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沈敏鹤主任中医师诊治消化系统肿瘤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2018年1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敏鹤主任中医师门诊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283例,共3919诊次,收录患者基本信息,建立临床方剂数据库,对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及药物类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对用药频次≥137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283例患者3919诊次共用药338味,累计用药频次29 618次,其中党参用药频数最多,其次为甘草、茯苓、半夏、白术、柴胡等;药味以甘味药最多;药性以平性药使用次数最多;药物类别使用频数最多者为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系统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22类,涉及方剂六君子汤、小柴胡汤等,涉及药对天麻与川芎、木香与砂仁等。结论 沈敏鹤中医师主任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善用健脾疏肝之法,佐以利水渗湿、清热解毒、解表化痰等法,临证用药常以甘、平配伍。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浙江名中医群治疗结直肠癌的中医思辨特征和共性规律研究,总结出名中医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群体共性规律。[方法]临床随诊在省内治疗结直肠癌有一定影响力的六位名中医(吴良村、郭勇、沈敏鹤、林胜友、冯正权、单泽松),规范采集和录入临床诊疗信息,建立名中医医案的数据库,根据数据挖掘的主题,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采用聚类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各名中医的用药特点、辨证规律等进行数据的分析挖掘。[结果]六位医家在药物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分类、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均有所不同,用药频数最高的分别为茯苓、甘草、太子参、黄连、白术和茯苓;吴良村、沈敏鹤、冯正权药物性味以平为主,而郭勇、林胜友、单泽松则以温性为主;六位医家都以甘味中药治疗结直肠癌;除林胜友以清热药为主外,其余五位医家均以补虚药治疗结直肠癌;吴良村高频药物以木香、黄连、地榆炭、马齿苋为主,沈敏鹤则以虎杖根、水杨梅根、藤梨根为主,郭勇以白术、茯苓、太子参、白芍、淡竹叶、荷叶、藤梨根、六神曲为主,林胜友以木香、黄连、大血藤、蒲公英、乌药为主,冯正权以生晒参片、白术、甘草、茯苓、陈皮、白芍、黄芩、厚朴为主,单泽松以茯苓、白术、党参、黄芪、干姜为主。[结论]六位医家对结直肠癌的处方用药,扶正为本,健脾为先,清化热毒,消积祛湿,辨证论治,善用药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收集2014年01月01日~2017年01月01日期间吴良村教授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病案。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有效数据表,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归经及其功效归类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33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共计160诊次及用药150种,累积用药2681次,其中使用频数最多者为枸杞子,其次为北沙参、甘草、茯苓、青蒿、黄芩、鸡内金。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性药,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味药,归经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足阳明胃经,药物种类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补虚药。聚类分析结果最终将药物分为14类,涉及方剂有一贯煎,药对涉及青蒿和黄芩、茯苓和山药、白术和太子参、绿梅花和柴胡等,单药可见佛手、三叶青、白花蛇舌草。[结论]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以一贯煎滋阴疏肝为主,随证辅以益气健脾、清利湿热、解毒抗癌、消食和中之法,临证用药多以甘、苦、平、寒性味为主。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极高的一类恶性肿瘤,本文对84例钱伯文教授治疗胃癌验案运用SPSS软件对各证型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挖掘。结论提示钱老治胃癌以扶正,行气为治疗大法。扶正药物以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类药物为主,行气药物以枳壳、八月札、陈皮、枸橘李等行气导滞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抑郁情绪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抑郁情绪的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在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处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235首抑郁情绪治疗方剂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分析。