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市无偿献血者不同献血量的人口学特征及在不同献血点400 mL全血献血率之间的差异,为今后血液的采集,动员和献血点设置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采血地点、出车频率及献血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回顾分析2016年度成都地区全血献血者数据。结果 2016年174 231名献血者捐献了183 857袋全血,其中单次献血者164 605人,200 mL占1.89%,300 mL占41.76%,400 mL占56.35%。400 mL全血献血率固定献血点72.69%明显高于移动献血点35.10%(P0.01),郊县固定献血点79.75%明显高于市区67.77%(P0.01),固定献血点中献血车76.44%明显高于献血屋59.92%(P0.01),移动献血点中郊县400 mL全血献血率最高为71.69%(P0.01)。400 mL献血量献血者在性别,年龄段,职业,文化程度,献血频数和民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6年度成都地区固定献血点共计46个,其中郊县共有20个街头献血点,出车603次,日均采集55人次(20 785 mL)。市区共有11个街头献血点,出车1 157次,日均采集42人次(15 567 mL)。郊县献血屋9个,开放353 d,日均采集19人次(6 769 mL),市区献血屋6个,开放1 520 d,日均采集10人次(3 395 mL)。移动采血点共计304个,累计出车714次。市区献血点开放天数超过郊县,但郊县献血点日采集量超过市区。结论成都地区400 mL全血献血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优先动员男性,年龄段在45—60岁,低学历,重复献血的易捐献400 mL的群体,提升400 mL献血率。对400 mL率高的献血点,多增加采血车次和延长工作时间。增加400 mL采集率,在不增加检验和成分制备工作量的同时,达到了既增加血液采集量又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保障献血者献血安全,提高1次献血400 mL比例。方法电话回访本站2011年2~5月间本站献血者,统计男性体重50~55 kg、女性体重45~50 kg中出现献血反应的人数。结果在350例调查对象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共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结论低限体重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与体重和身高(体表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南充市无偿献血自1998年10月开始步入法制正轨化。无偿献血比例逐年增长,根据《献血法》第九条: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4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南充市无偿献血者一次采血量一般为200ml。2001年12月召开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提出的无偿献血工作“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其中一个转移就是一次献血量200ml向400ml转移,  相似文献   

4.
一次献血400毫升的科学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从法律上结束了我国有偿献血的历史,是安全输血最根本的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的输血工作进入了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400ml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2000年3月~2002年12月,在本站96646名志愿献血400ml者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共1437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1.487%。献血不良反应者中头晕、心慌385人次,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264人次,出汗、心慌、胸闷、自述呼吸困难296人次,出汗、神志模糊46人次,心慌、面色苍白375人次,出汗、肢体麻木29人次.头晕、视力模糊、耳鸣34人次,幻觉、神志模糊、抽搐5人次,神志模糊、小便失禁2人次,心房纤颤1人次。  相似文献   

6.
400ml献血固定队伍的建立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我国实施《献血法》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无偿献血制度。WHO也大力提倡,建立一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安全输血的根本保障。2004年卫生部提出了输血事业的新理念,倡导献血量从200ml到400ml的转移;从流动到固定献血者转移。本中心2004-2006年不仅成功完成了400ml的转移工作,4  相似文献   

7.
8.
无偿献血是当今文明社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我国的许多公民对无偿献血存在着许多误区。本研究通过自设问卷,对本校的不同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所调查的105位学生中参加过献血的只有38人,只占总人数的36.2%,通过此项调查,了解当今大学生对献血的看法及认识,为学校的教育及社会上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教育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集体献血时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留和扩大大学生无偿献血队伍。方法分析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在2008年度对大学生集体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较上一年度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认真分析大学生集体献血时的心理特点及各种相关因素,及时作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从而稳定了献血者的队伍。  相似文献   

10.
<正> 目的 对亚急性期中风患者进行康复,评价其能否降低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观察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会影响亚急性中风的康复效果。 方法 550名年龄≥60岁中风后24h内收住院的亚急性中风患者(剔除昏迷或嗜睡患者),入选251名意识清楚能配合康复计划的患者(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 12~52分,主观定向部分至  相似文献   

