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类不同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与端粒长度的关系,寻求放射敏感性预测的可行指标。方法:以不同层次的人类癌细胞株为实验对象,既包括鳞癌(Hep-2)、腺癌(ZR-75-30、MCF-7、MDA-MB-435S、T-47-D、F539-1590)、胶质瘤U251,又含有同一病理类型的不同亚株(5种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还包括辐射诱导建立的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用克隆形成实验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测定8株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Southernblotting法测量各细胞株的端粒限制片断长度(TRF),分析放射敏感性与端粒限制片断长度的关系。结果:8株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各不相同,Hep-2(人喉鳞癌细胞株)的SF2=0.4148,U251(人恶性胶质瘤细胞株)的SF2=0.7520,腺癌细胞株介于二者之间;端粒长度在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中达11.12kb,数倍长于鳞癌亲本株或腺癌细胞株。端粒长度与放射敏感性参数SF2(r=0.786,P<0.05)、D0(r=0.905,P<0.01)均成正相关关系。结论:端粒长度与人癌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描述参数SF2、D0成正相关关系,故端粒长度与人癌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成负相关关系,它可以作为放射敏感性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三株人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方法使用^60钻γ射线对人小细胞型肺癌细胞株(NCI-H446)和人肺鳞癌细胞株(SK—MES-1)和人肺腺癌细胞株(Lu-165)进行照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根据D0、Dq、N及SF2值等放射生物学参数,比较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析3种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与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3种肿瘤细胞D0、Dq、N及SF2值大小依次为NCI—H446〈SK—MES-1〈Lu—165,放射敏感性依次为NCI—H446〉SK—MES-1〉Lu—165。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明显的凋亡峰,肿瘤细胞凋亡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3种肿瘤细胞株凋亡峰值依次为NCI-H446〉SK—MES-1〉Lu-165,与其放射敏感性高低一致。结论肿瘤细胞凋亡率的检测对预测其放射敏感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抑制剂联合辐射对人胶质瘤细胞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端粒酶抑制剂AZT联合60 Coγ 射线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 5 1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存活的影响 ,探讨AZT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实验分 4组 :A、空白对照组 ;B、放射组 ;C、加药组 ;D、加药放射组。用克隆形成分析法观察AZT对U2 5 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通过拟合生存曲线计算放射增敏比SERD0 、SERDq、SERSF2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照射前经 0 .8mmol·L-1AZT处理 2 4h明显降低了 2Gyγ 射线照射后U2 5 1细胞的存活分数 ,SERD0 、SERDq、SERSFM2 分别为 1.2 94 ,1.2 5和 1.36 5 ;表明AZT具有放射增敏的作用 (P <0 .0 5 )。端粒酶活性分析显示A、B、C、D组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1.5 6 3± 0 .0 2 2 ,1.92 3± 0 .188,1.0 5 7± 0 .12 6 ,1.2 0 9± 0 .15 3,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ZT能明显抑制 2Gy照射诱导的U2 5 1细胞端粒酶活性升高 ,并显著增加U2 5 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AZT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端粒酶活性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5种肿瘤细胞株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为端粒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TRAP-ELISA方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 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 结果:HeLa细胞hTERT表达阳性率最高,为 (93.75±3.10) %;而U2OS阳性表达率最低,仅为(2.75±0.96) %,近于不表达;其他3种细胞MCF-7、SMMC7721和PC-3m的hTER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50±2.65)%、(53.75%±2.22)%和(23.50±2.89)%。与hTERT表达阳性率相似,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最强,为(94.58±3.49)%;而U2OS 端粒酶活性近于阴性,为(3.02±0.43)%;其他3种细胞MCF-7、SMMC7721和PC-3m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73.90±4.50) %、(66.67±3.35) %和(50.62±1.96) %。