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调控因子3(STAT3)、CAC1、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蛋白在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8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作为CIN组,另选取11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慢性宫颈炎组;比较三组宫颈组织、CIN患者不同分级宫颈组织及宫颈癌患者不同宫颈组织中STAT3、CAC1、G6PD蛋白及高危型HPV表达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宫颈癌患者STAT3、CAC1、G6PD蛋白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组宫颈组织中STAT3、CAC1、G6PD及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CIN组、慢性宫颈炎组;CIN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 CINⅡ~Ⅲ级患者宫颈组织中STAT3、CAC1、G6PD及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CINⅠ级患者(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STAT3、CAC1、G6PD及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宫颈癌患者STAT3、CA...  相似文献   

2.
刘嵘  濮德敏  程铭  尹伶  李天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07-4010
目的:探讨Galectin-3在不同病理改变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79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7例慢性宫颈炎(CC)及19例正常宫颈组织(NC)中Galectin-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及慢性宫颈炎组Galectin-3多为强阳性表达,CINⅠ级以上及宫颈癌组表达呈递减趋势。在正常宫颈组、慢性宫颈炎组、CIN组各级及宫颈癌组中Galectin-3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74、0.365、0.278、0.238、0.233和0.203,正常宫颈组与慢性宫颈炎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INⅡ级与CINⅢ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宫颈组与CIN组各级及宫颈癌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alectin-3与宫颈疾病的恶性程度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结论:从整体上说,Galectin-3在正常宫颈组中表达水平最高,在CINⅡ级以上随宫颈病变的进展呈下降趋势。Galectin-3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促进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HPV-DNA载量水平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宫颈癌患者、7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技术检测HPV DNA载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比较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和BMI-1、C-myc的表达情况,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BMI-1、C-myc的影响。结果 宫颈癌组HPV感染率、HPV DNA载量、BMI-1及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CIN组HPV感染率、HPV DNA载量、BMI-1及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CIN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C-myc表达与CIN分级和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C-myc表达与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中BMI-1评分、C-myc评分与HPV DNA载量分别呈两两正相关(P<0.05)。结论 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中,宫颈细胞BMI-1、C-myc高表达,其相互作用可能在宫颈癌的增殖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组织中P19ARF和P18INK4c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47例子宫颈癌组织、20例CIN、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P19ARF、P18INK4c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P19ARF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IN组和正常组(P<0.05),P18INK4c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IN组和正常组(P<0.05);②P19ARF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P18INK4c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③P19ARF蛋白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在宫颈癌I期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II期和III+IV期(P>0.05);P18INK4c蛋白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病理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④P19ARF和P18INK4c的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19ARF、P18INK4c的异常表达很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两种基因表达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郭君红  郭玉琪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40-5141
目的:探讨AQP1、bF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宫颈癌组织中AQP1、bFGF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并选择41例CIN、30例正常宫颈作对照。结果:AQP1、bFGF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13.3%,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75.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1%、93.3%。从正常组织到CIN再到宫颈癌,AQP1、bFGF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AQP1和bFGF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AQP1与宫颈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bFGF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AQP1和bFGF与宫颈癌瘤体直径显著相关(P<0.05)。AQP1和bFGF与宫颈癌患者年龄无关(P>0.05)。癌组织中AQP1和bFGF的表达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AQP1和bFGF的异常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urvivin、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p53在40例慢性宫颈炎,8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26例,CINⅡ期27例,CINⅢ期30例)及7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阳性表达率,分析Survivin、p53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Survivin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期和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0.8%、44.4%、60.0%、77.8%,呈依次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3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期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23.1%、37.0%、53.3%、72.2%),呈依次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FIGO分期、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宫颈癌组织survivin表达阳件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不同组织学类型及分级的宫颈癌p53表达阳性率不同。结论 Survivin、p53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生物标志,并用于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二步法检测P53及VEGF在50例宫颈慢性炎(CC)、30例宫颈尖锐湿疣(CA)、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0例宫颈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中5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1P53及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0%(37/50)和82.00%(41/50),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5%(22/50)和18.00%(9/50),在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4/30)和10.00%(3/30),在宫颈慢性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50)和0%(0/50),4组间3种指标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蛋白高表达患者3年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VEGF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P53及VEGF蛋白作为肿瘤相关蛋白主要表达在宫颈癌及与癌发生相关的癌前病变CINⅢ级中,其表达与癌变过程呈递增关系,该蛋白表达促进癌演进,并与癌细胞转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53及VEGFC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具有协同促癌作用。