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X线平片29例,CT12例,MRI10例。结果误诊为尤文肉瘤8例,其他原发性骨恶性肿瘤4例,骨转移瘤5例,骨髓炎7例,骨结核3例,骨囊肿2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缺乏认识占75.9%(22/29);不恰当地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占44.8%(13/29);诊断思维偏差占82.8%(24/29)。结论加深对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正确有效地应用影像学的检查手段,培养正确的诊断思维并结合临床,大多数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能在治疗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9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的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其中加作CT检查6例。结果全部病例为单发病灶,发生于股骨12例,胫骨4例,肱骨2例,腓骨1例;其中发生于骨干13例,干骺端6例;主要的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结合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7例,CT检查9例,MRI检查4例。结果:长骨6例,椎体5例,颅骨3例,锁骨2例,髂骨1例,病灶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或不规则溶骨性骨破坏,伴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4.
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附 7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术前均摄脊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其特殊X线表现为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椎体密度增高而体积不变、椎体压缩椎间隙狭窄和椎体囊状破坏而椎体未压缩等。结论:认识它的特殊X线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X线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特点、诊治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骨嗜酸性肉芽肿23例中曾误诊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69.6%,以不同程度疼痛为首发症状11例,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2例,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1例;行X线检查偶然发现2例。外院误诊11例,我院误诊5例。误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9例,骨转移瘤4例,骨髓炎2例,结核1例。误诊时间1~3(2.1±0.8)周。16例均经骨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嗜酸性肉芽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提示S-100及CD1α均(+)。16例中4例给予患肢支具保护,行观察、定期随访;8例行病灶刮除植骨术,必要时辅以内固定增强稳定;3例采用椎体次全切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术;1例采用病灶刮除后骨水泥填充术。行观察、定期随访4例出院后6~12个月局部骨破坏消失,出现骨愈合并发生骨重塑;行手术治疗12例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恶变,预后良好。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与恶性肿瘤及骨髓炎类似,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认识,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要发散诊断思维,综合全面对病情进行分析,并规范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孤立性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孤立性肋骨嗜酸性肉芽肿,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3例行螺旋CT平扫检查,其中1例行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4例发生于前肋,类圆形,单房5例,多房1例,3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X线平片与CT检查相结合,有利于孤立性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4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其中加作CT检查6例,MRI检查4例。结果24例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14.7岁;22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股骨14例,胫骨5例,肱骨3例,腓骨2例,其中发生于骨干16例,干骺端8例;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肿胀。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X线透视下多轴位点片可避免隐匿性骨折漏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骨折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利用常规正、侧位X线片则能显示骨折影,诊断不难。对有明显外伤史,症状明显但X线摄片结果阴性的隐匿性骨折,常可发生漏诊和(或)误诊。我院2002年1月~2005年2月期间收治1 235例骨折患者,全部摄X线片,其中155例(12·6%)常规正侧位X线摄片阴性,因其症状明显,采用透视下多轴位点片,发现了骨折影,避免了误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5例中,男139例,女16例;年龄1~75岁,平均28岁,其中20~30岁148例。均有外伤和(或)工伤史,病程0·5~3小时。主诉受伤部位疼痛155例,局部肿胀149例,活动受限152例。全部按常规…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单发灶21例,多发灶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多种影像学(X线、CT、MRI)表现,并对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X线诊断可见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以骨溶骨型骨质破坏为主;经CT检查的7例患者均可在病灶处观察到略低密度或者稍高密度得肿块影,晚期可见骨质硬化;经MRI检查的9例患者,可见病灶处T1WI序列上呈低-中等信号,T2WI序列是呈混杂中等-高信号。观察不同病理学分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见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比较一致的对应关系,且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结论: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各有优缺点,影像学、病理学及临床相结合可提高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放射学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发25例(25/30)占83.3%,多发5例(5/30)占16.7%。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骨破坏的影像学征象因部位不同而异,本病具有骨破坏明显而临床症状较轻的特点。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CT及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邻近结构受累情况显示更清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纤维骨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纤维骨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检查5例,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5例纤维骨性假瘤均发生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其中3例发生于拇指,术前临床x线平片检查均误诊,男1例,女4例,年龄15~36岁。3例X线平片和/或CT表现为指骨旁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骨性肿块,边缘清楚,邻近骨膜新生骨形成,其中1例MRI示骨性肿块信号类似与肌肉信号;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皮质侵蚀破坏、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未见肿块;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破坏,MRI示类似于肌肉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纤维骨性假瘤好发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常表现为骨旁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伴有邻近骨膜新生骨,骨质破坏少见,应注意避免误诊为骨旁骨肉瘤、骨软骨瘤或骨髓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odie脓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确认5例的临床资料,复读X线片、CT片。结果:5例中误诊为退行性变1例,骨样骨瘤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漏诊1例,正确诊断1例。结论:Brodie脓肿综合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仔细阅片,全面分析,把握其特征性改变,平片、CT长骨端低密度区,周围硬化带,MRI“晕”征,如果密切结合临床,大多数患可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肠结核四例误诊误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肺结核,好发部位为回盲部。肠结核发病率较低,临床较为少见,且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我院1996~2004年间共收治4例肠结核,均被误诊误治并导致严重并发症,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17~43岁,平均29岁。1·2临床表现本组均有腹痛,消瘦3例,低热、盗汗各2例,腹泻、便秘、有腹部肿块各1例。并发肠梗阻3例,肠穿孔1例。1·3医技检查查血红蛋白<100 g/L 3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例。均行腹部X线片检查,示肠梗阻3例,消化道穿孔1例。均未行纤维结肠…  相似文献   

14.
