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夏秋季感染性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布状况,为该地区致泻性大肠杆菌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贵阳地区6家哨点医院的381例感染性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提取标本DNA,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进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 E coli,EA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 coli,EHEC)的检测,并进行病原统计分析。结果 381例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为34.65%,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EAEC,为12.07%;其次是EPEC,检出率为9.45%,其中非典型EPEC占75.00%;ETEC检出率为9.19%,其中ETEC-ST占60.00%;EIEC检出率为3.94%;EHEC未检出;两种病原混合感染检出率为5.25%,以EPEC和EAEC混合感染为主,占40.00%。≤5岁组和5岁组病例病原检出率分别为35.28%和3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组病原EAEC检出率较高(P0.05);5岁组病原ETEC检出率较高(P0.05)。男性病例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8月、9月检出率相对较高(P0.001)。结论贵阳地区腹泻病例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以EAEC为主,其次是EPEC和ETEC,未发现有EHEC,8月、9月贵阳地区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腹泻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小儿患者尤多.近十年有关研究认为.以下3类大肠杆菌是急性细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①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简称 ETEC)。它能产生肠毒素,是发展中国家霍乱样腹泻的重要病原,也是“旅游者腹泻”的常见病原.②肠道侵袭性大肠杆菌(简称EIEC),与痢疾杆菌的病理学表现相似,能侵入肠道粘膜。④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 EPEC),属于特殊的血清型,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曾在世界各地多次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暴发流行.本文以目前研究较多的 ETEC 为中心,对这3类大肠杆菌腹泻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正> 腹泻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细菌性病原复杂,为了解急性腹泻病细菌性病原构成情况,探讨某些流行病学问题,我们于1986年元月至12月,在阜阳、埠埠、铜陵、安庆的四家医院的肠道门诊随机选择1203例腹泻者进行了调查,选择门诊未经治疗的每日腹泻三次以上的病人新鲜粪便,经亚硒酸盐、碱性胨水,山梨醇、PBS4℃冷增菌培养后,再以麦康凯、4号琼脂、Camp-BAP培养基作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不凝集弧菌,El-tor弧菌,小肠结  相似文献   

4.
从112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性大肠杆菌29例(26%),其他肠道病原菌17例(15.2%),表明病原性大肠杆菌为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并分离出亲水气单胞菌(下称Ah)和侵袭性大肠杆菌(下称EIEC)各一株。  相似文献   

5.
作者使用传统的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株进行了肠毒素、肠侵袭性及幼兔实验性腹泻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其致病机理既不同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也不同于肠道侵袭性大肠杆菌。因此,临床实验室在检查婴幼儿腹泻的病原时,常规作传统的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分型仍属必要。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在对腹泻病原和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对致泻性大肠杆菌的认识已日益深入。目前已发现致泻的大肠杆菌有三种:(1)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2)病原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3)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其中对产毒性大肠  相似文献   

7.
1986年我们从2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2株能迅速发酵乳糖的O_(152):K?型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粪便标本接种于SS琼脂,按常规分离大肠杆菌,自383例急性腹泻患者中检出2株EIEC,患者均为男性成人。菌株呈粉红色菌落,直径1~2mm,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暗视野检查无动力;均能分解葡萄糖、阿拉伯胶糖、甘露醇、山梨醇、蕈糖、鼠李糖、木糖;不分解蔗糖、侧金盏花醇、七叶苷、卫茅醇、尿素;不产生H:S,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是新近被世界公认的肠道重要病原菌之一,能引起人类急性腹泻及爆发流行。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所检出的EIEC大多数为迟缓发酵或不发酵乳糖的菌株。我们自1992年以来,从患者痢疾样粪中共检出迅速发醇乳糖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13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本院门诊呈急性痢疾样患者(大便呈粘血便),用棉拭采集,尽快送  相似文献   

9.
平板免疫溶血法检测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既能感染儿童,也能感染成人,传播较为广泛的腹泻病原菌,有时症状酷似霍乱。与其它二种类型的病原性大肠杆菌(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侵袭性大肠杆菌)不同的是它尚能引起多种幼畜的腹泻。因此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检测对于腹泻病原学诊断,流行病学以及人畜腹泻的防治有一定的意义。国内外已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  相似文献   

10.
腹泻是常见病,特别是婴幼儿中更为多发。腹泻的病因是多样的,其中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68年毒素原性大肠杆菌发现以来,大肠杆菌腹泻更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注意。加强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的研究,对于诊断治疗及预防本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5年4月—1986年4月对银川地区364名腹泻患者进行了病原学监测,对分离到的病原性大肠杆菌进行了检定,结果首次在我区检出了毒素原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标本的分离:取患者服药前的大便标本,保存于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3小时内直接接种于EMB平板,37℃培养18~24小时,挑取分解  相似文献   

