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于入院48 h内随机分为2组,即肠外营养(PN)组28例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组29例,分别行PN和EIN支持14d。检测其内毒素、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改变。结果 入院时EIN组内毒素、TNF-α、IL-6及肝功能与P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营养支持14d后,EIN组内毒素、TNF-α和IL-6分别为(1.28±0.17)pg/mL、(30.13±8.12)pg/mL、(36.43±8.24)pg/mL。上述指标均较PN组明显下降(P<0.01)。EIN组14d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与P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以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易位,减少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的发生,从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减缓急性胰腺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以及改善宿主免疫应答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将 80只SD大鼠分 4组 ,6 0只用胆胰管注射法制成急性胰腺炎模型 ,其中 30只行肠造瘘进行肠内营养 ,30只行肠外营养 ;余 2 0只分别不形成急性胰腺炎模型 ,各用 1 0只行肠内外营养 ;检测的血内毒素水平 ,外周血、脾、肠系膜淋巴结CD4、CD8淋巴细胞亚群 ,并进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结果 :与AP/TPN组相比 ,AP/EN组回肠绒毛高度比AP/TPN组明显高 ,P <0 .0 5 ;内毒素水平AP/TPN组为 (0 .4 89± 0 .1 6 2 )EU·ml-1 ,比AP/EN组的 (0 .1 1 2± 0 .0 0 8)EU·ml-1 明显高 ,P <0 .0 5 ;AP/TPN及AP/EU中细菌种属无差别 ,均为肠内细菌 ,但与AP/TPN组相比AP/EN组细菌量显著减少 ;肠系膜淋巴结、脾及外血中CD4 /CD8比率AP/EN组比AP/TPN组明显高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P中早期肠内营养能很好耐受 ,EN可维持正常肠结构从而减少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并可维持宿主的免疫应答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在结肠癌术后的疗效.方法将46例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EEN)和对照组(PN),每组23例,比较2组患者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血红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组和CPN组均能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在促进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方面EEN优于PN.  相似文献   

4.
肠内及肠外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对阻塞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胆总管建立OJ大鼠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SHAM),B组:梗黄组(CBDL),C组:梗黄肠外营养组(CBDL+PN),D组:梗黄肠内营养组(CBDL+EN),E组:梗黄抗生素自由饮水组,每组12只,饲养1周后采腔静脉血分离血清待测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少量培养后观察记录细菌生长情况。取小肠制作切片光镜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及绒毛高度、厚度和隐窝深浅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及D组空肠黏膜隐窝深度变浅(P<0.05),C组及E组大鼠空肠黏膜亦有不同程度变薄、萎缩、绒毛变短、隐窝变浅等;A组无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B、C、D和E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高于A组(P<0.05或P<0.01);B、C、D和E组血内毒素含量高于A组(P<0.05或P<0.01),E组低于B、C和D组(P<0.05)。结论:①OJ时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发生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②肠内及标准肠外营养都不能维持OJ大鼠肠黏膜屏障及阻止肠道细菌移位,但肠内营养组好于肠外营养组;③肠道抗生素可降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及有利于阻止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5.