VEGF和P53在CINⅢ及ICC中有明显的表达,是监测CIN及ICC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22例、CIN24例及宫颈癌活检与手术切除43例标本中VEGF-C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CIN及宫颈癌组中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87.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在临床Ⅰ~Ⅱ期和Ⅲ~Ⅳ期宫颈癌组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分化1~2级和3级的宫颈癌患者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1.6%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4cm的宫颈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是40.0%,4cm的宫颈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是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有淋巴结肿大的宫颈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是65.5%,高于无淋巴结肿大的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的24例宫颈癌标本中没有淋巴浸润及有淋巴浸润VEGF-C强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5.6%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浸润宫颈浅肌层与深肌层VEGF-C强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0.0%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VEGF-C阳性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的大小及CT显示淋巴结肿大呈显著相关,与组织学分化、肿瘤浸润的程度及淋巴结的浸润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妇科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宫颈锥切术或行宫颈活检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宫颈炎患者35例,CINⅠ期患者45例,CINⅡ期患者21例,CINⅢ期患者1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32例;观察所有患者病理组织中HPV检测结果,PCNA以及Ki-67表达情况,分析比较。结果慢性宫颈炎患者PCNA阳性率17.14%,CINⅠ期患者PCNA阳性率62.22%,CINⅡ期、CINⅢ期以及早期宫颈癌患者阳性率均为100.00%,与慢性宫颈炎患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患者中Ki-67阳性率只有4.57%,CINⅠ期患者阳性率57.78%,CINⅡ期、CINⅢ期以及早期宫颈癌患者Ki-67阳性率均较高,与慢性宫颈炎患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共检出91例HPV阳性患者,PCNA在HPV阳性患者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HPV阴性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HPV阳性患者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HPV阴性患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患者中HPV阳性率为8.57%,CINⅠ期患者HPV阳性率为64.44%,CINⅡ期患者HPV阳性率为76.19%,早期宫颈癌患者HPV阳性率为84.38%,CIN患者和早期宫颈癌患者HPV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和不同CIN分期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PCNA和Ki-67水平各不相同,均随病情进展严重而阳性表达率升高;同时HPV病毒阳性患者病变组织中PCNA和Ki-67水平均存在过表达情况,临床上可对HPV、PCNA以及Ki-67等多种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宫颈癌、CIN等宫颈病变疾病诊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Snail和p-Akt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60例(其中CINⅠ级24例,CINⅡ-Ⅲ级32例)和慢性宫颈炎组织24例中Snail及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Snail及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增强,与慢性宫颈炎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及p-Ak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9;P<0.01)。Snail及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患者组织学分化无明显相关性,但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Snail=0.005,Pp-Akt=0.007)。p-Akt蛋白的表达也与临床分期有关(P=0.020)。结论:Snail及p-Akt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并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各种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41例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宫颈癌、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CINⅠ组)、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Ⅱ~Ⅲ级(CINⅡ~Ⅲ组)、15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的宫颈组织标本中,中期因子的表达与定位。双盲法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①宫颈癌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对照组的宫颈组织中,中期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13.3%,40.0%。6.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中期因子表达随宫颈病变加重而升高。②在宫颈癌组织中,中期因子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并在宫颈局部癌灶直径≥4cm的癌组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各组间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期因子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中期因子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这提示,中期因子与宫颈癌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Twist、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慢性宫颈炎为对照,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Twist(原位杂交)、E-cadherin、Vimentin(SABC免疫组化法)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慢性宫颈炎、CINI、CINII、CINIU及宫颈癌组中: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10.O%、28.1%、29.6%、42.9%、64.3%,其中Twist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E-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率分别为80.O%、68.8%、55.6%、51.4%、39.3%和0、6.3%、7.4%、31.4%、32.1%,其中两者在宫颈鳞癌组、CINⅢ组中的表达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析全部CIN及宫颈癌病例,Twist的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37,P〈0.01),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宫颈组织中Twist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癌变发生关系密切,Twist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16和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诊断和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慢性宫颈炎、16例低级别CIN和25例高级别CIN中P16和Ki-67的表达。结果P16在慢性宫颈炎中表达阴性或仅散在表达,低级别和高级别CIN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80%,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Ki-67表达上移且阳性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区分慢性宫颈炎和低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5%和100%,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75%。Ki-67在区分慢性宫颈炎和低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和90%,在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P16/Ki-67联合检测在区分宫颈慢性炎和低级别CIN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5%和90%,而在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5%。