[结果]抑郁情绪的用药可分为辨病用药和辨证用药,辨证用药以益气药和补(温)阳药的使用频次最多;抑郁情绪治疗药物的药性以味甘、辛,性温热为主,归经涉及五脏系统;益气、补(温)阳、安神是抑郁情绪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抑郁情绪属虚寒性疾病,阳气亏虚、升发无力是主要病机,益气温阳法是抑郁情绪治疗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古代中医文献中治疗多寐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多寐病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华医典》第5版里先秦到民国之间的中医古籍中共筛检出829首方剂,采用Excel 2016、SPS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多寐病用药规律,挖掘治疗多寐病的有效处方。[结果] 829首多寐病方剂共涉及477味中药,频数≥50的高频药物有32味,其中频数最高的3味药物是甘草、人参、茯苓。多寐方中以补虚药和解表药最多,合占41.92%;药味以甘、辛、苦最多,占88.45%;药性以温性最多,占43.37%;归经最多依次为脾、肺、胃、心,合占68.66%。关联规则分析发现23组药对,支持度最高的三组药对分别是甘草→陈皮、甘草→白术and人参、甘草→大枣。聚类分析发现6组聚类方。[结论]古人认为多寐病以脾虚湿盛为主要病机,以扶阳抑阴为主要治法,用药首重甘温补脾之品,甘温配辛药以化阳、合苦药以燥湿,遣方补而不滞,重视阴阳平衡与气机升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抑郁情绪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抑郁情绪的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在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处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235首抑郁情绪治疗方剂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分析。[结果]抑郁情绪的用药可分为辨病用药和辨证用药,辨证用药以益气药和补(温)阳药的使用频次最多;抑郁情绪治疗药物的药性以味甘、辛,性温热为主,归经涉及五脏系统;益气、补(温)阳、安神是抑郁情绪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抑郁情绪属虚寒性疾病,阳气亏虚、升发无力是主要病机,益气温阳法是抑郁情绪治疗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吴良村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吴良村教授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诊治的胃癌患者116例,采集患者临床信息,建立临床方剂基础数据库,对处方药味、用药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功效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频次10以上的42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116例病例中共用药159种,累计用药频次1816,其中用药频次最多者为甘草,其后依次为茯苓、山药、太子参;药物类别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补虚药(补气药类最多),其次为清热药、消食药、理气药;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性,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味。聚类分析将药物主要分为5大类,涉及方剂四君子汤、二陈汤,涉及药对稻芽与麦芽、鸡内金与猕猴桃根、蛇舌草与仙鹤草等。[结论]吴老治疗胃癌以补气为主,其主方与四君子汤相类,同时注重养阴清热,顾护胃津,并常常辅以消食理气药物通畅中焦,疏利气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郁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郁》中38则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药效和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其中26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叶氏治疗郁证的临床经验。[结果]共得到处方45首,药物93味,高频药物共26味,主要有茯苓、牡丹皮、当归、郁金、白芍、生姜、栀子、甘草等,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甘草-当归”“薄荷-茯苓”“白芍-甘草-当归”等。药效以补虚药最多;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苦、甘、辛多见;归肺、心、肝、脾经最多。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7组,涉及理气化痰、益气生血、滋阴清热、利水安神等剂。[结论]叶氏治疗郁证主张调畅情志,辨别虚实,善用寒温药物配伍;重视肝脾同调,且疏肝养肝并行;重视理气,多法泻火,气血并治。总结提炼其治疗郁证的学术思想,对临床上郁证的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组方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所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并进行中药频数、功效、性味归经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以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 研究处方1 245首,涉及460味中药,其中以甘草、白术、茯苓使用频数最高,高频中药类别以补虚药、温里药使用频数最高,药性多偏于温、平,药味以辛、甘类为主,关联规则以人参-茯苓→白术的关联度最高,聚类分析发现15组中药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16个公因子。数据分析所得方剂多重在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温补脾肾等。