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及X线、CT及MRI等影像资料,其中X线10例、CT 5例及MRI 4例。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5例、腰椎2例,其中8例单发,2例累及2个相邻两个锥体。X线表现为4例椎体明显塌陷变扁,前后径及横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呈硬币征。4例呈不同程度楔样变。2例呈局部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界清楚。3例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7例椎间隙大致正常,2例椎间隙稍增宽,1例椎间隙稍变窄。6例有不同程度椎旁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影。结论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细致综合的分析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骨嗜酸性肉芽肿26例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嗜酸性肉芽肿又称局限性组织细胞增生,好发于青少年,尤其是儿童。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杨芳  张连娜  冯瑾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090-2092,2095
【目的】研究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探讨骨显像在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并与X线摄片结果对比观察,11例患者在治疗后复查全身骨显像对疗效及病情进展进行动态监测。【结果]49例患者中,骨显像发现单发病灶27例(55.1%),多发病灶22例(44.9%),骨显像共发现病灶132处。在22例多发病灶患者中,骨显像发现105处病灶,其中32例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而X线共发现病灶78处,其中5处骨显像表现为阴性。两者相比,骨显像较X线检查能够发现更多的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686,P〈0.01)。11例患者治疗后复查了骨显像,8例单发病灶患者手术效果良好,1例单发及2例多发病灶患者出现新的病灶。【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在核素全身骨显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骨显像对多发病灶的探测能力优于X线,可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肉芽肿为临床较少见的良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组织、器官,易误诊。我院1981~2001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1例,其中9例术前误诊。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院 1 996~ 2 0 0 1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 1 0 5例钼靶 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乳腺癌 1 0 5例 ,均为女性。发生于左侧 59例 ,右侧 43例 ,双侧 3例。年龄 2 4~ 72岁 ,平均 47.2岁。全部病例以乳腺肿块前来就诊 ,其中 1 0 2例为自我检查发现 ,3例为 X线体检发现。 67例合并有乳房胀痛、刺痛 ,3例合并乳头溢液、乳头内陷 ,35例无自觉症状。所有患者均做 B超和摄双侧乳腺钼靶 X线轴、侧位片。 79例临床触及病变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加摄斜位片。2 结果2 .1 病变部位 本组乳腺癌发生于外上象限 65例 ,外下象…  相似文献   

19.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bilic granuloma ofbone,EGB)于1940年由Jaffe与Lichtenstein首先描述并命名。EGB临床上较少见,多发于扁骨、躯干和长骨,尤以头颅、脊柱、股骨好发,临床表现不典型,亦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因而误诊率较高。作者搜集本院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经病理证实发生于脊柱的EGB10例,对其X线及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脊柱EGB的X线及CT表现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胃嗜酸性肉芽肿 (gastric eosinophilic granuloma,GEG)临床上较少见 ,常被误诊为胃溃疡、溃疡恶变或胃癌。我院自 1988年以来收治 GEG18例 ,其中误诊为胃癌 9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2例。年龄 2 6~ 6 8岁 ,平均 4 7.5岁 ;病程 6个月~ 11a,平均 5 .4 a。全部均有上腹部疼痛 ,恶心、呕吐 4例 ,厌食、嗳气 6例 ,其中呕血和 /或排柏油样便 5例。制酸药治疗效果不佳 ,均无过敏史。本组 7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EOS)≥ 0 .0 4 ,9例均行 X线钡剂造影及纤维胃镜和 X线检查 ,最后确诊为胃癌。镜下表现 :均有溃疡形成 ,均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