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成分献血者的流失原因,评估再次电话招募的效果。方法 对流失的1 467位成分献血者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其不再捐献的原因并动员其再次献血,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江苏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者总流失率为46.1%,年平均流失率为29.7%。流失原因主要有电话失联、在外地、没时间、不想献等。共有209(14.2%)位献血者经电话沟通同意再次捐献,但最终成功捐献的人数为87人(5.9%),且流失时间越长,再次成功捐献的比率越低。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成分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献血的满意度,保持与献血者的适度联系与沟通,不断改进献血服务工作,建立一支稳定并持续发展的成分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2.
低危献血者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只有使多次献血者转变成固定献血者.才能保障献血人群的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应急保障能力。笔者联合采用多种方法对献血者流失原因和保留策略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招募1名新的献血者献血的成本是原有献血者再次献血成本的20倍[1]。补充新生力量非常必要,但更应关注献血者的保留。为全面了解我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以建立有效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壮大单采血小板经常性献血者队伍,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血液安全,本次研究对2019~2021年台州市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和献血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本地区献血者流失的原因,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血液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排除了被调查对象传染病检测不合格因素,筛选出在最近3年内没有再次参加献血的献血者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共调查了2 495人,成功调查1 756人,交通与时间不方便占35.54%(624/1 756),身体不适占22.84%(401/1 756),忘记献血占18.91%(332/1 756)分别列前3位。表示愿意再次献血的有57.7%。有再次献血意愿的人群中,18-30岁和31-40年龄组有再次献血意愿的占68.8%和67%,医务人员、军人、职员表示愿意再次献血的分别占74.5%、75%和69.9%,大学以上和大专学历的有献血意愿的分别占80.9%和68.7%。结论采供血机构对流失献血者的再招募,招募的重点应放在40岁年龄段下的献血者,学历越高,再次被招募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样本含量估算以献血者实际参与调查率60%,容许误差3%计算不少于1 066人(次)的横断面调查。使用自行设计、匿名、献血者自我报告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5项指标25项子指标的多维度调查。按自愿初次、应急招募初次、自愿重复、应急招募重复献单采血小板4种献血方式细分献血者市场,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单采血小板献血方式的献血者以下调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际献单采血小板的量2治疗量:A 235(76.8%)、B 262(73.8%)、C 668(89.1%)、D 141(86.5%),1治疗量:A 71(23.2%)、B 92(26.2%)、C 80(10.9%)、D 22(13.5%),P<0.05;献血后自己和家人有免费用血保障A 218(71.2%)、B 277(78.0%)、C 529(70.5%)、D 140(85.9%),P<0.05;血站工作人员宣传动员招募A 290(94.8%)、B 298(83.9%)、C 691(92.1%)、D 145(89.0%...  相似文献   

7.
背景提高献血者尤其是首次献血者献血回头率,可显著改善血液供给。然而,对于通过不同途径招募献血者的效果,很少有周密的研究。研究设计与方法用单盲法和随机法设计试验,随机将6919名2001年9月11日后第一次献血者分配到以下组中,赠送T恤鼓励与不赠送进行对比,以一患者经历招募(便签A)与伴献血者血型信息的问候(便签B)做比较,电话招  相似文献   

8.
浅析公民献血动机及低危献血者的招募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无偿献血制度下,不同献血人群有着各种不同的献血动机或心态,分析并掌握其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募策略,将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建立一支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笔者结合近年WHO全球艾滋病项目组(WHO/GPA)关于《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学的培训,与市献血办共同对本市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公民的献血动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孕妇家庭成员献血现状,以完善孕妇家庭成员为对象的招募策略,并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建立起潜在的固定献血队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参与备血计划的孕妇家庭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献血者的自我效能、内部奖励、严重性和压力的动机明显高于非献血者,非献血者更关注采血负面感受(P<0.05)。稀有血型、年龄低、收入高、消极动机弱、积极动机强的人献血意愿和献血行为概率更高(P<0.05)。结论 应通过围绕重点人群开展有组织的宣传活动、建立预约献血渠道、发挥人群激励带动作用等方式多渠道拓展血源,构建起无偿献血的招募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征,为加强重点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重庆市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血者的年龄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重庆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33 323人次,其中18~25岁献血者共6 791人次,占20.4%;26~35岁献血者共13 112人次,占39.3%;36~45岁献血者共8 079人次,占24.2%;46~55岁献血者共4 819人次,占14.5%;56~60岁献血者共522人次,占1.6%。结论加强18~25岁高校学生的宣传和招募;同时,更应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秦皇岛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和人群结构分析,为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2013年和2014~2016年在秦皇岛市中心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个人资料,并于2016年电话回访2011~2013年未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统计分析流失原因;对2014~2016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进行人群结构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曾捐献单采血小板5 232人,之后2年不再捐献的流失献血者2 893人,流失主要原因是采集时间长和献血者工作忙,分别占44.45%和23.16%;其次是心怀疑虑、不良反应、失联等。2014~2016年,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 171人次,男性占88.61%,女性占11.39%;男性年龄26~35周岁最多,占33.03%;初中为主,占35.22%;其他职业和工人分别占37.45%和26.75%,农民、职员和学生为辅。结论血站应强化采集操作技能和宣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女性献血者、高学历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宣传,根据不同的人群定制不同的招募策略和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2.
