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迄今大骨节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手部X线拍片。但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研究表明,从接触病因到出现X线改变至少需时半年X线诊断实际上是晚期诊断。作者曾报告大骨节病人尿中生化改变可先于X线改变的事实。但终因尿液成分变异较大,尚不足以作为诊断个案病例的依据。本文报告大骨节病儿童血液中16种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并从中选出有意义的数个,作为在判别分析基础上早期诊断大骨节病的参考,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骨节病骨软骨的病理和X线征的研究文献上已有报道;动态观察2年半,X线所见病灶演变属於修复}同时对大骨节病常见X线征的发生和由来已作了推断性小结。但是,已往在制定大骨节病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时,却仍然把X线所见软骨变性坏死灶演变中出现的修复性变化,例如骨骺的碎裂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大骨节病人的红细胞生物化学、电镜形态学方面的研究中发现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其形态上均有“膜缺陷”的改变,为了解这种形态图象是否存在于一般光镜中,特别是临床及X线诊断为早期患儿与病区儿童在红细胞形态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对大骨节病患儿红细胞作了光镜观察。 1.材料和方法 取甘肃省和政县吊滩乡(大骨节病区及低硒地区)21例儿童耳垂血标本,其中经临床和X线检查诊断为早期大骨节病的患儿9例,临床可疑本病但X线正常者12例。另取  相似文献   

4.
作者曾报告大骨节病血清酶学生化类型问题,认为生化类型可能独立于 X 线诊断而存在。该文因篇幅所限,并末对生化类型与X 线诊断的关系做具体的论证。本文,应用永寿大骨节病考察资料,从流行病学、X 线诊断与生化指标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做了定量的分析,确认生化类型是病区中病情活跃程度决定的,与个案 X 线诊断无关。对文献(1)中的结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证实大骨节病与饮茶型氟中毒重叠病区中存在大骨节病病例罹患氟骨症的特征性病例,为诊断、预防和控制同患此两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筛选出大骨节病病例人群做为研究对象;(2)每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日饮茶量等信息并采集所饮砖茶水和尿液,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水和尿氟含量,计算人群摄氟量、人群尿氟值,并就大骨节病病例罹患氟骨症人群(氟骨症人群组)与大骨节病病例未患氟骨症人群(大骨节病人群组)进行比较;(3)每个研究对象拍摄前臂(包括肘关节)X线片,按氟骨症X线诊断标准诊断氟骨症,并就氟骨症人群组与大骨节病人群组掌指、前臂的临床体征以及X线影像进行比较。结果 (1)40-78岁之间的自愿受试者共61人中确诊大骨节病病例45人,其中Ⅰ度病例检出34例、Ⅱ度病例检出5例、Ⅲ度病例检出6例;(2)45例大骨节病病例共确诊氟骨症19人,其中Ⅰ度病例检出4人、Ⅱ度病例检出2人、Ⅲ度病例检出13人;(3)氟骨症人群组摄氟量人均日为7.69 mg,是大骨节病人群组人均日摄氟量的2倍,也是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的2倍;氟骨症人群组尿氟含量几何均值为3.03 mg/L,是大骨节病人群组尿氟值的1.5倍,是人群尿氟正常值的2倍。(4)氟骨症人群组与大骨节病人群组掌指、前臂的临床体征以及X线影像进行比较,掌指临床体征及其X线影像基本无差异;氟骨症人群肘关节(被动)后伸10-70度的为84.21%(16/19),大骨节病人群组肘关节(被动)后伸10-30度的为30.77%(7/26),卡方检验,χ^2=4.89〉χ^20.05(1)=3.84,P〈0.05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并且,大骨节病人群组肘关节后伸曲度均在30度以内,而氟骨症人群组大于30度的达到56.25%(9/16);X线影像上大骨节病人群组除无桡尺骨间膜骨化外,表现为肘关节退变和骨质增生,而氟骨症人群组表现为肘关节退变、骨质增生并伴有膨大、变形以及肌腱韧带附着点和关节囊骨化。结论 (1)证实了大骨节病与饮茶型氟中毒重叠病区中存在大骨节病病例罹患氟骨症的特征性病例;(2)大骨节病发病在前,氟骨症发病在后;(3)掌指临床体征和X线影像基本无差异;(4)氟骨症人群组的肘关节损害体征重于大骨节病人群组,X线影像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全市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病区县各选4个当前病情最重的村作为监测点,调查7~16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患病情况,7~12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阳性检出情况及13~16岁儿童临床诊断I度及以上病人X线符合情况。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X线片由省级专家组集体阅读,阳性X线片由国家专家组复核并作出最终诊断,统计检出率。收集相关村屯人口、饮水、粮食供给等方面的基本资料。结果 3个县12个监测点临床I度及以上患者平均检出率为1.67%,长岭县检出率0.8%,前郭县检出率3.4%,乾安县检出率2.82%。7~12岁儿童X线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08%。长岭县检出率1.81%,前郭县检出率0.91%,乾安县未检出。结论通过改水换粮,X线检出率均很低,儿童X线改变为干骺端和骨端型,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步下降的趋势。长岭、前郭二县在监测中都有X线阳性检出,而所有病区全部建井并持续使用的乾安县监测中未有X线阳性检出。