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与骨矿密度(BMD)的关系,为预测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提供科学的指标。方法对102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跟骨的BMD值,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发生例数随BMD的T值降低呈负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百分比分别在Ⅰ区间和Ⅱ区间均与Ⅲ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当BMD的T值≤-3SD骨折发生例数呈显著增加(r=-0.973,P<0.01)。结论老年人BMD的T值为-3.0SD时,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临床上可将老年人的BMD的T值低于正常1个标准差(-3.0SD)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预测不同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子及股骨颈骨密度(BMD)情况下10年骨折风险性的差异,探讨筛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方法。方法应用FRAX的中国大陆子模型软件,综合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计算单一危险因子或多重危险因子在联合或不联合BMD的条件下预测骨折风险性。结果随着BMD下降、骨折危险因子增多,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大。不同骨折危险因子和BMD配对时骨折风险性不同,当BMD未达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而合并部分危险因子时的骨折风险性大于BMD的T值达-2.5SD但无危险因子时的骨折风险性。结论 FRAX模型使原来单凭BMD转向综合各类危险因子评估长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性,在无条件行BMD检测地区可用以筛查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河南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阈值并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方法收集465例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双能X线测定的骨密度值、T值、Z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腰椎BMD值低于0.7955 g/cm2、T值低于-2.15、Z值低于-0.52时,骨折风险较高;髋部BMD值低于0.7270 g/cm2、T值低于-2.10、Z值低于-1.01时,骨折风险较高。结论对于骨密度低于上述阈值者,需高度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中国人群的骨密度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展开全国范围的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健全中国人群骨密度数据库,为制定适合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骨量(peak bone density,PBD)以及随增龄骨丢失率(rate of bone loss,RBL)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AX),对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体检人群的20899名的腰椎L1~4、左股骨颈上段BMD进行测定,按检测不同部位、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出PBD的均值±标准差和RBL(%)。参照WHO的规定,对≥50岁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与本数据库人群中同性别、同部位PBD比较,-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结果 (1)各部位PBD出现在25~27岁,腰椎PBD男性为1.066±0.153,女性为1.025±0.095;左股骨颈上段PBD,男性为0.920±0.136,女性为0.796±0.132。(2)女性在47岁前BMD处于平台期,围绝经后BMD加速丢失,以腰椎尤为显著,年RBL在1.13%~2%;男性累计RBL随年龄逐渐上升,年丢失率约在0.21%~0.68%,但各年龄段左股骨颈上段的RBL始终高于腰椎。(3)以本地区人群数据库作为参照,男性骨质疏松检出率为腰椎3.1%,左股骨颈上段9.47%;女性腰椎48.8%,左股骨颈上段5.02%。结论南宁地区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的腰椎、男性的股骨颈可能骨折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在新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人群骨折风险预测中的适用性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8例T2DM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 年龄、性别、民族、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bA1c、Ca、25 (OH)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股骨颈T值等指标,以及FRAX中的 各种危险因素。分为FRAX评分(FRAX/-)(无骨密度值)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BMD T值), (FRAX/-)组髋骨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PHF)≥3%或主要骨质疏松性骨 折概率(probability of a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20%、(BMD T值)组T 值≤-2.5)为治疗切点,若给出相同的治疗建议为相同组,否则为不同组。在两组进行一致 性分析以评价FRAX在特定人群中的适用性。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 险增加,而较高的BMD值可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性别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相同组有961例患者,不同组有47例,一致率达95.3%(961/1008)。其中,年 龄、性别、股骨颈T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不同组相比,相同组年龄小, 股骨颈T值、BMD值高。FRAX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评估骨折是否需要治疗进行一致性分析, Kappa值=0.69,P<0.001。10年内PHF和PMO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1(P<0.01)和0.898(P<0.01)。结论 (FRAX/-)和(BMD T值)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FRAX软件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新疆地区T2DM人群的骨折风险概率,同时给出较准确 的干预治疗建议,FRAX作为一项初筛工具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泉州市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为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对泉州地区一个沿海乡镇、一个山区乡镇的各两个村庄的60岁以上整体人群随机抽样调查500人,采用体检、问卷调查和拍摄Χ片、测量股骨颈骨密度等手段。结果泉州地区不论男女,60岁以后各年龄组股骨颈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年下降,男性各组的BMD值均高于女性相应各组。泉州农村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39.74%,男性为13.64%,山区农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40.8%,沿海渔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为18.4%,男女之间、山区与沿海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以脊柱骨折的患病率最高为14.6%、髋部骨折为7.6%、前臂远端骨折为6.8%。