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急性脑出血时ECG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对80例患者入院后48h的行内血脂,ECG检查,观察ECG异常变化及血压,血脂,了解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有无感染以及意识障碍等对其的影响。结果:ECG异常率为66.3%,且具有可逆性。结论:ACH时,ECG异常变化与血压,血脂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脂质代谢状况。方法:采用山西医科大学血脂研究室建立的常规方法测定了50例EH患者和45例人血浆TG、TC、HDL-C,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了apoAI、apoB100含量。结果:EH患者TG、TC、LDL-C及apoB100均高于CG,HDL-C及apoAI显著低于CG,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变化明显,并且,随高血压病情进展,脂质紊乱加重。结论:EH本身存在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降压药乌拉地尔(URA)对高血压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5例高血压患者URA治疗前后血浆CGRP和ET含量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CGR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ET及ET/CG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静脉URA治疗后5min,高血压患者血浆CGRP明显升高(P<001),ET及ET/CGRP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CGRP与ET共同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RA可明显提高人体内CGRP水平,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ET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3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和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统计,使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血压水平和性别不是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在预后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因素很多,术前应积极干预。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用ELISA法检测了53例胞出血(CH)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MLDL)浓度,以45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结果:CH患者血OMLD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浓度>746,2ug/L时的患者阳性率亦明显增高,脑叶出血及血肿量大者改变更明显;OMLDL可能存在急性时相性降低;增高的OMLDL浓度分别与血中载脂蛋白B100、A-I呈等级正、负性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及患者年龄、性别、有否高血压史、血肿是否破入脑室、伴否消化道出血、发病时的意识状态无显著相关性。提示OMLDL升高可能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对CH患者病因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运动(EX)、巯甲丙脯酸(CAP)及巯甲丙脯酸运动(CAP-EX)介入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例正常志愿者和1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1个月内完成基础双核素肾显像(BS-RS)、运动双核素肾显像(EX-RS)、巯甲丙脯酸双核素肾显像(CAP-RS)及巯甲丙脯酸运动双核素肾显像(CAP-EX-RS)4次检查。图像均按ADAC公司提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结果:EX和CAP-EX介入,GFR,ERPF均明显降低(P<001);而CAP介入未见明显变化。EH组与对照组相应方法间GFR,ERPF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15例EH患者中,基础肾显像及巯甲丙脯酸肾显像结果均正常,而40%(6/15)的患者出现异常运动肾图,30%(5/15)出现异常巯甲丙脯酸运动肾图,二者同时异常的有5例,其中1例于CAP-EX-RS介入时,异常更加明显,均表现为对称性的131I-OIH和99mTc-DTPA排泄延迟,131I-OIH肾图和99mTc-DTPA肾图曲线宽大,排泄段抬高。上述异常变化在131I-OIH和99mTc-DTPA肾图曲线中,以99mTc-DTPA肾图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特点及其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对35例并发SU的ACV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观察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等与SU发生的关系。结果:ACH并发SU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CI并发SU的发生率;中医辨证分型中,肝火上扰清窍型和普热内闭心窍型并发SU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脑叶出血者多数并发SU;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并发SU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治疗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2例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患者采用尿激酶溶解血肿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出:尿激酶血肿溶解治疗的全过程都应严格无菌操作才能防止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强调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免血压骤升或骤降继发再出血而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室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62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6个月后用ADL分级判定预后,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临床资料中各个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预后与患者性别、发病后血糖值、白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脑实质血肿量、瞳孔对光反射、血压、GCS评分、发病后意识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与发病年龄、血压、脑实质血肿量、意识障碍及瞳孔对光反射相关,其中意识状态及血压与预后显著相关.为降低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需控制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调搏心负荷二维超声心动图(TEAPL2DE) 试验对冠心病(CHD) 的诊断价值,并与同期静息二维超声心动图(rest2DE) 、食管调搏心负荷心电图(TEAPLECG) 试验相比较。方法 80 例拟诊CHD 的住院病人均行TEAPL2DE、Rest2DE及TEAPLECG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CAG) 冠脉狭窄> 50 % 作为确诊CHD 的依据,60 例确诊为CHD,但除外心肌梗塞。20 例CAG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 TEAPL2DE 助诊CHD 的敏感性为8667 % ,特异性为85 % ,同TEAPLECG、rest2DE比较,TEAPL2DE有更高的敏感性( P< 0025,P< 0005) 。三种试验的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TEAPL2DE 对早期CHD 冠脉轻度狭窄病变也有较高敏感性,而TEAPLECG 则对多支冠脉血管的中、重度狭窄病变敏感性较高。结论 TEAPL2DE 是一安全、有效、无创性助诊CHD 的方法,与TEAPLECG结合更能提高CHD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内囊血肿动物模型出现心电图异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脑出血是否能引起心电图(ECG)异常。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左侧内囊血肿组22只,右侧内囊血肿组24只。麻醉后,用监护仪监测动物的ECG,将120μl新鲜鼠血注入大鼠内囊处,观察其ECG变化。结果:右侧内囊血肿组的ECG异常发生率为62.5%(15/24),左侧内囊血肿组为36.4%(8/22),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3.0057,P>0.05)。ECG异常表现为ST段上抬(24/46)、心房扑动(12/46)和频发室性早搏(7/46)。70.8%鼠(17/24)的ECG异常发生在内囊血肿形成后3小时内。对照组在监测过程中未发现ECG异常。结论:内囊血肿可引起ECG异常。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致死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AH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有关因素。