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3-2008来共收治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方法,从患肢的浅静脉给予尿激酶,充气的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于患肢大腿处。结果27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好转,有效率达93.3%,溶栓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死亡。结论采取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而且容易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静脉顺行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对经X线造影或血管B超确诊的21例患者,采用止血带结扎踝部浅静脉,从足背静脉注入尿激酶,使其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来溶解血栓,同时监测PT或FB。结果全部病例症状减轻或消失,影像学显示全部有效,完全再通率达53%。无出血症状发生。结论经静脉顺行性尿激酶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经小隐静脉置入溶栓导管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共10~12d。结果髂股静脉完全再通率75%,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肺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结论经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通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胫后静脉穿刺在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行导管接触性溶栓( CDT )治疗,均行超声引导下患肢胫后静脉穿刺术。结果37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溶栓、抗凝等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超声引导下胫后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简便、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顺行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经小隐静脉顺行插管尿激酶溶栓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置管成功,接受尿激酶40万U/d,留管时间平均5.7(4~9)d.血栓完全溶解29例,部分溶解8例.结论 经小隐静脉顺行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或造影明确诊断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分为3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通过溶栓导管采用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为治疗组,经足背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为对照组1,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通过溶栓导管采用尿激酶持续溶栓为对照组2,比较3组血管再通率等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血管再通率:治疗组85.7%,对照组1为21.1%,对照组2为45.5%,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溶栓、抗凝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山西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愈11例(30.6%),显效23例(63.9%),有效2例(5.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抗凝、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简便,疗效满意,早期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方法:对35条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条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症状消失。有19条静脉出院前顺行静脉造影复查。其中15条静脉血栓已完全消失。另4条静脉血栓已明显缩小。结论:尿激酶治疗早期下肢静脉血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孟庆波  方建军  赵林 《河北医药》2010,32(23):3300-330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时围手术期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13例行导管取栓和(或)导管接触性溶栓的急性下肢DVT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及治疗,全部取得满意疗效,其中行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68例,直接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45例。113例于治疗前均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或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其中行辅助球囊扩张治疗38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14例,以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健患肢周径差指标及有无严重并发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3~12个月以上。结果 113例于治疗1~3个月左右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65±14)%,治疗过程中出现泌尿系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股静脉穿刺区出血2例,经治疗或有效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通过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与管理,有效的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及程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应用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及静脉通畅评分评估导管溶栓术后疗效。结果65例患者肢体肿胀均消退,无出血并发症。治疗后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显著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58.29±10.38)%。结论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经导管溶栓及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和全身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真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 35例患者痊愈27例,显效6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溶栓并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腔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溶栓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置管溶栓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31~78岁,平均54岁,病程12h~8d。27例患者全部经彩超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和肾静脉DSA造影,再在下腔静脉内置入滤器,最后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病变血管,外接微量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结果27例患者中12例阻塞血管完全开通,15例部分开通,总有效率(患侧肢体疼痛和肿胀消失或明显减轻)100%,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溶栓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张建萍  吴卫新 《中国药房》2012,(20):1851-1853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祛聚,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溶栓后血液黏度较溶栓前显著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血液黏度下降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下出血、内脏出血、皮肤过敏、发热反应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于随访期内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下肢行走时疼痛发生率也高于治疗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予患肢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通过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相对于其它方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采用经腘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共60例;另一组采用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设置为观察组,共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消肿率、治疗时间以及静脉通畅改善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住院时间、下肢肿胀症状改善时间、浅静脉怒张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改变体位,只有一个创口,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较低,患者的康复较快,适合临床推广并且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导管行静脉内灌注尿激酶或溶栓治疗,观察肢体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60例患者48 h内溶栓完全通畅42例,72 h内完全通畅16例,2例患者仍有狭窄,给予球囊扩张后造影复查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水肿消失。结论经导管下肢深静脉内溶栓疗效肯定,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插管双路冲击溶栓治疗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间,选择明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且无介入溶栓禁忌证患者18例,在介入溶栓治疗前先于下腔静脉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再行患肢髂总动脉置管结合患肢足背静脉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8例均成功,其中溶栓治疗效果显著15例,血栓溶解完全,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肿胀症状消失,2例血栓溶解不完全,但下肢肿胀症状明显缓解,1例疗效不明显。结论动脉置管结合静脉双路冲击溶栓治疗DVT作为一项先进的介入溶栓手段,为DVT患者提供了安全、高疗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2年3月在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及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下肢DVT患者,分别针对不同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20例周围型DVT、下肢症状不严重患者应用单纯抗凝治疗,26例亚急性、无肺栓塞但有肢体肿胀组患者应用下肢浅静脉阻断深静脉灌注溶栓治疗,10例下肢混合型血栓、发病时间小于1周的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24例下肢中央型血栓、发病时间小于1周的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4组患者经个体化治疗后,治疗显效率为76.3% (61/80),有效率为16.3% (13/8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 (6/80).其中2例合并肺栓塞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有3例存在抗凝禁忌,有1例因脑出血死亡;治疗后,4组患者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同病情的下肢DVT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105例,采用下肢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及浅静脉切开取栓术。结果 105例患者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出现,随访102例2~3年,均无下肢浅静脉曲张和静脉炎复发。结论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外科手术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veinthrombosis,DVT)是外科的常见的病症 ,急性期能否快速有效的治疗将直接影响其预后 ,多数病人因治疗不及时出现栓塞后综合征 ,甚至威胁生命。目前常用的治疗DVT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取栓、抗凝及周围静脉溶栓等方法〔1〕。自 1999年开始 ,我们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方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细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我们的有关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 2 0例 ,男 4例 ,女 16例 ,年龄为 2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