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乳果糖治疗,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分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P物质(SP)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统计2组近期疗效、治疗开始至首次排便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排便周期延长、粪质干硬、排便不畅、舌质紫暗、脉细涩)积分、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分(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排便难度及排便不尽)及血清VIP、SS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MTL和SP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 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开始至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且均轻微。结论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起效快,可有效减轻相关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FC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积分、首次排便时间、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 00%,对照组有效率68.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积分和排便困难程度均改善,中医证候评分、SAS和SDS评分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积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SDS和SAS评分、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排便困难程度积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调节胃肠道运动、润湿肠道、显著改善便秘等临床症状,对FC患者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背俞穴埋线法联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背俞穴埋线法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担忧因子、满意度因子、社会心理因子、生理因子、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 05),观察组担忧因子、满意度因子、社会心理因子、生理因子、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背俞穴埋线法联合益气活血润肠法治疗脾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速刺次醪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速刺次醪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各30例,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便秘症状评分及结肠传输情况等。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排便障碍评分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排便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刺次醪配合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分别采用石学敏中风单元疗法中常用的通腑开窍法针刺进行治疗。结果:第一疗程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难度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第二疗程后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治疗第一及第二疗程后便秘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改善通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6)
目的 探究温肾润肠丸辅助莫沙必利对脾肾阳虚型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5月—2020年7月接受治疗的60例脾肾阳虚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对比2组患者排便情况(排便耗时、便后不尽、排便顺畅度)、治疗效果、结肠钡剂排出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86.67%与西药组60.00%比较明显升高(P 0.05); 2组患者经规范治疗后排便耗时、便后不尽、排便顺畅度、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05),且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明显降低(P 0.05); 2组48 h、72 h钡剂排出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 0.05),且中药组较西药组明显升高(P 0.05)。结论 温肾润肠丸辅助莫沙必利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便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便情况及临床症状,提高结肠动力。  相似文献   

7.
娄丽丽  蔡红芳  杨里里 《新中医》2020,52(22):141-144
目的:观察复方苁蓉大黄通便贴联合常规医护措施治疗血液透析合并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120 例血液透析合并便秘 (阳虚秘)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2 组患者均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和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并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复方苁蓉大黄通便贴贴敷穴位。2 组疗程均为 4 周。治疗前后评定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 (PAC-QOL) 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 1 周、治疗完成后 1 周的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比较 2 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排便频率、腹胀及下坠、不尽、胀感)、PAC-QOL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完成后 1 周的自发完全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 (P<0.01);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完成后 1 周的自发完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复方苁蓉大黄通便贴穴位贴敷可进一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便秘症状,增加排便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便通胶囊与麻仁润肠丸治疗神经外科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观察组服用便通胶囊,3粒/次,2次/d;对照组服用麻仁润肠丸,1~2丸/次,2次/d。2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2组患者术后72 h便秘发生率,术后3 d引流量,住院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第1、3、7天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术后72 h便秘发生率为2. 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 3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1天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术后第2、3天观察组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便通胶囊对神经外科术后便秘有显著治疗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疗效优于麻仁润肠丸,临床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通腑散穴位贴敷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ST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腑散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首次排便时间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包括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及排便频率)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包括身体不适感、心理社会不适感、担忧与焦虑及满意度)评分及结肠传输试验结果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 56%(43/45),不良反应发生率8. 89%(4/45),首次排便时间(20. 13±10. 35) h,对照组分别为82. 22%(37/45)、6. 67%(3/45)、(30. 20±10. 56) h,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 0. 05)。2组治疗后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及排便频率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PAC-QOL身体不适感、心理社会不适感、担忧与焦虑、满意度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结肠传输试验服药24、48、72 h标记物数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通腑散穴位贴敷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STC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结肠动力,促进肠蠕动,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沈云梅  徐伟杰  叶丽 《新中医》2020,52(13):157-159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精神病患者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纳入190例精神病患者,分为对照组93例和中医组9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护理依从性、便秘症状积分、排便间隔时间、便秘发生率。结果:2组护理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各项便秘症状积分、排便间隔时间、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组排便频率、粪便性质、腹胀、排便时间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组排便间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中医组便秘发生率为4.