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抓主证,即通过掌握主证来认识疾病,并由此来认识证候的病机本质,以确立方证关系,从而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临床辨证一定要抓主证,尤其是运用经方时,抓住主证更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先师刘渡舟教授在其所著《伤寒论十四讲》[1]中专列一讲,名为“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刘渡舟教授指出:“《伤寒论》总结了六经辨证的规律,并于每一方证中又厘定了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的层次,为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刘渡舟教授提出了辨证要分清主、兼、变、夹杂四个层次,其中,抓主证是最重要的。主证是…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顾武军(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伤寒论》,仲景学说,辨证论治《伤寒论》法寓于方,方有主证,论中“桂枝证”、柴胡证”等首创以方名证,使方、证紧密结合,开方证辨证之先河。方证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相似文献   

3.
方证对应,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一大特点,亦是运用经方的一大原则。临证时有是证则用是方,方证紧密结合,乃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但在临床运用上,一些医者总感觉临床疗效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原因在于运用经方以及方证对应的过程中存一些误区:只重局部,忽略整体;只重方“证”对应,忽略病机;只重症状体征,忽略脉诊;只重单方,忽略合方;只重经方,忽略时方;只重方证,忽略药量。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上运用经方以及方证对应时不仅要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同时应将“抓主证”与“辨病机”结合起来,更要注意患者整体情况综合辨证,不能顾此失彼,同时不能忽略时方、合方及药物剂量,避免临证误区,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方法与临证意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思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六经病的辨证方法大经辨证为《伤寒论》的独特辨证体系,它以六经所属...  相似文献   

5.
方证辨证是一种临床诊疗思维方法,其思想起源于《伤寒杂病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方证理论的思想来源,方证辨证与方证相关的区别,以及方证辨证与其他8种辨证方法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入手,对这一辨证方法的提出和发展作出了初步分析。方证辨证有别于方证相关,集辨证与论治于一体,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方证辨证是方证与病证的相对应,强调抓主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证辨证法在临床辨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完善《伤寒论》栀子豉汤病机及类方,拓展栀子豉汤及类方临证应用。[方法]以《千金方》《伤寒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载为参考,从方证、药证角度对栀子豉汤及类方的病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千金方》创新性地将栀子豉汤用于治疗虚劳病,较好地拓展了栀子豉汤临证应用范围;其所载栀子豉汤类方如黄芩汤、麻黄汤、大黄黄芩汤等,是汉唐经方栀子豉汤类方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极大地丰富了栀子豉汤类方临床诊治内容。[结论]栀子豉汤的全面解析以及类方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学者对栀子豉汤及类方认识的完善,更有利于发现方证病机和方药配伍的关联规律,指导医者临证处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方证辨证"思想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方法]参考相关古代医籍及当代文献,分析"方证辨证"的历史沿革、内涵、研究方法、应用方法、意义等相关问题并得出结论。[结果]"方证辨证"思想源自仲景,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方证辨证"之方主要指经方,亦可指配伍精当、疗效确切的时方,证指方剂主治的较固定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研究"方证"有分经审证、以方类证和现代模型等方法?方证辨证应用时应注意不可对号入座、辨证准确、加减有据等问题。方证辨证作为辨证论治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可有效指导临床和教学。[结论]"方证辨证"思想发展至今,逐渐细化、系统化、理论化,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总结和认识,缺乏准确的、广泛认可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梳理张仲景运用牡蛎的学术特色,为当今学者深入研究中医经典、熟谙经方配伍用药规律、扩大经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基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原文,从尊经应用,拓展应用以及仲景未用、后世发挥三个维度,详实梳理仲景运用牡蛎的学术特色。[结果]《本经》中牡蛎“治疗惊恚怒气……杀邪鬼“”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鼠瘘”等功效可从仲景方证中得到真实印证,仲景还从滋阴清热治口渴、固肾涩精治遗精、利湿逐水治水肿等方面对牡蛎功效进行拓展,但是《本经》中牡蛎“治疗女子带下赤白“”除拘缓“”久服强骨节”的功效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未有体现,后世医家对此进行了实践应用。[结论]《本经》为仲景用药之渊源,在研究经方或《本经》时,如能将二者互相印证、彼此对勘,就能加深对经方及《本经》原文的理解,这对于临床辨证用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足资后学领悟实践。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方临床运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如何正确使用《伤寒论》方进行了讨论 ,围绕方证相应、方证病机、方药性能以及剂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方证相应中特别要善于处理抓主证、一方多证、知常达变 ;分析病机和深谙方药功能是加深对原文理解和拓展方剂应用范围的关键 ;剂量是方剂的组成部分 ,衡器虽然发生了变化 ,但其药物间的剂量比例不可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四逆散证的病机,加深四逆散用药规律的理解,借此总结《伤寒论》中此类疾病治疗的相关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以原文相关条目为基础,综合分析后世医家对四逆散证的理解,从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角度,分析归纳四逆散证的病机及治法规律,后引申出该规律在《伤寒论》中的应用。[结果]四逆散证可归为少阴病的"从化未全"证,即里虚患者的疾病"从化"方向被以气郁为表象的"四逆证"所掩盖,不能直接体现。仲景则先以四逆散解除气郁,使其他症状表现,暴露"从化"方向,再据此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结论]四逆散证是仲景《伤寒论》动态诊疗思维的体现,应在临床中努力理解与掌握此思维方式,提高诊断准确性,增强诊治疗效。  相似文献   

