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献血者感染的HCV基因型及亚型。方法收集2013年来自江苏省血液中心ELISA双试剂检测抗-HCV阳性献血者血清标本,使用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HCV RNA载量;同时使用RNA提取试剂提取HCV RNA,反转录PCR法扩增HCV Core区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进化树分析基因型和亚型。结果 2013年抗-HCV阳性标本139例(0.20%),其中64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经荧光定量检测,RNA阴性30份,阳性34份。经巢式PCR扩增能够分型的标本24份,包括1a(71.7%)、1b(7.5%)、2a(7.5%)和3b(1.9%)3种基因型和4种亚型。年龄偏大(35岁)以及男性的HCV RNA阳性标本的病毒滴度与抗-HCV水平(S/CO值)都高于RNA阴性标本,并且存在性别差异,但年龄间无差异。结论江苏无偿献血者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型为主,其中1b为优势基因亚型。病毒血症献血者的HCV抗体水平显著升高,HCV RNA在自然感染进程中的变化有待通过进一步随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部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标本201份,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对其进行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同时作HCVE1和NS5B基因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后运用DNASTAR,B ioEd it,M ega4.0等软件作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 201份抗-HCV阳性标本的HCV RNA阳性率为54.23%(109/201),其中男性的HCV RNA阳性率为63.19%(91/144)、女性为31.58%(18/57)(P<0.05)。109份HCV RNA阳性的标本全部扩增出E1和NS5B基因,基因分型显示其HCV基因型比例依次为1b(46.79%)、6 a(33.03%)、3 a(10.09%)、2 a(5.50%)、3b(3.67%)、1 a(0.92%)。结论广州地区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人群HCV RNA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HCV毒株以1b和6 a亚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HC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及其HCV基因型/亚型。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7月在广州献血并成功随访到的抗-HCV ELISA呈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296(人)份,以转录介导的扩增(TMA)方法检测其HCV RNA;对HCV RNA阴性标本采用RIBA法确证,对HCV RNA阳性标本,膜吸附法提取HCV RNA经RT-PCR扩增E1和NS5B基因后进行sanger核苷酸序列测定。运用DNASTAR,Bio Edit,Mega5.0等软件作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对献血者HCV感染途径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 296名HCV感染者中,有197人(157例RNA阳性+40例RIBA阳性)确证为HCV感染者,按照HCV感染途径分为4组:静脉吸毒组8.63%(17/197)、输血或者血制品组17.26%(34/197)、其他途径组(除静脉吸毒和输血或血制品以外的传播途径,如手术、纹身等)13.71%(27/197)和感染途径不明组60.40%(119/197)。感染者不同年龄的比例为:18岁-25岁32.49%(64/197),25岁-35岁26.39%(52/197),35岁-45岁29.95%(59/197),45岁-54岁11.17%(22/197),不同感染途径中不同年龄的分布总体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HCV RNA阳性者157例,其中153人成功获得HCV基因分型:HCV-1b、2a、3a、3b和6a,分别占58.17%(89/153)、4.58%(7/153)、7.84%(12/153)、3.27%(5/153)和26.14%(40/153);静脉吸毒和输血或者血制品2组间HCV基因型分布有明显差异(P0.01):静脉吸毒组中HCV-6a占58.82%(10/17),输血或血液制品组中HCV-1b占54.16%(13/24)。结论目前广州献血人群中HC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多数尚不明确;HCV毒株以HCV-1b和6a亚型最多见,静脉吸毒者中6a的流行率较高,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的献血者中1b亚型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分型试剂盒检测深圳市抗-HCV阳性献血者结果。