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建军教授临证谨守病机,深悟异病同治的中医辨证论治精髓,有是证,用是药,不受疾病的限制。抓住病因,结合症状,针对肝脾不和之证,从肝论治,虽为不同疾病,表现症状各异,但发病的病机相同,均为情志不畅所致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日久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肝气郁结,横逆乘土,日久化火,则出现肝脾失和之症。临证治以理气开郁、清肝泻火、怡情易性。并自拟抑郁方辨证论治,疏肝解郁不离其宗,异病同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全国名中医王坤根主任医师治疗胃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侍诊并聆听王师授课,以及对典型医案的搜集整理,从三方面总结王师胃病诊疗经验:病名归属、病因病机、遣方用药,并举医案予以佐证。[结果]王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胃热为现代胃病的核心病机,并据此可分为气郁化火之郁热、脾失健运之湿热、胃燥阴虚之虚热、湿瘀毒邪之瘀热,治疗时分别以清肝和胃、健脾化湿、滋阴清热、扶正祛邪四法治之,治疗效果斐然。[结论]王师从热论治胃病,临证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陆芷青教授运用理气和胃清热法治疗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陆老对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认识,阐述理气和胃清热法在临床实践运用中的理论依据,分析经验方二金芍草加味汤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以临床经典案例加以佐证。[结果]陆芷青教授认为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等多种因素伤肝,肝失疏泄,横犯胃气,甚至肝郁化火,灼伤胃络,导致胃气不降或胃络失养引发疼痛。针对该病因病机,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清热降火的治疗原则,并自拟经验方二金芍草加味汤进行治疗,所用方药标本同治、肝胃兼顾,临床应用每获良效。[结论]陆芷青教授运用理气和胃清热法治疗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拟方思路和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裘昌林教授治疗不寐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对裘昌林教授治疗不寐的病案进行整理,总结裘师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的学术理念。[结果]裘昌林教授认为不寐的病机为脏腑功能的失常及病理因素的产生,在诊治上从心、肝、脾胃及病理因素出发,在临证上善用药对,在与患者交流上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结论]裘昌林教授学验俱丰,临证特色突出,疗效明显,其学术理念及临床经验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介绍崔云教授从肝肾同源论治男科杂病的经验。[方法]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通过分析逆行射精致不育、睾丸鞘膜积液、血精3则代表性验案,阐明崔云教授从肝肾同源理论论治男科杂病的经验。[结果]崔云教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与男科疾病的密切关联,诊治男科疑难杂病时从肝肾入手,辨治时施以疏肝补肾或温肾暖肝或清肝滋肾等治法,为男科杂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肝肾同源理论的应用范围。同时崔云教授临证治疗男科杂病,或辨症(即审症)论治、或辨体质论治、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临证思路明晰,用药精巧,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崔云教授将肝肾同源理论应用于男科临床,加以发挥并运用"审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的诊治模式,衷中参西,遣方用药于平凡中寓深意,诊治模式于常法中另辟蹊径,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叶进教授从肝辨证论治女童性早熟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经验。[方法]以性早熟女童首诊三大主症(乳房发育、阴道分泌物及月经来潮)为切入点,从藏象及经络学说两方面探讨肝与女童性早熟发病的关系,介绍叶进教授从肝辨治性早熟的方法和用药经验,并附典型医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叶教授认为女童性早熟发病与肝关系尤为密切。肝肾阴虚是性早熟的基本病机,多兼肝气郁滞或肝郁化火等证。在滋阴降火的治疗基础上,叶教授灵活运用柔肝、疏肝、清肝之法,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其选药和配伍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重视顾护正气。案例具体展示了女童乳房早发育的肝脏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叶进教授从肝论治女童性早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探析白塞病的辨证和治疗思路。[方法]通过临床跟诊,从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和遣方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分析白塞病的辨治思路,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白塞病的发病本质是湿火气郁难消,伤及血脉皮肉。据临床经验,本病主要分为风毒湿火证、肝郁湿火证和阴虚湿火证三型,宜从湿火论治,以泻火除湿为基本治法。其中风毒湿火证治以疏风解毒、散火祛湿,方选甘草泻心汤加减;肝郁湿火证治以清肝降火、祛湿解郁,方选龙胆泻肝汤合加味逍遥散加减;阴虚湿火证治以补肾润肺、养阴平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所举验案患者辨证为风毒湿火证,治以疏风解毒、散火祛湿,药对相参,病情稳定控制。[结论]从湿火论治白塞病,体现出中医紧扣病机、灵活用药、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谢晶日教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方法]从疾病归属、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证加减、病后调护等方面论述谢晶日教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总结其用药规律及治疗特色,并举典型病案一则佐证。