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自控镇痛(PCEA)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7~14岁患儿60例,在手术开始时安装一次性使用自控镇痛泵给予PCEA,配方:吗啡+生理盐水100ml混合液,根据吗啡剂量随机分成3组,A组3 μg/(kg·h),B组4μg/(kg·h),C组5 μg/(kg·h),每组20例.比较术后4、8、12、24 h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术后24 h内的PCE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4、8、12、24 h的VAS评分相仿,术后24h内的PCEA按压次数A组多于B组和C组,而副作用的发生率C组明显多于A组和B组.结论 用3~4 μg/(kg·h)剂量的吗啡在小儿PCEA中,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别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60例ASAI~II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及手术结束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并联合芬太尼开始PCIA,B组术后采用吗啡行PCEA,记录两组病人术后4、8、12、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超前镇痛并联合芬太尼行PCIA可以产生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鞘内单次注射吗啡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名ASAⅠ~Ⅱ级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平分3组,A组:采用腰麻,局麻药为0.5%布比卡因1mg加入吗啡1mg;B组采用腰麻,局麻药为0.5%布比卡因11mg,术后PCIA镇痛,PCIA泵配方为芬太尼1mg加生理盐水共100ml,无负荷剂量,背景剂量2ml/h,PCIA量1ml,术毕开启,镇痛48小时;C组:B组采用腰麻,局麻药为0.5%布比卡因11mg,术后PCEA镇痛,PCEA泵配方为0.15%耐乐品加吗啡5rag加生理盐水共100ml,无负荷剂量,背景剂量2ml/h,PCEA量1ml。术毕开启,镇痛48小时.术毕都给予格拉司琼3mg预防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48小时内疼痛评分与B组和c组无显著差别。A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大于B组,和c组无差异。结论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不亚于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如采用医疗费用与治疗效果相比,更优于后两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别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gear良反应情况。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及手术结束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并联合芬太尼开始PCIA,B组术后采用吗啡行PCEA,记录两组病人术后4、8、12、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超前镇痛并联合芬太尼行PCIA可以产生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断指再植术后三种镇痛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自控镇痛臂丛神经阻滞(PCNA)、星状神经节阻滞(PCSA)和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PCEA)的镇痛效果、断指动脉血流速度、内分泌激素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最佳镇痛方法。方法83例断指再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CNA组、PCSA组、PCEA组,术毕对照组按需肌注哌替啶,后3组分别行PCNA、PCSA和PCEA镇痛,术后8h、24h、48h、72h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再植指的动脉流速、并于术前和上述时间采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N)、去甲肾上腺素(EN)、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皮质醇(Ccrtisol)。结果PCNA组、PCSA组和PCEA组VAS评分、再植指的动脉流速、N、EN、AⅡ、Ccrtisol、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NA组和PCEA组VAS评分、再植指的动脉流速与PC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应用PCNA、PSGB和PCEA均扩张再植指血管、增加血流、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促进再植指的成活,PCNA和PCEA两组镇痛效果优于PSGB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吗啡预先镇痛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0例。Ⅰ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5ml+吗啡0.25nag;II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不加吗啡,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术后行数字分级评分(NIT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评分(BCS),并观察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术后8h及以后各时间点NRS明显低于Ⅱ组同一时间点(P〈0.05),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1);Ⅰ组术后36h及以前各时间点BCS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在术后48h及以前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Ⅱ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腔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吗啡用于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探求较合适的吗啡剂量。方法 选择 10 0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 ,行术后PCEA。按吗啡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 :M1组 4mg ;M2 组 6mg;M3 组 8mg ;M4组 10mg;每组 2 5例。各组镇痛药液中均含预定剂量吗啡 +氟哌利多 5mg +0 5 %布比卡因 2 5ml +0 9%NaCl稀释至 10 0ml,于术毕前15min开始镇痛治疗 ,以负荷剂量 +持续剂量 +PCA给药模式 ,给予负荷量 5ml,持续量 2ml/h ,PCA为 0 5ml,锁定时间 15min ,镇痛持续 4 8h。于术后 4h、12h、2 4h、4 8h进行随访观察 ,评估镇痛效果 ,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镇痛期间监测BP、HR、RR、SPO2 。结果 镇痛效果M1组较差 ,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 (P <0 0 1) ;M2 组镇痛效果佳 ,与M3 组、M4组相仿 ,且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率 :M1组最低 ;M2 组比M1组稍高 ;M3 组、M4组与M1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M4组比M3组发生率略高。四组病人镇痛期间呼吸循环平稳。结论 吗啡 6mg用于PCEA效果满意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能是较合适的吗啡PCEA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比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无脊柱畸形。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吗啡组(B组)各60例。A组(n=60)应用芬太尼0.251ng+0.75%布比卡因20ml+0.9%氯化钠至120ml;B组(n=60)吗啡5mg+0.75%布比卡因20ml+0.9%氯化钠至120ml。均采用PCA泵(12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维持剂量2.5ml/h+PCA每次3m1)进行镇痛。PCA后分别12、24、48小时专人巡视,评估疼痛、舒适程度及不良反应。观察BP、HR、IKIK、Sp02、疼痛评分(VAS)、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瘙痒不良反应。结果综合镇痛效果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较B组低(P〈0.01),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较B组早。结论芬太尼、吗啡PCEA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比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吗啡用于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探求较合适的吗啡剂量。方法 选择 10 0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 ,行术后PCEA。按吗啡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 :M1组 4mg ;M2 组 6mg;M3 组 8mg ;M4组 10mg;每组 2 5例。各组镇痛药液中均含预定剂量吗啡 +氟哌利多 5mg +0 5 %布比卡因 2 5ml +0 9%NaCl稀释至 10 0ml,于术毕前15min开始镇痛治疗 ,以负荷剂量 +持续剂量 +PCA给药模式 ,给予负荷量 5ml,持续量 2ml/h ,PCA为 0 5ml,锁定时间 15min ,镇痛持续 4 8h。于术后 4h、12h、2 4h、4 8h进行随访观察 ,评估镇痛效果 ,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镇痛期间监测BP、HR、RR、SPO2 。结果 镇痛效果M1组较差 ,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 (P <0 0 1) ;M2 组镇痛效果佳 ,与M3 组、M4组相仿 ,且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率 :M1组最低 ;M2 组比M1组稍高 ;M3 组、M4组与M1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M4组比M3组发生率略高。四组病人镇痛期间呼吸循环平稳。结论 吗啡 6mg用于PCEA效果满意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能是较合适的吗啡PCEA剂量。  相似文献   

10.
