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王璐瑜 《中医杂志》2002,43(11):816-816,838
魏执真教授,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对心律失常的治疗,魏师提出“以脉为主,四诊合参”的辨证思想,我们曾随师学习,见其疗效显著,屡起沉疴。魏师在临证中,首先注重辨证论治,因人因脉而异,如脉现结代,则需加重补气  相似文献   

2.
魏执真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内科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50年,医术精湛,擅长治疗心律失常、糖尿病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病、脑动脉硬化和脑供血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教学和科研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我等有幸随师临证侍诊,聆听师训,获益匪浅,兹就魏教授辨治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是心悸,心率快,气短,乏力,甚至喘憋不能平卧,水肿和肝肿大等,魏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是先天禀赋心气阴血亏虚,心体  相似文献   

3.
补脾益肾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8年5月至1996年9月,临床观察了268例各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药补脾益肾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在治疗前后进行了血糖、尿糖测定和临床症状观察,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血糖、尿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者为选...  相似文献   

4.
益肝补脾滋肾法治疗糖尿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从脾辨治证型探讨糖尿病的发生根本在于脾虚失运 ,津液流失 ,从而影响诸多脏腑生理功能 ,因此症情错杂复杂 ,笔者根据临床资料 ,将此病分为 6型进行辨证与施治。1 .脾虚胃热型 :常见于糖尿病 ( 型 )初中期患者 ,多由素体内热炽盛 ,或饮食失节 ,过食醇酒肥甘 ,损伤脾胃 ,积热内蕴 ,燥火伤津所致。症见消谷善饥 ,口舌干燥 ,烦渴多饮 ,胃中嘈杂 ,汗出乏力 ,尿频 ,尿黄 ,大便干结 ,形体偏瘦 ,舌质红 ,苔薄黄 ,脉细数。治宜健脾益气 ,清胃润燥。方选白虎加人参汤化裁 ,药选生石膏、知母、薏苡仁、生黄芪、太子参、黄芩、黄连、茯苓等。口渴多饮…  相似文献   

6.
理脾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钧 《中医药学报》2010,38(4):90-9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家主张以"三消"辨治,阴虚燥热是其根本病机,通过临床,我们发现"三消"之表现,仅为糖尿病的一个方面,很大一部份糖尿病患者,具有神疲乏力、虚胖、不耐劳累等气虚症状,系脾失健运,精气不升,故采用理脾法治疗脾虚型糖尿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魏执真教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脉为主,四诊合参两类、十型、三证侯的辨证思路和方法,主张心体阴而用阳,治疗应顾护心体,恢复其用,以达体用同调,阴阳自和,用药轻灵,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8.
论糖尿病与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有关本病的记载,散见于中医古典医籍“消渴”、“瘅消”“风消”、“鬲消”、“消中”、“肾消”等门中。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首先谓“二阳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等理论。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大都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视物昏花、大便秘结或泄  相似文献   

9.
治疗糖尿病的体会——从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合并多种其它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患病率高峰在40~70岁之间,其致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位于第3位,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笔者在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通过从脾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识到糖尿病与脾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11.
老年糖尿病从脾论治四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桂滨 《四川中医》2000,18(10):7-8
糖尿病习惯按“消渴”辨证论治 ,以阴虚燥热立论 ,治取养阴清热为主。但是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患病时间长 ,有典型临床表现就诊者并不很多 ,“三消分治”理论已不能满足对这类患者辨证论治的需要。笔者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以神疲乏力、不耐烦劳、四肢困倦、懒言少动为共有症状的实际 ,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脾虚运化失司 ,津液代谢紊乱 ,气血生化乏源 ,治疗在注重整体调节的前提下 ,时刻不忘健脾 ,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 ,归纳为健脾清胃、健脾养阴、健脾活血、健脾温肾四法 ,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并结合病例介绍如下。1 健脾清胃法《内经…  相似文献   

12.
补脾固肾法治疗Ⅱ型糖尿病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血糖、尿糖升高为特征的一种消耗性病证。笔者自1989年9月~1997年9月用补脾固肾法自拟补脾固肾汤治疗Ⅱ型糖尿病4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入选病例82例,其中对照组41例。诊断标准均参照1979年...  相似文献   

13.
实脾散精对糖尿病治疗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脾散精对糖尿病治疗意义张亚明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兴化225700)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古称“消瘅”,后世谓“消渴”。是以消水、消食、消浚、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为主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症的疾病,其病因未明。笔者自2003年以来用缓肝理脾汤加减治疗慢性面肌痉挛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疏肝达脾”对糖尿病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具有疏畅气血,调节情志,控制胆汁分泌与排泄,协调脾胃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等作用。“肝木达脾土”集中反映了肝的疏泄作用对脾的影响,肝脾协调共同维持脾胃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功能的正常。若肝疏泄不及,就会出现“木不疏土”的肝气郁结证;若肝疏泄太过,就会出现“木旺克土”的肝气横逆证。故临床治疗必须注重肝脾同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疏肝达脾”等等。这一理论对于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很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糖尿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胃、肾,主要病理变化是阴虚燥热。然而,中焦脾虚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脾病者,身重善饥”(《素问·脏气法时论》),“脾脆,善病消瘅”(《灵枢·本脏篇 》)。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  相似文献   

17.
张静生教授认为痿证发病与脾肾虚损密切相关,应用补脾益肾治疗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肌营养不良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脾固肾法治疗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补脾固肾法,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8周(4周为一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对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Q)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对病情均有改善的作用,治疗组对蛋白尿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脾固肾方具有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改善全血粘度的作用,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治疗,以及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脾肾论治糖尿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刘炳凡研究员行医六十余年,融会古今,学验俱富,尤其对糖尿病治疗独具匠心,认为本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病”范畴。临床从脾肾论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笔者学习和运用这一经验对4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观察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脾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素问·经脉别论》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脾虚不能敷布津液,散精于肺,肺津不足,化热化燥,失于宣肃,通调失职则多饮多尿之症可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