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自体输血及同种异体输血疗效及术前预存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7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分为术前储存式自体血输血组(Ⅰ组,n=85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组(Ⅱ组,n=101例)、输同种异体血(Ⅲ组,n=81例),对3个组的输血情况和2个自体输血组的血液检测指标作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Ⅱ组分别有71.9% (61/85)和65.7% (66/101)无需输异体血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而Ⅲ组仅为28.6% (23/81)(P<0.05);2个自体输血组与Ⅲ组的用血量(mL/人)分别为500±200、400±200、1 000±200(P<0.05);Ⅰ组采血前、后血液指标无明显差异,Ⅱ组术后1d的RBC、Hb、HCT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1周恢复正常,术中回收血经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碎片,细菌培养阴性.结论 自体输血可避免大多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输注异体血带来的潜在风险,极大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行术中自体血回输的84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为自体血回输组,采用Cell Saver5型自体血液回输机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以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6例为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4 h和术后7 d用肝素抗凝试管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6、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术前Hb、术前Hct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术中回收血量、异体血输入量、输血不良反应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1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体质量及术前Hb、术前Hct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血回输组异体血输入量、输血不良反应和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d7白介素-6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自体血回输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自体血回输组术后d7干扰素-γ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干扰素-γ术后24 h下降,术后d7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前术后TNF-α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白介素-6、干扰素-γ的水平,对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0月某三甲医院产科剖宫产手术产妇病例资料,共100例,分为自体输血组(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n=50)和异体输血组(同种异体输血,n=50)。对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浆蛋白[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术中自体血回输量与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血浆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体输血组比异体输血组的异体血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及1分钟新生儿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同术前相比,两组术后ALP、TP、Alb、Glo均有明显变化(P0.05),而ALT、AST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ALP、TP、Glo与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节约异体血液资源方式,不会引起剖宫产产妇肝功能损害及同种免疫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使用氨甲环酸(TXA)联合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减少或避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中、术后出血和围术期异体输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因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接受单侧人工TKA患者75名,随机分为A组(TXA处理组:术中、术后局部使用TXA);B组(贮存自体血+TXA处理组:术前5—7 d采集300—400 mL自体血,术中或术后回输,TXA使用同A组);C组(对照组:未贮存自体血,手术过程不使用TXA)。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性液体引流量,输异体血例数,术后异体输血量,总住院天数等数据。结果 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1.30±169.36 vs 214.17±178.41 vs 558.67±237.12 mL),术后血性液体引流量(198.37±58.76 vs 210.22±66.13 vs 398.17±74.75 mL),A组与B组比较,P0.05,A、B 2组分别于C组比较,P0.01;异体输血率3组分别为6.9%、0和33.3%,A、B组异体输血人次及数量明显低于C组。结论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输血等多项血液保护技术,显著减少了TKA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与异体输血,并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节约大量宝贵的血液与其他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氧合状况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心脏手术患者69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输血方式分为观察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n=35)和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n=34)。于输血前、后采血,比较两组患者的循环指标、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氧合状况以及免疫功能。结果输血后1h,观察组PaO_2、PvO_2、SvO_2明显高于对照组(t=5.806、12.866、9.326,P0.05),ERO_2明显低于对照组(t=2.166,P0.05);观察组术后1 d,CD3+、CD4+、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836、4.065、3.231,P0.05),术后7d,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08、6.796、6.497,P0.05);输血前后两组患者循环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维持循环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稳定,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相对异体输血更能改善患者血液氧合、减轻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预存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8月符合预存式自体输血指征的择期手术患者51名,分为自体血组(n=20):术前采集自体血、术中回输;异体血组(n=15):术前未预存自体血,术中输异体血。未输血组(n=16):术前未预存自体血,术中未输注异体血。