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进展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热点.文中对近年来,关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水肿的进展以及如何作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防治、最大限度地保护糖尿病人的视力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应用532半导体绿激光治疗机对视网膜病变达Ⅲ期以上同时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1wk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结果:治疗后241眼中视力提高及无下降者218眼,有效率占90.5%,视力下降及玻璃体出血23眼,占9.5%,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寻人工晶状体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pseu-dophakicretinaldetachment,PRD)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和视力差的原因。方法106例PRD患者均选择玻璃体切割作为首选手术,其中术前27例未发现裂孔,26例曾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随访6~94.8月,平均20.8月。结果术后视网膜首次复位77例,29例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新裂孔出现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0.3者63例,≤0.3者43例。视力≤0.3的主要原因是术后黄斑功能异常(13例)、黄斑前膜(8例)、黄斑水肿(3例)和视神经萎缩(3例)。结论PRD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主要是新裂孔出现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视力差的主要原因是术后黄斑功能异常、黄斑前膜、黄斑水肿和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黄斑区有一些众所周知的解剖改变。如视网膜下斑点状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迁移至黄斑区,视网膜上或视网膜下增生所致的黄斑皱折及黄斑囊样水肿均可使术后视力下降。本文首次报告巩膜扣带术后的视网膜下病变5例,男3女2。其中3例近视(-3.0--7.0 D),黄斑脱离者4眼,部分脱离者1眼。2例用硅胶海绵,3例用硬硅胶行外环扎术。全部病人均进行冷凝及视网膜下放液。3-6周后,5眼均发生了同样的病变。其特点为:位于黄斑中心凹的颞侧视网膜下,呈散在限局性的橘黄色圆形病变,无水肿和视网膜上的改变,玻璃体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得后Tenon囊下注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引起的持续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的患者.激光治疗前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散瞳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OCT等检查.PRP术后1个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较PRP前下降2行以上,同时OCT检查出现明显黄斑水肿的患者进行曲安奈得40 mg后Tenon囊下注射.注射后1周、1个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散瞳眼底检查和OCT.结果 共有7例11只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出现视功能下降超过2行,OCT显示出现明显黄斑水肿.曲安奈得治疗后一周所有患者视功能均有提高,OCT显示黄斑水肿均减轻.一个月时眼视功能恢复至激光治疗前水平,OCT显示黄斑基本恢复激光治疗前,黄斑水肿完全消退.所有随访时间未见有眼压升高患者.结论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得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持续性黄斑水肿的简单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弥漫性黄斑水肿的临床作用.方法弥漫性黄斑水肿患眼45只,17只眼先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28只眼仅予全视网膜光凝.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改变情况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组提高0.14±0.12,全视网膜光凝组视力提高0.04±0.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6).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组患眼黄斑水肿大都消退,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组眼黄斑水肿于激光后仍存在甚至加重.结论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有助于弥漫性黄斑水肿消退,保存和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时机。方法:严重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眼,按白内障手术时间分为三组。A组:未行全视网膜光凝;B组:全视网膜光凝≤3mo;C组:全视网膜光凝≥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用OCT评估术前、术后1,6mo的黄斑厚度、黄斑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6mo,三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0.3%,30.6%,4.4%,B组分别与A组和C组相比,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10.120;P<0.05)。同时,最佳矫正视力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24,12.101;P<0.05)。结论:眼底光凝术后短期内施行白内障手术,有增加术后黄斑水肿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黄斑水肿与黄斑视网膜脱离会影响视力。在视网膜脱离极浅时,即使进行眼底镜检查,甚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亦难发现其病变。近年来,由于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问世,黄斑视网膜脱离得以容易发现。黄斑视网膜脱离可单独存在,但常伴黄斑水肿或黄斑囊样水肿。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与作者临床经验,探讨黄斑水肿与黄斑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共34例(48眼),氪黄激光波长568nm,对黄斑区局部水肿采用局部光凝,弥漫性水肿采用C形格栅状光凝,光凝距黄斑中心小凹300um,避开视盘黄斑束,功率60~20mw,光斑直径100um,曝光时间0.1s,光凝68~189点,光斑反应I-Ⅱ级。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者33眼(68.8%),不变者13眼(27.1%),下降者2眼(4.2%)。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15眼(31.3%),部分消退者28眼(58.3%),不变者5眼(10.4%)。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OCT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微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早期诊断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眼黄斑微小病变的作用。方法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3d,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排除眼前节和光学通路等并发症、眼底镜检查怀疑黄斑病变的患者31例31眼行黄斑OCT检查,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黄斑OCT检查:16眼为黄斑水肿,其中并发视网膜前膜形成者7眼;13眼为黄斑板层裂孔;2眼为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结论在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各种因素中,以视网膜特别是黄斑区视网膜微小病变为主,OCT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的视网膜断层成像技术,对于白内障术后造成低视力的黄斑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病情追踪和治疗效果观察均具有指导作用。[眼科新进展2005;25(5):434—435]  相似文献   

11.