方法收集2014-2015年158份深圳市抗-HCV阳性献血者血液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进行HCV RNA定量检测,病毒载量1.0×103 IU/mL的样本经HCV RNA分型试剂盒检测HCV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所占比例,病毒基因型与载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8份抗-HCV阳性献血者PCR-荧光探针法检出HCV RNA阳性样本54例,病毒载量1.0×103 IU/mL的45例,全部得到分型结果,HCV 1b型、2型、3型、6型分别占57.78%(26/45)、6.67%(3/45)、8.89%(4/45)、26.67%(12/4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b型与2型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1,P0.05);不同性别间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及抗-HCV S/CO值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各基因型分布比例经Fisher精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 1b型、6型仍为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感染HCV的主要基因型,而HCV 2型和3型比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以确定其HCV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感染早期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献血者献血时及追踪采集的血样,均进行Elisa筛查及核酸定性,病载检测和病毒分型等。结果 2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献血者均接受了2次追踪检测,阳转时间分别为50 d和64 d,2例献血者经追踪检测抗-HCV转阳/HCV RNA阳性。ALT值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病毒载量随时间降低后又回升,两例的基因型分别为3b和6n。结论 2例献血者献血时处于HCV感染窗口期,开展核酸检测能有效降低残余输血风险,对保障输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者自然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ELSIA法检测为抗-HCV阳性的193名献血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CV RNA,半年后随访并再次做抗-HCV和HCV RNA检测。结果 193名未经治疗的抗-HCV阳性献血者随访前后2次检测的HCV RNA及抗-HCV结果无变化;分别按性别、年龄比较其HCV RNA阳性比例:男性为60.5%(69/114)、女性为34.2%(27/79)(P0.01),35~55岁组为60.9%(42/69)、18~35岁组为43.5%(54/124)(P0.05)。结论女性HCV感染者的自然转归明显好于男性感染者,18~35岁HCV感染者的自然转归优于35~55岁感染者,提示性别及年龄均为HCV感染者自然转归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分析抗-HCV阳性献血者血浆miR-122的表达特点及与HCV感染诊断指标的关联。方法对133名抗-HCV阳性献血者、24名健康献血者及15名确证抗-HCV阳性追踪献血者血液标本抽提血浆miR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miR-122,分析血浆miR-122相对表达量与HCV RNA、抗-HCV临界值指数(COI)等指标关联性。结果 ROC曲线分析:miR-122在抗-HCV+/HCV RNA+组和抗-HCV+/HCV RNA-组中诊断丙型肝炎的AUC(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55-0.889),区分抗-HCV+/HCV RNA+组和抗-HCV+/HCV RNA-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7%和82.4%。追踪15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血浆miR-122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浆miR-122与HCV感染密切相关,确证HCV RNA感染献血者血浆miR-122随时间迁移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CV感染与血小板抗原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114例抗-HCV ELISA双试剂检测均有反应性的献血者血清标本的RNA,做HCV RNA荧光定量检测,随访后将其分为HCV持续感染组(39例)和HCV自限清除组(75例);提取人基因组,用PCR-SSP方法对人血小板抗原(HPA)基因进行分型;比较HCV感染献血者与本地合格献血者和其他地区合格献血者HPA基因分型情况,分析HCV感染与HPA分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与合格献血者相比,HCV感染献血者的HPA分型有不同表现(P0.05);HPA基因多态性在HCV感染不同转归献血者中明显不同(P0.05)。HCV持续感染组和对照组相比,HPA等位基因多态性有明显差异(P0.05);HCV自限清除组和对照组的HPA-3a和HPA-3b基因频率分别为:40.70%vs 61.00%和59.30%vs 39.00%(P0.01)。结论HPA-3的基因多态性与HCV易感性和自限清除是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首次参加无偿献血人群HCV的感染状况。方法抗-HC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使用2种不同厂家的试剂盒),HCV R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2004—2007年在广州血液中心首次参加无偿献血的559890名献血者中,1617名经双试剂检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0.289%。