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和5 d 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1 d,CD3+(%)、CD4+(%)及NK细胞数(×109),自体血组较异体血组与未输血组分别为59.81±5.82 vs 50.04±4.37 vs 56.28±5.56,31.06±5.77 vs 22.88±3.80 vs 29.00±2.77,0.17±0.06 vs 0.12±0.05 vs 0.17±0.05,自体血组较异体血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5 d CD3+(%)、CD4+(%)、CD4/CD8、NK细胞比例(%)及绝对计数(×109),自体血组、异体血组与未输血组分别为69.56±6.02 vs 59.81±5.38 vs 67.93±7.89,42.91±6.08 vs 31.14±3.99 vs 43.40±3.31,1.73±0.36 vs 1.23±0.37 vs 1.77±0.46,12.53±4.33 vs 7.84±3.41 vs 12.11±3.72,0.21±0.11 vs 0.10±0.06 vs 0.18±0.06),自体血组较异体血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较异体输血对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对细胞免疫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确定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其中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进行术前自体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21~73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采血前平均Hb为(147.34±12.69) g/L,Hct为(43.41土3.72)%;使用异体血术前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18~71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术前平均Hb为(133.93±25.94) g/L,Hct为(38.24±9.41)%,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00例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组使用血液总量319U,100例输注异体血组使用血液655U,两者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血液使用总量、平均异体红细胞量、平均异体血浆量均明显降低(P<0.05).自体输血组采血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d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到出院的平均时间为(6.58±1.9)d,异体输血组患者为(10.01±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而异体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同时自体输血组患者的住院成本明显降低(P<0.05).结论 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较异体输血法对红细胞破坏少,血液输注量少,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感染率低,经济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瓣膜病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与异体输血技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置换人工全膝关节的53例患者作为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组(A组),选取60例患者作为异体血输入组(B组)。检测术后1d及5d的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血液指标,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与异体输血技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术后1d与术后5d凝血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与CD16+CD56+NK细胞的含量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1d与5dTLR2+细胞与TLR4+细胞检测结果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1d与术后5d的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而且能够增强T细胞与NK细胞介导的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同时抑制了TLR2及TLR4受体所介导的炎性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对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脑外伤患者进行自体血液回输,同期30例异体输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量、围手术期红细胞比容和凝血酶原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体血液回输总量为36 338mL,平均(427.5±28.3)mL,异体血液输血总量8 747 mL,平均(102.9±12.7)mL,回输自体血液占输血总量的80.6%。其中61例患者仅回输自体血液,未输异体血液,占71.8%。对照组输入异体血液总量15 918mL,平均(530.6±22.8)mL,观察组患者输入库存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的血小板(PL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术后3d开始显著升高(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在术后3d开始显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在术后7d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PLT和FIB水平在术后1d开始显著升高(P0.05),PT、APTT和TT在术后1d开始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相点的PLT和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T、APTT和TT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促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炎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在脑外伤患者手术中具有迅速、及时、安全的优点,有助于节约用血,减轻创伤和输血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降低输血并发症和术后感染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异体血液回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浓度状况(Hb)、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622.8±123.4) ml,低于对照组的(650.7 ±64.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8,P<0.01);观察组无一例输血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寒战、发热症状,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6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的HB、HCT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结论 自体血回输可满足全髋关节置换术血液补充的需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及血液流变性,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及经济负担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深度自体储血在骨科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3例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输血病例,根据是否深度自体储血分为异体组和自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相关参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异体输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输血总量基本相等;两组患者在不同置换术中的显性出血、术后隐性失血、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双髋和双膝置换术的两组患者出院时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明显高于异体组。结论深度自体储血可以降低异体输血量,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无影响,尤其适用于单侧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血液保护技术推广提供循证输血学证据.方法 111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手术当天至术后7d内输血方式分为3组,自体组仅输自体血,异体组仅输异体血,混合组输自体血和异体血;自体血主要为术后回收非洗涤式自体全血.比较3组总失血量、自体血及术日至术后7d内异体血输注量、术前、术后Hb及变化.