结论:5种细胞系中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差别很大,提示端粒酶抑制剂可适用于多数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的治疗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照射后存活后代生长特性及放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其照射后存活后代体外培养 ,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放射敏感性。结果 :HepG2的群体倍增时间 (96 .0± 6 .8)h ,克隆形成率为 (13.0± 1.5 ) % ,SF2 为 0 .4 1± 0 .0 5。HepG2照射后存活后代群体倍增时间为 (12 .4 8± 12 .2 )h(t=3.5 72 ,P <0 .0 5 ) ,克隆形成率为 (5 .0± 0 .6 ) % (t =8.5 37,P <0 .0 1) ,SF2 为 0 .6 5± 0 .0 8(t =3.811,P <0 .0 5 )。结论 :肝癌细胞照射后存活后代生长延缓 ,放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TRAP-ELISA检测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TRAP-ELISA法筛选表达端粒酶活性的消化道肿瘤细胞株,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端粒酶特性提供可靠的方法学保证。方法:对15株消化道肿瘤细胞株(胃癌4株,肝癌6株、胰腺癌2株、结肠癌3株)常规培养后,进行TRAP-ELISA检测,以正常肝细胞为对照,结果:15株肿瘤细胞中,除肝癌BEL-7404和结肠癌LoVo细胞株外,余13株(86.7%)细胞均表达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细胞L-02不表达。结论:绝大多数消化道肿瘤细胞株表达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肺癌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分析端粒酶活性与肺癌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42例新鲜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和 35例癌旁组织 ;6 3例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同时行刷片和灌洗液细胞学检查 ,31例非肺癌肺疾病的灌洗液 ;34例肺癌痰液 ,31例非肺癌肺疾病的痰液。采用PCR -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①新鲜手术切除肺癌标本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6 4.3% ( 2 7/ 42 ) ,0 % ( 0 / 35 ) ,( χ2 =34.6 1,P <0 .0 1) ;Ⅰ~Ⅱ期肺癌和Ⅲ~Ⅳ期肺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6 .7% ( 13/ 15 )和 77.8% ( 2 1/ 2 7) ( χ2 =0 .0 9,P >0 .0 5 ) ;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75 .8% ( 2 2 / 2 9)和 92 .3% ( 12 / 13) ,( χ2 =0 .6 9,P >0 .0 5 )。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77.2 % ( 13/ 18)、87.5 % ( 14 / 16 )和 87.5 % ( 7/ 8) ( χ2 =0 .13,0 .0 2 ,0 .0 3,P均 >0 .0 5 )。②肺癌与非肺癌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76 .2 % ( 4 8/ 6 3)和 6 .5 % ( 2 / 31) ( χ2 =40 .6 ,P <0 .0 1)。端粒酶阳性率高于刷检( χ2 =0 .3.0 1,P >0 .0 5 ) ,高于灌洗液细胞学 ( χ2 =2 4.96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人肝癌细胞株BEL 74 0 2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BEL 74 0 2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法、TRAP -ELISA、透射电镜等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人肝癌细胞株BEL 74 0 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可诱导BEL 74 0 2肝癌细胞发生凋亡 ,肝癌细胞明显阻滞于G0 /G1 期 ,在G1 峰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 ,且其凋亡率随蛇毒浓度的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用TRAP ELISA法同步测得蛇毒作用BEL 74 0 2肝癌细胞 8h后的端粒酶活性值明显下降 ,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r =0 .96 4 ,P <0 0 5 )。在电镜下 ,可观察到肝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 :细胞膜完整、核染色质固缩 ,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结论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 (BEL 74 0 2 )的增殖 ,在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同时也下调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这可能是FC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照射模式对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克隆形成实验(courtenay assay),检测不同照射模式下CNE-2细胞的存活分数(SF),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运用四氮唑蓝法(MTT)进一步验证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结果:分别给予CNE-2细胞0、1、2、4、6、8 Gy的照射后,CNE-2细胞的SF值随照射剂量增加逐渐下降,并且在相同的剂量点,模拟调强照射(IMRT)组的SF均高于常规照射组;根据线性二次方程拟合CNE-2细胞存活曲线,α常规>αIMRT,β常规>βIMRT,N常规相似文献   

10.