兰永平  李红晨  李丽 《浙江医学》2011,33(3):355-357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将122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延迟肠内营养(D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通过检测3组术前和术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并发症、住院费用等,对三种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EEN组患者术后第7天时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较DEN组、PN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EN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PN组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住院费用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的患者予EEN支持疗法较DEN、PN对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将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n=20)与PN组(n=20)。EE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液瑞素;P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锁骨下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均为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8d晨起静脉采血检测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即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相关费用等。结果 EEN组患者术后IgA恢复程度显著高于PN组(P〈0.05),并且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相关费用低。结论 EEN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 ,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持续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及精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8例)和EEN联合谷氨酰胺及精氨酸组(肠内免疫营养组,14例).EEN组患者在内环境稳定情况下,于发病后的72 h内给予等氮源、等热量的EEN,肠内免疫营养组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及精氨酸.第1、7、14天行急性病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并检测血清淀粉酶,二胺氧化酶(DAO),C反应蛋白(CRP),血浆内毒素,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时间、费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均耐受EEN,在第1、7、14天2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O、CRP和血浆内毒素均呈递减趋势;在第7天,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浆内毒素及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分别为(10.0±3.8)EU/ml和0.29±0.15,而EEN组为(7.9±2.8)EU/ml和0.16±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间、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AP患者实施EEN安全可行,EEN联合谷氨酰胺及精氨酸可降低SAP患者病程早期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的易位,对SAP患者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王逸娟  刘曼曼  徐淑秀  吴丹  吴炜  彭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07-1610,1614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大鼠回肠黏膜增殖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烧伤对照组(C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烧伤后6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烧伤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伤烧前(PBD 0)及烧伤后0.5 d(PBD 0.5)、1 d(PBD 1)、3 d(PBD 3)、7 d(PBD 7)和10 d(PBD 10)大鼠回肠黏膜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3H-尿嘧啶核苷(3H-Uridine)和3H-亮氨酸(3H-Leucine)掺入率、增殖指数及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3H-TdR、3H-Uridine掺入率各时点均明显低于烧伤前,PBD1~PBD10 EEN组3H-TdR、3H-Uridine、3H-Leucine掺入率均较DEN组增高(P< 0.05~P< 0.01).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增殖指数均低于烧伤前PBD0,EEN组在PBD1~PBD10均高于DEN组(P< 0.05~P< 0.01).大鼠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PBD1~PBD10均显著低于PBD0,PBD3~PBD10 EEN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均较DEN组增高(P< 0.05~P< 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效地降低了烧伤后肠黏膜增殖受抑程度,促进了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对照组即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3、5、7天和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伤后第5、7、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 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王文忠  高峰  张丽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3):176-178,19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酰胺(GLN)对烧伤大鼠肠道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肠饲谷氨酰胺(GLN)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Ⅲ°烧伤大鼠早期肠道喂养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GLN组(n =10)和NON-GLN(n =10)组,一周后处死动物,无菌取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统计细菌移位率;取门静脉血检测内毒素;对回肠粘膜行光镜检查,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对大鼠回肠粘膜的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GLN组大鼠回肠粘膜的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较NON-GLN组明显增加;GLN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及GLN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明显低于NON-GLN组。结论:提示肠道补充GLN能有效地维护严重烧伤后肠道粘膜的结构,减少细菌移位和减少内毒素进入门静脉。  相似文献   

14.
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26例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治疗,21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无一例因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使用而使血尿淀粉酶升高。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比全肠外营养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生化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EN+PN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合适的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SAP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朱维铭  黎介寿  屠伟峰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5):408-410,426,T002
目的 :观察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时肠粘膜损伤以及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方法 :采用胰管内注射牛磺胆酸钠 胰蛋白酶的方法诱导猪SAP ,对照组用等渗盐水代替牛磺胆酸钠 胰蛋白酶进行胰管内注射。为了解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的特异性拮抗剂BN5 0 739对SAP肠粘膜损伤的影响 ,在诱导SAP之前 30min静脉注射BN5 0 739。测定肠粘膜血流量、肠粘膜内髓过氧化酶 (MPO)和丙二醛 (MDA)含量 ,观察肠粘膜的病理改变 ,并测定门静脉血的内毒素含量和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胰腺的细菌数量。 结果 :诱导SAP以前给予BN5 0 739能够增加肠粘膜血流量 ,减少肠粘膜MPO和MDA含量 ,降低门静脉血的内毒素浓度和移位细菌数量。 结论 :SAP时合并有肠粘膜损伤 ,用BN5 0 739拮抗PAF能够增加肠粘膜血流量、改善肠粘膜微循环、减轻肠粘膜的炎性细胞浸润和降低MDA和MPO含量 ,减轻肠粘膜损伤的严重程度 ,减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EIN)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后分别接受肠内营养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1周,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患者内毒素、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前EIN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肝功能与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1周后,EIN组内毒素、TNF-α和IL-6分别为(1.88±0.17)pg/ml、(260±28)pg/ml、(158±8)pg/ml,上述指标均较EN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EIN组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与E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以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易位,减少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的发生,从而减轻肝切除术后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7.
