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崔云教授辨治血精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崔云教授临证侍诊,收集相关病案,分析崔云教授对血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其治疗血精症的学术观点、治疗分型、常用方药,并举案例予以佐证。[结果]崔云教授认为血精症的病机主要为肾虚肝郁、热迫血行,湿热蕴结、灼伤血络,脾肾两虚、气不摄血。治疗上,肾虚肝郁型治以滋肾疏肝止血,常用“自拟滋肾疏肝止血方”加减;湿热蕴结型治以清泻湿热、凉血止血,常用“四妙散”加减;脾肾两虚型治以补肾健脾、益气摄血,常用“还少丹”加减。本案患者辨为肾虚肝郁证,治以滋肾疏肝、清浊和络,方用“自拟滋肾疏肝止血方”,同时配合心理和饮食起居指导,最终取得良好的疗效,充分验证了上述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结论]崔云教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以滋肾疏肝、清浊和络治疗血精症,临证详查病因,遣方用药灵活变通、切中病机,注重心理疏导,其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崔云教授在中医男科临床和科研领域工作 30余载,在治疗各种男科疾病,对中医男科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多有建树。崔云教授临证师古而不泥,对先贤理论多有发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治疗男性不育症,融辨“症-病--体-证”模式治疗男科疾病,提出畸形精子症从精血同治策略论治,注重畸形精子症血病精伤、精血浊瘀的病机特点,从血毒、精瘀、清热凉血、解毒导浊的策略论治畸形精子症。本文对崔云教授运用精血同治策略在畸形精子症中的用药特色的作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崔云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治疗男科病经验。[方法]通过分析免疫性不育、慢性前列腺炎、阳痿三个不同的案例,紧密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阐明柴胡类方在现代男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崔云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治疗男科病临床经验。[结果]中医传统多从肾论治男科病,现代男性多怫郁,新的时代特点为男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大大拓展了柴胡类方的应用范围。崔云教授擅用柴胡类方治疗男科疾病,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或辨体质论治,临证思路精巧,用药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崔云教授将《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应用于男科临床,并加以发挥,运用"审症—诊病—辨人(体质)—识证"的辨治思路来选方用药,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介绍崔云教授从肝肾同源论治男科杂病的经验。[方法]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通过分析逆行射精致不育、睾丸鞘膜积液、血精3则代表性验案,阐明崔云教授从肝肾同源理论论治男科杂病的经验。[结果]崔云教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与男科疾病的密切关联,诊治男科疑难杂病时从肝肾入手,辨治时施以疏肝补肾或温肾暖肝或清肝滋肾等治法,为男科杂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肝肾同源理论的应用范围。同时崔云教授临证治疗男科杂病,或辨症(即审症)论治、或辨体质论治、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临证思路明晰,用药精巧,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崔云教授将肝肾同源理论应用于男科临床,加以发挥并运用"审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的诊治模式,衷中参西,遣方用药于平凡中寓深意,诊治模式于常法中另辟蹊径,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并介绍崔云教授运用桂枝类方治疗男科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列举并分析早泄、前列腺增生症、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三则具有代表性的验案,结合临床实践及《金匮要略》中的相关论述,阐述崔云教授运用桂枝类方治疗男科疾病的辨证思路、用药特点及临证心得。[结果]崔云教授将桂枝类方“阴阳失衡、营卫交损”的指征与各类男科疾病的病机相关联,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劳失精”诸证,拟桂枝茯苓丸治疗瘀血水胶结于下焦疾患,遣小建中汤治疗主症见“中虚”及“营卫交损”者,更将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辨体质论治组合应用并贯穿诊疗始终。其思路缜密,药法相宜,疗效卓著。[结论]崔云教授基于“审症—诊病—辨人(体质)—识证”诊治模式,运用桂枝类方于男科疾病的诊疗,取得显著的疗效,其深刻经验值得进一步寻绎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从“瘀热”理论探析青春期月经病中的病机变化及温清饮方义。“瘀热”是青春期月经病中一种常见病理状态。临证时,应以原发病治疗原则为基础,在不同的病程阶段,辨明瘀、热程度及消长变化,灵活运用清热凉血化瘀治法,辨证加减温清饮,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劳绍贤教授运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内外科杂病的临证用药经验,并加以推广。[方法]通过日常跟诊、记录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从经验方药方面论述劳教授运用岭南道地药材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其用药经验和自拟良方进行总结,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劳绍贤教授根据岭南地理环境及岭南人体质特点,以传统中医药辨证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临证善用岭南中草药治疗内外科疾病。湿热与毒互结所致慢性肝炎,当治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选用田基黄;湿热与瘀滞搏结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当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选用广东王不留行;湿热气滞互结所致胃脘痛,当治以清热祛湿、理气止痛,选用救必应;湿温发热当治以透热解表、芳香化湿,选用土茵陈;热毒互结所致实热肿痛,当治以清热凉血解毒,选用肿节风;瘀滞所致胸胁痛,当治以疏肝和络止痛,选用铁包金配穿破石。验案一诊断为胃痞(脾胃湿热证)、胁痛(气滞血瘀证),治宜清热化湿、理气通瘀,方用"清浊安中汤合菖志"加减,方中重用铁包金和穿破石。