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CA15 3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监测 14 5例乳腺癌患者的CA15 3水平 ,分析其与复发转移和治疗效果的关系 ,CA15 3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 发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A15 3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 (χ2 =2 7 86 5 ,P <0 0 1) ,多发转移的患者CA15 3水平高于单发转移者 (χ2 =6 6 6 6 ,P <0 0 1) ,综合治疗有效的复发转移患者CA15 3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CA15 3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和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血清趋化因子SDF-1a的动态变化,评价利用SDF-1a的半衰期(T1/2)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同一医疗组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分别检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前、术后以及每次化疗前1天的血清趋化因子SDF-1a的含量,观察治疗后SDF-1a的动态变化并计算其半衰期,分析其与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治疗后无复发转移组85例,手术以及化疗后血清SDF-1a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而复发转移组27例SDF-1a下降缓慢,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复发转移组的SDF-1a半衰期较无复发转移组明显延长(P<0.01);取半衰期≥14 d预测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1.5%、70.6%及73.2%.结论 乳腺癌治疗后血清SDF-1a的动态变化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血清SDF-1a半衰期对于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CA15-3、CEA和CA-125水平与乳腺癌各种临床资料以及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临床信息完整的219例乳腺癌术后病例.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A15-3、CEA和CA-125浓度,统计分析其与各临床参数以及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转移时,血清CA15-3、CEA和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0),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达64.1%.转移时血清CA-125和CA15-3水平与ER呈正相关(PCA-125=0.049,PCA15-3=0.039).多脏器转移者血清CA15-3、CEA和CA-125浓度明显高于单脏器转移者(P=0.000).远处转移病例CA15-3和CEA水平与局部复发病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CA15-3=0.001,PCEA=0.022).结论 血清CA15-3、CEA和CA-125浓度升高与否是监测乳腺癌转移的有效指标.乳腺癌转移时血清CA15-3和(或)CA-125浓度升高可提示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CA15-3作为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近年来被国内外所重视。我院自1995年以来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血清CA15-3水平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方面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对18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A15-3检测,其中乳腺良性疾病42例,乳腺癌138例,后者包括术前51例(临床国Ⅰ期17例,Ⅱ期28例,Ⅲ期6例),术后随访87例(其中复发或转移病人14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抽取受检者静脉血,分离血清,置-20℃保存。使用美国DPC-CA15-3试剂盒,设定阳性界值为30U/ml,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A15-3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促血管生成素-2(Ang-2)预测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1年收治的6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参与者,患者均接受手术和化疗治疗,展开为期1年随访,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2例和未复发组48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以及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EA、Ang-2对大肠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在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均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CEA和Ang-2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85.4%,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CEA、Ang-2预测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且是大肠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监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浓度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13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及术后24个月等各时间点的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分析CK19浓度变化与乳腺癌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3个时间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的CK19 mRNA的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CK19 mRNA水平较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未复发组的外周血中CK19 mRNA浓度持续维持在低水平,而复发转移组的CK19 mRNA表达浓度在下降后再次升高(P<0.01).②CK19 mRNA的表达与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和Ki67表达无明确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指标相关,复发转移时其浓度升高,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乳腺癌是危及女性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对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的研究非常重视 ,尤其近年来对癌基因、抑癌基因、各种异种蛋白及肿瘤抗原的深入研究 ,应用乳腺癌肿瘤标志物发现早期病变、预测肿瘤的预后、检测乳腺癌的转移复发、针对某些肿瘤标志物的药物开发和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1.1 CA15 3血清学肿瘤标志物CA15 3同CEA一样 ,对乳腺癌诊断敏感性低 ,但是可作为监测乳腺癌手术后有无复发及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尤其对缺乏测量手段的转移病灶 (如骨转移 ) ,治疗后CA15 3值降低超过 2 5 %者…  相似文献   

8.
探讨术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ELISA检测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0例原发性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及15例健康女性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复发转移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原发组(P<0.05)、良性疾病及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CEA、CA15-3( P<0.05),而与CEA、CA15-3联合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复发转移部位、原肿瘤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状况、ER、PR、HER-2表达及月经状况无关(P>0.05).结论:复发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单项检测VEGF优于CEA、CA15-3,与CEA和CA15-3联合检测表达相似.血清VEGF有望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110例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半年~6年,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局部复发,出现肝及肺转移2例,保乳手术后患者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3.6%。结论掌握乳腺癌患者保乳的手术指征结合术后的综合治疗,可降低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并取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组对 10 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于腹腔化疗期间连续测定腹腔灌洗液癌胚抗原 (CEA)及血清CEA ,研究腹腔灌洗液CEA在大肠癌术后早期局部和腹膜隐匿性复发及肝脏微转移时的临床意义 ,为早期局部和腹膜隐匿性复发及肝脏微转移后的有效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临床资料1.对象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大肠癌患者 10 8例。男 6 5例 ,女 43例 ,年龄 2 6~ 80岁 ,中位年龄 5 1岁。术前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无肝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 ,均行根治性手术 ,术后常规行腹腔化疗 (FDM方案 )。2 .方法 :对每个患者分别实施腹腔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 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24 例相应HCC组织VEGF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 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283.33±263 .15) ng/L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147.04 ±132 .68) ng/L( P< 0 .05) 。Western Blot 显示,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其对应肿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预测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是其对应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a-L-岩藻糖苷酶(AFU)对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80例 HCC根治术后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AFP、GGT、AFU检测结果及随访资料,对比分析AFP、GGT、AFU与转移复发及1年无瘤生存率(DES)的关系.结果 80例肝癌患者术后AFP、GGT、AFU阳性率分别为25.0%、51.2%和28.6%,术后发生复发转移者在AFP、GGT和AFU阳性组分别为75.0%、73.2%和87.0%,1年DFS分别为45.0%、36.6%和13.0%.而阴性组分别为38.3%、20.5%和31.6%,1年DFS分别为75.0%、94.9%和89.5%.术后AFP、GGT和AFU三者均为阳性组患者均有复发转移,其1年DFS为0.而三者均为阴性组患者复发转移率为17.6%,其1年DFS为97.1%.结论 联合检测AFP、GGT、AFU可明显提高对转移复发预测的阳性率,且对于术后转移复发的预测价值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3.