[结果]谢晶日教授认为脾虚是本病的病机之本,湿热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而肝与肺、脾、大肠密切相关,能够调畅情志,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故在治疗时除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为基本大法外,还应重视从肝论治,兼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之法,同时注重病后调护,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谢晶日教授辨证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崔云教授“调肝三法”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学术经验。 [方法] 通过整理崔教授临床诊治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案例,结合其临证所述,在充分认识病因病机和用药特点的基础上,对崔教授诊治此病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列举典型医案进行论证。[结果] 崔教授认为,不育症病位在精室,肝借助于经络联系精室,从而影响精室功能,肝功能失常在不育症病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他推崇肝肾同源理论,重视不育症从肝论治的思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肝三法”,即“补肝血,促肝血肾精互化”“理肝气,促气血运行畅达”“清肝热,解精室受灼之弊”,理法明确,方药精当。所举医案中,患者未避孕未育2年,精神压力较大,阴液匮乏、肝郁不疏之象明显,辨为阴虚肝郁证,用一贯煎合丹栀逍遥散化裁以奏滋阴疏肝之效,后崔教授深谙病机衍变,据证化裁,综合治疗半年余,患者之妻成功受孕。[结论] 崔教授重视肝在男性不育症形成、衍变和治疗中的地位,主张的“调肝三法”具有丰富内涵,诸法方药充备,用药崇尚中和,临床收效显著,为本病的临床辨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男子生殖除与肾气有关外,与肝之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肝体阴而用阳,气血调和则生殖健康。调肝论治男性不育可辨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肾亏虚、脉络瘀阻证,肝阴不足、邪毒化热证;治疗可分别采用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补益肝肾、化瘀通络助阳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连师临诊、学习连师的著作,搜集痰瘀互结证相关医案,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总结连建伟教授从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辨证思维方法及临床治疗的经验,并举3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证与肝密切相关,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消瘀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痰法,平肝熄风、活血化痰法,清肝胆湿热、活血化痰法,通(肝)络逐瘀、活血化痰法。所附医案,以其特有的经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效佳。[结论]连建伟教授重视调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思想具有独创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和探讨汪悦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独特方法。[方法]在近年跟师抄方的过程中,细观汪师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斟酌用药,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临症加减等方面对汪悦教授治疗HT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汪悦教授针对HT的形成、发展及治疗的一些经验。[结果]汪悦教授从肝脾论治HT,通过区分病因病机,详参临床表现,早期疏肝清肝理脾,后期养肝柔肝健脾,配合化痰祛瘀、益气养阴等法,辨证施治,取效良多。现代药理学实验亦证实部分中药治疗HT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HT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结论]汪悦教授从肝脾论治HT,虚实兼顾、标本同求,不仅突出其中医特色,亦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重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配伍使用,中西合璧,病症结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顾锡镇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聆听讲授,收集整理相关临床资料,从失眠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探讨顾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用药特点及加减规律,并予典型病案分析。[结果]顾师认为,失眠辨证以实证多见,分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及瘀热证,治疗上分别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清热化痰、凉血化瘀药物配伍重镇安神之品;虚证以心脾两虚证多见,治疗上以养心安神为主。所举验案中肝气郁结证,治以疏肝解郁、重镇安神,以柴胡疏肝散合龙骨牡蛎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证,治以清肝泻火、重镇安神,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痰热内扰证,治以清热化痰、重镇安神,以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瘀热证,治以凉血化瘀、重镇安神,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证,治以养心安神,以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以上验案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顾锡镇教授认为失眠辨证实多虚少,强调本病以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为治疗大法,辅以疏肝、清火、化痰、祛瘀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符为民教授对面肌痉挛的诊治思路和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抄方,收集相关医案,总结符为民教授运用中医疗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并以典型医案加以分析。[结果]符教授擅从"阴虚阳亢"论治本病,认为面肌痉挛是以阴虚为本,风、瘀为标。病机为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引动肝风,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不行血而成瘀。病理性质虚实夹杂,以标实为主。本病非急症,采取"标本同治"原则,治以滋阴潜阳,佐以理血安神。此外,符教授还注重病后调养,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基本思想。