提示我们饮浅井水与病情有一定关系,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能完全排除致病因子的作用,需坚持落实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大骨节病发生。继续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力度,加大大骨节病区换粮力度,并且重新在病区修建深水井,更加深入地开展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骨节病修复研究是继全国永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之后 ,X线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的一部分 ,对儿童发病及病情变化与年龄关系 ,干骺、骨骺、骨端骺软骨病灶修复过程影像研究及病变修复机理的探讨 ,作者经过长时间 (1982~ 1997年 )动态X线观察 ,研究结果引起国内同行关注 [1~ 4] 。1 历史资料永寿大骨节病三年 (1979~ 1982年 )科学考察 ,汇集了全国著名专家教授 ,从病理和 X线观察曾作出了充分阐述。病理研究确认“……硬化 ,是软骨坏死后必然发生的修复过程”[5 ] 。外科认为“骨端关节面凹陷、碎裂表示病情严重”[6 ] 。病理 X线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大骨节病的防治及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甘肃省抽取华亭县历史上大骨节病重病区的8个村,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监测7~13岁在校学生临床及右手X线病情,18岁及以上居民户临床。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户病情调查1 646人,查出Ⅰ度以上病人189人,Ⅰ度以上检出率11.48%;7~13岁在校学生临床检查753人,临床未检出大骨节病人,X线检查439人,检出X线异常改变11例,X线检出率2.51%。结论华亭县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均在国家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9.
受国家卫生部地病司委托,由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会、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及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大骨节病研究所联合筹备、主持了这次全国大骨节病监测会议和 X 线诊断学术研讨会。会议讨论修订了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确定明年起在13个省区建116个病情监测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汇编儿童大骨节病掌骨与腕骨基本X线征像,用以提高大骨节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8个单位保存的儿童大骨节病掌骨与腕骨改变的X线片,采用扫描仪扫描,Photoshop软件进行分类处理。结果获得了儿童大骨节病掌骨与腕骨包括囊变、假性囊肿、干骺端不整伴硬化、干骺端增宽伴硬化、干骺端凹陷、干骺端凹陷伴硬化、骨竖刺形成、骨端凹陷、骨端骨性关节面缺损、骨端切角征、骨端骨刺、骨端烟头征、骨骺变形、锥形骨骺、一字型骨骺、骨骺碎裂、八字形骨骺、骨骺的延迟(骨骺溶解、骨骺缺失)、腕骨的局部硬化等5种类型,19种基本X线征像。结论填补了儿童大骨节病X线影像学改变的空白,为正确诊断大骨节病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参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大骨节病症状体征在临床诊断和X线诊断病例中的分布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全面诊断儿童大骨节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大骨节病病区2006名6~13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两类诊断病例数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7.052,P=0.001),两类诊断患病率结果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147,P=0.702;χ2=1.501,P=0.220),但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症状体征在两类诊断病例中分布不同。结论儿童大骨节病症状体征在临床诊断与X线诊断病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应两类诊断指标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变化,为制订大骨节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方法,收集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数据,分析2000-2007年我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变化,比较东、两部大骨节病病情.结果 2000-2007年全国14个省(区、市)共上报了189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拍摄儿童右手X线片21 287张;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西部病情重于东部,西部平均X线检出率水平由2000年的21.75%下降到了2007年的7.30%;除青海、西藏和内蒙古等个别省(区)外,其他省(区)病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其他各省X线检出率均已在5%以下.结论 按X线诊断,已有90%的病区达到控制水平;按病区类型划分,以轻病区为主,中等病区为10%左右,重病区不到1%.  相似文献   

13.
