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膜抗原和EB病毒核酸的存在及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抗EB病毒膜抗原(EBV/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51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NPC)活检标本的冰冻切片,以Southern杂交法检查2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EB病毒核酸(EBV/DNA)。结果 其中49例有EBV/MA的表达,经细胞形态学分析首次发现鼻咽癌细胞,增生上皮细胞以及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都有BV/MA。而12例慢性炎症病例仅1例阳性,20例低分化鼻咽癌中17例存在与细胞转化有关的K片段。证实鼻咽癌组织中不仅有EB病毒核酸的重复序列W片段,还有与细胞转化有关的K片段的序列存在。结论 进一步表明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展中并非“过客”,而可能是其病原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的子宫内感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型肝炎病毒的子宫内感染王珊珊,姜普林,曾年华,肖乐义,汪爱勤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自Saiki[1]首先提出以来,国内外已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也成功地应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2]。乙型肝炎病毒(HBV)。...  相似文献   

3.
近年SLE的病毒病因学受到高度重视,病毒感染与SLE发生发展的关系已成为SLE研究的热点,具有B淋巴细胞嗜性的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EBV和人疱疹病毒6型(HHV6)同属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后均可以潜伏感染状态长期存在于体内,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潜伏病毒可再激活,最近人们注意到病毒间相互作用是潜伏病毒激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双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21例由EBV和CMV双重感染导致IM的临床特点,并与单独EBV感染导致的IM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①两组间临床特点比较:双重感染组的发热持续时间显著长于EBV感染组(P<0.01),双重感染组的肝肿大发生率和脾肿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EBV感染组(分别P<0.05,P<0.01).IM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症、肺炎和贫血的发生率在双重感染组均显著高于EBV感染组(P<0.01).②各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在双重感染组均显著高于EBV感染组(P<0.01).结论 EBV和CMV双重感染IM常临床症状较重,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并发症如血小板减少症、肺炎和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CR2受体是否在EB病毒对T淋巴细胞的感染中起一定的作用。研究了CR2受体在T细胞的EB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的CD^+4和CD^+8T细胞其纯度达98%以上。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并结合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的结果证明,在CD^+4和CD^+8T细胞检测不到CR2mRNA和细胞表面的CR2抗原。  相似文献   

6.
7.
8.
性滥妇女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姚家珮,朱传琳,葛安平,张绍刚,张文瑾,白文林,许健(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肝炎病毒可以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尿液等体液中,故亦能通过性行为传给对方。当前性传播疾病在我国有日益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爱滋病(AIDS)是一种细胞性免疫缺陷疾病.由AIDS患者及慢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分离出了几种逆转录病毒,分别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人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ARV).经研究证明这些病毒是同一类病毒,是AIDS的致病病毒,通过输血及输注血浆制品造成其感染.导致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的病毒是ATLV,也是由于输血而感染的.本文研究了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浆提取出来的乙型肝炎疫苗是否为LAV及ATLV所污染,并检验接种乙肝疫苗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抗LAV抗体和抗ATLA抗体.  相似文献   

10.
重组EB病毒DNA探针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病人EB病毒DNA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00044杨铁生,王京华,贺联印,樊春红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s,RA)和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  相似文献   

11.
淋巴样间质胃癌中EB病毒的感染状态1陈世荣2谢作煊作者单位:1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2150022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广州510632淋巴上皮瘤(lymphoepithelioma)是1921年Regaud和Schminke用于描述鼻咽癌类...  相似文献   

12.
王恬  冯义朝  马东瑞  杨宁 《医学信息》2010,23(1):280-282
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内存在EB病毒(EBV),本文综述了EBV和胃癌的关系,EBV相关胃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及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先后在西非塞内加尔发现HBsAg阳性,而抗-HBc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人体内单项抗-HBs阳性也不一定能保护机体免受HBV感染,从而表明了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高滴度抗-HBs不能防止一种新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987年将这种病毒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Ⅱ型(HBV_2)。我院于1992年~1996年对1800例乙型肝炎病人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对我院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住院患者的家庭内感染情况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对人胃癌细胞系HSC-39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对胃癌细胞系的感染作用。方法 用Akata和P3HR-1 EBV毒株感染人胃癌印戒细胞系(HSC-39),有限稀释法对感染细胞进行克隆。结果 EBV感染细胞中可检测到EBV编码的核抗原(EBNA),2种EBV毒株感染的细胞克隆表现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及生长方式。EBV感染的亲代细胞及大部分克隆表达EBNA1,但不表达EBNA2、潜伏期膜蛋白(LMP)1和LMP2A;亲代细胞及所有细胞克隆未观察到裂解感染,EBNA启动子Qp表达阳性,而启动子Cp和Wp未见表达。结论 HSC-39对2种EBV毒株均易感,EBV感染可改变HSC-39的细胞表型,且不同EBV毒株对其影响不同,提示印戒细胞癌细胞系可用作EBV感染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6.
17.
EB病毒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建立病毒株,并在该病毒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命名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有关,研究发现EBV除引起Burkitt’s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及NK/T淋巴细胞瘤之外,还与平滑肌肉瘤及胃、乳腺、肺等部位的恶性上皮肿瘤发病有关。EBV致癌谱的扩大使得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受多种外界致癌因素作用导致多种遗传学改变并逐渐积累的过程.病毒是许多恶性肿瘤的重要诱因,因而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恶性肿瘤病因发病学研究领域中的焦点.EB病毒与许多人类恶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综述就EB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EB病毒进入细胞的机制、EB病毒相关的动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作一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6岁.因咽部异物感2周余入院,近期出现关节酸痛,影像学CT示:左侧扁桃体软组织肿块影(图1 ).查体:面部皮下呈斑点状凸起;左侧扁桃体上极见一溃疡,Ⅱ度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肿瘤学相关指标未见异常,未行EB病毒血清学检测,HIV检测呈阳性.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与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B病毒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 ,其表达的潜伏膜蛋白LMP1是病毒癌蛋白 ,与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关。EB病毒与何杰金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有关 ,而与非免疫缺陷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不明显。EB病毒能通过CD2 1感染B淋巴细胞 ,但EB病毒是如何进入T淋巴细胞 ,及其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进一步揭示EB病毒在恶性淋巴瘤及其他相关肿瘤中的发生机制 ,有利于开发EB病毒的预防疫苗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