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界面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界面性角膜炎 (DLK)的临床变化 ,同时对其角膜瓣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对 35 0 0例行LASIK后 1 0例 (1 8只眼 )发生DLK患者进行观察。按3、7、1 4天和 1、2、6个月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结果 :局部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1周 ,症状控制 ,1~ 2个月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 1 .0~ 1 .5 (1 6只眼 ) ,0 .8~ 1 .0 (2只眼 )。 结论 :LASIK后DLK常发生在术后 1~ 7天内 ,迟发者偶见 ,男性多于女性 ,以局部激素治疗为主 ,严重患者需全身激素加抗生素治疗。DLK早期须与角膜上皮植入、层间感染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视力波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35例1063眼LASIK手术后1~6个月的视力变化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术后第1天985眼(92.67%)、术后第3月末1039眼(97.74%)、术后第6月末1 044眼(98.21%)裸眼视力达到1.0~1.5.术后3个月内少数患者视力有波动,其原因主要是角膜水肿、层间混浊、过矫、欠矫及角膜干燥、上皮脱落或糜烂及激素性高眼压.3个月以后并发症少见,视力趋于稳定.结论良好的护理是LASIK术后视力达到最佳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减少LASIK术后早期角膜并发症的冲洗方法.方法 将LASIK术中采用结膜囊联合瓣下冲洗的276例(550眼),与采用常规冲洗的310例(615眼)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病例术中及术后角膜层间异物残留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中、术后角膜层间异物残留及角膜上皮植入、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等早期角膜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LASIK术中结膜囊联合瓣下冲洗可有效防止和减少角膜层间异物残留及预防LASIK术后角膜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72 3例 ( 1390只眼 )近视患者 ( - 1 5 0~ - 2 2 0 0D)行LASIK术后随访 12个月 ,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角膜瓣形成不全 5只眼 ( 0 36 % ) ,角膜瓣过薄 4只眼( 0 2 9% ) ,角膜瓣游离 6只眼 ( 0 4 3% ) ,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 12只眼 ( 0 86 % ) ,屈光回退 >1 0D者 2 0只眼 ( 1 4 4 % ) ,激素性高眼压 16只眼 ( 1 15 % ) ,眩光和夜驶困难 2 4只眼( 1 73%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必须引起重视 ,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疑似瘢痕体质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可行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对14例(28只眼)疑似瘢痕体质并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LASIK术后的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4个月.结果 术后24只眼屈光度数<1.00D;28眼裸眼视力均大于1.0,术后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膜瘢痕形成.结论 瘢痕体质对LASIK术后角膜瘢痕形成及视力、屈光状态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0天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等检查。结果:10例层间角膜炎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瓣下炎症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0.8—1.5;9例瓣皱褶、异位,经复瓣处理,视力恢复至1.0—1.2;1例外伤瓣丢失,经异体角膜磨镶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至0.5—0.6;1例角膜瓣下感染、溶解,经去除病变角膜瓣加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治疗后角膜上皮愈合,但出现角膜瓣下雾状混浊(Haze)现象;3例3只眼上皮植入经掀瓣刮除处理,视力最后达0.8—1.0;3例3只眼角膜瓣形成不全,6个月后再次手术,视力达1.0—1.2。结论:LASIK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时间不等,临床以早发现、早处理恢复好。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将LASIK手术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7.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21例(2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局部给予更昔洛韦凝胶200mg,滴眼,2次.d-1;金因舒眼液0.05mL,滴眼,6次.d-1;更昔洛韦眼药水0.05mL,滴眼,6次.d-1。21例(21眼)患者治疗后均行角膜荧光染色检查。结果 21例(21眼)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10~20d,角膜修复,角膜荧光染色(-)。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应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避免炎症的蔓延,以免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角膜异物分区分级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分区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1 112例眼角膜异物的定位、分区分级及其治疗预后.结果 B区2级的角膜异物发病最高,313眼(28.15%),C区3级的角膜异物发病最低,3眼(0.27%);术后2个月视力下降2行,8眼(9.30%);下降2行以上.3眼(3.49%).