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病患者,其护理依从性未降低,其便秘症状积分下降,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便秘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复发性流产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寿胎丸加味+低分子肝素+黄体酮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黄体酮治疗,2组患者均同时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子宫动脉阻力指标如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舒张期末流速比(S/D)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积分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夜尿频多、舌淡紫暗或瘀斑的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RI、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RI、S/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治疗前2组患者的DD、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D-D、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治疗前2组患者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夜尿频多、舌淡紫暗或瘀斑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观察组在胃肠道反应、皮疹、荨麻疹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在皮下血肿、牙龈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及低分子肝素能通过降低RSA子宫动脉阻力,改善胚胎血液循环,从而降低流产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蓉排毒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9例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芪蓉排毒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生脉增液通胶囊治疗。观察2组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排便时间延长等临床症状评分以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 3%,对照组为85. 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芪蓉排毒汤可明显改善老年人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的多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风后认知障碍不同状态症状的差异,探讨认知功能下降的病因病机。方法多中心协作纳入中风患者共2614例,分为无认知障碍组1319例、认知障碍组1295例,其中认知障碍组又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553例和轻度痴呆组742例,通过标准化四诊信息采集,观察并比较中医症状及舌象、脉象情况。结果与中风后无认知障碍组比较,认知障碍组乏力、神疲、夜尿频多、多梦、气短、齿摇、视物模糊、目涩、咳痰、肢倦身重、头晕、麻木、口唇紫暗、腰膝酸软/痛、面色晦暗、耳鸣、舌暗、舌苔腻、脉沉等出现频率增多(P〈0.05)。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轻度痴呆组间神疲、咳痰、肢倦身重、齿摇、口唇紫暗、目涩、便秘、视物模糊、气短、面色晦暗、舌红、舌苔腻等症状或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认知功能的下降与元气耗损、肝肾阴精亏虚密切相关。提示本病早期防治应注重补益肝、脾、肾,兼以化痰开窍、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于玄府理论的加减小续命汤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进展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减小续命汤煎服,共治疗2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分布及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3. 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内风、内火、痰湿、血瘀等中医证候要素均改善明显(P 0. 05),在内火、痰湿、血瘀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及hs-CRP、FIB均比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上述评分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玄府理论的加减小续命汤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中风便秘患者6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乳果糖,观察组口服自拟中药方通腑顺气汤,同时自制中药包外敷神阙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第1次排便时间,干预前及干预后7天患者便秘证候积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排便频度和腹胀程度的证候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各项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疗效优异,优于乳果糖口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子仁汤加味治疗肛裂及痔瘘术后便秘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肛肠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发生便秘的60例肛裂及痔瘘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0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酚酞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子仁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排便疼痛评分、便秘解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 67%(观察组)、80. 00%(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 0. 05)。观察组术后2 d、3 d、4 d、5 d排便时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 05。观察组的便秘解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均P 0. 05。2组治疗后的PAC-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 0. 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PAC-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子仁汤加味治疗可有效解决肛裂及痔瘘患者术后便秘问题,疗效良好,有利于减轻患者排便时疼痛感,加快其切口愈合,改善其生活质量,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熨对颅脑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选取在焦作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术后患者96例,按照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吴茱萸热熨腹部。观察记录2组患者预防术后便秘的临床效果,统计2组患者术后1周内排便情况,包括灌肠次数、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及间隔时间积分。结果 2组患者在便秘预防效果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 614,P 0. 05)。在术后7天灌肠次数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 628,P 0. 05);观察组患者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及排便间隔时间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颅脑术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联合吴茱萸热熨法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底热敷联合穴位按揉治疗ICU危重者便秘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ICU危重者(有便秘症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足底热敷联合穴位按揉治疗。统计治疗效果、中医证候评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指标、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排便花费时间等,治疗后,两组进行SF-36生活质量测定表,统计两组SF-36生活质量测定表指标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便花费时间等更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测定表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ICU危重者利用足底热敷联合穴位按揉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强胃肠道功能改善效果,改善ICU危重者便秘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中风发生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所给予的中医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给予饮食调护、情志护理、生活起居护理及中药灌肠护理等措施后,60例患者中56例排便功能良好,可定时排便,3例患者感觉有便意,仅1例效果不佳.结论 对于中风发生便秘的患者,中医护理对于促进排便功能恢复,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诱发再次中风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对骨折后排尿困难及应激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排尿困难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82例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中医特色护理及辨证分型情志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排尿时间、排尿困难复发率、尿管导尿使用率、尿路感染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CL-C)测试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 05);研究组患者的排尿时间、排尿困难复发率、尿管导尿使用率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0. 05);研究组的PCL-C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 0. 05); 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 0. 05),且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 0. 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及辨证分型情志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骨折后排尿困难的症状,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因此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