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帆孙旦晖  邓学俊 《实用医技》2007,14(33):4556-4557
目的:研究血脂、血粘度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检测对脑卒中的诊断意义,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检测32例脑梗死和21例脑出血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Hey和全血粘度,并与2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全血粘度和He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全血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血粘度和Hey的联合检测对脑卒中的预防和诊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Lp(a)]及其它血脂水平特点。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4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同时应用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与3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Lp(a)、TC、TG、LDL-ch、VLDL-c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多项血脂水平升高,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情况,探讨其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的可能机制。方法:对58名肥胖儿童和55名对照儿童测定其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结果:肥胖组儿童TG,LDL-C,LDL-C/HDL-C,V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HDL-C/TC却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TC浓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儿童apoA I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apoB100,apoB100/apoA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9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质代谢出现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及早期动脉粥样病变的影响及疗效。方法72例6~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应用中药辩证施治结合运动治疗;对照组35例仅给予运动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测定反映粥样硬化危险性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用生化分析法检测全套血脂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脂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载脂蛋白B(apo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载脂蛋白A(apoA)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辩证治疗能有效的改善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变化,并能减缓早期动脉粥样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黄贾生  张泽敏 《中外医疗》2011,30(15):45-46
目的探讨血脂和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均比对照组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比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血脂变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亚临床甲减与临床甲减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与临床甲减患者及甲功正常组相比较。探讨其机制。方法 160例患者被分为亚临床甲减组46例,临床甲减组40例,对照组74例,应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l00)、脂蛋白(a)(LP(a)]。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的TC、LDL、LP(a)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其中LDL、LP(a)水平接近临床甲减组。结论 亚临床甲减可以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并且部分血脂指标接近临床甲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是否有关联。方法:用PCR—RFLP法来检测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其中健康对照者60例,脑梗死患者79例,测定所有样本的血脂水平。结果:①脑梗死患者组H+/+基因型和H+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升高;②脑梗死患者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同时HDL、载脂蛋白(Apo)AⅠ水平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与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关系,同时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比较。方法175例患者分两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85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90例,应用ECL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I(Apoa 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脂蛋白(a)[LP(a)]。结果亚临床甲减组的TC、LDL、LP(a)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结论亚临床甲减可以引起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肥胖、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250例及血尿酸正常者2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脂指标。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舒张压和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水平下降(P〈0.01),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酸和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动脉硬化指数.血糖有显著正相关(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及高血脂相关,临床上应重视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8例老年冠心痛和50例健康人血脂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B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脂蛋白A1平均浓度冠心病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固醇的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l/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月旨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1比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脂蛋白B、脂蛋白A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胆固醇、脂蛋白Al/脂蛋白B的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对老年人的血清脂类的检测,尤其是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C、脂蛋白B、脂蛋白A、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胆固醇、脂蛋白Al/脂蛋白B的检测结果异常时,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变化及通心络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72例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并与63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其中69例患者于通心络胶囊治疗30天后再次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观察通心络的治疗作用。结果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均较健康老年组高(P<0.01);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健康老年组高(P<0.05或P<0.01)。经通心络胶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ACI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参数的明显异常;通心络胶囊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2.
蔡葵  何玉怡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36-263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NAFL组50例,正常对照50例,检测两组的血脂、C肽(空腹和餐后2h)。结果:NAFL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C肽(空腹和餐后2h)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AFL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的7项血脂指标以及血糖(GLU)、血尿酸(UA),并与对照组30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Lp (a)]、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载脂蛋白A1(ApoA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UA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G、LDL、ApoB、Lp (a)、GLU的水平升高,ApoA1下降与脑梗死均有一定关系,应重视对高血脂、高血糖的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0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APO-B在有DR组较无DR组明显增高(P〈0.05)。增殖期DR组中,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B较单纯期DR组非常显著或显著增高(P〈0.01,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初发及复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IGF-I)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脂质代谢的相关性,为合理治疗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常规生化检验方法检测各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GF-I和血脂、脂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及肌酐水平。结果: 初发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F-I、白蛋白(albumin,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浓度明显高于复发肾病组(P<0.01),而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B100,ApoB100)水平均低于复发肾病组(P<0.05~P<0.01)。血清IGF-I的浓度与肾功能(BUN、Scr)及血脂中TC、TG、LDL、ApoB100呈负相关关系,与ALB、HDL-C、ApoA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血清IGF-I浓度的改变与原发性肾病患儿血脂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I)血浆内皮素、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8例CR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绞股蓝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观测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血脂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D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而血浆内皮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P〈0.05)。结论:绞股蓝具有拮抗内皮素、降血脂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多态性及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 (LPL)基因第 8内含子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多态性对血脂的影响及与冠心病 (CHD)危险性的相关性 ,并初步分析该位点多态性频率在中国汉族人群及非洲黑种人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RFLP)分析方法 ,分析LPL基因第 8内含子HindⅢ限制性位点酶切多态性 ,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ApoAⅠ及ApoB浓度。结果 :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后分别同对照组比较 ,各种基因型在CHD组及黑种人组中的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χ2 =4 .2 3,P <0 .0 5 ;χ2 =9.33,P <0 .0 1)。CHD组和对照组及黑种人组H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194 ,0 .2 81,0 .4 78。CHD组H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黑种人H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P <0 .0 1)。CHD组及对照组H+ /H-合并H-/H-基因型者TG、LDL C及TC水平明显低于H+ /H+ 基因型者 (P <0 .0 1,P<0 .0 1,P <0 .0 5 )、HDL C水平显著性升高 (P <0 .0 1) ,而ApoAⅠ、Apo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LPL基因HindⅢ限制性位点酶切多态性引起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显著性改变 ,对抑制CHD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并且该多态性存在人种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痰瘀证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不同痰瘀证候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CHD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和非痰非瘀证(其他证型)患者200例,另选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常规检测所有样品的血脂水平.提取全血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技术检测ApoE基因型.采用SAS软件对基因多态性和痰瘀证候的辨证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冠心病患者中ε4等位基因频率(19.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E 3/4基因型更为多见(P<0.01).(2)携带ε4等位基因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s,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P<0.01).(3)痰证特别是E3/4基因型患者中E3/4型和ε4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血瘀证患者(P<0.05).结论:ApoE ε4等位基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携带此基因的患者与痰证关系较为密切,推测其可能是CHD痰证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载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7名为对照组,受试者均禁食12 h以上,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及载脂蛋白,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而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早期血脂干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脂蛋白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关系的综合性分析。方法  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首次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脑卒中组)。急性期24h空腹抽血测定其急性期尿酸、总胆红素、三酰甘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固醇等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体重指数(BMI)、尿酸、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病例组总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 <0.01);尿酸与BMI、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P<0.01),尿酸与总胆红素和收缩压呈负相关(P <0.01);总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 <0.01),与尿酸、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总胆固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呈负相关(P <0.01);低密度脂蛋白与BMI、尿酸、血糖、ApoB/ApoA1、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 <0.01),与年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 <0.01);并且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脂蛋白水平的升高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且这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相关因素协同作用,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