一次性剔除异物1 048眼(94.24%),2次或2次以上剔除异物64眼(5.76%);就诊时合并感染性角膜炎34眼(3.06%),其中2眼治疗后期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结论 角膜异物分区分级法有利于疾病的描述诊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按非常规方法制作较薄的角膜瓣结合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oria M2角膜板层刀(110型)按非常规方法制作较薄的角膜瓣后,经SCHWIND ESIRIS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的LASIK对364例(721只眼)高度近视进行了治疗.切削模式采用单区或多区切削,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角膜瓣厚度为89~137μm;切削总量为78~187μm.术后裸眼视力≥1.0者,术后1天、3个月时分别为72.0%(519/721)、81.7%(589/721);术后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术后1天、3个月时分别为:89.7%(647/721)、90.7%(654/721).主要的并发症有:偏中心切削3只眼(0.42%)、瓣位置偏离5只眼(0.69%)、角膜上皮植入5只眼(0.69%)、眩光35只眼(4.85%)、干眼症状78只眼(10.81%).结论 虽然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LASIK治疗高度近视需要切削较多的角膜组织,但是可通过制作较薄的角膜瓣和采用多区切削模式来节省组织,同样可以获得有效安全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次性90刀头联合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欲行LASIK手术的20例(40只眼)近视病人用90刀头制作角膜瓣后再行分区切削,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36只眼(94.7%);术后半年裸眼视力仅3例5只眼下降1行,且矫正视力较术前无下降.结论 一次性90刀头联合多区切削LASIK手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最大限度的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防止医源性角膜扩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渝华  方钢 《重庆医学》2004,33(2):279-280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及处理.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 035例(3 984只眼)近视患者(-1.50~-27.00D),术后随访1、7d 1、3、6、12、24个月,观察及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角膜瓣游离2只眼(0.05%);角膜瓣小、游离并偏位1只眼(0.025%);角膜瓣形成不全5只眼(0.12%);角膜层间异物16只眼(0.40%);明显偏中心1只眼(0.025%).术后角膜瓣融解1只眼(0.025%);角膜瓣移位、皱折10只眼(0.25%);角膜瓣下感染16只眼(0.40%);角膜瓣下上皮植入4只眼(0.10%);屈光过矫3只眼(0.075%);屈光欠矫26只眼(0.65%);眼底病变4只眼(0.10%).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枧,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的动态变化和屈光状态、视力变化的关系。方法近视44例(88只眼)均采用标准LASIK治疗,术后1周、1、3、6月随访,记录术前术后角膜曲率、屈光状态、视力,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曲率和屈光状态从术后1周~3月各期回退显著(P〈0.001),3~6个月趋于稳定(P〉0.05,P〉0.5);术后视力1月内稳定(P〉0.5),1~3月下降有显著性(P〈0.01),3~6个月趋于稳定(P〉0.1)。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3个月内回退较显著,3~6个月趋于稳定,屈光状态和视力随着角膜曲率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角膜曲率的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LASIK手术冲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健强  王康宏 《海南医学》2006,17(11):115-115,44
目的 探索理想的LASIK手术冲洗方法,避免由于冲洗不当所致的并发症.方法 按时间段随机选择2组病例共420例838眼,其中A组共276例(550眼);B组共169例(338眼);冲洗方法:A组:叠瓣-激光切削-吸血海绵-角膜瓣下层间冲洗;B组:结膜囊冲洗-叠瓣-激光切削-开放直接冲洗-瓣下冲洗.结果 术后第一天:A组:视力≥1.0占48.18%(265眼)0.8~0.9占40.54%(223眼)≤0.7占11.27%(62眼);角膜水肿10.18%(56眼)层间异物7.64%(42眼).B组:视力≥1.0占54.73%(185眼)0.8-0.9占41.82%(139眼)≤0.7占4.14%(14眼);角膜水肿6.50%(22眼)层间异物4.43%(15服).术后三个月:A组c视力≥1.0占69.82%(384眼)0.8~0.9占22.54%(124眼)≤0.7占7.63%(42眼);角膜水肿1.09%(6眼)层间异物5.82%(32眼),上皮植入0.72%(4眼),DLK反应4.73%(26眼).B组:视力≥1.0占78.70%(266眼)0.8-0.9占18.34%(62服)40.7占2.96%(10眼);角膜水肿0.29%(1眼)层间异物3.25%(11眼),上皮植入0.29%(1眼),DLK反应2.96%(10眼).结论 LASIK术中采用三步冲洗法方法简便、直观性强、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50例(890眼)行LASIK手术,术后进行了10~24个月的观察.结果 450例890只眼中,有40例(42眼)发生上皮植入,发生率为4.7%.28例(30眼)给与0.1%艾氟龙(FML)滴眼治疗,植入的上皮逐渐吸收;12例(12眼)采用手术掀瓣刮除上皮治疗;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无复发,视力恢复良好.结论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是LAISK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前详细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可以减少其发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会造成患者视功能损害,否则会发生角膜混浊、角膜瓣自融等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LASIK术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ASIK术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6779例(13172眼)LASIK手术出现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有角膜瓣不规则游离13眼(0.099%),角膜瓣形成不全8眼(0.061%),角膜瓣位置偏离5眼(0.038%),角膜瓣皱褶10眼(0.076%),薄角膜瓣2眼(0.015%).