验案二诊断为胃痞(脾胃湿热证)、牙痛(胃火炽盛证),治宜清热化湿、泻火消肿,方用"清浊安中汤合藿香"加减,其中重用肿节风治疗后均获得良效。[结论]劳绍贤教授针对岭南地域气候特点及人群体质,提出"湿热与滞、瘀、毒互结"之病机,因地制宜采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内外科杂病,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及验方值得推广以造福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探析崔云教授从肺论治前列腺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跟随崔云教授临床侍诊,收集并列举分析崔云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三则代表性验案,结合中医学经典理论,总结探析崔云教授从肺论治前列腺疾病的经验。[结果]基于中医藏象理论,崔云教授认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行水,为水之上源,具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肺与人体尿液代谢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疾病时常从肺卫不固、肺气郁闭、肺气亏虚等角度辨治,或辨症(即审症)论治、或辨体质论治、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验案一中肺卫不固、肾虚湿热者治以补肺益肾、固精泄浊,验案二中肺气郁闭、湿热蕴结者治以开郁宣肺、清热利尿,验案三中肺气亏虚、痰瘀互结者治以温肺化痰、逐瘀消癥,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为前列腺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崔云教授将五行藏象理论应用于男科临床,从肺论治前列腺疾病,结合并运用“审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的诊治模式,于常法中另辟蹊径,往往事半功倍,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金实教授对于白塞氏病的中医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分析金师对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从辨证论治、经验用药等方面总结老师治疗白塞氏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金师认为素体虚弱是白塞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而外感湿热之邪是本病发生及发展的外在条件,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湿、热、毒、瘀、虚"。金师注重辨证,从络论治,标本兼顾,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养阴清热、健脾补肾等方法治疗该病,临床应用每收良效。所举医案,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金实教授"湿、热、毒、瘀、虚"辨治白塞氏病,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连师临诊、学习连师的著作,搜集痰瘀互结证相关医案,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总结连建伟教授从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辨证思维方法及临床治疗的经验,并举3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证与肝密切相关,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消瘀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痰法,平肝熄风、活血化痰法,清肝胆湿热、活血化痰法,通(肝)络逐瘀、活血化痰法。所附医案,以其特有的经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效佳。[结论]连建伟教授重视调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思想具有独创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何若苹教授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论述何教授治疗带下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基本方药配伍及常用加减化裁的特色予以总结.[结果]何老师分别以固肾止带、补脾疏肝、滋阴清热、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治疗肾阳虚、脾虚肝郁、心肾不交及湿热下注型的带下病,临床疗效佳.[结论]何老师认为,带下之病,临床单证少见,杂证颇多,故辨证乃临床遣方用药之精髓,此认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导师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上应用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学习和收集整理范老师应用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医案,分析和阐述范老师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对痛风的治疗经验,并列举范老师应用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病案2则,以飨同道。[结果]范老师认为痛风主要病机为津液代谢输布异常,而津液的代谢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患者平素或情绪易激、肝气不舒,或多食肥甘厚味、脾气亏虚,或肾精不足、气化无力,致使湿浊内生,浸淫百脉,每于筋骨关节之处纠结不行,积湿化热、结痰、致瘀、成毒,发为痛风。急性发作期病机不离"湿热",日久则为"湿热痰瘀互结",治疗上应遵循"清热利湿"之法,根据病因、病机的变化灵活应用四妙散加减,兼以祛风、解毒、活血、通络,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导师范永升教授运用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卓有成效,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方法]]连建伟教授根据患者的脉证与病机,善用古方加减变化治疗痤疮,对饮食积滞于胃肠,化热循经上扰,用化滞清热之保和丸;肝郁有热,血虚脾弱,用调和清木之逍遥散;血虚肝热,脾胃热毒内蕴,用养血解毒之温清饮;脾胃不足,生湿浊、酿食积,用调补中州之资生丸等。[结果]通过验案分析,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连建伟教授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古方治疗痤疮的临证思维。