结果 自体组与混合组总失血量均较高于异体组,但自体组与混合组无差异;自体组与混合组自体血输注量无差异;异体组与混合组术日RBC输注量和7 d RBC输注量无差异;3组内术前与术后1d、7d Hb值配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自体组术前Hb值最高,异体组最低;术后1 dHb改变3组无差异;但自体组术后7d Hb改变值高于异体组,混合组与其他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结合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失血,可灵活应用术后自体血液回收以减少甚至避免异体输血;临床医师接受该技术的同时,也应注重输血指证的把握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8例术中自体血回收及术后引流血回输技术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28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在术中行自体血回收,术后引流血回输,观察患者在围术期输血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中自体血液回输510.3 mL,术后引流血回输231 mL,平均异体输血量97 mL,异体血使用率18.7%。术后2 d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利用术中及术后自体血回收用技术,能够减少异体输血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ANH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ANH组行术中ANH,联合组采用AN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患者自体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及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记录患者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尿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联合组自体输血后Hb、Hc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术后1d引流量明显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12月同一治疗组初次行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9例,将单纯输注异体血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自体血引流回输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及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与输血反应和发热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计数、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发热反应。结论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血输注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自体血引流回输患者的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单纯输注异体血的患者。目前国内血源紧张,自体血引流回输可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紧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复杂脊柱手术应用中是否可以取代异体输血,观察术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复杂的脊柱外科手术40例,随机分成异体组和自体组(n=20),异体组患者围术期仅输入异体血,自体组患者术前1周预存自体全血400 mL,并在术中使用自体血回收机回收手术野的失血,处理后室温保存在血袋中,术中回输给患者。所有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1)、输血前(T2)、输血后(T3)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留置5 mL血标本于抗凝试管中;所有患者在术后第1天(T4)、第4天(T5)、第7天(T6)清晨采集静脉血,检测患者血常规,并留置5 mL血标本于抗凝试管中。所有抗凝管血标本经离心后保存在–80℃冰箱,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IL-4、IL-10。结果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值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白细胞数值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两组IL-6浓度在T5时间点明显高于T1,TNF-α、IL-10浓度在T4、T5两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T 1(P0.05);与异体组相比,自体组IL-6浓度在T 5两个时间点明显低于异体组,IL-4浓度在T5、T6两个时间点明显低于异体组,TNF-α、IL-10浓度在T4、T5两个时间点明显低于异体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联合术前预存自体血和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在复杂脊柱外科手术中使用可以减少异体血的使用,节约血资源,且有助于调节机体促炎-抗炎反应平衡,为临床血液保护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32例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天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情况;术后6 h回输血量;术后异体输血量、异体血使用率及有无输血反应。结果 32例术后第1天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术后6 h回输血液300~1 820(平均710.3)ml,术后平均异体输血量190.8 ml,异体血使用率25.0%,无一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量和异体血使用率,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老年脑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外科手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各43例。异体组给予异体输血治疗,自体组给予预存式自体血回输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脑氧合代谢指标和认知功能,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术后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自体组术后1、3、7 d脑氧耗、乳酸生成量低于异体组,脑氧摄取率高于异体组;术后3 d Mo CA评分高于异体组;术后7 d TNF-α、IL-10水平高于异体组,IL-6水平低于异体组;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异体组(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改善脑外科手术患者脑氧合代谢指标和认知功能,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15例腰椎手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术中自体血回输,观察组实施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于术前1 d、术后3 d和7 d监测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并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回输量以及异体输血量,观察组还需记录术后引流量、术后回输量。统计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异体输血的例数。结果观察组异体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回输量、术中和术后异体输血例数、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手术中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可以明显降低异体输血量,但不能减少异体输血例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洗涤式回收自体血红细胞与库存异体血红细胞携氧能力,探讨两种临床用血的差异,指导临床输血。方法:回收血组:采用国产自体-3000型血液回收机留取术中自体血液;库存血组:取库存9~15 d的血液。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样的细胞内钠(Na+)、钾(K+)、pH值、细胞携氧能力(用P50表示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的氧分压)。结果:回收血组红细胞内pH、Na+值高于库存血组(P0.05);红细胞内K+浓度低于库存血组(P0.05);红细胞P50明显低于库存血组(P0.05)。结论:术中回收自体血的红细胞携氧能力优于库存异体血红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