结果:筛出影响病死的重要因素有:入院查体时意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再出血和高血压病史。结论:在筛出的因素中查体时意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对SAH预后影响最大,且在这3项因素中具备项目越多者越易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输血后的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情况。方法:对63例血液病患者采用RTPCR方法检测HGVR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应用ELISA方法检测抗HGV、HBsAg。结果:HGVRNA阳性率为7.9%,抗HGV阳性率6.3%;HCVRNA阳性率为46.0%。HGV感染通常伴有HCV感染及丙氨酸转氨酶升高。HGV感染与输血量有关,与血液病种类无关。结论:血液病输血可引起HCV、HG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出血时,血液走向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04例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均予入院当天行颅脑CT检查;并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脑实质出血后血肿破入脑室组预后较血肿未破入脑室组差;血肿延及脑干者预后差。结论: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时,血肿破入脑室及血肿延及脑干两者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评并分析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此类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搜集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资料12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人口数、是否与子女同住、吸烟、饮酒、家庭收入等)及手术时的各项临床状况(脑中线移位、脑出血量、手术开始时间、脑疝是否发生、意识状态、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采用SF-36健康测量量表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测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1)单因素分析:①生理功能(PF)主要受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脑中线移位、脑出血量、脑疝是否发生、意识状态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②生理职能(RP)主要受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脑中线移位、意识状态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③躯体疼痛(BP)主要受婚姻状况和家庭人口数的影响(P<0.05);④总体健康(GH)主要受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脑中线移位、脑出血量、脑疝是否发生、意识状态、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⑤社会功能(SF)主要受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意识状态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⑥精神健康(MH)主要受是否与子女同住、脑出血量、手术开始时间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⑦情感职能(RE)主要受意识状态和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的影响(P<0.05);⑧活力(VT)主要受婚姻状况、吸烟、意识状态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的影响(P<0.05)。(2)多因素分析:①PF主要受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家庭人口数、脑中线移位、年龄等因素的影响(P<0.05);②RP主要受家庭人口数和是否与子女同住两因素的影响(P<0.05);③BP主要受家庭人口数的影响(P<0.05);④GH主要受脑中线移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以及年龄和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P<0.05);⑤SF主要受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和家庭人口数的影响(P<0.05);⑥MH主要受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因素的影响(P<0.05);⑦RE主要受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因素的影响(P<0.05);⑧VT主要受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家庭人口数和吸烟等因素的影响(P<0.05)。 结论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家庭人口数、是否与子女同住、家庭居住地、吸烟、脑中线移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等。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发病特点及其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对35例并发SU的ACV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观察脑出血(ACH)、脑梗死(ACI)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等与SU发生的关系。结果:ACH并发SU的发生率(32.6%)显著高于ACI并发SU的发生率(6.5%,P<0.05);中医辨证分型中,肝火上扰清窍型和痰热内闭心窍型并发SU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均<0.05);脑叶出血者多数未并发SU;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并发SU的发生率(76.0%)显著高于血肿未破入脑室者(16.4%,P<0.005);脑出血量≥50ml者并发SU的发生率(52.9%)显著高于出血量<50ml者(28.0%,P<0.05);ACVD患者并发SU的近期(1个月内)病死率(51.4%)显著高于未并发SU者(8.2%,P<0.005)。结论:ACVD并发SU是预示病情严重的标志;中风急性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早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可预防SU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部位、血液破入脑室情况、血压等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结果年龄大、出血量大、昏迷及出血继发破入脑室、血压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应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患者预后情况与意识水平、血压水平、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4%,以ST-T波改变为主,以中心型病灶组、出血量多组、血肿破入脑室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有关;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肺炎衣原体 (CP)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呼吸系统致病微生物。有 5 %~ 10 %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由CP感染引起的。冠心病 (CHD)在全世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如高血脂、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不能完全解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差异。但近年来研究发现 ,约有 5 0 %的CHD患者与CP感染有关。1 CP感染的免疫学反应与CHDCP初发感染免疫学反应特点为 :免疫球蛋白M抗体 (IGMAB)显著升高 ,免疫球蛋白G抗体 (IGGAB)升高较晚 ,免疫球蛋白A抗体 (AGAAB)浓度…  相似文献   

20.
金立伟  李佩哲  黄彦生 《临床荟萃》2002,17(24):1449-1450
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载脂蛋白E(apoE)为多种脂蛋白的重要成分 ,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配基广泛参与了脂蛋白代谢过程。 3 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酰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调脂治疗时是否影响apoE代谢 ,为此笔者观察了高脂血症患者在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的apoE变化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血脂检测TC >6 .0mmol/L或同时伴TC >2 .2mmol/L的住院和门诊高脂血症患者共 4 0例 ,男 2 0例 ,女2 0例 ,平均年龄 (6 6± 8)岁 ;其中并发原发性高血压 (EH)者2 5例 ,并发冠心病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