[结论]连建伟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其“辨证论治,法无定法,有方有守,方能以不变应万变”的临证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深刻体会与学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李其信教授基于"体病相关"中医体质理论辨治血精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学习,整理相关病例,从体质与血精的相关性、血精常见类型、血精辨体论治三个方面,分析总结李其信教授治疗血精的临床经验,并附两则经典病案加以验证。[结果]李其信教授认为血精与体质偏颇状态高度相关,临床上血精患者体质特点以阴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为主。治疗上,阴虚体质重在滋阴培本,辅以清热;湿热体质强调分清湿热,注重凉血止血;血瘀体质以活血祛瘀为主,兼行补气行气之法。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论治,调理偏颇体质,标本兼治。所举病案一为阴虚体质,以滋阴泻火、凉血安络为法,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病案二为湿热体质,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结论]李其信教授根据"体病相关"论诊治血精患者,开辟了临床诊治血精的新思路、新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研究周仲瑛老师肝癌临床病案,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用药等方面总结老师治疗肝癌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周仲瑛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肝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基础,癌毒内生是肝癌发生的关键,癌毒因素在于气滞湿热瘀毒互结,治疗上周老师主张扶正祛邪,解毒抗癌,注重对于气滞、瘀毒、热毒、痰毒的辨证治疗,结合辨证适当运用解毒攻毒及虫类药物,临床上常获良效。[结论]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唐蜀华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和病历,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和探讨唐蜀华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归纳其谴方用药的规律,并予病案佐证,通过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唐蜀华教授认为"阴虚瘀热"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唐教授以该病机为指导,以自拟具有滋养肝肾、清热解毒、活血通脉作用的芦黄颗粒为基础加减运用,显著改善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延缓了冠心病病程的发展,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唐蜀华教授以滋阴清热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对指导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辨治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病案,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探讨王自敏教授治疗LN的特色经验,对其临证心得进行总结分析,并附医案一则。[结果]王自敏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病机可概括为“虚、热、瘀、毒”,病程可划分为急性期(风热瘀毒证)、发展期(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慢性期(脾肾阳虚证、湿热瘀毒证)三个阶段,对其各期不同证型,分别予荆防败毒散合银翘散、黄芪地黄汤、杞菊地黄丸合四物汤、实脾饮或真武汤、四妙丸等进行加减治疗。王自敏教授认为本病治疗宜早、疗程宜长,主张中西医结合,并善用药对精准治疗。所附一则医案,首诊时辨为肝肾阴虚兼湿热证,治以滋补肝肾、清利湿热,针对热淋,予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治疗,症状明显改善;而后辨为气阴两虚兼火旺证,治以益气滋阴清热,投以经验方黄芪地黄汤,收效甚佳。[结论]王自敏教授对LN“虚、热、瘀、毒”病机的深刻认识、注重分期分型论治及中西医结合等经验,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涂平生教授从瘀论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思维和拟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随涂教授门诊,记录相关医案,分析涂教授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从气血辨证和经络学说等方面探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治疗经验,并举验案以佐证。[结果]涂平生教授认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病因是血瘀,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最终病理趋势仍是血瘀,关键病机是脾肾亏虚,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痹为本,辨证论治,方随证变。所举验案辨证为痰瘀互结、肝经湿热、经络不通者,治以活血化瘀、泻肝清热、通络止痛;辨证为痰湿阻络、血瘀化热者,治以清热祛湿、化瘀通络为主,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涂教授从瘀论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辨证思维及用药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卢芳教授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整理病案,介绍卢芳教授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丹溪痛风方组成、方义,阐述丹溪痛风方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并附临床医案验证。[结果]卢芳教授认为痛风病位在关节,湿热是导致肢体关节红肿痛、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痰瘀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上既要运用清热利湿之法,又需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故选用丹溪痛风方加减治疗。此方优势在于可以治疗湿热与痰瘀等复杂致病因素所致的痛风,而且运用丹溪痛风方结合经典方剂或自创方剂加减,能够对痛风进行个体化治疗。所举验案中患者辨为湿热蕴结、痰瘀互阻证,卢芳教授拟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之法,采用丹溪痛风方与自创四藤二龙汤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卢芳教授认为,丹溪痛风方可以治疗湿热与痰瘀等复杂致病因素所致的痛风,而且无论痛风各期均可运用。丹溪痛风方的现代应用,正是对丹溪治疗痛风的思想的传承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