11.
辨证知机、审机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系统总结外感热病的病证演变规律,借外感以论杂病,载有112首经典方剂,倡导“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本文基于“机”之本义,从“微义”“关义”“宜义”3个角度出发,例举《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以方带证”分析经方的方证衍化关系及内涵,探讨《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知机思维。本文强调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知机,见微知著,洞烛先机,识机于病象之先,防患于未然;辨识机关,执简驭繁,洞悉病证之机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辨识机宜,把握时机,见机而作,乘机用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从辨证知机的角度解读《伤寒论》,为应用《伤寒论》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的历史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认为 ,一部《伤寒论》经过归纳分析研究之后 ,极为清晰、极为醒目地突出了三个字 ,也就是 :证、治、辨而已矣。证与治是指方证 ,即《伤寒论》中的方证与治疗。其中既有仲景的继承 ,也有仲景的发展。如以证言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汲取了《内经·热论》的六经分证内容 ;如以治疗言 ,《伤寒论》后世尊称为方书之祖。溯源穷流 ,经方是从《汤液经法》发展而来。殷商时期的伊尹撰写的《汤液经法》传到了西汉时期的太仓公淳于意 ,淳于意又传到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 ,张仲景继承了《汤液经法》 ,发扬光大 ,大放异彩 ,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梁·…  相似文献   

13.
经方是中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指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药,故经方也称为仲景方,因其效如桴鼓而广泛用于临床。仲景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心悸、胸痹、心痛等心系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及传变预后,并创立不同的经典方药,体现了仲景辨证思路的系统性及遣方用药的严谨性,对临床医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翼》为清·柯韵伯主要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之作 ,是《伤寒来苏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从辨证、立法、处方、选药等方面论述了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 ,主要表现为 :临证立法处方应“知其机得其情” ;“六经各有主治之方 ,而他经有互相通用之妙” ,“合是症 (证 )便用是方” ;独重桂枝、柴胡二方 ;重传变 ,重预防 ;六经为百病立法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等。其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 ,为运用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 ,为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在辨证的层次上可以分为主证、次证与兼证。主证与次证都是核心病机的反映,其中主证不可缺失,是确定何种"证"的关键,也是与其他"证"相鉴别的重点;次证虽反映主要病机,但其并不是一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兼证在《伤寒论》中多由主体病机其中的一部分发生变化所致。明辨三者关系,才能更好地辨证,从而指导治疗。重点抓主证,主证用主方,次证随主方,兼证需加减,是由三者关系得出的治疗方法,也是辨证论治思想在《伤寒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孙钢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为临床运用经方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归纳孙钢教授临床辨证论治慢性咳嗽的验案,结合《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论著,阐明孙钢教授辨证施治的临床思路及方证对应的学术思想,并遴选典型验案3则加以佐证。[结果]孙钢教授在治疗慢性咳嗽的过程中,坚持以辨证论治为主,通过六经及脏腑辨证,有是证用是方,如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营卫不和之咳嗽,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之咳嗽,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午夜明显之慢性咳嗽,以经方为主,并结合清轻之品,屡获佳效。[结论]只要辨证准确,选用得当,经方小青龙汤、旋覆代赭汤及乌梅丸均可用于慢性咳嗽的治疗。孙钢教授通过六经及脏腑辨证,运用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学术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伤寒论》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其外延是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中医恒动观的真实写照。论述了《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体系的初始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认为《伤寒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六经辨证方法,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而且在于确立了突出辨证论治的全新中医诊疗模式,即辨病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中的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中瘀血病症的证治,为临床论治妇科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阅相关文献,同时通过对妇人瘀血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症候、治疗原则及理法方药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仲景从瘀论治妇科病的特点。[结果]仲景将妇人瘀血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气滞致瘀、血虚致瘀、寒凝致瘀、热壅致瘀、水血互结5个方面,治疗上以调理气血为总纲,重视血与气的辨证关系,主次、轻重、缓急分明,活血、养血、温经、清热、行气、祛风各类治法并举,灵活变通。[结论]《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开后世妇人病辨证论治之先河,深入研究仲景从瘀论治妇科病的学术思想,对于指导今后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汤方辨证源流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一般均注重于六经而略于汤方辨证的研究。在回顾孙思邈“方证同条说”、刘元宾“以方名证说”、朱肱“药证说”、刘家厚“药证相对说”、柯琴“以方名证、以证名篇说”及日本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等对仲景汤方辨证研究的溯源基础上,认为汤方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适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加强对汤方辨证规律的研究,阐明方证之间的关系,为经方的现代应用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泻心汤类方方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均为痞证所设,但各方的应用范围与方证特点同中有异。以《伤寒论》中原文为基础,对五泻心汤的方证做比较与总结,以求在临床上合理运用,继承与发扬仲景辨证论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