杨洪  谢晓  彭小云 《重庆医学》2015,(7):934-93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临床确诊 SAP 患者61例,随机分为早期给予 EN 联合 PN(EN+PN 组)30例,给予单纯 PN(PN 组)31例。测量入院后第1、2、3、5、7、10、14天体质量指数(BMI),记录有无并发症,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药品比重,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BMI 前3 d 变化不大,但第5、7、10、14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 PN 相比, EN 联合 PN 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因消耗带来的体质量减轻,促进肠道蠕动,有效减少菌群异位导致的感染性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Yan Q  Ni J  Zhang GL  Yuan WB  Ping JL  Jin W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8):2006-2010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模式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营养支持最佳模式.方法 将实验动物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SAP后1 d开始肠内营养(EN);过渡肠内营养组(CEN):SAP制模后1、2 d静脉营养(PN),3 d半量PN、半量EN,4 d后全量EN;肠外营养组:术后1 d开始全程PN;每组20只.在制模后1、3、7 d分别对实验动物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制模后1、7 d进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结果 与其他两组相比,CEN组的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等指标于模型制作后7d与1d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14.85±3.08)比(21.99±3.89)mm/h;(7.97±1.23)比(9.72±2.42)mPas;(27.65±2.93)比(38.36±4.95)mPas].组内比较,CEN组模型制作后7 d全部血流流变学指标数值较1 d均显著降低.而EEN组除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两项指标外,PN组的全部血流流变学指标数值制模术后7 d与1 d相比组内无显著性下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CEN组术后7 d的IL-8、TNF-α值均明显低于PN组,IL-8、IL-6表达水平术后7 d明显低于EEN组(P<0.05);组内比较,CEN组术后7 d IL-6、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1 d(P<0.05).结论 EEN除了降低炎症因子水平,EEN对SAP的调控机制还可能包括了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实现的,恰当时机的EN可能是SAP的最佳营养支持治疗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enteral nutrition (CEN) on the hemorheologic parameters and the changing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an animal model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3 groups, i.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 group, CEN group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PN)group (n=20 each). Enteral nutrition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EEN and CEN group animals at 24 h and 72 h post-modeling respectively. The PN group animals were supported by parenteral nutrition all time. Hemorrheologic indices of all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examined on Days 1, 3 and 7 post-modeling. And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examined on Days 1 and 7.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EEN and PN groups, some hemorrheologic indices of the CE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on Day 7 post-modeling. They included blood sedimentation, hematocrit (HCT), whole blood high-cut reduction viscosity and whole blood low-cut reduction viscosity. As compared within the CEN group, each hemorrheologic index was lower on Day 7 than that on Day 1 (P<0.05). Except for whole blood high-cut reduction viscosity and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in the EEN group after a 7-day nutrition suppor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for all hemorrheologic indices in the PN group. As to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the values of interleukin 8 (IL-8)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 the CE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N group on Day 7 post-modeling (P<0.05). The values of IL-8 and IL-6 in the CE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EEN group on the same day(P<0.05). As compared within the CEN group, the values of IL-6 and TNF-α were lower on Day 7 than those on Day 1 post-modeling (P<0.05). Conclusion The modulatory mechanism of EN over SAP should be achieved by correcting hemorrheologic index change and lowering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 proper timing of EN is probably the most optimal nutrition support mode of SAP therap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大黄素组。通过3%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造模成功后24h门静脉取血,检测血清瘦素含量、淀粉酶活性及血浆内毒素含量。取近回盲部回肠黏膜组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学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法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肠黏膜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模型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清瘦素含量、血清淀粉酶活性、Bax蛋白表达及肠黏膜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大黄素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清淀粉酶活性、Bax蛋白表达和肠黏膜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血清瘦素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胰腺和肠黏膜的病理损害较假手术组加重,而大黄素组病理损害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大黄素通过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上调血清瘦素水平,达到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的功效,进而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 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术前及术后第1~7天每日行外周血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培养.结果 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1).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率45.83% (55/120),术后第4天起两组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50% (66/120)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21.67% (26/120).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27% (26/55),阴性组均未发生感染(0/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EN能有效地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易位,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