[结论] 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寒湿泄泻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补脾胃之气为主要治则,最常用的中药类别为补虚药。本研究结果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化积方对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理论机制。[方法]从中医古籍理论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相类之载述、益气健脾化积方组方意义与扶正抗癌的作用关系以及益气健脾化积方所含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双向免疫调节的作用关系等角度进行归纳、分析和探讨,阐述益气健脾化积方对胃癌患者免疫调控作用的理论基础。[结果]益气健脾化积方对GC患者免疫调节的作用,是建立在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之上,且与益气健脾化积方中传统中医功效理论及所含药物具有的双向免疫调节的药理作用相关。[结论]益气健脾化积方具有的益气健脾、扶正抗癌中医功效和所具有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是对胃癌患者发挥临床疗效作用的理论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沈敏鹤病证结合辨治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沈敏鹤主任中医师门诊系统2014年8月1日—2015年7月31日诊治的结直肠癌病例,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累计频数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各大证型中频数最高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例100例,处方630个,用药303种,累计用药频次6744次。通过聚类分析结合沈敏鹤主任中医师临床经验,提炼出其常用组方有:益元汤、参苓白术散、三根汤、三仁汤、小柴胡汤、天麻钩藤饮、保和丸。常用药对或组合有:柴胡和炒黄芩、太子参和生白术、生地和麦冬、炒黄连和吴茱萸、陈皮和制半夏、制半夏和厚朴、虎杖根和藤梨根和水杨梅根。结论沈敏鹤病证结合诊治结直肠癌,临证多从"虚"、"湿"、"气"、"火"、"食"五大病机论治,辨病喜用三根汤,辨证多用经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肥胖的组方用药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高频药物治疗肥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6,统计学软件R3.5.2,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使用BATMAN-TCM系统对高频药物所含化合物进行检索,获取这些化合物对应靶点,与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obesity相关靶点相映射并取交集,通过STRING 11.0构建PPI网络,对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高频药物治疗肥胖病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 6.8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分析获取高频药物治疗肥胖病的重要通路。[结果]筛选出符合排除与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43篇,其中收录中药组方148首、药物172味。通过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得出药物使用频率≥10%的药物共21种,药物关联规则按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排序各6个药物组合,以及2个聚类药物群和主成分分析中4个主要维度的代表用药。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茯苓治疗肥胖病的核心靶点10个以及和肥胖病关系密切的通路20条。[结论]中药治疗肥胖主要从"气虚""痰湿""血瘀"3个方面进行调治。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要治则,故用药多以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的中药为主,辅以具有化瘀消脂作用之泽泻、山楂、丹参、荷叶等。初步验证和预测了高频药物茯苓治疗肥胖的核心靶点和重要通路,为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何若苹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31日何若苹门诊治疗的82例慢性胃炎病例,共260诊次,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频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频数较高的27味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82例患者260诊次共用中药110种,累计用药频次3577,其中频次最多者为炙甘草,其后依次为沉香曲、蒲公英、姜半夏、太子参、白芍。聚类分析将药物聚为4类,涉及半夏泻心汤、金铃子散、芍药甘草汤、香砂六君子汤等。[结论]何若苹辨治慢性胃炎,重在于气,或疏肝理气,或调和脾胃,或健脾益气,或滋养肝阴,灵活遣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新安王氏内科医案中含茯苓方剂的临床用药特色。[方法]以《王任之医案》《王仲奇医案》作为方剂资料来源,筛选包含茯苓的处方,基于新安医学数据信息应用平台构建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2,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以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并获得含茯苓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治疗疾病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等。