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协调完整性,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古代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的体现,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症、治疗等整个  相似文献   

2.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有:①人体是有机的整体。②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它体现在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形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生理、病理各个方面。同时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界的影响,而人类有能动的改造自然的作用,使之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2)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  相似文献   

3.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它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1]。这种观念贯穿并体现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疗等各个方面。王平教授运用这一理论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文章以失眠、咳喘、胃痛为例阐述王平运用整体观念诊疗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学界,目前普遍认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作为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毋庸置疑,而且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但把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另一基本特点,笔者以为似有欠妥之处,中医学的另一个基本特点当是辨病证论治才较为准确,现陈管见如下,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人为一个有机整体与人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统一性。在临床的诊疗中,常将整体观念贯穿于分析病因及施治的整个过程中。辨证论治将症、证、病有机结合,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的结合。崩漏病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较为常见,育龄期、围绝经期妇女常反复发作,芪断固崩汤为云南省名中医易修珍教授的一经验方,方中集扶正祛邪于一体,临床上用于治疗各年龄段的崩漏病效果显著,现结合相关病例浅谈该方治疗崩漏的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6.
金红 《中医教育》2010,29(2):31-33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前者强调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互存性,成为中医学的精神气质;而后者基于整体层次的辨证论治,表明中医学不仅是着眼于病证更是指向人的个性化实践,这种以人的健康为指归的实践性,是中医学的生存命脉。二者构成中医学的生命价值,成为中医学知识体系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藏医学是具有系统丰富的理论,同属祖国医学之瑰宝.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及阴阳五行学说为其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和病理为其理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其诊疗特点的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藏医学是一门理论实践体系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以三因理论为核心,以五源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七物质、三秽物及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身体-疾病-药物与五源一体、治未病、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思想.方法: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与全科医学的系统整体论、中医学和全科医学都强调精神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与全科医学的以预防为导向的医学特点,中医学的医学道德观与全科医学的道德准则、中医学与全科医学在对医生的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广博、全面方面的一致性5个方面做了对比.结论:中医学与全科医学在此5个方面如出一辙,中医学将在世界的全科医学中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绪论【学习的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学整体观念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1.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中医认为,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机能活动的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有机配合,协调共济,共同完成人  相似文献   

10.
从《黄帝内经》对病、脉、症的全面认识和论述,到《伤寒论》辨病脉证并治,是中医学从理论到临床的两次里程碑式的跨越。辨证论治是当代对中医学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中医临床思辨模式归于五个方面:基于疾病认识的中医思辨模式,基于人体的中医思辨模式,应时辨证,应地辨证,应天辨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以阴阳五行等为说理工具,天人相应、整体观念、唯物唯象、理法方药、经脉针灸、辨病脉证论治、辨证论治,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被中医界认为是中医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以脏腑辨证为例,浅谈现今中医临床诊断之困境:辨证与辨病的兼顾,经络学说的应用,客观证据的寻找。技术上立足当下,理论上回归传统寻找出符合中医学自身特点的诊断学工具,挖掘出符合中药学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失眠症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其发作和周期性表现与人体阴阳气血运行及天地间五运六气流转不协调有关。将运气学说应用于临床诊治失眠症当中,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分析病因病机,药物选用则结合五运六气之流转变化,以五行生克乘侮为依据,通过其性味的选择制订更适合患者的方药组合,健运脏腑的生理功能,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丰富了临床诊治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治疗的一门传统医学。它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一门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西医院校内中医课时十分有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听  相似文献   

14.
略论恒动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只承认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这一看法似不全面。至少,恒动观念也属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它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之始终,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医学实践活动,并赋予中医学某些特色,故可以说它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其应  相似文献   

15.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的两大基本特点.正确认识“病”“症”“证”,是中医学辨证论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时空概念”又是“整体观念”中的一部分.尝试浅述“病”“症”“证”的时空性,从而使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中医学关注和需求的日益增加,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客观、科学及系统评价的要求也愈来愈强烈,这也成为当前中医学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关键环节.文章以中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为切入点,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合理引入现代医学疗效评价指标等角度探讨了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方法,为在临床疗效评价中更好地体现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细目一 :整体观念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2 .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 :辨证论治要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2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内涵第二单元 阴阳学说细目一 :阴阳学说的概念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2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细目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2 .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细目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 .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上的应用第三单元 五行学说 …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药研究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复制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院校教学和中医药研究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在中医药研究中复制动物模型应注意如下四点:1、以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在中医药研究中复制证的动物模型。2、以中医学脏腑理论为依据,具体复制脏腑动物模型。3、以中医学病因病机理论为准则,采用多种方法复制动物模型。4、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验证、充实、完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中医学的特点应是整体观念与辨病辨证论治,即是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其理由有7:1、辨病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的本意;2、辨病辨证论治源于《内经》;3、辨病与辨证是《诸病源候论》探求病源和归纳证候的方法;4、温病学运用和发展了辨病辨证论治;5、辨病辨证论治是临床实践的需要;6、辨病辨证论治能促进中医对病的认识;7、辨病辨证论治有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对“皮痹”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医病机学角度探讨了中医学对"皮痹"的认识,通过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皮痹的诊治思路。单纯的以西医诊疗本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疗法和优势,以期待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