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术前预先镇痛、术后镇痛与单纯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在妇科手术的镇痛效果.得出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的镇痛治疗可以提高吗啡的镇痛效果,减轻不良反应,增加患者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与氟比洛芬酯术后应用相比,术前预先静注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与地塞米松联用防治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接受手术患者200例,均选用硬膜外麻醉。术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50例。Ⅰ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Ⅱ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氟哌利多2.5mg;Ⅲ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地塞米松5mg;Ⅳ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伍氟哌利多2.5mg、地塞米松5mg。都在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腔一次性注入。结果:镇痛期间,Ⅳ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与Ⅰ、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哌利多与地塞米松联用防治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吗啡硬膜外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子宫全切患者60例,每组20例,按随机双盲分成吗啡2.0mg和氟哌利多2.5 mg硬膜外注入组(I组);在I组的基础上联合氟比洛芬酯100 mg静脉注入组(Ⅱ组);在I组基础上联合氟比洛芬酯100 mg和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入组(Ⅲ组).手术结束...  相似文献   

4.
吗啡硬膜外腔超前镇痛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阳 《中原医刊》2006,33(12):7-8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施行超前镇痛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妇科手术病人于硬膜外麻醉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于切皮前10 m in经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5 m l 吗啡3 mg 氟哌啶2 mg,以施行吗啡超前镇痛;Ⅱ组(n=30)仅注入局麻药5 m l。观察术中镇痛效果、腹壁肌松弛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的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Ⅱ组(P<0.05),两组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皮前10 m in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施行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患者随机分为3组:超前镇痛组(Ⅰ组,20例)、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Ⅱ组,20例)、空白对照组(Ⅲ组,20例).Ⅰ组患者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 mg/kg;Ⅱ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接PCIA泵;Ⅲ组患者术前术后均不予特殊镇痛措施.观察术后0.5、2.0、4.0、6.0、12.0、24.0 h 6个时点患者的视觉模拟 (VAS)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结果 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术后0.5、2.0、4.0、6.0、12.0 h 5个时点Ⅱ组高于Ⅰ、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5个时点Ⅰ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镇痛效果优于PCIA,但不能完全消除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患者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刘纪文  靳三庆 《广东医学》2002,23(8):865-866
目的 比较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与连续硬膜外吗啡注射用于妇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择期行妇产科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次注射组(S组)和连续注射组(C组)。S组在手术结束后硬膜外单次注入吗啡2mg,C组在手术结束后硬膜外注入吗啡2mg,并接镇痛泵持续注入吗啡48h。记录术后48h 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虽然患者术后的VAS评分S组较高(P<0.05),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瘙痒的发生例数较多(P<0.05)。结论 在所观察的病例中,术后硬膜外单次注入吗啡或持续注入吗啡的镇痛效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吗啡组(A组)和氟比洛芬酯-吗啡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在缝皮结束后,将2.0 mg吗啡+4.5 mL生理盐水注入硬膜外腔;B组患者于麻醉前将1.0 mg/kg氟比洛芬酯+500 mL复方乳酸钠林格液在20 min通过静脉注入体内,同时在缝皮结束后于硬膜外腔处以同样方法注入与A组相同剂量的吗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4、8、16、20、24、28、32和36 h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镇痛持续时间以及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20、24、28、32 h的评分VAS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与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联合用于术后镇痛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独应用吗啡相比,可延长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的评分。二者联合应用,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妇科手术,随机双盲分成地塞米松10 mg复合氟比洛芬酯100 mg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100 mg组(Ⅱ组)、芬太尼50 μg复合氟比洛芬酯组100 mg(Ⅲ组).所有患者均接受L2、L3腰-硬联合阻滞.所有药物按分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一次性静脉注入,观察术后6、12、24、48、72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个时间点,Ⅰ组的VAS评分都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高于其他各个时点(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48 h和72 h的VAS评分低于24 h(P<0.05).3组组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追加镇痛药的次数高于Ⅰ组(P<0.05).Ⅲ组恶心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协同氟比洛芬酯镇痛作用,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副作用小,是良好的超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与吗啡联合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于手术关闭腹膜时硬膜外腔分别注入:Ⅰ组吗啡2 mg;Ⅱ组吗啡2 mg+纳洛酮10μg;Ⅲ组吗啡2 mg+纳洛酮40μg.术后4,8,12,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手术部位疼痛,Ramsay评分法评价镇静程度,并记录恶心呕吐(PONV)、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及镇痛药和止吐药的追加情况.结果 术后4,8,12,24 h 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追加镇痛药情况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NV评分:Ⅲ组<Ⅱ组<Ⅰ组(P<0.05);术后追加止吐药的患者,Ⅲ组比Ⅰ组减少(P<0.05);瘙痒例数:Ⅲ组<Ⅱ组<Ⅰ组,分别为6、11和1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纳洛酮10 μg或40 μg与吗啡2mg联合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可以减轻吗啡所致的不良反应且不影响其镇痛效果,后者效果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腔注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时间长,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恶心呕吐并发率较高。本研究旨在观察枢复宁(ondansetron)在硬膜外腔预防吗啡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最佳剂量。 1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所有患者都插有导尿管,硬膜外穿刺点选择L_(1~2)或L_(2~3)间隙,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5ml和1.5%利多卡因15~20ml,以后视情况追加1.5%利多卡因,术中麻醉效果均优良。手术结束前30分钟Ⅰ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Ⅱ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同时静脉注射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最佳方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期分别行颈胸部、脊柱、上腹部、下腹部和四肢等四个部位手术患者400例实施术后静脉镇痛,每部位患者100例。每部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镇痛泵配制方案Ⅰ组:芬太尼20μg/kg;Ⅱ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0.8-1mg/kg;Ⅲ组:芬太尼10ng/kg+氟比洛芬酯1.6~2mg/kg;Ⅳ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0.8~1mg/kg,并于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0.8~1mg/kg。