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随年龄增高而上升,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山区农民明显高于沿海渔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部位以脊柱最多,其次为髋部、前臂远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FRAX骨折风险预测工具在新疆地区人群的适用性研究,并且探讨有、无股骨颈骨密度(BMD)及不同民族对FRAX预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3例(汉族63例,维吾尔族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入选患者FRAX预测工具中所包含的各危险因素资料,将包括股骨颈BMD等数值输入FRAX工具,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包括髋部、脊柱、肱骨及腕部)及髋部骨折的概率进行分析,并且对不同民族及有、无股骨颈BMD情况下FRAX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10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未使用BMD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0.9%~14%,髋部骨折概率0%~5.2%;使用BMD未来10年主要部位骨折概率1.2%~26%,髋部骨折概率0%~17%,使用BMD计算的骨折概率与未使用BMD计算的骨折概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汉族未来10年主要骨折部位概率1%~26%,髋部骨折概率0%~17%;维吾尔族未来10年主要骨折部位概率0.9%~7%,髋部骨折概率0%~3.4%,汉族与维吾尔族主要部位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FRAX可用于新疆地区人群的骨折风险预测,无BMD情况下的FRAX预测结果同样可靠,维吾尔族人群使用FRAX骨折风险预测的精确性可能低于汉族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春市汉族人群Ⅰ型胶原α1链基因(COL1A1)启动子区-1997G/T、+1245G/T多态性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抽取受试人群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血清DNA。(2)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扩增目的基因的DNA片段。(3)采用TaqMan探针法对-1997G/T及+1245G/T位点进行等位基因鉴别。(4)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将374例受试人群分为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3组。结果长春市汉族正常人群COL1A1-1997G/T转换中,GG基因型占38.40%,GT基因型占46.38%,TT基因型占15.22%,以GT基因型为主;骨质疏松患者女性GG等位基因型所占比例大于男性,GG基因型占44.39%,GT基因型占43.37%,TT基因型占12.24%;骨质疏松骨折患者GG基因型为主,占47.50%,GT基因型占35.00%,TT基因型占17.50%。骨质疏松组女性GG基因型BMD低于GT、TT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骨折组女性GG基因型BMD显著低于GT、TT基因型(P均0.05)。COL1A1+1245位点G/T转换,在正常人群中发现GT杂合型2例,占总数的0.53%,其余均为GG基因型。结论 COL1A1-1997G/T转换中正常人群以GT基因型为主,骨质疏松患者和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以GG基因型为主。骨质疏松患者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女性GG基因型BMD均低于GT、TT基因型。COL1A1-1997G/T与BMD显著相关,+1245G/T与BMD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科2011年1月~2014年7月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共120例,按照是否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史和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结果]骨折组的年龄、女性产次、TG、TC水平显著高于非骨折组,P0.01;骨折组的女性绝经年龄和Ca2+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1。骨折组的缺乏阳光照射及女性比率显著高于非骨折组,而服用钙剂比率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的L2、大转子、转子间和总髋部BMD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女性、年龄、缺乏阳光照射和总髋部BMD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加强阳光照射,同时定期检查总髋部BMD可防止其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玉富  蒋协远 《中国骨伤》2023,36(2):99-102
<正>肱骨近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低能量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患者中,可达到全身骨折的10%[1-2],成为继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之后的老年人第三大常见骨折类型。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正在上升[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代入FRAX工具后对于北京地区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9 726例中老年人群的相关资料,应用FRAX~?中国模式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时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概率,评估FRAX~?在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1)应用FRAX~?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后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并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代入髋部BMD后,男性及女性人群随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代入腰椎BMD后,女性人群随着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但男性人群上述骨折概率并不伴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3)总人群中合并既往骨折史的骨折风险高于无既往骨折史人群。结论髋部BMD及腰椎BMD代入FRAX后均能较好地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对于男性病例,应用FRAX时更推荐代入髋部BMD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FRAX~?对中老年人骨折风险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13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抗骨质疏松规范治疗1年前后的对比,明确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 以我院2011 -2012年间门诊诊治的有完整记录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1年,对治疗前后每位患者的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双能X线吸取测量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 )]、骨折发生率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 (65%)患者首诊时伴随有腰酸背痛腿抽筋等症状,治疗3个月后明显好转,1年后仅少数人遗留轻度的腰酸背疼,与治疗前差异显著;不论是骨密度绝对值还是T值,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132例患者在1年的治疗期间仅有2例发生新发骨折,占所有患者的1. 