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5, USP15)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去泛素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USP15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的功能及稳定性,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相关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因此,本文就USP15的基因定位与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2A蛋白酶与宿主蛋白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SP4)在EV7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感染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后USP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P1及USP4蛋白;通过敲减宿主细胞USP4,观察VP1 mRNA的表达和病毒滴度水平;通过过表达2A蛋白酶,研究宿主细胞USP4蛋白的切割原因。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EV71感染8 h时USP4 mRNA的表达水平开始降低(0 h、8 h分别为1.03±0.04和0.83±0.02,t=4.50,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V71感染8 h时USP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0 h、8 h分别为1.25±0.01和0.51±0.02,t=57.32,P<0.05)并出现切割条带;敲除宿主细胞USP48 h后,与对照组(1.48±0.08)相比,实验组VP1 mRNA表达水平(3.66±0.08)明显升高(t=17.51,P<0.05);病毒滴度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病毒滴度[(8.20±0.17)×105 PFU/mL]比较,siRNA1敲除组病毒滴度[(10.55±0.29)×105 PFU/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P<0.05)。过表达2A蛋白酶,宿主蛋白USP4出现切割条带。结论USP4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可能正向调节抗病毒信号通路;EV71可通过2A蛋白酶切割宿主细胞蛋白USP4从而逃逸免疫应答,促进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自噬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 HepG2细胞,转染绿色荧光标记的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GFP-LC3),分别在正常和饥饿条件下培养,另共转染 HBV WT 和GFP-LC3,正常条件培养,免疫荧光观察细胞自噬;分别转染1.3 mer HBV 野生型质粒(HBV WT)与 HBV 突变型(HBV X-)质粒,正常和饥饿两种条件下培养,蛋白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 LC3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Bc)的表达;细胞转染 HBV WT 后,分别正常条件培养(对照组),无血清饥饿培养(饥饿组),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培养(3-MA 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的含量。结果转染 HBV WT 质粒的细胞内自噬荧光颗粒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发生自噬的细胞比例分别为13%和2%;饥饿组 HBsAg 含量(1.856±1.415)较对照组(1.531±0.944)升高,HBeAg 含量(0.533±0.391)较对照组(0.334±0.110)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噬抑制剂组 HBsAg 含量(1.184±0.759)较饥饿组(1.856±1.415)降低,HBeAg 含量(0.306±0.130)较饥饿组(0.533±0.391)降低(P <0.05);蛋白印迹显示,转染HBV WT 质粒的细胞中 LC3蛋白表达较 HBV X-组增高,且在饥饿条件下,HBc 蛋白的表达增高。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诱导细胞自噬的发生,且自噬可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HBV-DNA定量),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6种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9例标本中能检出基因型者115例,其中B型28例(24.3%),C型56例(48.7%),D型9例(7.8%),混合型22例(19.1%),没有发现A、E和F型。不同基因型的HBV-DNA定量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0.05)。不同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73〉0.05)。结论东莞部分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要检出型,混合型检出率偏高。HBV病毒复制与病毒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24,USP24)属于去泛素化蛋白酶家族,可以水解靶蛋白上的泛素分子从而调节靶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USP24在调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自噬、DNA损伤修复、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USP24的文献报道尚少,对USP24的深入研究仍有较大空间,该文将USP24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有超过2.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5%~40%的未接受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衰竭和肝癌[1-2]。HBV是大小约为3.2 kb的部分环状双链DNA,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可转化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肝细胞中的两个高活性启动子EnhancerⅠ(En1)、EnhancerⅡ(En2)与肝细胞表面表达的特异性受体蛋白及细胞内富集的各类转录调控因子共同决定了HBV的嗜肝特性[3]。  相似文献   

7.
酒精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酒精对乙肝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通过灌胃途径对实验组HBV转基因小鼠予以酒精干预,并在实验第6周末处死。同期设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定量测定血清HBV-DNA、HBsAg、HBeAg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BcAg免疫组化。检测血清HBV-DNA阳性查体者戒酒前后血清病毒载量水平。结果HBV转基因小鼠酒精组血清HBV-DNA载量、HBsAg水平、HBeA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转基因小鼠酒精组肝细胞HB-cAg免疫组化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轻度饮酒组戒酒前后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饮酒组与重度饮酒组戒酒前后病毒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能促进体内HBV-DNA复制和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将HBV感染性克隆pHBV1.3及其启动子pHBV-Luc分别转染HepG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L-35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水平;采用Luminometer荧光检测仪分析HBV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 IL-35能够抑制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及细胞内HBV cccDNA的拷贝数,并下调HBV启动子的活性。结论 IL-35能够在HepG2细胞中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CTL表位的序列特点,同时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扩增法获取HBV全基因并测序,参考国外文献报道的17个热点HBV特异性CTL表位氨基酸序列,分析其与本文获得的CTL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别。对患者各个表位变异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获得46份HBV全基因组序列,急性乙型肝炎(AHB)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13例。其中40份属于B基因型,6份属于C基因型。对17个表位进行分析发现,B基因型中变异较大的表位有S183-191,S382-390,C18-27,X36-44,X52-60和X115-123;C基因型中有P816-824,C18-27,X36-44,X52-60和X115-123。P816-824表位在CHB和CSHB组的变异率为27.8%和46.2%,显著高于AHB组(0%,P0.01);C23-31表位在CHB组的变异率为22.2%,显著高于AHB和CSHB组(0%,0%,P0.05)。