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叶  寇艳  张杨  徐培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55-275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T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73例冠心病患者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的MIT及其变异性(IV)、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73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心肌缺血650次,其中600次属无症状心肌缺血,92.8%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MTT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1)。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很多冠心病(CAD)患者除了胸痛发作之外,每日常有多次无症状或平静的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或心性猝死(SCD)的先兆,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53例CAD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的结果,探讨其SMI的检出率、昼夜规律,及与心律失常的联系等,旨在阐明DCG对检  相似文献   

3.
宋德明  黄盛  张金惠  李林仙 《安徽医药》2009,13(12):1538-1539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规律。方法选择老年女性冠心病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109例冠心病患者连续监测24 h,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109例分成三组:Ⅰ组单纯冠心病组(无高血压糖尿病)、Ⅱ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Ⅲ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主要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MI发生率Ⅲ组〉Ⅱ组〉Ⅰ组(P〈0.05),Ⅲ组的SMI总次数与Ⅱ组、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MI持续时间Ⅲ组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发作高峰均在上午,日间SMI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夜间,夜间SMI发生比例Ⅲ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Ⅲ组昼夜SMI平均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级预防的老年女性冠心病人仍有较高的SMI发生率,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均可增加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SMI的发生,尤其是夜间的发生。动态心电图是老年女性冠心病,特别是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SMI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心肌缺血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1 - 3]。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冠心病 (CA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心电图 (Holter)及运动心电图是检测 SMI的常用方法 ,但灵敏度均欠理想。而心肌灌注显像对及早发现 SMI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尤其是运动或药物负荷介入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多巴酚丁胺 (dobu-tam ine)是继潘生丁、腺苷后的又一种无创性诊断 CAD介入试验的药物 ,它的优点是对心脏的作用更接近运动生理过程 ,而且可补某些运动试验的不足 [4]。现将 45例疑诊CAD的 SMI患者静息— Dobu负荷心肌…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电图评价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是冠心病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亦称隐匿性冠心病,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对其l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蓬 《江苏医药》2003,29(4):309-309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系指临床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表现,而无与缺血有关的症状者。SMI为冠心病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故SMI受到临床医师极大的关注。检测SMI最常用的方法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1]。现将我院一组冠心病患者经Holter监测到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AECG)是监测冠心病(CHD)心肌缺血,评估心肌缺血进展情况及评价疗效的一项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的无创检查技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可能为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先兆,早期发现可进行合理治疗,对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32例CHD患者进行了AECG监测,以探讨CHD患者SMI的检出率、产生机制、昼夜规律,以及AECG对SM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冠心病患者均予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再予常规心电图检查(ECG),最后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G和E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率及漏诊率。结果DCG对SMI检测阳性率高于ECG,漏诊率低于EC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DCG检查,可提高SMI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对改善S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h,分析观察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发生的昼夜规律。结果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共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464次,其中SMI发作385次(82.97%),有症状缺血发作79次(17.03%)。SMI持续时间(14.6±3.5)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1.2±9.8)min/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例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平均(17.4±5.2)min,ST段压低值平均为(1.65±0.48)mm。385次SMI中,ST段下移发作高峰位于6~12时,196阵次(50.91%);12~18时共88阵次(22.86%);18~24时共55阵次(14.29%);夜间至凌晨6时出现最少46阵次(11.9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MI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检出率,对临床评估SM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一般无典型临床症状,一般检查较难确诊,故易被人忽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动态心电图(Hoher)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冠心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己被世人所公认,有关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研究也更进一步深入。本文应用Hoher检测冠心病患者110例,以探讨冠心病患者SMI发作时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杨文珍  郑剑峰 《哈尔滨医药》2011,31(6):409+411-409,4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用DCG记录96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阵次数、ST段下移持续时间、当时有无症状、发作昼夜时间规律及发作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ST段下移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46阵次,有症状发作9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5.4~12)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4~24.6)min/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较高,大大提高了SMI的检出率,为目前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并发无症状心肌梗死(T2DM—SMI)患者血清无活性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以探讨NT—proBNP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评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12导联DCG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60例冠心病者检出缺血型ST-T变化者53例(88.33%),共155阵次.属SMI者115阵次(74.19%),有症状40阵次(25.81%).115阵次SMI中66阵次(57.39%)与轻微的体力劳动或脑力活动因素有关,49阵次在安静时出现(42.61%).115阵次SMI中在6:00~12:00发生者占42.61%,0:00~6:00发生者占12.1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MI患者的ST段压低幅度、缺血持续时间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评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重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为临床诊断SMI提供依据。方法 2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 230例冠心病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216例,检出率为93.9%,SMI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4%VS 23.6%,P〈0.05)。216例患者中缺血性ST段改变共488阵次,SMI缺血性ST段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0%VS 17.0%,P〈0.05)。SMI以6:00~22:00之间发生最多,共131例(79.4%),而22:00~6:00之间发生34例(20.6%);白天发作时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夜间心率[(88.2±6.5)次/min VS(79.6±6.2)次/min,P〈0.05]。165例SMI患者中男性96例,女69例,男性平均心率略高于女性,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5.8)次/min VS(80.6±5.4)次/min,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缺乏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可以为其提供可靠地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系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的主要相关症状,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普遍存在于冠心病患者中。SMI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因此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毫无症状。动态心电图是目前诊断SMI的有效方法。现将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对22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监测的结果报告如下,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SMI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对早期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应常规作动态心电图监测是否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并依据其发作规律作出应对治疗措施。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生活日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与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冠心病(CHD)患者缺血性ST段的发作阵次、发作时的心率、ST段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狭窄程度的加重,SMI发生率升高,但SMI的持续时间及ST段下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SMI的发生率及发作时的心率有关,对缺血程度、持续时间及昼夜规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强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109-110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也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系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无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理状态。自从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以来,发现SMI在冠心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因其发作隐匿,易被忽视,故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性猝死的发病率都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因此,SMI的防治备受临床关注。近年来,我们采用左卡尼汀对冠心病SMI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临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6:00~11:00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肌缺血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对早期检出S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近年来冠心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心脏病发作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因此,SMI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分析109例冠心病患者24小时DCG监测情况,对SMI的发作规律,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