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发病半年内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加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康复治疗,14天为1个疗程,采用统一疾病严重程度判定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客观评价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七针联合耳穴压豆加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OCASTIM电刺激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80例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VOCASTIM电刺激和吞咽训练,治疗组加用舌三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障碍评价标准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效果和吞咽障碍效果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OCASTIM电刺激有助于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3.
刘梦婷  万长秀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8):99-101,108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舌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以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特异性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评定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3.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SSA、SWAL-QOL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舌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和对照组(吞咽障碍治疗仪),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及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9.80% (P< 0.05);且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障碍评分均有改善(P<0.05),而以治疗组改善为优(P<0.05).结论 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吞咽训练、舌针、廉泉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11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舌针、廉泉穴位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评分及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康复医学科规范化治疗与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2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I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辅助治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我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的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4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吞咽训练同时增加耳穴贴压。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观察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SWAL-QOL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WAL-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SWAL-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SWAL-QOL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风诊断标准且具有吞咽困难症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比两组针刺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评分以及总体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障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01),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较常规针刺组为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舌针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影响。方法:将项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60例患者随机分为项针加舌针组和舌针组,每组各30例。项针加舌针组取穴:风池、颈夹脊、哑门、廉泉、聚泉、海泉、金津、玉液,舌针组取穴:廉泉、聚泉、海泉、金津、玉液,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加舌针和舌针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项针加舌针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上要优于舌针,且远期疗效也要优于舌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结合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和临床基础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给予地黄饮子口服或鼻饲,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地黄饮子结合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及口咽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入院后经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多导睡眠监测(PSG)、洼田饮水试验、数字化吞咽造影检查(VFSS)确诊为脑卒中后同时有吞咽障碍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口咽部综合康复治疗及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行口咽部综合康复治疗及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疗程为30 d,并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吞咽评定项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VFSS评定吞咽障碍,PSG中的低通气指数(AHI值)、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评分均显著好转(P0.05),LSaO_2、低通气指数均显著好转(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VFSS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口咽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口咽部康复治疗;通过针刺和口咽部康复治疗吞咽障碍可以有效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经口间歇置管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经鼻胃管置管鼻饲;观察组给予耳穴贴压联合经口间歇置管鼻饲治疗,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法评价吞咽功能症状积分,对改良吞咽能力评价表(MMASA)进行疗效评定,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症状积分及MMAS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71.4%,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经口间歇置管在改善吞咽功能方面优于传统鼻饲管置管。  相似文献   

13.
钟杭科 《新中医》2018,50(3):53-56
目的:观察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加用活血通窍饮Ⅰ号方内服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后的效果,用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6.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新中医》2018,(3)
目的:观察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加用活血通窍饮Ⅰ号方内服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后的效果,用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6.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舌三针联合风池穴注射胞磷胆碱钠与普通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1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舌三针联合水针组(治疗组)21例和普通针刺组(观察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针刺舌三针(廉泉、夹廉泉)联合风池穴注射"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观察组予以针刺风池、翳风、廉泉、金津、玉液、通里穴治疗,上述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40 min,20 min行针1次,1次/d,周日休息。治疗4周后运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2.46±0.92)低于观察组(3.11±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优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风池穴注射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对卒中后亚急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卒中后亚急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耳穴贴压组)、对照组(针刺组)。观察21天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饮水试验、摄食一吞咽障碍等级评定、VFG评分)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住院21天,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饮水试验、摄食一吞咽障碍等级评定、VGF疗效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2.98%,对照组总有效率57.50%,两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5)。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亚急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舌三针治疗,第1针取上廉泉,第2针取去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第3针取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据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舌骨上移和前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拟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为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治疗寻找新方向,新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安慰剂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评分(VFSS)及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咽喉期、口腔期、误咽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咽喉期、口腔期、误咽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  相似文献   

20.
俞国尧 《新中医》2018,50(9):199-20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吞咽困难亚量表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 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和吞咽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