结论P16和Ki-67联合检测可有助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ZNF217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ZNF21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217在6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8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3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①ZNF217蛋白主要表达于宫颈上皮细胞浆。正常宫颈组织、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中的ZNF2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50.0%、81.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CINI组与宫颈癌组、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间ZNF21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18.755、12.874、7.762,均P〈0.01),而正常宫颈组与cINI组、与CINⅡ-Ⅲ组zNF217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x2值分别为0.320、1.299,均P〉0.05)。ZNF21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值分别为12.851、6.222,均P〈0.05),但与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x2值分别为0.009、6.675,均P〉0.05)。结论ZNF217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Ki67、Survivin、P16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高危病人行阴道镜检并在镜下活检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Survivin、P16,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有96例宫颈炎、40例宫颈内瘤样变、24例宫颈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3%、95.00%、100.00%;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90.00%、100.00%;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0%、60.00%、100.00%。Ki67、Survivin、P163种蛋白在宫颈内瘤样变、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宫颈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1);Survivin、P16与Ki67蛋白表达间存在正相关(r=0.599;P<0.01;r=0.540,P<0.01)。结论:Ki67、Survivin、P16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cervicalcancer)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40例宫颈浸润癌(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ICC)标本(ICC组)、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I,CINI)标本(CINI组)、3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CINⅡ~Ⅲ组)标本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的p16蛋白表达;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测定上述标本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结果P1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无表达,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呈现过表达(ICC组,CINI组,CINⅡ~Ⅲ组);在CINI,CINII~HI,ICC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5.0%,83.3%和100.0%。P16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进展而增加(P〈O.001)。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的感染率为0,CINI,CINⅡ~Ⅲ,ICC组分别为55.0%,80.0%和92.5%。HPV一16和(或)一18亚型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常见感染亚型。P16蛋白过表达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宫颈组织明显高于HPV呈阴性或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ow—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LRHPV)感染宫颈组织(P〈0.05)。结论P16蛋白过表达,可用于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组织。P16蛋白过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上皮内瘤变(CIN)及其旁组织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其阳性率的变化,试图找到基因水平上CIN手术治疗范围。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63例宫颈活检标本中hTERC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区、瘤变边缘≤1 mm、1 mm〈瘤变边缘≤2 mm、2 mm〈瘤变边缘≤3 mm以及3 mm〈瘤变边缘≤4 mm的hTER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92.31%、87.18%、64.10%和30.77%,其中,HSIL与瘤变边缘2 mm以内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与瘤变边缘2 mm以外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区、瘤变边缘≤1 mm范围、1 mm〈瘤变边缘≤2 mm、2 mm〈瘤变边缘≤3 mm以及3 mm〈瘤变边缘≤4 mm的hTER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1.67%、25.00%、4.17%、4.17%和4.17%,其中, LSIL与瘤变边缘1 mm以内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SIL与瘤变边缘1 mm以外范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检标本中,随着距瘤变区范围的增加,hTERC基因的阳性率明显下降,其中,距瘤变边缘〉2 mm和〉1 mm或许可以分别作为HSIL和LSIL基因水平上(更精确意义上的)CIN的手术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和Smad4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ⅠA2-ⅡA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Smad4在35例CIN、50例SCC、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肿瘤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TGF-β1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SCC组织中表达强度渐增加,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F-β1在SCC中的表达强度与SCC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Smad4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SCC组织中表达强度渐减弱,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mad4在SCC中的表达强度与SCC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GF-β1和Smad4在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TGF-β1、Smad4蛋白可能在SCC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们的表达与SCC病理分级有关,有望作为判断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在各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病理诊断为CIN的宫颈上皮活检或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正常宫颈(20例)、CINI(30例)、CINII(34例)、CINⅢ(26例)宫颈上皮组织标本中SPAG9蛋白的表达。结果:@SPAG9蛋白在CINI~Ⅲ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91.18%~93.33%)均高于正常宫颈组(P均〈0.01),CINI、CINII及CINII组间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PAG9免疫反应评分,CINII组织中SPAG9蛋白的表达评分高于CINⅡ组织(P〈0.05),后者的表达评分又高于CINI组织(P〈0.05)。结论:SPAG9蛋白在CIN各级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CIN的组织学分级相关,SPAG9蛋白可以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中NF-κB与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NF-κB与VEGF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NF-κB以及VEGF在15例慢性宫颈炎,4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51例宫颈鳞癌(SCCs)患者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炎症组,CINⅠ~Ⅱ,CINⅢ和宫颈鳞癌中NF-κB与VEGF的组织学评分呈逐级递增关系。在宫颈鳞癌中NF-κB、VEGF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型无关,而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NF-κB与VEGF的组织学评分呈逐级递增关系。而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F-κB的异常激活是促进从慢性宫颈炎到宫颈癌这一过程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NF-κB还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而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来促进癌症发生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