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掌握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变化,为制订大骨节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方法,收集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数据,分析2000-2007年我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变化,比较东、两部大骨节病病情.结果 2000-2007年全国14个省(区、市)共上报了189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拍摄儿童右手X线片21 287张;200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西部病情重于东部,西部平均X线检出率水平由2000年的21.75%下降到了2007年的7.30%;除青海、西藏和内蒙古等个别省(区)外,其他省(区)病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其他各省X线检出率均已在5%以下.结论 按X线诊断,已有90%的病区达到控制水平;按病区类型划分,以轻病区为主,中等病区为10%左右,重病区不到1%.  相似文献   

14.
39例干骺-骨骺型大骨节病X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骨骺-干骺型大骨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 X线拍摄39例干骺-骨骺型大骨节病患者右侧肢体、骨盆、脊柱和头颅。结果 39例病人中,病变均累及第2—4近节指骨和3—4中节指骨,锥形骨骺和与此相连接干骺部深层锯齿状边缘或凹陷,或在干骺部和骨骺之间致密骨块影是该病典型的X线征象。结论 锥型骨骺可以影响到除小指中节指骨以外的所有指骨.伴随多发性和可变性X线征象可以肯定做曲干骺-骨骼型大骨节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大骨节病科研防治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学习和参考。方法汇集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研究所、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和本课题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大骨节病研究所的历史X线片,以及选择近年来具有典型病例的病区给予补拍的X线片共34 867张进行复读,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大骨节病病例X线片,采用计算机Photoshop系统进行处理。结果编辑干骺型、骨端型、干骺骨骺型、干骺骨骺骨端型和骨关节型9幅;鉴别诊断X线片包括正常变异、单指指间关节炎和正常干骺骨骺闭合反应各1幅,构成本文各种大骨节病X线水平的儿童病例图片系列,并阐述了大骨节病病例不同类型的病理基础以及愈后。结论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按照陕西省“十五”大骨节病监测方案,2003-2004年对辖区内大骨节病病区进行动态变化监测,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与方法1.1监测对象及内容: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7~12岁在校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并拍右手正位X线片,分别统计临床患病率及X线阳性率。1.2诊断标准:按照GB16003-1995大骨节病诊断标准执行。2监测结果2003年和2004年分别对周至县金井村7~12岁学龄儿童52人和58人进行了大骨节病检查(表1)。临床检查两年均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例,全部为早期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7.3%和12.1%。两年X线检出率如表2所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山东省儿童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选择青州市历史上病情较重的病区村,对每个监测点的7~ 16岁在校学生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并对其中7~ 12岁在校学生进行X线检查;临床和X线诊断按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结果 1996-2010年,共调查53个病区村,临床检查7~ 16岁学生共3318名,未检出Ⅰ度及以上大骨节病患儿。X线摄片检查7~12岁儿童共3091名,共检出阳性患儿40例,X线总阳性检出率为1.29%(40/3091)。2002年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49%( 13/372);1996和2008年检出率为0。各年度的X线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4,P< 0.01)。结论 青州市的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已基本控制,处于持续稳定状态。由于大骨节病病因未明,仍需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骨节病X线病理形态与骨晶形成的关系及其发生机理问题,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发现临床诊断为Ⅲ度大骨节病,X线诊断为骨关节型成人病例中,有两种不同的X线病理形态:一种是病情严重,矮小,指骨变短并长短不齐,但仍保持人体骨骼的生理形态,另一种是病情亦相当严重,矮小,短指畸型并长短不齐,但骨端肥大变形,骨纹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西藏大骨节病患者与氟中毒患者的X线影像学改变特征,分析西藏大骨节病临床表现特殊性的原因,提出病因假设。方法对大骨节病患者与氟中毒患者拍X线片,拍片部位为手、前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结果西藏大骨节病患者具有氟中毒样的X线影像学改变。结论西藏大骨节病患者临床表现与内地患者迥异,"真菌毒素和氟元素的联合作用,加上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可能是造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该病因假设的提出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骨节病软X线成像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骨节病钼靶软X线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大骨节病区110名7—11岁儿童,分别用NO—30型钼靶X线机和F—30型常规钨靶X线机同时进行右手腕骨对照摄片;采用主观法对两组照片图象和诊断效果作出评定,通过客观法测量两组照片图象密度值,验证评定结果。结果 钼靶较钨靶照片内容丰富,表现细腻,尤其是隐约可见关节软骨钙化影,X线检出达6例;两组密度值之差分别为0.90—1.30及0.65—0.70,则明显大于钨靶照片。结论 主、客观法均认定钼靶比钨靶照片清晰、诊断准确,是大骨节病X线检查的有效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