CA15—3对术后乳腺癌的随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A15-3对术后乳腺癌的随诊价值。材料与方法:1996年6月至1996年12月行常规放疗的术后乳腺癌患者45例,于放疗胶开始首次检测外周血CA15-3值;在以后的随诊工作中,作为检查项目之一,即每1 ̄3个月查血1次,监测时间为2年。结果:有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两组的CA15-3水平分别为(56.21±8.37)U/ml,(13.49±2.22)U/ml,P〈0.01;CA15-3升高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D133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10名健康志愿者(组1)、5例胃溃疡穿孔患者(组2),18例胃癌术前患者(组3)及19例胃癌术后患者(组4)外周静脉血2 ml,分离单核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CD13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组3患者外周血CD133 mRNA灰度值显著高于组1和组2(P=0.001).组4患者中12例复发转移者外周血CD133mRNA灰度值显著高于7例无复发转移者(P=0.042).CD133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P<0.05).CD133 mRNA灰度值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P=0.007).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高表达CD133 mRNA,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率正相关.胃癌术后外周血高表达CD133mRNA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CA50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术后监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30例健康人,66例结直肠癌及27例结直肠良性病患者血清CA50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结直生肿瘤患者表CA50值显著高于良性病患者及健康人;结直肠癌行根治手术后其血清CA50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复发者又再升高,而行姑息手术后其变化不显著,提示检测血清CA50含量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监测中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复发肝细胞癌的p53基因249位点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是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黄曲霉菌毒素B1(AflotoxinB1AFB1)高危区。我们选择广西地区根治术后复发HCC为资料 ,研究HCC原发瘤与复发瘤的p5 3 7exon突变 /p5 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 标本 :来自 1978~ 1996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患者来自广西自治区 ,首次手术为根治性。检测HCC患者 2 8人 43例次 (男性 2 3人 33例次 ,女性 5人 10例次 ) ;复发组 2 2人 37例次 (原发瘤 /复发瘤手术资料完整者12人 2 7例次 ,复发手术 3次…  相似文献   

17.
由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而参与肿瘤的转移复发。血清bFGF水平升高可能是一个潜在预测肿瘤转移复发的生物学标志。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COX风险模型资料来源于 1990至 1997年入院行肝部分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HCC且术前术后均未接受任何形式抗癌治疗的患者(193例 )。检测的 72例术前血清及 2 4例对应HCC组织标本来源于 1998年 5月至 1998年 11月收治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HCC且术前均未接受任何形式抗癌治疗的患者。血清均从手术前HCC患者外周血分离 ,- 80℃放置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前病人外周血穿透素-3(PTX-3)联合miR-486-3p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 2018年3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157例,术前检测所有病人外周血PTX-3、miR-486-3p水平,术后随访1年,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与非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1年,157例病人失访5例,随访率为96.82%,其中复发转移28例,复发转移率为18.42%,124例未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Ⅲ期、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术前血小板计数、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外周血PTX-3、miR-486-3p水平高于非复发转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Ⅲ期、低分化、术前外周血PTX-3水平、术前外周血miR-486-3p水平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糖类抗原153(CA153)对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7-01间濮阳县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142例患者。根据术后随访3 a期间的预后状况,将发生复发或转移的52例患者作为不良组,将未复发或转移的90例患者作为良好组。化疗结束时检测血清CRP、CA153水平,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血清CRP、CA153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不良组患者的血清CRP、CA153水平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CA153水平均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患者的血清CRP、CA153水平与其预后均呈负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20.
缩小乳腺癌手术范围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手术技巧 ,否则易致局部复发 ,促进转移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 8例患者情况作一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8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1~ 38岁。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 6例 ,外下象限 1例 ,内上象限 1例。肿块大小 2~ 6cm。首次手术至复发再次手术时间为 1年内者 4例 ,2年 3例 ,3年 1例。复发时间最短者的 1例是首次手术后6个月的局部复发。首次手术方式为局部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者 2例 ,改良Ⅰ式 6例。以上手术均在厂矿和条件差的县级医院实施。术后不规范用CMF方案化疗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