结论了解HBV CTL表位序列特点,分析其与文献报道的CTL表位的差异情况,对防治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和慢性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μl血清裂解液提取HBVDNA、和取同样量的全血经不同裂解液提取血液中血清及白细胞内总HBVDNA,同时经PCR检测。对78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两种取材方法检测HBVDNA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检测HBV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103拷贝/ml,29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血清阳性率为100%,P>0.05;37份HBsAg、抗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DNA阳性率为97.30%,血清阳性率为48.65%,P<0.01;12份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DNA阳性率为91.67%,血清阳性率为25%,P<0.01;20份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均为阴性。血清HBVDNA阳性多数是ALT升高患者,其拷贝数均小于全血测定的拷贝数。结论全血检测HBVDNA阳性率高,避免血液中白细胞内HBV漏检,它能准确地反应血液HBV含量,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效果作监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我国有1亿多人是HBsAg带毒者。HBV可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也可通过唾液、汗液、精液、尿液及阴道分泌物等传播,医护人员与病人有着密切的接触,尤其是设有传染病房。住有乙肝病人的医院,乙肝医源性感染率如何。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于1995年10月进行了有限范围内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与乙肝病人有直接接触的传染病房工作的医生、在传染病房或供应室工作的护L,以及检验科工作人员共30名。其中医生10名,年龄30~35岁,在医院工作时间5~10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μl血清裂解液提取HBV DNA、和取同样量的全血经不同裂解液提取血液中血清及白细胞内总HBV DNA,同时经PCR检测.对78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两种取材方法检测HBV DNA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检测HBV 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103拷贝/ml,29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100%,血清阳性率为100%,P>0.05;37份HBsAg、抗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97.30%,血清阳性率为48.65%,P<0.01;12份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91.67%,血清阳性率为25%,P<0.01;20份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均为阴性.血清HBVDNA阳性多数是ALT升高患者,其拷贝数均小于全血测定的拷贝数.结论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高,避免血液中白细胞内HBV漏检,它能准确地反应血液HBV含量,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效果作监测.  相似文献   

13.
大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复制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分为8个基因型(A-H),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病毒载量、生化和组织学、病情的转归,以及药物治疗的反应都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对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基因分型,以了解大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与HBV DNA复制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为7.18%,在14亿人口中有近9300万为HBV携带者,现今抗病毒治疗以HBeAg阴转和抑制HBV-DNA复制为主要趋势,而HBeAg阴转的病人中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约80%感染者可发展成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丙肝的防治仍无有效的疫苗,临床治疗丙肝主要应用干扰素结合利巴韦林联合疗法,但治疗后HCV有效应答率不高,并伴有明显的副作用。目前对干扰素抗HCV作用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干扰素通过各种信号通路最终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其表达产物称为干扰素诱导蛋白,其中与HCV复制相关的主要有PKR、Mx A、ISG15、USP18等。近几年ISGs的抗HCV作用和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ISGs在抗HCV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了解清楚ISGs对HCV的作用,对于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及提出新的抗病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观察细胞液泡蛋白质分选因子4B(VPS4B)显性负性突变体VPS4B-K180Q在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效应。 方法:用不同剂量野生型VPS4B真核表达质粒pXF3H-VPS4B和K180Q突变型真核表达质粒pXF3H-K180Q与pHBV1.3共转染Huh7细胞,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定量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含量,Southern blot分析细胞内HBV核衣壳相关DNA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HBV相关mRNA水平变化。 结果:野生型VPS4B可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对细胞内HBV核衣壳相关DNA和mRNA的抑制作用较弱;低剂量突变型VPS4可显著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对细胞内HBV核衣壳相关DNA和mRNA的抑制作用较强,且均呈剂量依赖的抑制效应。 结论:VPS4B及其显性负性突变体可在体外表现出抗HBV的作用,突变型VPS4B抑制HBV能力高于野生型VPS4B。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并鉴定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方法将酵母表达的HBsAg包被在微孔板上,加入噬菌体进行随机肽库筛选,经过4轮筛选后,随机挑取15个克隆进行DNA测序,并通过夹心ELISA方法鉴定其亲和力,采用剂量依赖结合实验和竞争抑制实验检测其与 HBsAg结合的特异性。结果经过4轮筛选,得到一优势克隆No .3,展示肽段为SSYAPYVWQPIA ,与 HBsAg有较强的亲和力,剂量依赖结合实验和竞争抑制实验证明克隆No .3与HBsAg的结合是特异性的。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可以获得HBsAg特异性结合肽,此多肽可以作为靶向分子用于乙型肝炎的基因治疗,为乙型肝炎的靶向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立依赖型特异性核苷酸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对HBV全基因序列和S基因片段序列,分别建立系统进化树作基因分型;同时,利用S基因片段序列中基因型特异性核苷酸,建立一种较为简单的基因分型方法。结果:S基因区进化树与全基因进化树在基因族的分布上基本相似。在S基因区,基因型A在核苷酸(nt)451位有型特异核苷酸T;基因型B在nt321位有A,nt324位有T,nt345位有G,nt408位有G;基因型C在nt293位有A,nt294位有C,nt491位有A;基因型D在nt290位有A;基因型E在nt619位有A;基因型F在nt287位有C,nt288位有T,nt294位有G,nt337位有T;基因型G在nt290位有G,nt306位有T,nt347位有T,nt481位有G。对18例基因型B和基因型C分子进行树进行分析,所得的基因型结果与S基因型特异核苷酸方法相同。结论:我们建立的一种依赖基因型特异性核苷酸的HBV基因分型方法,经分子进化树分析证明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9.
HBV持续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其HCC发病率是无HBV感染者的100倍.全世界每年死于慢性乙肝的人约100多万,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HCC的人有10万多人,HBV持续性感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身健康.因此,HBV持续感染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受到重视,本文将近来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肝的5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放射免疫法和酶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对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100例无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患者,但HBVDNA水平却低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