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 21例主动脉夹层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和内膜片,以轴位像、MPR、VR显示最佳,DeBakeyⅠ型2例,Ⅱ型1例,ⅢA型2例,ⅢB型16例;21例均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显示率为100%,以轴位像、MPR像上显示为佳,结合VR可立体显示破裂口形态、大小及与主动脉分支的关系;1例Ⅱ型夹层,无名动脉受累,1例ⅢB型夹层合并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右锁骨下动脉(该患者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分别起源于主动脉弓)受累,20例Ⅰ、Ⅲ型中,腹腔动脉受累4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5例,肾动脉受累4例;21例夹层中,16例可显示假腔内多少不等的血栓充填。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无创、快速、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了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SCTA共显示主动脉夹层58例,可以准确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范围、内膜剥离、破口位置、真假腔及血栓情况、主要分支血管开口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作为目前对临床疑似主动脉夹层筛查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缺点。③结果 SCTA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情的限制且微创。④结论 SCTA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术前模拟等方面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包括典型主动脉夹层17例,不典型夹层,即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行主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应包括颈部至股动脉水平,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RP)、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容积再现(VR),使得破口以最好的重建方式显示。结果20例患者行主动脉CT戍像检查,均确诊主动脉夹层,其中典型主动脉夹层17例: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10例(Ⅲa型3例,ⅢЕιb型7例),不典型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3倒,1例壁内血肿合并穿通性溃疡。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戍像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为AD患者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以及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结果:52例AD中,StanfordA型12例,StanfordB型40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内膜片,76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及再破口位置98处。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结论:64排螺旋CTA对A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迅速准确诊断AD,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应包括颈部至髂动脉分叉水平,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使得破口最好的重建方式显示。结果:18例患者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主动脉夹层,Ⅰ型夹层动脉瘤10例;Ⅱ型夹层动脉瘤2例;Ⅲ夹层动脉瘤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时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或与MRI、超声检查结合诊断的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SCTA技术包括二维横断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影像分析包括观察内膜破口的位置、夹层的范围、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等。结果SCTA显示双腔主动脉和内膜片27例(100%),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11例(40.7%),内膜破口22例(84.6%),DeBakey Ⅰ型及Ⅱ型AD显示破口5例(55.56%),DeBakey Ⅲ型显示破口17例(100%),28支分支血管受累。SCTA对2例被膜支架介入治疗后患者随访,显示1例有内支架移位。结论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相关改变的评价是准确和可靠的,SCTA对Ⅲ型AD的诊断价值更优于Ⅰ型及Ⅱ型A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成像。结果各种处理方法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但以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显示最佳,MPR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形态、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及夹层累计范围和破裂口,VR立体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关系以及螺旋状的内膜。结论 MSCTA对主动脉夹层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后处理技术MPR和VR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患者35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比较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对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的显示情况。结果:①35例患者中,包括DeBakeyⅠ型、Ⅱ型、Ⅲa型及Ⅲb型各11例,3例,9例和12例。②MPR显示内膜破口比例为94.29%(33/35),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显著高于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VR为94.29%(33/35),均显著高于CT平扫,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进行准确的分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  咸耀林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0):920-92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CTA检查的AD,以轴位图像为基础,后处理技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显示夹层的范围及胸腹主动脉主要血管分支的受累情况,清晰显示真假腔、内膜瓣及破口位置、数目。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刨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是AD可靠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诊断夹层动脉瘤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夹层动脉瘤的MSCT技术,通过对比剂至主动脉最大对比增强期扫描获得大量数据,输入ADW4.0工作站后,应用多层面重建(Muh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容积重建(Vdume reconstruction,VR),表面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MS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MSCT virtual endoscopy,MSCTVE)等对夹层动脉瘤进行图像重建,所有图像由三位有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评估。结果:夹层动脉瘤的特异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的内膜,真假腔的存在;非特异征象是主动脉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二维图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和容积重建)能良好地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仿真内窥镜可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MSCT成像技术已成为诊断夹层动脉瘤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MSCT血管造影由于其迅速,非侵入性,高敏感性及特异性且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受累程度而逐渐取代传统CT。扫描在主动脉及分支增强最佳时进行。MS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提供夹层动脉瘤的大量信息,在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助于临床及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真腔显影早于假腔,假腔直径均大于真腔,真腔受压呈新月形。结合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30例(83.3%),显示钙化的剥离内膜片19例(52.7%)。多平面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28例(77.7%)腹腔干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受累,6例(16.6%)髂总动脉受累。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 型30例。结论 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能对夹层动脉瘤明确分型,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丽媛  刘影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809-810,F000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对30例临床疑诊为夹层动脉瘤患者行16排CT胸主动脉至双侧髂动脉增强扫描。结果20例患者动脉成像未见异常,10例明确诊断为夹层动脉瘤,4例经支架植入或腔内隔绝术后2周复查,动脉瘤基本消失,4例夹层范围较大者经临床随访,2例死亡。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并作出明确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丽媛  刘影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7):809-8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对30例临床疑诊为夹层动脉瘤患者行16排CT胸主动脉至双侧髂动脉增强扫描。结果20例患者动脉成像未见异常,10例明确诊断为夹层动脉瘤,4例经支架植入或腔内隔绝术后2周复查,动脉瘤基本消失,4例夹层范围较大者经临床随访,2例死亡。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并作出明确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MR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2例,16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均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图像重建技术对比观察。结果:CT和MRI检查技术诊断AD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不同程度地显示ADA的范围及其分型、真假腔、内膜片和内膜破口、附壁血栓和壁内血肿、主动脉的扩张和狭窄及其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CT和MRI检查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至11月本科收治的7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然后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79例患者CTA共检出46例52个动脉瘤,DSA检出48例55个动脉瘤;CT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2个,DS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6个。以DSA为“金标准”,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4.5%(52/55),特异度为92.9%(52/56)。结论:使用CTA检测脑动脉瘤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M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6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其中1例伴微小动脉瘤。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MSCFA可以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改变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重建图像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可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病变显示中的应用。方法 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4例为腔内支架隔绝术后)进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方式进行血管重建和观察。所有病例均有血管造影对照。结果 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在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及病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不同的重建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可全面、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和假腔内血栓。并可对介入治疗后血管内支架及周围情况进行观察。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病变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3例疑为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行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部分病例同DSA、3D TOF MR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发现64例动脉瘤患者共69个颅内动脉瘤(5例患者为2处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8例,大脑前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后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6例:并发瘤内血栓3例:钙化2例;件脑实质血肿15例,脑室积血11例,脑血管痉挛5例。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3D TOF MRA基本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颈大小、与载瘤血管及临近血管、骨结构的关系、有无瘤内血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复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