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统一外感热病辨证纲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外感热病,是指由外邪侵入人体所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我科自1989年以来,治愈了数百例外感热病患者,同时摸索出了一些中医护理规律,现归纳如下:1 一般护理(略)2 辨证施护由于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不同,应根据中  相似文献   

3.
外感热病是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发热,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病证,其范畴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辨体质与辨证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深刻认识辨体质与辨证的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外感热病的治疗效果,对预防其发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外感热病"三维辨证观"构建基础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兰林  王灿晖  杨进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25-327,i001
外感热病三维辨证体系融会了伤寒六经和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是构建在外感热病原有的辨证基础之上的一种新模式.由于三维辨证从病期、病位和病性三方面对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进行辨证,故体现了外感热病辨证的统一性.三维辨证观的构建,也是运用假说对外感热病各种证候特征的经验事实进行解释,是一种由临床观察作出的分析推理及归纳演绎等认识方法,虽不尽善尽美,但较为全面而简明扼要地解释了急性外感热病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类型,提出了外感热病辨证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了外感热病辨证的综合模型,对外感热病学的建立与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然而笔者在提出三维辨证观时,亦认识到所设计的三维辨证方案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对其论证亦不够充分,这有待于反复验证修改,为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鉴别热型与分析伴发的症状作为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辨证要点,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以明了病因、性质、病位、传变阶段、正邪消长和转归.在小儿外感热病的治疗中强调重在透解的治疗原则,分析了透解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主要文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经辨证形成于前,详寒略温;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继承于后,详温略寒,均是以外感热病为认识对象的辨证理论,为中医学界所公认的外感热病的三种辨证方法.统一外感热病辨证方法,不仅是中医教学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亦是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中医理论值得探讨的课题.对此历代已有不少医家在中医文献中进行有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统一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的多种见解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外感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发热是其主症之一。外感温热病的主要辨证方法是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护理上应根据这些辨证方法和各阶段的不同症侯果僦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感热病寒温统一的辨证方法.方法 根据文献学习及中医学基本理论分析邪正盛衰在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伤寒、温病的关系,提出以正邪为纲,脏腑气血、六淫为纬统一外感热病辨证,将外感热病的临床证候分为邪犯卫表证、正邪俱盛证、邪盛正伤证、正气衰竭证、正虚邪恋证5种证候类型.结果与结论 以正邪为纲的辨证方法,基本上切合临床实际,能较全面地概括外感热病辨证的全貌,从理论上较完善地统一了外感热病辨证.  相似文献   

9.
胡仲翊对外感热病的诊治有其独到的见解,其特点是:(1)五期辨证,主张寒温统一;(2)擅用僵蝉,宣透贯穿始终;(3)祛邪务尽,谨防死灰复燃;(4)护阳存阴,时时顾及脾胃。  相似文献   

10.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70-71
冠心病的辨病与辨证研究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领域。对冠心病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必要性、二者在冠心病诊疗中的长处、冠心病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的主次以及这一疾病在不同体质的人群中有何不同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述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冠心病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即促进和规范体质分类研究,改进体质辨证研究方法;挖掘体质与证候关系内涵,探究冠心病同病异证的实质;运用藏象理论及证素辨证理论将辨体质与辨病及辨证融为一体;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手段,揭示不同体质冠心病同病异证的病理基础,并积极开展冠心病中医体质理论与临床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临床科研实践。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展开的各个篇章,白底黑字明明白白是以病为基础的。病在《金匮要略》中更加容易理解,散开来有四五十种之多,而《伤寒论》的六经,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于称辨证,很多人几乎忘记了它原来也是病的概念。六经篇名称病,但是原文中或称证,如太阳证、少阳证等,更多的是方证的表述,此亦为大家所熟知和常用,如原文所称的桂枝、柴胡证。仲景的书中尚未使用现在的“症”字,但具体症状的描述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病临床辨病与辨证举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中医临床要提高慢性胃病的临床疗效,必须首先把握住辨病与辨证的关系问题。辨病与辨证都必须依赖临床信息作为判断的依据,而病人的自觉与他觉症状是两者都必需的,从症状学层次中西合参,能提高对慢性胃病辨证的准确性。而根据慢性胃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其辨证用药有其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性,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成果,来充实和补充中医临床之不足,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医门法律》为喻昌的代表作.该书上承《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经典,下汲前贤各名家之长,对于外感内伤诸病的病机、辨证、治则、选方等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本文以中寒、中风、热湿暑、燥证、痢疾、咳嗽、消渴、虚劳为例,将其辨治特色加以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6.
百合病肾阴不足,壬水匮乏,方用百合地黄汤滋肺肾不足之阴,清心安神润燥;百合病发汗之后,汗出伤阴,除肺肾阴虚之外,另有肾阴不足、相火有余之证,方用百合知母汤滋阴润肺,清心安神;百合病吐后伤及脾胃之阴津,方用百合鸡子黄汤濡养脾胃;百合病津伤之后,有小便艰涩难出的症状,方用滑石代赭汤清润心肺,使膀胱津液得通;百合病久,津伤液枯,致口渴久不愈,方用瓜蒌牡蛎散清肺生津,止咳润燥;百合洗方外用加饮食调养,可增强养阴清热止渴之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八纲辨证作为中医辨证施治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而部分医家认为八纲辨证存在不完整性,因为八纲作为客观物质的外在表现,必须结合气血才能全面概括分析病位、病情、病势的表里、寒热、虚实,因此部分医家提出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的观点,文章就这部分医家提出的相关论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议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创建精神行为病志意辨证理论体系的理由有四:其一,不同疾病类属,应该选择各自相适宜的辨证方法。相应辨证思维和方法的缺失,是影响精神行为病证诊疗技能和疗效提高的瓶颈之一;其二,《内经》已经认识到该病证类属,存在神有余、不足,志有余、不足的类证雏形;其三,概念的厘清界定,是突破瓶颈的切入点,情、欲、性、五志具有异质性,精、神、志、意、魂、魄、君,相对精神动作行为调控呈现多元性,而志意兼具驾驭精神、收放魂魄、适应寒温、调和喜怒等更高层次的作用,先于现代心理行为学意志与意识、感知、适应、情感结构,并固有对应理法方药。提出精神行为病以五志类证类药为主要内容的志意辨证新方法,进而修复和建立志意辨证理论体系;其四,精神动作行为病证有着病理演变的阶段性规律。初期只有志、意、精、神、魂、魄本身有余或不足,气血无紊乱、五藏无失调和虚损。中期为志、意、魂、魄、精、神异常,渐有气血紊乱、五藏失调、形体损伤病证,心身共病。最终导致血气耗伤、脏腑形体损害病证。初期,适宜志意辨证;中期,方宜志意辨证与脏腑气血辨证并用;脏伤形损者,可选择脏腑辨证。  相似文献   

19.
杨静  郑培  王春波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681-2682
目的:观察冠心病辨证施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按中医的不同证型分别施护。结果:经辨证施护后,冠心病患者显效89例,好转53例,无明显变化的8例,总有效率为94.67%。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施行辨证治疗及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邵学鸿 《河南中医》2008,28(11):6-8
张仲景继承<内经>病因说,撰著<伤寒杂病论>,把由邪风所袭造成的病证命名为中风,因寒气所伤形成的疾病命名为伤寒,因暑热引发的病证命名为中,以及由寒和邪风演化形成的病证分别命名为温病和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