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SARS一线医护人员出现的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进行了有效的心理干预,包括积极的社会支持、及时调整认知评价、开展技术培训以及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SARS及疑似SARS病人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传染性、致命性极强的疾病.在防治SARS工作中,对已确诊或未确诊的SARS病人必须实行一人一室,不准与亲友接触的隔离治疗环境.由于躯体疾病而导致心灵上的脆弱和隐痛,常造成病人情绪的不稳定,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病情恶化.因此,特别需要给予心理干预.在长春市非典型肺炎诊疗中心,我们收治的18例SARS或疑似病人均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个别病人表现出极端行为.在实施护理工作中我们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稳定病人情绪,使之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SARS、甲流等新发传染病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9年收治的SARS、甲流观察、疑似及确诊病例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消除了病人的恐惧感、失落感、孤独感,使病人以平和、宁静的心态面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同时很好的缓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结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供心理支持的必要条件;心理干预介入越早越能帮助病人及医护人员消除或缓解心理压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阮婷  胡丹  李静娴  周俐敏  朱靖 《现代医学》2022,(10):1263-1268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心理干预效果,分析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21年9月至10月,采用普查方式纳入经职业倦怠量表(MBI-GS量表)判定为职业倦怠的515名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并计算干预有效率,评价干预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心理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心理干预后,267例不再处于职业倦怠状态,干预有效率为51.84%。医护之间干预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人员分类(OR=1.23, 95%CI 1.02~0.49)以及对薪酬体系的满意度(OR=0.15, 95%CI 0.08~0.31)是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心理干预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之间干预效果的差异提示,职业倦怠心理干预需要根据医护之间不同的工作特点改进内容与方案。建议在完善心理干预措施的同时改进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认同感,巩固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评估干预的效果,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取某综合医院一线临床科室医护人员327例,从SDS、SAS量表得分超过正常值的人群中按得分较高的选取50人,随机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团体心理治疗,催眠放松治疗,个体心理治疗等方法对干预对象实施为期12周的心理干预,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自编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组医护人员干预前后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医护人员干预前后SAS/SDS得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过干预后,患者对其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患者满意度得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陶志红 《苏州医学》2008,31(1):58-59
乳腺癌一旦确诊,对患者来讲是严重的应激事件。开始,部分患者能配合治疗,而另一部分则仍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对生命受到癌症威胁而感到恐惧,对富于女性特征的乳房缺失后产生忧虑,情绪抑郁消极,对生活丧失信心。医护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应同时针对患者的顾虑给予解释,鼓励患者树立起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乳腺癌是可以痊愈的。  相似文献   

7.
黄艳秋 《黑龙江医学》2014,38(4):432-432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在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腹症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腹症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于术前,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干预前后的心理应激反应;于术前,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SB...  相似文献   

9.
邓秀红  程颖  王雪玲 《当代医学》2011,17(35):123-124
目的 探讨发热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采取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140例发热患者,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 组和护理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发热患者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 患者的SAS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干预组焦虑好转较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 善发热患者的负性认识和焦虑状况,对于发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较安全、方便、创伤性小的检查技术,在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的直接刺激,会引起患者一系列不良应激反应,再加上患者对本身疾病的担忧以及对医务人员技术的怀疑等,都会引起情绪紧张,导致血压增高、心率、呼吸加快,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产生不同程度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影响了检查术的顺利进行及增加患者的痛苦。本文对我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住院期间首次做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生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心理、生理应激的变化,围术期的舒适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率、血压的变化要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手术室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腹部肿瘤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56例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及睡眠状况变化.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状况明显减轻、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外科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自杀事件对病区护士的心理影响,探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 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肿瘤科41名护士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自杀事件发生后的前3 d ,肿瘤科直接面对自杀事件的护士 SAS 评分为(63.30±9.21)分,与国内健康人群常模及国内护士常模 SAS 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事件发生后的4周内,护士群体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状态受到明显影响,精神应激体验严重。结论护理管理层应充分认识自杀事件发生对一线护士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建立针对性强的心理干预机制,尽早对护士(特别是直接面对自杀事件的护士)实施心理干预,使护士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冯秋鸿  孙丽敏 《海南医学》2011,22(11):155-156
目的总结42例自杀未遂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制订应激策略,帮助患者重拾信心,重返社会。结果 42例自杀未遂患者中,再次发生自杀死亡1例。结论对自杀未遂者,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采取合适的应激策略,可以帮助他们重建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的心理耐受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冷静、乐观、豁达地看待人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新冠肺炎后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以来我院急诊科的医护工作人员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基于微信群的心理干预,研究组进行MBSR干预.对比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应激、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心理、生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择期手术治疗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的心理、生理应激的变化,围术期的舒适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率、血压的变化要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手术病人的心理、生理应激,确保手术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赖晶  张容 《重庆医学》2021,50(16):2860-2862,2880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对国内外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下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措施进行分析,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并分析目前心理干预措施的进展尚存在的问题,旨在更系统地了解医护人员心理状况、提供及时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肾上腺素(E),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应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BP、DBP、HP及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48/48),高于对照组的85.4%(4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水平,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调节及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儿科ICU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就诊的100例儿科ICU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儿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儿科ICU患者主要心理反应类型包括焦虑、恐惧、孤独、不安全感、急躁和紧张等,其中,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等的发生率最高,且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儿科ICU患儿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和类型,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患者由于对癌症的恐惧,对手术的惧怕,还有对体像的担心多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本研究探讨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天台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拟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2例。无其他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