随机选取435名双试剂检测抗-HCV阳性血液标本进行RNA检测,266名阳性,占61.15%,男女(P<0.01)HCV RNA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266名抗-HCV检测阳性献血者中,ALT升高(>40U)的为18名(其中男性17名),不合率为6.77%,男女ALT的不合格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无偿献血的开展,献血人群中HCV的阳性率不断下降;不同性别的个体清除HCV的能力不同,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检测和输血残余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成都地区献血者人群HC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方法从血液筛查出的抗-HCV反应性血清标本中提取HCV RNA,RT-PCR获得HCV核酸C区及NS5B区序列片段,用MEGA软件构建序列进化树,分析HCV的亚型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原因。结果对313例HCV RNA阳性标本分型结果如下,1b亚型283例,2a亚型14例,3b亚型7例,3a亚型3例,6a亚型5例,6u亚型1例;4和5基因型没有发现。结论在成都地区献血者人群感染的HCV中共有6个亚型分布。其中1b是绝对优势亚型,占90.41%(283/313);6u亚型在成都地区首次被检测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为了改善输血政策和血液安全,作者根据HCV基因型评估和分析了感染HCV供血者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检测518名抗-HCV阳性供血者的血清HCV RNA,这些供血者均进行了临床会诊并用问卷表的形式调查了危险因素。所有HCV RNA阳性样品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 77%(399/518)的样品为HCV RNA阳性,394/399进行了HCV分型。主要基因型是1b(34.3%),3a(24%),1a(19.5%)and 2(11.4%)。其中289(55.8%)供者被调查了的危险行为。27%以前有静脉注射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盐城地区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献血者抗-HCV,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 RNA。结果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07%(109/163 782);109例抗-HCV阳性者中,80例为单试剂阳性,29例为双试剂阳性;初次献血者抗-HCV阳性80例,重复献血者抗-HCV阳性29例;符合核酸检测要求的72例单试剂抗-HCV阳性者均为HCV RNA阴性。结论盐城地区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近三年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没有变化,抗-HCV单试剂阳性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茂名地区部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者中不同感染状态比率及其分子特征,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型分布流行特征及趋势,评价ELISA法检测血液HCV的效果。方法对本地区献血者中抗-HCV检测呈反应性的血液标本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中病毒载量,同时采用巢式PCR技术扩增核酸片段,进而将血液标本分为病毒自然清除(RNA-/抗-+)与病毒血症(RNA+/Ab抗-+)2种状态,并分析2种状态在献血者性别方面的差异。HCV RNA阳性标本通过分析5’-NCR序列进行基因分型。比较ELISA与NAT检测方法的符合性。结果72份抗-HCV呈反应性的标本中,病毒自然清除50份(69.4%),病毒血症22份(30.6%)。22份PCR定量阳性标本中基因分型阳性17份,其中基因1型占17.6%(3/17),基因2型占11.8%(2/17),基因3型17.6%(3/17),基因6型47.1%(8/17),无法准确定型5.8%(1/17)。试剂A检测呈反应性标本中核酸确认阳性标本占32.3%;试剂B为54.5%。女性病毒血症的比例(2/19)比男性(20/53)低27.2%(χ2=9.637,P0.05)。结论茂名地区献血者HCV感染病毒自然清除率约为69.4%,HCV基因型中6型为主要基因型,女性献血者更容易清除病毒。现行2遍ELISA检测策略安全有效,但同时存在特异性不高的弊端,实施ELISA加NAT检测的策略,更能保证血液的安全和降低检测假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我国深圳地区献血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自然清除和病毒血症,即自然康复与慢性感染者比率及其人群特征,为丙型肝炎防治研究提供数据。方法对深圳献血者中抗-HCV初筛阳性的血清标本采用2种EIA方法进行抗体再测定,以定量PCR方法测定病毒载量,并采用巢式PCR对核酸进行确认,进而将标本分为3种HCV感染状态,即病毒自然清除(RNA-/Ab+)、病毒血症(RNA+/Ab+)和假阳性(RNA-/Ab-),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3种感染状态献血者在临床信息(性别、年龄)、ALT、抗-HCV的差异。HCV RNA阳性标本通过分析5'-NCR序列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52份初筛抗-HCV阳性的标本中,病毒自然清除标本45份、病毒血症51份、假阳性56份。50份HCV定量PCR阳性标本病毒载量范围从[(12.6~2.43)×106]IU/ml(中位值2.54×104IU/ml)。36份进行基因分型的标本包括47.2%基因1型、5.6%基因2型、19.4%基因3型和27.8%基因6型。慢性感染组标本的年龄及抗-HCV水平(S/CO值)显著高于病毒自然清除和假阳性组(χ2=7.812,P0.05;χ2=90.865,P0.01)。结论深圳地区献血者HCV感染病毒自然清除率约为46.9%。HCV基因型中1型为主要,6型也占有较高比例。年龄小、女性献血者更易于自然清除病毒。