机器单采血小板具有高纯度、高浓度和利于保存的优点,临床输注疗效好,见效快,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其用量逐年增加。为满足临床需求,必须招募大量的无偿血小板献血者。由于采用了正确的招募策略和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建立了血小板献血者档案305人,无偿捐献血小板481人次,提前实现了机采血小板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固定献血者招募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献血法》实施10多年来,无偿献血宣传和动员力度不断加大,参与的人数逐年增多,随着临床用血逐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湖北省淡季缺血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必须建立一支有效的固定献血者队伍解决淡季缺血问题。通过分析对目前各地在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系统的策略,应用VIP会员制服务管理模式,引入情感式服务、客户经理式联络等模式加强固定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加强定期沟通,提高淡季血源短缺时的招募成功率。升级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固定献血者招募管理方面实现科学化、系统化。通过有序科学的管理策略,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有序固定应急献血者队伍,提高招募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血液短缺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冠疫情期间血液供应紧缺形势下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方法 应用心理学计划行为理论及行为的阶段变化模型,对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策略进行理论分析;调研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国家或地区(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在此期间献血者招募实践策略;综合理论分析结果与实践现状,提出相关参考策略。结果 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在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中,态度、主观规范、道德规范起重要作用,但献血自我效能和促进献血行为是两个关键要素。通过调研可知,在增强并维持态度、主观规范、道德规范等被同一策略共同影响的要素方面,各国多延续之前政策或更新招募创意。在增强并维持献血自我效能关键要素方面,则做出了更多人力物力支持。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增强并维持献血自我效能和促进献血行为是有效改善血液供应紧张的关键要素,相应构建的献血者招募策略对我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主动召回的全血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制定高效的招募策略,解决季节性、结构性和紧急性供血紧张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通过主动召回并成功献血的21 934名全血献血者在年龄、性别、户籍、职业、血型、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献血地点和召回方式的特征规律,探讨建立本地区的招募策略。结果主动召回的献血者的年龄在"36~45岁"的占39.79%,男性占69.61%,外地户籍占70.49%,学历为初中至高中的献血者合计占62.96%,职业为普通员工的占36.57%,献血量400 mL的占56.87%,O型血的比例达42.18%,献血2~5次的献血者合计占70.27%,松山湖片区献血者人数最多(23.46%),水乡片区最少(3.26%),通过短信召回的献血者占76.42%。结论在制定本地区招募策略时,首选36~45岁,献血2~5次,曾献血400 mL,初中、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外地户籍男性普通员工,重点招募区域为松山湖片区、主城区、滨海片区和东南临深片区,并根据不同的招募规模和紧急程度选择不同的召回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机采献血者招募是工作人员运用多种招募方式鼓励献血者参加机采成分献血、并保留献血者使之成为固定献血者的过程。机采献血者队伍人数充足并且回召率高是保证临床机采成分血供应的基础,招募便成为机采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情况,分析流失原因,巩固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方法对571名流失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从捐献血小板次数、年龄、不再捐献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盐城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达45.72%,原因主要有:无法联系、检验不合格、身体不佳、在外地、超龄等。结论提高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召回和保留率,减少献血者流失,建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献血者的流失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减少献血者流失的对策。方法查询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各奖项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对流失原因以问卷形式进行电话回访,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市2012-2013年度获奖献血者流失率为24.4%,流失献血者的性别及奖项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40岁以下年龄段流失44人,占男性总流失人数的75.9%,女性40-50岁和30岁以下年龄段均流失7人,分别占各自年龄段流失人数的30.4%和35%;献血者"离开本市"22人,"血液检测不合格"16人,"献血前体检不合格"13人,"身体原因"8人,分别占总流失人数的28.6%,20.8%,16.9%和10.4%,是导致获奖献血者流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成都市获奖献血者流失比例较高,应针对不同流失原因制定相应的招募保留策略以减少献血者流失,对建立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威海市农民无偿献血者的招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部,所辖三市三区,人口近250万,年用血量650万ml。《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7年来,威海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已达16万人次。针对威海市人口少,大中专院校少,驻军部队少的实际情况,本站积极开拓思路,在稳固城市献血工作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将无偿献血工作推向农村,开辟了农民无偿献血的新路子,效果显著。现将威海市农民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源招募中献血者心理活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献血者的接待工作中,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到的是献血者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而产生的行为表现。献血者心理受到外界因素和献血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献血者在不同的献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献血心理,也就会引发不同的献血行为。以下仅从影响献血心理及行为的献血者个人因素的角度,对献血者心理活动过程进行分析。1献血者的个性特征制约其献血行为个性是指个人特有的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制约着人的行为。献血者的献血行为受其个性的支配,而个性会通过言行表现出来,血站的工作人员要细心观察,根据献血者个性的不同特点,有缓有急地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