所举案例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符为民教授以滋阴潜阳、理血安神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以期说明调肝通胃法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思路。[方法]通过跟随谢教授门诊抄方,对门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从患病特点、临床治法、处方用药特点几方面总结谢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以下三个特点:情志不遂而伤正、饮食不慎而伤脾胃、病程日久生痰瘀。针对以上的病机特点,谢教授确立调肝三法和通胃祛邪的治疗思路,其中调肝三法从气不升发、气机郁结、气郁化火三个角度,治以疏肝散郁、破气调肝、清肝泻火三种方法;通胃祛邪则是从消导的思路化除食积、痰瘀邪气,从补益脾胃的角度扶正固本,以此达到胃气通降,邪气不存的效果。验案中患者因饮食而发病,伴有情志不遂,结合舌脉,谢教授辨证分析为肝郁化火、脾虚湿蕴证,治疗以调肝清热、通胃扶正为法,获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谢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不同症状特点灵活变通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谢教授的经验从临床实践出发,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扩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和总结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辨证论治胆系相关疾病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和经验,拓展乌梅丸的临床应用领域。[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总结病案资料,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角度阐述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理论和乌梅丸论治胆系相关疾病的经验,并佐以临床验案。[结果]陆为民教授结合前人经验,强调病机和辨证,从厥阴病论治胆系相关疾病。在以乌梅丸治疗过程中,强调应遵循"应人、应证、应时"的原则,随证加减,兼顾各脏腑之气,平调寒热,尤护肝脾,以保中正。文中验案包括胆系相关疾病的发热、泄泻、嗳气等,分别辨为寒热错杂证和脾虚寒湿、肝胃郁热之证,从厥阴病论治,酌情选施乌梅丸,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辨证胆系相关疾病,选用乌梅丸治疗,中医理论依据充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王旭教授从肝脾肾三脏分期治疗甲亢突眼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从甲亢突眼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转归、治疗方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方面论述王旭教授诊治甲亢突眼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最后列医案进行佐证。[结果]王旭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肝郁化火生痰,痰火上扰空窍,日久损及脾肾",痰浊瘀血是其重要病理因素,因此主张从肝脾肾分期论治甲亢突眼;常用清肝养肝、健脾祛湿、化痰祛瘀、滋补肝肾等治疗方法,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王旭教授治疗甲亢突眼的临床经验行之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便秘与肝失调养的病机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大多从肺和大肠进行论治,但笔者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肝关系极其密切,肝气郁结是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病机之一。针对不同证型,分别采用疏肝解郁通便、清肝泻火通便、清肝利湿通便、补血养肝通便等方法从肝论治就成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一大法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阐述中西医发病机理及治疗为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等方面论述韩延华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韩延华教授认为痰邪是产后抑郁症的关键因素,责于肝脾肾三脏。脾肾亏虚,虚则生痰,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痰火互结,上扰清窍是其最终的结果。临床上多见于痰火上扰型、气郁痰阻型、脾虚痰凝型。治疗上始终以祛痰作为总纲,辨证治疗,气郁者当疏肝解郁以顺之,脾虚者当健脾祛痰以补之,痰火者当涤痰祛热以清之,临证加减,收效甚佳。所举验案为气郁日久,痰火上扰型,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显著。[结论]韩延华教授从痰论治产后抑郁症理论独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裴瑞霞教授从肝论治亚临床甲减的辨治思想和选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裴瑞霞教授门诊,收集裴教授治疗亚临床甲减的典型医案,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从病因病机、选方用药等方面论述裴教授从肝论治亚临床甲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思路,并附典型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裴教授常以肝为着眼点辨证论治亚临床甲减,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亚临床甲减的发生多受情志因素影响,其病机与肝郁密切相关,气机郁滞、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瘀互结为本病病理基础,并将其分为肝郁气结、痰气阻滞证,肝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郁血瘀、痰瘀互结证,肝郁日久、气阴亏虚证等4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常常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所举验案一为肝郁脾虚型,治疗当以疏肝解郁、健脾和中为基本原则,方选逍遥散加减;验案二为气阴两虚型,治疗当以益气养阴为基本原则,方选小柴胡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后均获得显著疗效。[结论]裴瑞霞教授从肝论治亚临床甲减,紧扣病机,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体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