11.
引起小儿腹泻的大肠杆菌有3类: 一,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这是一群引起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的特殊血清型大肠杆菌。五、六十年代时曾十分猖獗,经常引起产房、新生儿的暴发流行,病情凶险,病死率也较高,是当时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分离率可达50%左右。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已知有10余种,O_114菌株  相似文献   

12.
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大体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coli EPEC),组织侵入性大肠杆菌(en-teroinvlsive E.coli,EIEC)和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il,ET-EC)三种.在日本将这三种产生腹泻的大肠杆菌总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3.
儿童腹泻病原菌检测及大肠杆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对儿童腹泻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易感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5-10月在感染消化科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大肠杆菌、志贺菌和沙门菌,同时直接进行3种病原菌检测;采用8对特异性引物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122例腹泻标本中细菌培养法检出率为大肠杆菌80.3%,志贺菌25.4%,沙门菌24.6%;标本DNA直接PCR法为大肠杆菌84.4%,志贺菌41.0%,沙门菌49.1%.大肠杆菌基因型检测为EHEC (47.5%)、EPEC(17.2%)、EAEC(4.9%)、ETEC(3.3%)、EIEC(0.8%).结论 与培养法相比,标本DNA直接PCR法可以提高检出率,建议细菌培养法和PCR法联合应用以互补优势.2013年夏季北京地区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基因型以EHEC和EPEC为主.  相似文献   

14.
自腹泻患者粪中检出肠道致病性大肠菌(EPEC)、肠道产毒性大肠菌(ETEC)及肠道侵袭性大肠菌(EIEC)已有众多文献报告,但自健康人粪中检出 EIEC 的报告尚少,1987年我们在田林县食品从业者健康体检中分出一株 O_(124)(?)K_(72)血清型 EIE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一次关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国际性学术会上介绍:从几个发展中国家研究的数字表明,EPEC是流行性和散发性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因。迄今已知大肠杆菌有170余型,其中属于EPEC者有20多个血清型;但以O_(55)、O_(111)、O_(127)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6.
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阳 《中国热带医学》2004,4(2):292-293,294
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特别在发展中国家。近期研究表明,EPEC病原与宿主细胞的作用可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局限性的粘附在上皮细胞;第二阶段,产生分泌蛋白:第三个阶段,紧密粘附和受体蛋白的作用。一些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人的肠上皮细胞也靠粘附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云南战区腹泻病原菌进行监测,掌握其腹泻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军队和地方腹泻病的防控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标本,按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操作规程检测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EIEC、ETEC、EPEC、EHEC、EAggE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以及其它肠道病原菌。结果从588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220株,检出率为37.4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6.80%)、费劳地枸橼酸菌次之(5.95%)、居第三位的是志贺菌(4.25%)、列第四位的是奇异变形菌和阴沟肠杆菌(3.23%)、排第五至第七位的分别是产酸克雷伯菌(2.89%)、侵袭性大肠杆菌(2.21%)和气单胞菌(1.53%)。不同年龄组检出率为29.11%~48.34%之间,其中36~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检出率5、8、9月份较高。结论通过对腹泻病原菌监测,了解腹泻病原菌的组成,建立病原谱,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军队和地方腹泻病的研究、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376株病原性弧菌的鉴定与耐药性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性弧菌种类多、产毒性强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尤以海岸及河口水中多见 ,为常见的肠胃道疾病的病原体。为了解病原性弧菌引起肠胃道疾病的情况 ,我们于 2 0 0 1年 5月至 10月间 ,对沿海某医院肠道门诊的 12 37例急性腹泻病人的粪便进行病原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并进行了药敏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及菌株来源  376株病原性弧菌是从本市沿海某医院肠道门诊 12 37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离获得。1 2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按文献[1] 方法将粪便标本先接种于 1%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 ,置 37℃培养 6~8h后 ,再转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感染性腹泻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设置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 福田区腹泻病例肠道致病菌感染率为8.59%,检测出病原体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不同性别、年龄段和户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情况不同季节感染情况不同,秋季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的EPEC、EIEC、ETEC感染不同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田区感染性腹泻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EPEC、EIEC、ETEC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 3家哨点医院符合腹泻病例定义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粪便标本92份,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对其进行沙门氏菌、志贺菌、致泻大肠杆菌等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从92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1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5.22%.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居所有检出菌的首位,占42.86%,其次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分别占28.57%、21.14%.夏秋季为发病高峰,3岁以下幼儿居多,占阳性者的64.29%.结论 青铜峡市感染性腹泻病主要病原菌是致泻性大肠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