经过处理,术后1个月视力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个月~1年视力稳定.结论 需重视LASIK术角膜瓣相关并发症,出现瓣相关并发症要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战士在军事训练中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瓣移位发生的原因、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18例18只眼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者行复位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18例角膜瓣移位者均发生在术后2年内,均与外伤有关.经治疗后角膜瓣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均≥1.0者16眼,≤1.0但≥0.8者2眼.结论 军事训练易造成眼部损伤,造成LASIK术后角膜辩移位,部分患者LASIK术后2年内角膜瓣与基质层间尚未完全愈合.建议应征青年若接受过LASIK术,应在术后2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2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95只眼屈光度-1.00~-16.50 D之LASIK术后2年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其按屈光度分为两组:组Ⅰ≤-6.00D(43只眼),组Ⅱ>-6.00D(52只眼),术后10 d、1、3、6个月、1年、1年6个月、2年行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K)值的随诊观察.结果LASIK术后角膜曲率(K)值和6个月后屈光度趋于稳定.术后2年:组Ⅰ裸眼视力≥1.0者为40只眼(93.02%),≥0.8者43只眼(100%);组Ⅱ裸眼视力≥1.0者37只眼(71.15%),≥0.8者45只眼(86.54%),≥0.5者50只眼(96.15%),<0.5者2只眼(3.85%).术前屈光度:组Ⅰ(-4.14±0.86)D,组Ⅱ(-9.00±1.64)D;术后2年屈光度:组Ⅰ(-0.04±0.14)D,组Ⅱ(-0.08±0.20)D.两组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角膜曲率(K)值:术前K值:组Ⅰ K1(44.31±0.78),K2(42.83±0.87),组ⅡK1(45.46±1.00),K2(43.97±1.00);术后2年K值:组Ⅰ K1(40.11±1.23),K2(38.86±1.29),组ⅡK1(38.01±1.73),K2(37.07±1.71).两组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LASIK治疗低中度和高度近视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LASEK和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1年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中高度近视58例115眼,分为LASEK组治疗28例55眼,LASIK组治疗30例60眼.术后1周,1、3、6和12个月随访检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等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1.0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最大散光轴度与术后12个月的轴度比较,≤±15°者,LASEK组明显多于LASIK组(P<0.05),≥±30°者,LASEK组明显少于LASIK组(P<0.05);角膜地形图分析平均角膜中央屈光力与周边屈光力的差异,LASEK组(1.30D)明显小于LASIK组(1.63D),P<0.01);LASEK组角膜Haze明显高于LASIK组角膜层间混浊(P<0.01),但均为对视力无影响的<0.5级的混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效果好,避免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有可能成为今后主要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多区切削治疗角膜厚度较薄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Esiris第六代小光斑飞点扫描激光系统,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气动平推式微型角膜板层刀对39例(70只眼)角膜厚度较薄的中高度近视患者(-5.00~-16.00D)行LASIK多区切削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分析术后4个时段视力的变化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前矫正视力在1.2以上,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6、0.6~0.9、>1.0的分别为2.9%、55.7%、41.4%,术后1个月视力在1.0以上的为68.6%.左右眼对比,术后1个月左眼视力较术后第1天有明显变化,右眼术后4个时段无变化.术后1个月双眼视力均趋向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的达72.9%.术后并发症有近视欠矫和回退4例,占10.2%,其中1例为角膜辨移位导致Ⅱ级Haze;近视过矫1例,占2.5%;其余为少量角膜瓣下异物和Ⅰ级Hage 5例,均不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结论应用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因其带有红外线制导的自动跟踪系统准确跟踪眼球急动,使切削不偏中心,使切削面更加精细光滑,术后疗效良好.尤其对于近视度数较高、角膜厚度薄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快,无偏心切削.但少部分近视欠矫和回退与切削直径小、角膜瓣愈合复杂有关.  相似文献   

20.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55例(489眼)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过薄、角膜上皮脱落,角膜血管翳出血、球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有角膜瓣下异物、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欠矫及屈光回退、过矫、激素性高眼压、角膜瓣错位、皱褶。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影响视力,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