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胃痛,中医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大致包括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陆传夫主任医师是首批浙江省基层名中医,从医30载,积累了丰富的胃痛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浅有心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治法颇多,可谓见仁见智。张磊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我们有幸跟师学徒,现将三年来张老师治疗胃痛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概括为三法15方。1 截法  相似文献   

3.
王玉英教授出身中医世家,1978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成为我国首届中医硕士研究生,师从刘渡舟、马雨人等中医名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症,每获良效.王教授师古而不泥古,衷中参西,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形成了对本病证治的独特认识和体会.现将王玉英教授治疗胃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我省已故著名老中医王任之先生业医50余年,学验俱丰,擅治内科杂证,临床辨证,多于常法中另辟蹊径,遣方用药,自成特色,而治验甚众。笔者有幸跟随先生临症数年,受诲殊深。现将其治疗胃痛的经验整理介绍于下。 胃痛一症,历代医家多从肝胃不和、痰瘀湿阻,寒凝食积或中虚气滞、胃阴不足等入手辨治。先师认为该症实多虚少,病因多歧,表现各异。然挈其辨证要领,则胃阳与胃气郁遏是各证候的共同病理基础,而痰聚瘀阻、寒凝热郁、湿滞食积等只是其发展过  相似文献   

6.
7.
<正>刘家瑛是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侨办、海外交流协会中医专家组成员,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40余年。刘师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痛证,尤其是对胃痛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造诣颇深。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与工作,收获良多。现将老师治疗胃痛的经验整理如下。1病因病机,慎审周全胃痛,又称胃脘痛、胃气痛。其临床表现有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已故老中医陈超群,临证尤擅疗脾胃之疾。现将其治疗胃痛经验简介如下。一、木郁犯土疏解毋忘调血陈老认为,木与土,五行相克关系密切,“土得木而达”,木郁乘土,常病胃痛,如《素向·六元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痛”。肝郁犯胃多因情志不遂致肝失疏泄,郁结气滞,犯胃作痛,痛攻两胁,嗳气频频,症随情绪波动而增减。病之症结在气之郁滞,然“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血证论》)  相似文献   

9.
10.
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临床用药经验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河医派在近代中医药领域影响深远,医家已遍布全国。其中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坚持传承,不忘创新,在北京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孟河京派。文章针对眩晕的治疗,总结了费伯雄、马培之等孟河前辈滋肾柔肝、祛痰定风、顺气和中等临证经验,结合京派代表人物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传承人张冰教授潜镇浮阳、兼护脾胃的用药思路,梳理了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经验传承特色,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导师孔文霞,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绵阳市名中医,熟读经典,擅于医理,精通临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已有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强调中西融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程道南主任中医师,擅长于中医内科、妇科,尤其治疗胃痛颇有经验,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升清降浊、调和肝胃等法,效果卓著。兹就随师临证之心得体会简介如下。 一、活血化淤 胃痛之证,虽然初起因于气者颇多,然太阴常多血少气,阳明常多血多气。胃痛日久,气病犯血,即俗称“久痛入络”而致气滞血瘀。临床主证为,胃痛呈针刺状,痛位较固定,拒按,少食,食后痛甚,病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孟河丁甘仁医案.脘胁痛门》中的胃痛证进行了研究。丁甘仁先生认为胃痛与"肝、脾、胃"关系非常密切。丁甘仁先生治疗胃痛,从"脾、湿"入手,再据兼挾之不同邪气佐以不同治法。脾虚常致食滞、气滞,故予健脾、祛湿、消食、和胃、理气之法。丁甘仁先生对于本病辨证准确,处方精当,用药醇正,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6.
王晓峰 《求医问药》2011,(11):40-40
张镜人(1923~2009)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中医世家,是张氏中医第十二代传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长。他从18岁开始独立接诊病患,在近70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很多的宝贵经验。张老擅长治疗外感热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症,  相似文献   

17.
陈锐 《中国乡村医生》2008,24(2):35-35,34
周老认为,酸与甘合,不但可以加强养阴的作用,而且还能化阴生津。因为酸能敛阴生津,甘能益胃滋阴,酸甘配伍,一敛一滋,则可两济其阴,相互合用,更能促进脾胃生化阴液的功能。周老在临床上应用酸甘化阴法治疗胃痛,屡获良效,现将具体用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颜氏内科源于孟河医派,孟河名家马培之传贺季衡,后颜亦鲁承之而创颜氏内科。其二代传人颜德馨为首届国医大师,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衡法"治则,并运用于膏方。第三代传人颜乾麟教授、颜新教授薪火以继,亦为海上名医。本文介绍颜氏内科临症特色和膏方经验,并列举其医案,以管窥其传承之妙。  相似文献   

19.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由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所致.包括西医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聂惠民教授善用经方,对于胃痛属寒热错杂者,采用寒温并调法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治疗;对于少阳不和、木郁乘土者,采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于痰热互结者采用清热化痰法,用小陷胸汤加减治之;对于脾胃阳虚、水气不化者,采用温阳健脾法,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之.现列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在胃痛治疗方面重视通阳化浊,注重调理气机,强调脾胃分治,同时对于久痛入络者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深入探讨叶天士治疗胃痛的用药规律,对于现代临床脾胃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