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界定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享有卫生保健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在推行“特需医疗服务”政策时,必须首先对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加以界定。指出,基本医疗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的界定,不能背离医学宗旨,应正确理解卫生事业的性质。在运作中要加强管理,根据当地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使特需医疗服务限定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界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界定方法,为界定清晰基本医疗服务目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我国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界定现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界定的技术模型。结果:提出运用定量分析法计算疾病综合影响值界定基本医疗服务病种的病种范围,从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机构、服务病种和基本目录3个维度界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结论:利用此法界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思路明确,方法简便,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为城镇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是建立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国务委员彭识云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明确指出:“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是指职工在患病时,能得到目前能够提供的、支付得起的、适宜的医疗服务。”“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因此,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也不可能一致。彭员云同志在讲话中也强调,确定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李鹏总理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强调:一在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时,要考虎到国家和企业…  相似文献   

4.
对基本医疗服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卫生服务价格政策,区别卫生服务性质,实行不同的作价原则。所以必须划清基本医疗、非基本医疗和特需医疗的界限,使之有利于进行医疗服务价格体制的改革。 一、基本医疗服务的内涵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医疗服务水平、群众收入差别很大,很难用统一标准确定基本医疗的范围,只能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特需医疗服务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笔者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特需医疗服务市场的规律,进而深入分析了特需医疗服务需求的7个特点,提出了应对特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4个策略,用所在医院的成功实践引证了实施竞争策略的可行性,希望能给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1 医疗服务的本质特点及与其它行业服务的根本区别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本质特性作出这样的界定:医疗服务是一项以确保人们生命健康为直接目的的特殊服务,他包含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指出了医疗服务目的的特定性,即以确保人们的生命健康为目的,从而揭示了医疗服务的内在根据;二是指出了医疗服务手段和方法与目的的直接性,即直接服务和保障于人们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7.
基本医疗服务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委员彭珮云同与在199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明确指出:“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是指职工在患病时,能得到目前能够提供的、支付得起的、适宜的医疗服务。”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也不可能一致。彭珮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确定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李鹏总理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在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时,要考虑到国家和企业负担不能太重。”尽管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界定可能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以及医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但其界定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还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医疗服务市场特点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服务与服务市场“服务”古意为侍奉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服务”不断被赋予新意。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同侍奉及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有所区别 ,因为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无偿提供 ,并不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而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则是一种可供销售的活动 ,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为满足企业、公共团体或其他社会公众的需要而提供的劳务活动或物质产品。所谓服务市场 ,是指组织和实施服务商品流通的交换体系和销售网络 ,是服务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综合体。从其反映的经济关系来看 ,服务市场是参加服务商品的实际或潜在交易活动的所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界定,以及对其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解读,剖析了基本医疗服务成本升高和覆盖不足的原因;通过借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和西方公共治理理论,结合我国医疗体系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重建基本医疗服务公共治理的措施,为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为解决当前我国医疗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生活的日益富裕,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满足病员的需要和缓解住院的困难,我院从1988年开始,调动医务人员的  相似文献   

11.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已经成为许多医疗器械进入临床前所必须经过的一个程序.然而.即使通过生物学评价的器械并不意味着在未来使用中”一定安全”。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1)对医用材料与人体相互作用机制认识上的至足:2)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3)评价体系本身的不确定性;4)现行标准的不完善等。由此造成经过生物学评价的医疗器械仍然存在应用风险。另外,文章还分析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与应用风险的关系.探讨了如何进行与生物学评价有关的风险分析,为正确理解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院是泰州市主城区一所区属二级综合医院,自1997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和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在主城区建立了2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走出了一条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深受社区居民好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年来无锡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变革的介绍分析,提出应当结合当地的具体特点,不断完善现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建立多层次的、混合的新型医疗保险支付体系,以解决医疗费用无序增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医疗器械安全警戒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医疗器械警戒系统的概念.建立我国医疗器械警戒制度是当前加强医疗器械监管的一项紧迫的工作。我国的制度建设应定位于国际接轨高度,尽可能直接采用国际市场中成熟的经验。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讨论了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和各责任主体的关系.强调了这一制度的核心应围绕如何发现不良事件,将不良事件纳入属地化监管的体系并与现有其他法规的挂钩,在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不良事件的处理。对植入器械的追踪在我国应尽快推广条形码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HIS和ERP系统及唯一性条形码标签的应用,实现医用高值耗材从采购、入库、出库等各环节精细化管理,以体现以入为出、零占用款、环环相扣的闭合管理模式,在提高耗材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减少了人力与物资成本,从而提升医院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尝试运用服务接触理论思想探索构建患者满意评价体系内容与结构的方法.方法 通过叙事研究方法采集三甲医院门诊患者就医经历,采用服务接触理论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确定患者满意的各类触点,这些触点是构建评价体系内容与结构的依据.结果 在医疗服务各环节存在的服务触点有结果、过程、交流与互动3个维度,又再分为人的触点、设施的触点、信息的触点3个方面.这些触点都可成为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是构成患者满意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如候诊环节座椅不够属于就医过程维度的设施触点,就诊环节医生态度冷淡属于交流与互动维度的人的触点,检查环节不能当天取结果属于结果维度的设施触点等.及时找出弱项服务触点并加以整改,将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结论 根据服务接触理论整理出的各类服务触点能为构建合理有效的患者满意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提供依据,叙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可作为有效的患者满意度评价工具进行探索性研究阶段的信息收集.  相似文献   

17.
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是生命支持治疗连续体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彼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由此三者构成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其服务质量已成为一所医院医疗能力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充实和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我国急诊急救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和平时期我军卫勤保障准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医疗服务产品特性的分析 ,揭示了医疗服务市场机制的特殊性 ,并提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不是西方国家那种完全自由的、盲目的市场经济机制 ,而是计划和市场相融合的自觉调控体系这样一个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19.
Virtue ethics has long provided fruitful re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issues in medical ethics. In particular, study of the moral virtues of the good doctor—like kindness, fairness and good judgement—have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and the ethical demands on the medical practitioner as a moral person. Today, a substantial literature exists exploring the virtues in medical practice and many commentators advocate an emphasis on the inculcation of the virtues of good medical practice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roughout the medical career. However, until very recently, no empirical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investigate which virtues, in particular, medical doctors and medical students tend to have or not to have, nor how these virtues influence how they think about or practise medicine. The question of what virtuous medical practice is, is vast and, as we have written elsewhere, the question of how to study doctors’ moral character is fraught with difficulty.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 first-of-a-kind study that attempted to explore these issues at three medical schools (and associated practice reg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We identify which character traits are important in the good doctor in the opin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doctors and identify which virtues they say of themselves they possess and do not possess. Moreover, we identify how thinking about the virtues contributes to doctors’ and medical students’ thinking about common moral dilemmas in medicine. In ending, we remark on the implications for medic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