[结果]共筛选含茯苓方剂986首,含茯苓的高频次组合的药物包括佩兰、半夏、苦杏仁、白术、枳壳,常用于治疗脾胃系统的泄泻、痢疾,以及肺系的咳嗽等病证。与茯苓配伍的高频次药物的组合中,支持度≥10%、置信度≥60%的关联规则包括“佩兰→枳壳”“佩兰→半夏”“半夏→枳壳”“佩兰→白豆蔻”等。[结论]新安王氏内科医案中含茯苓处方所治疾病多有痰湿要素,王氏临床论治多从脾、胃、肺三脏入手,喜用芳香药物,多用温药,治痰治气并举,寓燥湿化痰于健脾降肺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叶天士治疗痰饮病组方规律,为当代医家临证用药提供指导。[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痰饮》中使用药物,将组方成分录入EXCEL,进行高频药物统计,整理后利用SPSS Modeler 18.0对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痰饮病的高频药物为茯苓、桂枝、半夏、生姜、炙甘草、人参、白术等,药性多温,归经多属脾肺。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关联较大的药对如茯苓-白术、桂枝-炙甘草、茯苓-生姜等。[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叶氏内饮治脾、外饮治肾,开太阳、阖阳明的痰饮病治法,对临床实际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医治疗湿证配伍规律。[方法] 以湿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收录的医案,提取医案中用药信息,采用The R Programming Language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并基于Gephi 0.9.2软件实现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纳入医案453个,包括中药257味,总用药频次为3 321次。按功效、性味对药物进行分析,发现利水渗湿药物共使用16味,其用药频次达619次,占总用药频次的18.6%;温性药物75味,使用频次达1 062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2%;苦味药物120味,使用频次为1 701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1.3%。关联分析得到陈皮-茯苓、泽泻-茯苓、白术-茯苓、厚朴-茯苓等可能为治疗湿证的核心药对。基于关联分析结果通过Gephi0.9.2软件运算,以K核心算法并参考节点介数中心性得到核心药物37味。通过社区探测算法进行模块化处理结合专业知识,分析核心药物网络,总结得出以五苓散、二陈汤、平胃散、黄连解毒汤、三仁汤为代表的湿证治疗代表方药和以利水渗湿法、健脾祛湿法、燥湿运脾法、苦寒燥湿法、宣气化湿法为代表的常用治法。[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总结古代医案治疗湿证的处方规律及常用治法,可供现代临床参考并为今后进一步挖掘中医临证经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吐酸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关于吐酸病的证治文献,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文中纳入292首处方,涉及中药146味,用药频数最高的前10味药依次是为陈皮、甘草、茯苓、半夏、干姜、白术、人参、吴茱萸、厚朴、木香,得到了治疗吐酸病的核心药物为茯苓、甘草、人参、白术、陈皮、半夏、干姜、厚朴,核心组合12个,并推演出新处方6个。结论理气降逆、健脾益气、平调寒热是治疗吐酸病的重要治法;文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吐酸病用药规律进行探讨,对吐酸病的临床治疗能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沈敏鹤主任中医师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不同于其他医家的治疗特色、用方思想、用药特色和规律;通过临床实证进一步验证沈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科学性,以便更好的指导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笔者随沈师出诊,整理其医案、验方并收集沈师讲课资料、个人笔记、专题访谈、论文和著作,分析其用药、用方和辨证思路与经验;通过中医古籍的检索以及对导师影响较大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分析,完成沈敏鹤主任中医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结果]沈师的思想渊源主要来源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其主要治疗原则是"扶正为主,益气温阳为先".[结论]采用沈师的经验,治疗肿瘤"从正虚寒凝论治",运用"扶正为主,益气温阳为先"的原则确能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复发和转移,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整理孟河费氏、马氏治疗胃痛的医案,比较其用药规律,分析并探讨孟河医派治疗胃痛的经验。[方法]逐条核对,建立医案数据库,参照《中药学》对药物名称与炮制方法进行规范,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医案中治疗用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分别计算用药频数,并进行药物分类。[结果]纳入医案共40则,其中理气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血药等出现频次较高;费氏每张处方约13.22味,高频药物包括当归、刺蒺藜、陈皮、青皮、木香等;马氏约10.72味,高频药物包括丹参、茯苓、当归、郁金、半夏等。[结论]孟河费氏、马氏治疗胃痛重视理气和胃法、化痰祛瘀法、治肝安胃法,其用药中正和缓、轻灵精当,细微差异中见个人特色,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