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志愿者在单采献血者招募工作中的作用及管理,满足日益增长的单采血液成分需求。方法选择既往献过血小板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制定招募策略:每天在市区3个固定献血点安排1-2名志愿者,印制特定的招募用小册子,发放宣传单等,针对多次献血者进行动员,针对当天紧缺的血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募,或者献血者当天填写表格后由招募志愿者定期交给单采招募人员,3个月后预约捐献单采血小板。结果 2012-2013年,参加单采献血者5 022人,采集15 269人次,采集单采血小板22 940个治疗量,采集量增长38.51%,新招募献血者比例占全年总人次的21.2%。结论志愿者在帮助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对多次献血者进行动员招募,一对一的讲解,有助于扩大单采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样本含量估算以献血者实际参与调查率60%,容许误差3%计算不少于1 066人(次)的横断面调查。使用自行设计、匿名、献血者自我报告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5项指标25项子指标的多维度调查。按自愿初次、应急招募初次、自愿重复、应急招募重复献单采血小板4种献血方式细分献血者市场,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单采血小板献血方式的献血者以下调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际献单采血小板的量2治疗量:A 235(76.8%)、B 262(73.8%)、C 668(89.1%)、D 141(86.5%),1治疗量:A 71(23.2%)、B 92(26.2%)、C 80(10.9%)、D 22(13.5%),P<0.05;献血后自己和家人有免费用血保障A 218(71.2%)、B 277(78.0%)、C 529(70.5%)、D 140(85.9%),P<0.05;血站工作人员宣传动员招募A 290(94.8%)、B 298(83.9%)、C 691(92.1%)、D 145(89.0%...  相似文献   

4.
机采成分血已成为各血站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由于机采血小板的捐献受到特殊条件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给成分捐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如何巩固和壮大无偿机采献血者,如何突破招募中的瓶颈问题,如何做好初次捐献者的服务和保留也是各血站非常关心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推广应用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的完善与普及,近年来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呈普遍增加趋势,使临床血液需求量快速上升。同时从疾病谱的变化分析,需化疗的肿瘤患者、血液患者、复合重症创伤患者以及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电话保留成功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部分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单采血小板保留策略奠定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最近1年内有至少1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记录、无献血不良反应记录、献血后血液检测结果为合格且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部分资料,通过拨打电话号码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结果通过拨打电话号码联系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1 160人次,有效保留献血者共计652人次,成功率为56.21%。其中,男女成功率分别为59.48%和45.35%;18~25周岁成功率为50%,26~35周岁为61.89%,36~45周岁为54.77%,46~55周岁为57.85%,56~60周岁为75%。结论近1年内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率高,有利于建立起一支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队伍,确保临床安全充足的血液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征,为加强重点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重庆市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血者的年龄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重庆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33 323人次,其中18~25岁献血者共6 791人次,占20.4%;26~35岁献血者共13 112人次,占39.3%;36~45岁献血者共8 079人次,占24.2%;46~55岁献血者共4 819人次,占14.5%;56~60岁献血者共522人次,占1.6%。结论加强18~25岁高校学生的宣传和招募;同时,更应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秦皇岛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和人群结构分析,为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2013年和2014~2016年在秦皇岛市中心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个人资料,并于2016年电话回访2011~2013年未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统计分析流失原因;对2014~2016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进行人群结构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曾捐献单采血小板5 232人,之后2年不再捐献的流失献血者2 893人,流失主要原因是采集时间长和献血者工作忙,分别占44.45%和23.16%;其次是心怀疑虑、不良反应、失联等。2014~2016年,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 171人次,男性占88.61%,女性占11.39%;男性年龄26~35周岁最多,占33.03%;初中为主,占35.22%;其他职业和工人分别占37.45%和26.75%,农民、职员和学生为辅。结论血站应强化采集操作技能和宣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女性献血者、高学历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宣传,根据不同的人群定制不同的招募策略和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招募1名新的献血者献血的成本是原有献血者再次献血成本的20倍[1]。补充新生力量非常必要,但更应关注献血者的保留。为全面了解我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以建立有效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壮大单采血小板经常性献血者队伍,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血液安全,本次研究对2019~2021年台州市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和献血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下简称献血者)的铁储存状况,为制定科学献血策略及服务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3 444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血浆铁蛋白检测结果 分析,分别从性别、年龄、献血状态和近1年献血次数评估献血者铁蛋白状况.结果 3 444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蛋白低值率为26.63%,其中男性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于稀有血型献血者常规招募方法的局限性,利用QQ群作为招募稀有血型献血者的辅助工具。方法充分利用各种QQ群工具,在群内普及稀有血型知识,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提高成员的凝聚力,发动群内成员积极无偿献血。结果QQ群在稀有血型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QQ群是招募稀有血型无偿献血者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从临床患者亲友中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单采献血者的招募模式。