11.
无偿献血者一次献血400 ml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菏泽市自愿无偿献血从2001年起就已充分满足临床供血需要。到2003年,公民一次自愿无偿献血400ml已达98.0%,无任何献血安全事故发生。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采供血技术水平,笔者对2003年1月~12月间献血400ml的自愿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分献血模式转型对成分血捐献、献血者保留和献血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比较预约献血模式转型前后捐献成分血的无偿献血者人次、献血量、初次献血率、重复献血率、固定献血者转化率和满意度等情况;对献血模式转型前后成分血献血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献血者对预约献血的评价。结果 采取预约献血模式后献血人数为30 193人,较转型前增长41.93%(8 920/21 273);献血次数为119 143人次,较转型前增长93.66%(57 622/61 521);献血量为212 717个治疗单位,较转型前增长103.12%(107 990/104 727);重复献血率为53.56%(16 172/30 193),较转型前增长15.43%;初次献血人数为15,949人,较转型前增长57.93%(5 850/10 099);固定献血者转化率为37.86%(6 039/15 949),较转型前增长8.84%;献血者对预约献血模式满意度达到99.81%;献血环境、等候时间的满意度均较转型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预约献血模式对成分献血量增长、固定献血者队伍的扩大和成分献血服务质量的改善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暂缓献血人群再次献血情况进研究,探索影响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为指导针对性的开展干预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5年7月-12月间来参加献血但由于某种原因,暂缓献血时间不超过3个月(含)的献血者,按月份分成两组,7-9月为对照组,10-12月为观察组,对观察组中的研究对象除进行现场宣教,并在暂缓期满前1周内进行电话沟通联系,进行相应的献血知识教育,而在对照组,不采取特别的措施。结果对照组中暂缓期满3个月内献血的比例为7.3%(121/1 658),观察组中暂缓期满3个月内献血的比例为37.5%(774/2 064)。女性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比例(27.2%)显著高于男性(22.0%);不同年龄段中,在对照组随着年龄增高,暂缓期满3个月内献血率逐步增高,46-60岁年龄组最高,达到12.1%;而在观察组,随着年龄增高,暂缓期满3个月内献血率逐步下降,18-25岁年龄组的再次献血的比例最高为45.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暂缓期满3个月内献血的比例均出现了增高的趋势,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大本段比例为最高,在对照组为10.9%,而观察组为46.8%。除了研究生及以上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外,其余各类别,献血的比例都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把35周岁以下年龄组的暂缓献血者作为目标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最为理想,对女性的干预效果好于男性。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降低在校大学生献血反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心理干预的实施对降低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和自编调查表对首次准备参加献血的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献血前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宣教,在干预前和献血后各进行一次测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26份,其中干预组228人,有献血反应4例(1.75%);对照组98人,有献血反应7例(7.14%)。2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护理干预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15例入选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858例和对照组857例。对照组儿童均给予传统的常规儿童系统保健;观察组儿童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均加强早期综合发展干预。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发育商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P0.05);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P0.05)。结论:在社区儿童保健中实施早期综合发展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儿童的身体、智力等发育,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保定地区大学生献血者参加重复献血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为更好的利用大学生群体中宝贵的血液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定市3所高校的754名重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配比的方法,选择与重复献血者同一班级、性别相同、居住地性质相同、月平均消费差别小于200元的单次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再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献血相关知识得分较高、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的大学生更会选择重复献血,而献血过程中或之后出现献血反应的大学生献血者选择重复献血的可能性降低。结论大学生重复献血受到多重相关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应通过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献血宣传、提升献血护理质量、关注献血反应者等一系列措施,促使更多的大学生献血者参与重复献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改进献血服务过程中多次使用情景对话对无偿献血者献血体验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9年9~11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中心献血者实施调研,回归分析献血体验的影响因素;依据影响因素对献血服务实施方向性改进。对照改进前后调研数据,评估以情景对话为核心的献血服务新措施对改善献血体验所发挥的效能。结果 两次调研先后收回有效问卷304份和187份。回归分析首次调研数据,得出影响献血体验的主要因素有:情感、价值、身体和服务。情感体验的回归系数为2.587(OR=13.292),依此证据对献血服务实施改进,其核心策略是通过多次情景对话,增加与献血者的情感沟通,实现对献血者的心理支持。措施前后数据对照结果:情感体验(3.490±0.879、3.754±0.771)、价值体验(3.461±0.957、3.722±0.854)、服务体验(3.355±0.908、3.663±0.909)得以提升(F=9.365~23.025,P均<0.01)。对照分析说明:献血服务的方向性改进有效改善了献血者的捐献体验(χ2=4.776,P<0.05)。结论 增加与献血者的语言情景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心肺复苏(CPR)培训模式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接受CPR培训的大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组(346人)、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354人)和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348人)。对比三组培训时长、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等综合运用能力。 结果传统教学模式组、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和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每次培训时间分别为(1.12 ± 0.11)、(0.80 ± 0.00)和(2.32 ± 0.26)h,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73,P<0.05);且传统教学模式组与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与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培训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教学模式组、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和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0.1 ± 2.6)、(79.2 ± 4.4)和(81.4 ± 3.1)分,以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较高,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4,P=0.525);操作考核成绩中传统教学模式组、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和模拟急救场景模式组分别为(80.1 ± 2.3)、(81.3 ± 5.0)和(78.9 ± 3.5)分,以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较高,但同样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0,P=0.439)。三组学员的考核通过率分别为72.6%、69.8%和75.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8,P>0.05)。 结论通过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CPR培训,大学生能有效掌握CPR技能,并能节省培训时间,简化培训流程,值得在大学生CPR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献血服务中实施星级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近几年来,本市实施了无偿献血工作"三个转变一个延伸",献血工作已进入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模式阶段。在自愿无偿献血模式中,献血服务工作的好坏已成为献血招募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献血服务是献血者直接体验到的一种服  相似文献   

20.
献血前快速筛查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肝炎高发区,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约为10%[1],因此难免有部分受血者因输血而感染肝炎或其他病毒.为保障受血者安全,1998年10月1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从此洛阳市全面实现无偿献血.为了从源头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降低乃至防止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本站自2003年起开始在采血车上用HBsAg快速检测试纸条筛查HBsAg和用Re-flotron Plus快速干式生化仪筛查ALT,采集初筛合格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并进行实验室检验.现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无偿献血快速筛查和经快速筛查合格后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