51%。结论 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仅可以快速显著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提高骨密度,并能预防骨折、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骨密度结合股骨近端几何参数预测老年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合股骨近端几何参数是否能提高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性的预测。方法将85例绝经后妇女髋部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分组, 其中52例股骨颈骨折,33例转子间骨折。对照组100例老年女性。在骨盆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转子处测量BMD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组的BM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股骨干皮质厚度与股骨颈BMD值有相关性(r=0.45,P< 0.01);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骨距内侧皮质厚度、转子处BMD值、颈干角和Ward’s三角 BMD值相结合是预测髋部骨折最好方法(r=0.74,r2=0.53,P<0.01)。结论骨密度值结合放射学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能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及骨折类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平均骨密度(BMD)与腰椎椎体骨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96例患者为骨折组,42例无腰椎椎体骨折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两组患者腰椎正位(L2-4)BMD进行测定.结果 骨质疏松患者腰椎椎体骨折组患者BMD相对对照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BMD降低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发生率不断升高[1]。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2]。对需要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一旦合并骨质疏松,其螺钉松动脱出、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明显增加[3-4]。如何有效减少螺钉松动、提高内固定强度成为脊柱外科医师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目前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常住居民各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并调查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海口地区常住居民2 176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正位BMD、左髋部BMD,并根据性别、年龄分组对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分析,统计中老年(年龄≥46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BMD值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51岁以上男性BMD值同年龄段内女性,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66~70岁年龄段BMD明显增加,其中L1~4最明显;女性51~55岁年龄段内BMD值下降最明显。海口地区城市女性Ward’s、Troch的BMD高于农村女性(P0.05)。海口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58.17%,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相同年龄段内,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女性,男性在66~70岁、76~80岁两个年龄段内骨质疏松发生率略下降。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女性,女性76~80岁年龄段内骨折发生率最高;脊柱骨折发生率最高,81岁及以上年龄骨折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海口地区常住居民BMD随年龄增加下降,中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上升,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因此应加强中老年群体干预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慢性肝病患者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2%~55%,多以骨质疏松(osteo porosis,OP)为主,表现为:全身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胸腰椎压缩骨折,占骨质疏松骨折的30%~40%[1-2]。Deramond等[3-4]在198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合作调查了中国女性的年龄相关骨密度(BMD)、骨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生率.调查结果被用来建立一个BMD参考数据库.用以诊断中国女性的骨质疏松.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和嘉兴地区20~89岁女性的腰椎(L1~L4)(n=8 142)和髋部(n=7 290)的BMD值.不同部位骨骼BMD随年龄的变化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来描述.结果 股骨颈和全股骨的BMD峰值出现在30~34岁,脊柱和股骨粗隆部的峰值出现在40~44岁.年轻成人的(YA)的BMD值(均值和标准差(SD)用20~39岁年龄段的平均BMD进行计算)在后前位脊柱、股骨颈、股骨粗隆和全股骨分别为1.116±0.12 g/cm2、0.927±0.12 g/cm2、0.756±0.11 g/cm2和0.963±0.13 g/cm2.85岁老年女性脊柱的BMD减少了32%,股骨减少了30%~35%.骨质疏松的定义是BMD值与本研究组中确立的年轻成人BMD值相比≤-2.5个标准差,在50岁及以上的女性,发生率分别为脊柱28%、股骨任何部位15%、脊柱或者股骨为31%.结论 本研究为中国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数据,并且建立了一个可供全中国范围内女性骨质疏松诊断使用的可靠的参考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技术将改善股骨颈骨折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军强  樊瑜波 《中国骨伤》2018,31(2):99-102
正股骨颈骨折在50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生率约2%,大约90%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已经成为股骨颈骨折的首要原因,骨科医生在关注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同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1])。如何改善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逐年增多。研究表明,我国40岁以上和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2%[1]和18.56%[2],骨质疏松症是老年骨折的高危因素,且脊柱和髋部骨折排前两位[3]。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OVCF的微创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据报道,PVP/PKP治疗胸腰椎OVCF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