慢、肺组织转移节点显著减少、肿瘤组织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 <0. 05)。结论:葛根素能够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体内外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为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神丸对食管癌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细胞悬液建立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将48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DDP)、六神丸高剂量组、六神丸中剂量组、六神丸低剂量组,按照给药方案用药,用药20 d后处死动物,剥取瘤组织,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瘤体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组织Bcl-2的表达。结果六神丸高、中、低剂量各组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模型组,给药各组瘤体组织内Bcl-2的表达活性均明显下降。结论六神丸通过下调肿瘤组织Bcl-2表达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是六神丸抑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消瘤保肺丸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消瘤保肺丸中药灌胃、采集兔含药血清。消瘤保肺丸含药血清与PG细胞培养48 h后,观察用药后细胞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PG细胞空白组与用药组比较:经药物干预后,用药组有30多个基因表达上调大于1.5倍,其中包括DCC,GPNMB,MCAM,ETV4,FN1等,无表达下调基因。结论: 消瘤保肺丸对肺癌转移的调控是多层次、多靶点的;同时也反映出该药对于转移潜能不同的细胞类型其作用靶点可能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免疫纳米(VRIN)对裸鼠人胃癌NUGC-4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VRIN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裸鼠建立NUGC-4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VRIN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和VRIN干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 time-PCR方法检测瘤组织VEGF-D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VRIN对胃癌NUGC-4细胞裸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中VEGF-D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结论:VRIN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祼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调控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D蛋白和mRNA的表达是VRIN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CT26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瘤生长的抑制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Ica高、中、低剂量组和希罗达组,每组7只,ig给药,3周后比较小鼠体重、肝重、瘤重及肺和腹膜转移情况。HE染色法分析Ica处理后各组转移瘤组织中的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53、Bax、Bcl-2的表达。结果 Ica能够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瘤鼠的肿瘤生长;HE染色结果显示Ica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结果表明,Ica作用后的转移瘤组织中p53和Bax蛋白上调,Bcl-2蛋白下调,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Ica可显著抑制小鼠CT26细胞结肠癌肝转移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和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