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多为血栓堵塞供血动脉所引发,溶栓是急性脑梗死常见的治疗方式,尽管发病4.5h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性治疗方案,但对于颈动脉或大脑主干闭塞严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较低,预后并不理想,动-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关注的急性脑梗死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对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时机、疗效、并发症、药物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再通的方法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 26 例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男性15 例,女11例,从发病距接受治疗时间为 6h 以内.分5组:1 组动脉溶栓后遗有明显狭窄,同时予以支架治疗(4例);2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未通(4例),术后药物治疗,3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术后药物治疗;4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5例),术后药物治疗;5 组机械溶栓后放置支架(4例).比较各组再再率、NHJSS 评分,死亡率.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IHSS 评分明显改善.其中以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再通率最高,无死亡.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是使闭塞的血管尽早再开通,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溶栓时间窗.方法 28例AM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脉再通率,并观察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8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20例,再通率71.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冠脉再通13例,再通率81.3%,发病6~12 h内溶栓冠脉再通7例,再通率58.3%;2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可靠的,AMI患者发病6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效果疗效显著,发病6~12 h应用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20例发病小于6 h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行超选择性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0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另3例未见明显责任血管,考虑为穿支动脉闭塞.结果 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完全再通率...  相似文献   

5.
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VBA)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VBA闭塞脑梗死患者,对43例VBA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行临床常规治疗者,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溶栓治疗组6 h内外阻塞血管再通率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溶栓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8.76,P<0.01),溶栓治疗组治疗时间6 h以内和6 h以外的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阻塞血管再通23例(53.49%);溶栓时间6 h以内6例(13.95%),其中阻塞血管再通4例(9.30%)预后均好,6 h以上37例(86.05%),阻塞血管再通19例(51.35%),预后好的有16例(43.24%);颅内出血1例(2.32%),再灌注损伤19例(44.18%);再栓塞1例(2.32%),死亡12例(27.91%),分析后认为VBA再通率较低,6 h以内和6 h以外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9).结论:VBA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疗效确切,阻塞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阻塞血管成功再通预后较好,不成功再通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探讨溶栓的时间窗。方法 :对 2 5例发病在 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先行全脑血管造影 (DSA)确定闭塞血管后 ,分别进行动脉内微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结果 :17例闭塞血管再通 ,再通率为 6 8.0 %。结论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溶栓开始的时间与疗效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再通的方法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26例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男性15例,女11例,从发病距接受治疗时间为6h以内。分5组:1组动脉溶栓后遗有明显狭窄,同时予以支架治疗(4例);2组动脉溶栓后血管未通(4例),术后药物治疗;3组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术后药物治疗;4组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5例),术后药物治疗;5组机械溶栓后放置支架(4例)。比较各组再通率、NHISS评分、死亡率。结果血管完全再通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IHSS评分明显改善。其中以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再通率最高,无死亡。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是使闭塞的血管尽早再开通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0%、血管再通率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52.2%(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促使急性脑梗死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且不会导致颅内出血风险增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同时静脉滴注尿激酶,观察血管再通率、病变区TLM1分级及短期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并于发病时及溶栓后10~30d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 9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75%,临床有效率80%,发生脑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 静脉滴注尿激酶有利于动脉溶栓的进行。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94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分为疗效好和疗效差。结果疗效好的72例(76.6%),血管再通程度>50%,67例(71.28%)血管再通程度<50%的27例(28.72%);颅内出血、脑水肿16例(17.02%)。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