1994年 ,Kim等人报道了癌症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之间的相互关联性[1] ,并在 2 4种以上癌症组织中检测出端粒酶活性。本文检测了 142例有血尿症状患者的尿脱落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 ,其中包括 98例不同级别的膀胱癌患者和 44例非癌患者。 84 7%的膀胱癌患者的尿液中可检出端粒酶活性。 82 5 %的低级别的膀胱癌患者的尿液中可检出端粒酶活性 ,而它们在细胞学检查中多呈阴性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Hela细胞培养株 作为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阳性对照。1 2 细胞溶解 在 4℃条件下 ,用磷酸盐缓冲液 (pH7 4)洗涤细胞 ,35 0 0r·min-1离心 3min。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述反义核酸对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浓度依赖性和序列特异性,表明端粒酶活性表达对胃癌细胞分化的不依赖性。方法运用改良的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法,测定三种胃癌细胞(MKN-28、SGC-7901、MKN-45)的端粒酶活性;用台盼蓝染色法,观察胃癌细胞的活力。结果:三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均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但其活性的高低与其分化程度没有显著关系。在指定的浓度下,端粒酶反义核酸作用于胃癌细胞后,MKN-45和SGC-7901胃癌细胞出现明显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的抑制,但在同样浓度条件下,MKN-28胃癌细胞只出现端粒酶活性的抑制。错义序列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细胞的分化没有显著相关性。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和端粒酶活性,其抑制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和序列特异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并不总是同细胞生长的抑制平行的。  相似文献   

12.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方信  阎岩 《医学争鸣》1998,19(4):457-459
目的:观察端粒酶活性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蜡膜介导热启动端粒重复扩增PCR模型方法。结果:胃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3株均呈阳性,在38例胃癌中,32例端粒酶活性阳性,其中进展期胃癌为30/35,早期胃癌为2/3,而邻近胃组织为2/38,在29例胃癌前病变中,5例端粒酶活性阳性,其中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为1/8,1/4和1/3,肠上皮化生和胃息肉分别为1/8和1/6,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s2O3诱导细胞凋亡时对其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PCRELISA,RT-PCR等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结果 As2O3可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但存在作用浓度,细胞株类型差异性;端粒酶活性随药物作用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弱,同时伴随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结论 端粒酶活性和hTERT mRNA表达在As2O3诱导SKOV3、3AO细胞凋亡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两者有密切关系,是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端粒酶活性在人乳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端粒酶活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异同,探讨其在乳癌诊断中的意义和与普遍认定的预后指标间的关系。方法:用端凿重复扩增(TRAP)检测了54例乳腺癌、4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54例乳癌中49例(90.74%)显示端粒酶活性,1例纤维腺瘤有弱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及分期有关,而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之间无关。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浸润性乳癌及极少数纤维  相似文献   

15.
p27~(kip1)表达在食管癌放射抗拒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p27~(kip1)表达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γ射线反复照射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累计放射剂量6 000 cGy),逐步筛选得到具有放射抗拒性的细胞EC9706R.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27~(kip1)的表达.结果 筛选得到的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R较亲本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放射抗性,EC9706R细胞SF_2=65.71%,D_0=2.20 Gy,D_q=1.61 Gy,N=2.07;EC9706细胞SF_2=46.72%,D_0=1.61 Gy,D_q=0.99 Gy,N=1.85,EC9706R细胞SF_2、D_0、D_q及N值均高于亲本细胞;细胞周期检测显示EC9706R细胞G_1期比例较亲本细胞明显下降,而S期比例明显增加;免疫细胞化学结果 显示具有放射抗性的EC9706R细胞p27~(kip1)表达明显低于亲本细胞.结论 p27~(kip1)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周期变化,可能是食管癌细胞产生放射抗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检测30例乳腺癌端粒酶活性并以30例癌旁组织作对照。结果:30例乳腺癌组织(86.67%)表达阳性,其中18例术前针吸活检组织(83.33%)表达阳性,而癌旁组织(13%)表达阳性,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乳腺癌,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u S  Liu Z  Sun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15-516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异同,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了6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61例中49例(80%)显示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5例乳腺囊腺病无一例端粒酶活性,9例乳腺腺瘤中4例端粒酶弱阳性。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极少数的乳腺腺病中,该酶活性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