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早期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早期影响。 方法 应用Zeiss-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仪观察和定量分析21例30只眼 Ⅲ~Ⅳ 期DR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黄斑中心凹和距离黄斑中心凹750 μm处神经上皮厚度和色素上皮厚度的改变。 结果 光凝术后第3天,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较术前显著增加,其变化值与年龄、血糖、DR病程呈显著的正相关,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距黄斑中心凹750 μm处的神经上皮厚度和色素上皮厚度无显著改变。 结论 视网膜光凝术能够引起DR眼术后早期的黄斑水肿或使原有的黄斑水肿加重,表现为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的增加,老龄、血糖水平高、DR病程长可能加重术后黄斑水肿的程度。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031-3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格栅状激光光凝联合眼球周旁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的弥漫性和(或)囊样黄斑水肿23例(23只眼)行眼球周旁注射曲安奈德40 gL~(-1),随后行格栅状激光光凝。术后随访视力、视野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07,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平均视力分别为0.133、0.162及0.153;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治疗前201μm,术后分别为180μm、155μm及158μm。结论激光光凝联合眼球周旁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可促进黄斑水肿消退,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分为视网膜内病变和视网膜玻璃体病变。前者包括:黄斑水肿,黄斑部硬性渗出和黄斑出血;后者包括:神经胶质和纤维血管性组织增生和收缩所造成的一系列黄斑病变,其中黄斑水肿是出现最早,也是导致视力障碍的最常见原因。本文简要介绍黄斑水肿的诊断、患病率和有关因素及其治疗评价。一、黄斑水肿的诊断和来由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性毛细血管循环障碍在黄斑部的表现之一,是由于血浆从通透性异常的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视网膜地形图,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不同顺序全视网膜光凝术前后对黄斑水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和Ⅳ期患者共19例(30眼),按不同象限顺序行全视网膜光凝。分成3组,每组10眼。第1组光凝顺序鼻侧、下方、上方、颞侧象限;第2组下方、鼻侧、上方、颞侧象限;第3组颞侧、下方、鼻侧、上方象限。每周一个象限,共4周完成。分别在术前、术后1,2,3,4,8wk测量视网膜地形图,比较各组间黄斑水肿程度及视力有无差异。结果:第1组和第2组术后8wk视力较术前轻度提高,第3组术后8wk视力较术前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和第2组术后4wk黄斑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术后4wk黄斑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wk3组黄斑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变薄,前两组比第3组减轻幅度大,第1组、第2组在中心环处视网膜水肿减轻同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中心环处视网膜厚度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处3组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Ⅲ期和Ⅳ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时,第2组获得较好视力,引起黄斑水肿较轻;通过OCT检查视网膜地形图是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手术前后黄斑水肿的一种有效、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斑水肿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与视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病程的关系。方法:对58例(97眼)患者通过荧光血管造影分期分组,OCT测量各组厚度后,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各型黄斑水肿构成比及其与视力、糖尿病病程、分期的关系。结果:黄斑水肿的OCT图像主要包括视网膜海绵样肿胀、黄斑囊样水肿及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随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黄斑水肿构成比逐渐增加、病变加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有增加趋势,视功能受损程度加重。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水肿的OCT图像为临床提供类似病理学的直观资料,尤其对治疗的随诊及判定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4 0例 5 0眼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采用氩绿激光进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分析视力、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的变化。结果 激光治疗后随访 6~ 30个月 ,5 0眼中 36眼治疗有效 ;76 %患眼的视力稳定 ,视力进步者占 12 % ;6 2 %患眼黄斑水肿明显减少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占 10 % ;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盘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者为 12 % ,部分消退者为 5 6 % ,余 14眼 (2 8% )治疗无效。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是治疗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对慢性葡萄膜炎合并黄斑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16例(16眼)反复发作6月以上的慢性迁延性葡萄膜炎,其中合并囊样黄斑水肿6眼,黄斑前膜5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4眼,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1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内界膜剥离等.术后随访12~30月.结果12眼(75.00%)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视力不变或下降4眼为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复位;16例术后全身用药减少,炎症得到控制.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慢性葡萄膜炎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段,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减少全身用药量.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手术治疗1a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术后1 a的疗效.方法对89例(116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黄斑水肿改善程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随访时间为1a.结果随诊1a,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28±0.387[mean±SD])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85±0.249)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1);41只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50±0.410)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91±0.201)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71);75只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1 6±0.376)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82±0.272)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对最终视力并无影响.术后,74眼黄斑水肿吸收,占63.8%.随诊中,53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占45.7%;39眼视力不变,占33.6%;24眼视力下降2行或2行以上,占20.7%.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中心凹硬性渗出,黄斑萎缩及黄斑上膜.这些并发症中造成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2行以上的原因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黄斑萎缩(10眼),硬性渗出(9眼)及黄斑上膜(1眼).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及改善黄斑水肿,但此治疗有着严重的并发症,因而应仔细认真行术前术后检查,掌握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病变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7月至10月收治的黄斑部病变患者6例(6只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ILMP)手术方式,随访观察术前及术后1、2周,1、3个月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孔闭合、黄斑水肿消退的情况.结果 术中内界膜剥离后黄斑区点状出血3只眼.3只眼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病例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其余病例无医源性裂孔和视网膜脱离发生.4只眼黄斑裂孔中3只眼裂孔闭合,1只眼缩小,2只眼黄斑水肿中1只眼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只眼完全消失,1只眼黄斑前膜无复发,经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术后最低视力0.08,最高视力0.6,与术前视力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1者1只眼,0.1~0.3者3只眼,0.3以上者2只眼.除5例(1只眼)外全部病例术后视物变形均有改善.结论 内界膜剥离是治疗黄斑部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改善术后视力及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宇东 《眼科新进展》2005,25(2):162-163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84 例1 079 眼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术后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选取同时期、同一手术医师施行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做对照。手术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法。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5 mmol·L-1以下。结果 糖尿病患者术后3 d矫正视力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5),<0.5者454眼,均为眼底出血、渗出累及黄斑及黄斑囊样水肿、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糖尿病患者术前瞳孔不能充分散大或术中瞳孔缩小、瞳孔缘损伤和术后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的病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改善视力,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和激光治疗提供了条件。眼底出血、渗出累及黄斑、黄斑囊样水肿、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