王莉玲 《中国保健》2007,15(7):84-8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WA)对母乳量及宫缩、排气、睡眠的影响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的健康足月产妇.术毕随机分为志愿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n=500)行PCEA于关腹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接光达电子泵行PCEA 48h,采取负荷量+持续量+PCEA给药模式,镇痛药物为吗啡镇痛合剂.对照组(n=500),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术后伤口疼痛时遵医嘱予肌肉注射杜冷丁.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哺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24h内泌乳例数较对照组多(P<0.05),镇痛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较少,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组睡眠、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宫缩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SPO2、HR、MAP都在正常范围,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药物为吗啡镇痛合剂,疗效确切,安全方便,临床上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目前剖宫产术后镇痛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茹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42-1644
分娩镇痛是每一位产妇、胎儿的权力,是向传统观念"分娩必痛"发起的挑战,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需具备的特点是对婴儿影响小、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使产妇真正享受到的需要;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产妇清醒,可参与整个生产过程。通过对导乐分娩、经皮穴位电刺激、笑气吸入、地西泮联合间苯三酚、椎管内给药等,多种药物、非药物镇痛方法 ,给药途径、作用机制以及疗效的探讨,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同时也有利于分娩镇痛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起到消除或缓解产妇分娩痛苦作用,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乐蓓尔分娩镇痛仪用于临床分娩镇痛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痛仪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各46例,镇痛仪组采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进行镇痛,硬膜外镇痛组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差异及分娩结局。结果镇痛仪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t值分别为3.739、2.634、4.303,均P<0.05)。镇痛仪组的轻度疼痛率(84.78%)高于硬膜外镇痛组(65.22%),中度疼痛率(15.22%)低于硬膜外镇痛组(34.78%),镇痛仪组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镇痛组(χ2=4.696,P<0.05)。镇痛仪组的1、5、10min Apgar评分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仪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 t=11.770,P<0.05)。结论乐蓓尔分娩镇痛仪用于临床分娩镇痛较硬膜外持续镇痛具有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分娩疼痛的优势,同时不会影响新生儿及产妇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3.
马长松  周洁贤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02-2204
目的对小儿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与全麻后芬太尼静脉给药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91例行下肢畸形矫形术、阴道、阴茎成形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利多卡因组(n=61)及静脉芬太尼组(n=30)。在手术过程中,控制呼气末氨氟醚浓度,使患儿血压及心率变化范围维持在术前数值的10%以内。在患儿术后返回病房即刻、6h、24h,测定家长视觉模拟量表(PVAS)、目标疼痛评分(OPS)、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硬膜外利多卡因组氨氟醚用量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P<0.05)。硬膜外利多卡因组患儿返回病房6h后OPS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在患儿返回病房即刻、6h及24h后硬膜外利多卡因组PVAS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两组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独全麻相比呼气末氨氟醚浓度显著降低。在小儿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相比,患儿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且没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叶嘉梅 《现代医院》2008,8(8):21-22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不同组方用于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临床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硬外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40例,按镇痛液配方分为两组。Ⅰ组(丁布氟液,n=20例):丁丙诺啡0.75mg、氟哌啶5mg、0.5%布比卡因25ml加生理盐水100ml;Ⅱ组(丁布氟芬液,n=20例):Ⅰ组配方加芬太尼0.2mg。手术至关腹时将PCA泵连接硬膜外导管并注入负荷量后术后镇痛48~72h。观察两组复合液的镇痛效果(优、良、差)及副作用。结果术后首24h丁丙诺啡用量、PCA按压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镇痛效果优:Ⅰ组14例(70%),Ⅱ组19例(9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良:Ⅰ组6例(30%),Ⅱ组1例(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差级病例。两组病人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明显的呼吸抑制;个别有嗜睡、口干和头晕。结论丁丙诺啡复合氟哌啶、芬太尼多模式手术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可活动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可活动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初产妇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n =30 )腰硬联合镇痛组 :L2~ 3 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 ,蛛网膜下腔注射 0 1%罗哌卡因 2ml含芬太尼 10 μg ,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30min内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继续硬膜外注射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2 μg/ml 5~ 8ml,直至VAS 0~ 2分 ;B组 (n =30 )硬膜外镇痛组 :L2~ 3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注射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2 μg/ml 10~ 2 0ml,直至VAS 0~ 2分。在VAS 0~ 2分时采用双盲法进行双下肢活动功能的评定。并记录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 (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A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 ;双下肢运动能力 (镇痛后 6 0min)A组Bromage评分高于B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 (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好、起效快、双下肢运动阻滞轻 ,可安全用于可活动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某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未应用任何镇痛措施。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和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剖宫产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以及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产妇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镇痛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不采用镇痛分娩。结果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确切,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剖宫产率。结论全程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婴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以及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产妇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镇痛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不采用镇痛分娩。结果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确切,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剖宫产率。结论全程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婴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