方法选取1 025例成功招募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从献血次数、年龄、性别、是否成功采集等方面来分析该群体献血者的人群特征。结果临床患者亲友招募中,男性的单采献血成功率(75.29%,588/781)要高于女性(68.44%,167/244),首次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成功率(69.67%,487/699)低于多次献血者(82.21%,268/326),年龄对于该群体献血者是否成功捐献血小板无影响。该群体献血初筛不合格原因中前3位的是:WBC(4.17%,43/1 025),ALT(3.84%,39/1 025),乳糜血(3.04%,31/1 025),再次献血率达7.8%(59/755)。结论从临床患者亲友中招募,可以成为招募首次单采献血者的路径之一,以作为无偿献血模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多次单采后与未单采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学指标是否有差异 ,笔者对其进行了检测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检测对象及方法 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单采次数划分为两组 ,第一组为 1~ 1 0次 ,第二组为1 1~ 1 6次 ,单采周期为 1个月。将首次来血站无偿献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人群血小板数( 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 ( MPV)。将单采献血者按男女性别分组 ,分别比较白细胞数 ( WBC)、红细胞数 ( RBC)、血红蛋白 ( Hb)。检测结果经 t检验分析。2 仪器试剂 使用 Coulter Ac.T diff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方法对2008-2012年本站73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36名单采血小板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108例。总反应率14.7%,其中轻度37例(34.3%),中度8例(7.4%),重度1例(0.93%),枸橼酸盐中毒占62例(57.4%)。结论献血者性别、体重、处理抗凝全血量、献血次数、空腹献血等因素是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且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个综合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从源头开始,要注重每一个环节,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预防单采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次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PL T )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献血次数15次以上的无偿献血者57例,比较其首次献血前与末次献血前献血者外周血7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PLT、PLT平均体积(MPV)、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末次采集前与首次采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末次采集前与首次采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捐献单采PLT 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对机体并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引起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综合因素,为有效预防献血不良反应提供依据和方式方法。方法 统计2012~2019年兰州地区所有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272例发生献血反应献血者,分析各种诱发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根据性别、民族、职业、年龄、体重、献血量及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种诱发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中,抗凝剂反应为第1位,占32.4%(88/272);女性、学生容易发生献血反应;各年龄段中,18~25岁最容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占53.68%(10 572/35 265),年龄段与献血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间的献血者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体重越轻,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概率越大(P<0.05),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量与献血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采献血者抗凝剂反应占整个献血不良反应因素的首位,需重点关注女性、学生、年龄较小、体重较轻、初次献血的献血者,分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铁储备状况,为研究和制定更细致和更完善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18年10月符合标准的297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分析影响铁储备指标的相关性因子,从年度单采血小板次数方面,探讨其对献血者体内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及铁缺乏率的影响,全面调查献血者的铁储备状况。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SF水平与年度单采血小板次数呈负相关(r=-0. 416,P 0. 01);随着年度献血次数的增加,SF水平不断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年度献血次数增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比率有增加的趋势。男性18-23次组铁缺乏比率为12. 5%(8/64),女性18-23次组的铁缺乏比率为40%(6/15)。结论:采供血机构对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可适当减少招募次数,有必要增加SF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生成能力的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考察单采血小板供者的血小板生成能力。方法 对单采血小板供者进行分组—频繁单采组 (>2 4 0U/ 2 4月 )和有限单采组 (<2 4 0U/ 2 4月 ) ,在传统的血小板计数的基础上 ,增加了网织血小板比例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等检测项目 ,并与正常对照组 (未单采过血小板的健康无偿全血献血者 )进行比较。结果 频繁单采组、有限单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数基本相同。有限单采组的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频繁单采组略低于正常对照组 (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改进的监测方法优于传统的血小板计数 ;有限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可能有增强作用 ,而血小板减少刺激巨核系增生的作用对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低危献血者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只有使多次献血者转变成固定献血者.才能保障献血人群的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应急保障能力。笔者联合采用多种方法对献血者流失原因和保留策略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加强单采血小板静脉穿刺细节管理对减少二次穿刺和保留献血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采用原常规静脉穿刺捐献血小板的324人(首次92人)累计单采血小板1 930人次;实验组: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采用加强静脉穿刺细节管理后捐献血小板的35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