各组镇痛泵均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镇痛期间观察患者48小时内镇痛效果(VAS法)、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四个手术部位患者各组在术后镇痛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各手术部位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第Ⅲ、Ⅳ组均明显优于第Ⅰ、Ⅱ组(P〈0.01),且下腹部和四肢部位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第Ⅳ组明显优于第Ⅲ组(P〈0.05);各手术部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第Ⅱ、Ⅲ、Ⅳ组均明显低于第1组(P〈0.05)。结论:①氟比洛芬酯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可明显增加镇痛效果,降低芬太尼用量,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②氟比洛芬酯剂量增加可明显增加各部位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⑧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以明显增强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等)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宜平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11-8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对甲状腺手术病人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对8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双盲分为4组,在静脉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Ⅰ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25 mg/kg;Ⅱ组氟比洛芬酯1.0 mg/kg;Ⅲ组氟比洛芬酯0.75 mg/kg,Ⅳ组空白对照。术后2、4、8、16、24、48 h,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吞咽时疼痛,舒适评分(BCS)评价咳嗽时疼痛,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VAS:2、4、8、16 h时,Ⅰ、Ⅱ、Ⅲ组显著低于Ⅳ组(P<0.01),24、48 h时,Ⅰ、Ⅱ组显著低于Ⅳ组(P<0.01),Ⅲ组与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BCS2、4、8、16 h时,Ⅰ、Ⅱ、Ⅲ组显著优于Ⅳ组(P<0.05)。本文4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0 mg/kg、1.25 mg/kg组氟比洛芬酯用于甲状腺手术超前镇痛安全有效,且1.0 mg/kg、1.25 mg/kg组氟比洛芬酯可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乳癌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40 例ASAⅠ-Ⅱ级行乳癌改良根 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0例,术前20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Ⅱ组(对照组)20例 ,术前20min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20mL。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VAS评 分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24hⅠ组的芬太尼用量低于Ⅱ组(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 治疗总体满意度Ⅰ组和Ⅱ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呼吸抑制、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幻觉等副 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乳癌手术镇痛,能减少术后的芬太尼用量,减轻不良 反应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4.
梁娜  王白云  罗红菱  王永东 《吉林医学》2011,(10):1935-193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60例,随机分成K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和F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K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 mg,F组静脉推注0.9 NaCl溶液4 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6、12和24 h两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两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K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张晓峰  呼霞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95-149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妇科行开腹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B组)持续量:布托啡诺6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M组)持续量:吗啡30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氟比洛芬酯组(F组)持续量:氟比洛芬酯12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三组患者术毕时均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60mg作为负荷剂量,然后连接PCIA泵。术后6、12、24、48h监测HR、MAP、RR和sPO2,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评分、瘙痒评分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VAS评分: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组(F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与皮肤瘙痒评分均显示,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明显低于吗啡组(M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率低,更适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A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B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C组)。A组术毕静脉注射吗啡0.03mg/kg,B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3组患者术后应用吗啡PCA镇痛,其参数为:PCA剂量2ml,背景计量0,锁定时间为15min。记录术后6、12、24、36、48h的VAS评分,48h的PCA次数及所剩药液量,不良反应记录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术后6、12、24hA组的VAS评分高于B、C组(P<0.05),术后6、12、24hC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48hA组的剩余液显著少于B、C组(P<0.05),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C组(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镇痛于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在减少吗啡用量的情况下能达到良好的镇痛目的,而且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F1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F2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术后8小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3mg/ml,背景输注速度1ml/h,患者自控量(PCA)2ml,锁定时间5min。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4hVAS评分有差异(p〈0.05),24h和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和48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较F1及F2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两组相似,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术前预先镇痛及单纯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吗啡30 mg 0.9%NaCl镇痛组(A组,n=30),术后吗啡20 mg 0.9%NaC l镇痛组(B组,n=30),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 吗啡20 mg 0.9%NaCl镇痛组(C组,n=30),术前氟比洛芬酯100 mg 术后吗啡20 mg 0.9%NaC l镇痛组(D组,n=30)。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各组24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泵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 h,B组VAS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24 h内,B组PCA使用次数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患者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先镇痛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分别分次于不同时段静注氟比洛芬酯,同时应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泵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和48 h,三组间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1与F2组的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与M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or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食管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术后PCIA芬太尼1.0mg、氟哌利多2.5mg;B组,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氟哌利多2.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记录术后1、2、4、8、12、24、36、48h的镇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Rame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