病毒血症即慢性感染者HCV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其在HCV自然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6a亚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方法 从2009年11月~2011年8月收集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标本527份,对其进行HCV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对核酸阳性的标本采用罗氏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CV test进行病毒滴度的定量检测,以及采用NS5B基因扩增和直接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的鉴定.对于标本的病毒滴度与基因分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527份抗-HCV阳性标本中,299份标本成功获得病毒滴度和分型结果.HCV 1型(1a+1b)、2型(2a)、3型(3a +3b)和6型(6a)的比例分别为48.8%,8.7%,12.4%和30.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病毒滴度存在显著差异(F=6.675,P<0.01).HCV 1型和6型的平均滴度分别为6.04,6.15 log10 IU/ml,均高于2型和3型(平均滴度分别为5.66和5.49 log10 IU/ml).结论 HCV 1b和6a是广东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流行的主要亚型.HCV 1型(1a +1b)和6型(6a)的病毒滴度显著高于2型和3型.HCV 6a在广东地区的流行和传播可能其较高病毒滴度有关.研究HCV基因分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广东地区HCV的防控策略以及各亚型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重组免疫印迹(HCV RIBA)试剂在检测anti-HCV阳性献血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产RIBA试剂对107例进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出的抗-HCV阳性样本进行补充实验。平行HBV/HCV/HIV三联单样本核酸定性检测HCV RNA,对RIBA试剂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RIBA阳性检出率50.47%(54/107),RIBA阳性样本中HCV RNA检出率为59.26%(32/54)。随着RIBA结果中条带数增加,HCV RNA检出率增加。RIBA试剂NS3抗原条带检出率最高(90.91%),33例HCV RNA阳性样本NS3均为阳性,阳性符合率100%,两者中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s=0.486,P0.01),52.85%NS3阳性样本未检测出HCV RNA(37/70),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382,P0.001)。22例RIBA阳性/HCV RNA无反应性样本中2例HCV RNA定量检测阳性,另一进口抗-HCV酶免检测试验结果阳性。结论国产RIBA试剂作为检测献血者HCV感染补充实验具有一定应用价值。RIBA可疑结果可以检出部分极低载量HCV RNA样本。  相似文献   

19.
实时荧光定量PCR筛查献血者HCVRN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核酸扩增技术(NAT)和血清学酶联免疫试验(ELISA)对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筛查的符合率。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ELISA初、复检抗-HCV均为阳性的献血者血浆和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作HCV RNA检测。结果①36例初、复检抗-HCV均为阳性的献血者血浆为HCV RNA13例阳性,答合率36.11%,31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的HCV RNA检测为24例阳性,符合率77.42%,两者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49,P<0·005);②前述37例HCV RNA阳性血浆分别与23份初、复检抗-HCV和HCV RNA均为阴性的血浆混合后HCV RNA检测仍为阳性。且其中1例阳性血浆用上述阴性血浆100倍稀释后检测仍为阳性;③70,000例沈阳地区初、复检抗-HCV阴性献血者血浆样本NAT混合法筛查均为阴性。结论NAT可作为血清学ELISA法的补充用于对献血者血液HCV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追踪随访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观察其血清学何时发生阳性转换并确认其"窗口期"。方法采用罗氏Cobas’s201系统和科华核酸筛查系统对ELISA检测HBs Ag、抗-HCV和抗-HIV1/2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HIV联合核酸定性检测。先进行混样检测,再对阳性的混合标本进行单检。对ELISA阴性、NAT阳性的献血者再进行追踪随访。结果从ELISA筛查阴性的247 936份标本中检出125例(1/1 983)NAT阳性标本,其中有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追踪随访之后发现第6周时献血者抗-HCV完全转为阳性。结论 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HCV检出"窗口期",有效地阻断了丙肝"窗口期"感染的血液传播。开展NAT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